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真是我读过有关人生意义的最丧的哲学书了。据说作者还写过一本《最好从未出生过》。贝纳塔认为,悲观主义眼中的生命价值才更接近真实,甚至生命实际的意义还要更糟;人生在世,最坏的痛苦之坏,甚于最好的快乐之好;而如果要抵御坏事的发生,人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人类本能地希望活得长久,但困境就在于,活得越久,就越恐惧余生太短。因而活着这件事和对死的恐惧注定是共生共灭的。而那些选择了自杀的人,未必是非理性的,很有可能是意识到:尽管日后会有改善,但仍然抵不上这其间需要忍受的痛苦——要给自杀者以道德自由。我们努力用“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来劝慰别人,但活下去未必更好,只不过我们需要给人宽慰,如此才能安稳地活下去。总之人的困境是根本性的,与其纠缠于意义,不如缓和追问,专注做事。毕竟,还是要活下去吧?
已购。残酷直白且致郁,可如作者所言,这本书能安慰同类,因为有人跟自己看法相同,且这些看法有不错的论证来支撑。 无论生还是死,在一些关键方面都很糟糕。两者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把存在之钳,把困境钳在了我们身上。从宇宙角度看,生命没有意义。我们的生命可以对彼此有意义,但并没有更广阔的本旨和目的。在这个对我们完全漠然的茫茫宇宙中,我们是渺无意味的微尘。我们的生命能够具备的有限意义是短暂而不持久的。而我们的生命质量又如此低劣,由于波丽安娜效应和习惯化,人们没有普遍认识到这种境况的不幸。死不是对生命之困苦的解决方案,而是我们存在之钳的另一条钳口。死无助于抵御我们的宇宙性意义阙如,也通常会减损我们能获得的有限的意义。自杀不是摆脱人的困境的出路。不过,死有时不如活下去那么坏,故而自杀可以纳入对我们困境的可行回应
这本书花了30块钱,以及在几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告诉我,人类在宇宙层面永远不可能存在意义。而且你最好的选择是不要出生。真值。
看了层层递进的论述之后,可以很客观理性的看待生命还有自杀,现在完全不考虑自杀了。。。。
人生(甚至畜生)都没有回头路。也不是自己选的。但可以选择不要开启新的、别人的。做小猫其实也很惨的,不要幻想。“不喜欢了就去死嘛没什么,暂且活着咯”,也别这么幻想,因为死也很惨。
完全看不下去,分析存在很多问题,主观客观之间随意切换,乞题,滑坡,不当类比。
只有论点很吸引人,论证实在是差,充满了逻辑错误和自以为是,建议家里没有火炉的就不要买来看了,因为唯一用处就是拿来烧火。
关军《无后为大》(中年直觉向)、亚隆作品(临床心理学向)的哲学化加强版 。两个结论 1、应采用“实用主义悲观”策略 :保留了对困境毫不含糊的认识,不会为了让困境与乐观并存而把困境分隔开,最终可识人有应对能力、减轻而非加重人的困境。完全可以拥抱悲观看法,但又航行于自己生命中的悲观潮涌之间。完全可以既做一个旗帜鲜明的悲观者,但又不整天沉溺于这些思绪。这些思绪也许会常常浮现,但我们可以忙于种种创造世间意义之事,提高生命质量(为自己、他人及其他动物),并“拯救”生命(但不创造生命!)。 2、人应该自知会阻碍我们充分认识人的困境的糟糕程度的生物本能:人,在大部分时间里能把它成功地抛诸脑后。这是福也是祸。无知是人生的止痛剂,但那些不能充分感受人的困境有多沉重的人,也将是困境向新的世代传播的载体。
这本书的存在,也没有意义。
我觉得吧,长生可能,无法不死。 我就希望像某电影男主那样长生,什么ASC都体验一番,科学宗教艺术都搞搞,来一百次霍乱时期的爱情,马斯洛各层次需求满足不满足都试试。又比如女性高潮,盲人做梦,婴儿内心,人格分裂如此种种不好玩吗? 再说谁知道未来会如何变化,会有怎样的新体验?如果交错着玩也厌了,还可以消除记忆。这又回到什么是自我的问题。说不定现在我就是永生者的一个片段哈哈哈哈。(科幻世界上还读过有联通意识的玩法) 而现实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大半皆痛疾哀苦,纯粹快乐共十四分钟。不仅时间上短暂,选择还只有一个。根本不存在morty的人生存档器,我现在每做出一个选择都是杀死了千千万万个平行宇宙的自己。《无姓之人》中说,每一条道路都是正确的道路,而且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对存在主义焦虑的聊以自慰罢了。
超乎(本来已经很高的)预期,摧枯拉朽的论证力,全面补强了 Better Never to Have Been 里相对其他章节来说最弱的关于死的内容。本来还跟乐师吐槽过不知怎么来的书名翻译,读了发现不无道理,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非常丧的人生哲学书,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人的境况是一种悲剧性的困境,这种困境无人可逃,死亡和永生都无法解决这种困境,且就连死亡本身也是困境,而人最好的境况是从未出生。悲观如我,此书的大部分观点和我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让我觉着持悲观人生观的不只我,而感到慰藉,作者认为人应该对人生持悲观态度,悲观主义者眼中的生命价值才更接近真实。
学术自恋
读完作者关于生命意义和死亡的各种论证,希望那些觉得来都来了,尽管生命痛苦而依然想活着的人们都过得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希望那些觉得活着不过是一种折磨的人们都不会受到额外道德压力而断得干干脆脆。
作者贝纳塔说,这些观点并非能被多数人所接受,可以慰藉的是那些一样悲观的人。生存还是毁灭,人类生活质量太差,又无法拥有永恒意义(宇宙意义),能够获得世间意义的人如凤毛麟角,有限的意义降低了人的生命质量。除了意义,人类还要面临其他的困苦,病痛,衰老……但大多数人又高估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就连死亡也是一种人的困境,自杀是摆脱重负的一种方式,但死亡也只是不更坏了而已。如何应对人的困境?用一种悲观的实用主义,认知真实的人的境况,努力去赋予意义。也许是悲观主义者的出路。
生命没有宇宙性意义,可能并不是坏事。一旦有,万一是人类不能接受的,那还不如没有。既然如果有了宇宙性意义,还需有一系列前提限定,没有也挺好。只有这一点,不明白作者为何那么执着。
正确的废话
真丧好过假嗨
去他*的人生,这作者很懂啊
1、人生意义:从宇宙角度看毫无意义(宗教、自然);从地球人类社群个人角度看有些意义,但大多数非常局限(仓鼠蹬转轮),少数人有影响深远的意义 2、生活质量:平均低劣(饥渴冷热困乏衰老病痛焦虑伤害);坏多于好(欲望跑步车);严重不平等;高估生活质量(乐观偏差、适应、比较) 3、死亡:并非人生苦难解脱之道,而是困境另一钳;死剥夺未来的好东西,也毁减我们有限的意义;有时能解脱苦痛,但代价是个人毁灭 4、永生:否认死亡;酸葡萄(适当条件下永生会改善我们的处境);拥有永生的选项是好事,但不可得 5、自杀:退出选项有时是理性可容许的;准确评估生命质量;悲剧性(对他人的影响,对自身的毁灭) 6、实用主义悲观:认识人的困境,拥抱悲观,保持敏锐感知,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意义
> 生存还是毁灭
104 有用 赫恩曼尼 2020-04-11 23:52:34
这真是我读过有关人生意义的最丧的哲学书了。据说作者还写过一本《最好从未出生过》。贝纳塔认为,悲观主义眼中的生命价值才更接近真实,甚至生命实际的意义还要更糟;人生在世,最坏的痛苦之坏,甚于最好的快乐之好;而如果要抵御坏事的发生,人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人类本能地希望活得长久,但困境就在于,活得越久,就越恐惧余生太短。因而活着这件事和对死的恐惧注定是共生共灭的。而那些选择了自杀的人,未必是非理性的,很有可能是意识到:尽管日后会有改善,但仍然抵不上这其间需要忍受的痛苦——要给自杀者以道德自由。我们努力用“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来劝慰别人,但活下去未必更好,只不过我们需要给人宽慰,如此才能安稳地活下去。总之人的困境是根本性的,与其纠缠于意义,不如缓和追问,专注做事。毕竟,还是要活下去吧?
38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20-04-30 22:17:22
已购。残酷直白且致郁,可如作者所言,这本书能安慰同类,因为有人跟自己看法相同,且这些看法有不错的论证来支撑。 无论生还是死,在一些关键方面都很糟糕。两者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把存在之钳,把困境钳在了我们身上。从宇宙角度看,生命没有意义。我们的生命可以对彼此有意义,但并没有更广阔的本旨和目的。在这个对我们完全漠然的茫茫宇宙中,我们是渺无意味的微尘。我们的生命能够具备的有限意义是短暂而不持久的。而我们的生命质量又如此低劣,由于波丽安娜效应和习惯化,人们没有普遍认识到这种境况的不幸。死不是对生命之困苦的解决方案,而是我们存在之钳的另一条钳口。死无助于抵御我们的宇宙性意义阙如,也通常会减损我们能获得的有限的意义。自杀不是摆脱人的困境的出路。不过,死有时不如活下去那么坏,故而自杀可以纳入对我们困境的可行回应
34 有用 胡子有脸 2020-04-30 00:21:58
这本书花了30块钱,以及在几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告诉我,人类在宇宙层面永远不可能存在意义。而且你最好的选择是不要出生。真值。
26 有用 卡林卡 2020-04-30 22:15:20
看了层层递进的论述之后,可以很客观理性的看待生命还有自杀,现在完全不考虑自杀了。。。。
19 有用 momo 2020-04-15 15:27:54
人生(甚至畜生)都没有回头路。也不是自己选的。但可以选择不要开启新的、别人的。做小猫其实也很惨的,不要幻想。“不喜欢了就去死嘛没什么,暂且活着咯”,也别这么幻想,因为死也很惨。
13 有用 Blade King 2020-05-23 15:26:21
完全看不下去,分析存在很多问题,主观客观之间随意切换,乞题,滑坡,不当类比。
12 有用 dthebs 2020-05-24 16:35:51
只有论点很吸引人,论证实在是差,充满了逻辑错误和自以为是,建议家里没有火炉的就不要买来看了,因为唯一用处就是拿来烧火。
7 有用 NARUMI 2020-05-04 11:27:02
关军《无后为大》(中年直觉向)、亚隆作品(临床心理学向)的哲学化加强版 。两个结论 1、应采用“实用主义悲观”策略 :保留了对困境毫不含糊的认识,不会为了让困境与乐观并存而把困境分隔开,最终可识人有应对能力、减轻而非加重人的困境。完全可以拥抱悲观看法,但又航行于自己生命中的悲观潮涌之间。完全可以既做一个旗帜鲜明的悲观者,但又不整天沉溺于这些思绪。这些思绪也许会常常浮现,但我们可以忙于种种创造世间意义之事,提高生命质量(为自己、他人及其他动物),并“拯救”生命(但不创造生命!)。 2、人应该自知会阻碍我们充分认识人的困境的糟糕程度的生物本能:人,在大部分时间里能把它成功地抛诸脑后。这是福也是祸。无知是人生的止痛剂,但那些不能充分感受人的困境有多沉重的人,也将是困境向新的世代传播的载体。
6 有用 皮卡丘 2020-05-06 03:59:53
这本书的存在,也没有意义。
6 有用 admin 2020-05-21 18:44:35
我觉得吧,长生可能,无法不死。 我就希望像某电影男主那样长生,什么ASC都体验一番,科学宗教艺术都搞搞,来一百次霍乱时期的爱情,马斯洛各层次需求满足不满足都试试。又比如女性高潮,盲人做梦,婴儿内心,人格分裂如此种种不好玩吗? 再说谁知道未来会如何变化,会有怎样的新体验?如果交错着玩也厌了,还可以消除记忆。这又回到什么是自我的问题。说不定现在我就是永生者的一个片段哈哈哈哈。(科幻世界上还读过有联通意识的玩法) 而现实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大半皆痛疾哀苦,纯粹快乐共十四分钟。不仅时间上短暂,选择还只有一个。根本不存在morty的人生存档器,我现在每做出一个选择都是杀死了千千万万个平行宇宙的自己。《无姓之人》中说,每一条道路都是正确的道路,而且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对存在主义焦虑的聊以自慰罢了。
6 有用 元非 2020-11-14 11:10:41
超乎(本来已经很高的)预期,摧枯拉朽的论证力,全面补强了 Better Never to Have Been 里相对其他章节来说最弱的关于死的内容。本来还跟乐师吐槽过不知怎么来的书名翻译,读了发现不无道理,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5 有用 特别丧 2020-05-30 15:00:35
非常丧的人生哲学书,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人的境况是一种悲剧性的困境,这种困境无人可逃,死亡和永生都无法解决这种困境,且就连死亡本身也是困境,而人最好的境况是从未出生。悲观如我,此书的大部分观点和我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让我觉着持悲观人生观的不只我,而感到慰藉,作者认为人应该对人生持悲观态度,悲观主义者眼中的生命价值才更接近真实。
5 有用 ⍨ 2020-07-30 14:01:49
学术自恋
3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20-06-13 12:11:05
读完作者关于生命意义和死亡的各种论证,希望那些觉得来都来了,尽管生命痛苦而依然想活着的人们都过得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希望那些觉得活着不过是一种折磨的人们都不会受到额外道德压力而断得干干脆脆。
3 有用 🧀🧀🧀 2020-05-19 11:07:53
作者贝纳塔说,这些观点并非能被多数人所接受,可以慰藉的是那些一样悲观的人。生存还是毁灭,人类生活质量太差,又无法拥有永恒意义(宇宙意义),能够获得世间意义的人如凤毛麟角,有限的意义降低了人的生命质量。除了意义,人类还要面临其他的困苦,病痛,衰老……但大多数人又高估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就连死亡也是一种人的困境,自杀是摆脱重负的一种方式,但死亡也只是不更坏了而已。如何应对人的困境?用一种悲观的实用主义,认知真实的人的境况,努力去赋予意义。也许是悲观主义者的出路。
3 有用 lyla 2020-05-17 10:29:24
生命没有宇宙性意义,可能并不是坏事。一旦有,万一是人类不能接受的,那还不如没有。既然如果有了宇宙性意义,还需有一系列前提限定,没有也挺好。只有这一点,不明白作者为何那么执着。
4 有用 mangue 2020-08-28 20:01:33
正确的废话
2 有用 Karl 2020-05-18 09:52:38
真丧好过假嗨
3 有用 詅痴符 2020-05-11 20:52:39
去他*的人生,这作者很懂啊
6 有用 东林皆石 2021-09-09 22:16:13
1、人生意义:从宇宙角度看毫无意义(宗教、自然);从地球人类社群个人角度看有些意义,但大多数非常局限(仓鼠蹬转轮),少数人有影响深远的意义 2、生活质量:平均低劣(饥渴冷热困乏衰老病痛焦虑伤害);坏多于好(欲望跑步车);严重不平等;高估生活质量(乐观偏差、适应、比较) 3、死亡:并非人生苦难解脱之道,而是困境另一钳;死剥夺未来的好东西,也毁减我们有限的意义;有时能解脱苦痛,但代价是个人毁灭 4、永生:否认死亡;酸葡萄(适当条件下永生会改善我们的处境);拥有永生的选项是好事,但不可得 5、自杀:退出选项有时是理性可容许的;准确评估生命质量;悲剧性(对他人的影响,对自身的毁灭) 6、实用主义悲观:认识人的困境,拥抱悲观,保持敏锐感知,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