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 Valley Road》的原文摘录

  • 琳赛坚定地认为,在童年阶段,咪咪一直把普韦布洛作为一种管控哥哥们的手段,压制他们、软化他们,让他们在最脆弱的时候寸步难行。 (查看原文)
    WEIMAN 2022-07-21 15:52:34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她没法跟我们袒露她对任何重要事情的真正想法,”玛格丽特用母亲听不清的音量说,“但对米饭的做法却能侃侃而谈。” (查看原文)
    WEIMAN 2022-07-21 15:52:34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人类的幸福有上限,但苦难深渊的下限深不可测,永远有更惨烈的痛苦让人目不忍视。但直视这样的痛苦是征服它们的必要前提…… (查看原文)
    Casste 2022-08-08 13:21:48
    —— 引自章节:推荐序
  • ……人绝不仅仅是基因这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是周围所有人的产物,那些我们必须一同成长的人,那些后来我们选择一起生活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摧毁一个人,能改变一个人,也能修复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定义了一个人。 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周遭的人使我们成其为人。 (查看原文)
    Casste 2022-08-08 13:21:48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 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长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忍耐力。 一安・泰勒 我想,最开始的这句话会鼓励我看下去,它好像在说,直面精神分裂症的时间长短体现了我的接纳程度。 (查看原文)
    咕嘟咕嘟 2022-08-08 22:36:22
    —— 引自章节:推荐序
  • 或许这才是精神分裂症最可怕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他脑部疾病,比如自闭症或者阿尔茨海默病,往往会削弱和消磨一个人最具有辨识性的个性特征。相比之下,精神分裂症导致病人过于情绪化,使病人的个性更为突出。而此时,病人根本无法觉察自己的激烈表现。对于病人的亲朋来说,这种疾病是难于理性地去面对的,而这会引来恐惧。 (查看原文)
    梦原 2022-09-19 18:51:12
    —— 引自章节:序言
  • 或许这才是精神分裂症最可怕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他脑部疾病,比如自闭症或者阿兹海默病,往往会削弱和消磨一个人最具有辨识性的个性特征。相比之下,精神分裂症导致病人过于情绪化,使病人的个性更为突出。而此时,病人根本无法察觉自己的激烈表现。对于病人的亲朋好友来说,这种疾病是难于理性地去面对的,而这会引来恐惧。精神分裂病人对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感情的转移上,仿佛家庭的重心永远地倾向了病人。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患有精神分裂症,这个家庭内部的秩序也会彻底发生改变。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序言
  • 病人的外部生活和内心世界之间的撕裂——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差异。精神分裂症不等于多重人格,而是在自身与意识之间筑起一面高墙,两者开始只是存在些许间隔,之后则完全断离,病人不再能出入一般人理解的现实世界。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
  • 精神病院里满是受试对象,他们被迫服用可卡因、含锰药物和蓖麻油,被迫注射动物血液和松节油,被迫吸入二氧化碳或高浓度的氧气(这是所谓的“气体疗法”)20世纪30年代,治疗方法是胰岛素休克疗法:病人被注射胰岛素,从而进入短暂的昏迷状态。这种方法的理论认为,只要每天进行一次,精神病症状就可能慢慢减弱。后来有了额叶切除术——英国精神病专家W.F.麦考利曾措辞微妙地称,额叶切除术“能消除病人某些使他们无法适应环境的特质”。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
  • 精神分裂症可能并不是由一个基因导致的,而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各种环境因素激活这些基因导致的...... 他们不认为是一个显性基因或两个隐形基因导致了精神分裂,而是提出存在一个“易感阈值”,易感性超过这个理论值的人可能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在他们看来,遗传和环境因素——比如家族病史和童年遭受的创伤——可能联合起作用,使一个人的易感性接近这种阈值。但如果各种因素累加起来没有达到临界值,那么一个携带精神分裂症基因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表现出症状。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
  • 她“不愿意或者不能听不好的消息”,非常善于向彼得传递“混乱的双重信息”,并且“让他完全不能表达自己矛盾的立场”。这似乎是在指咪咪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恶劣,就像双重束缚理论所描述的那样。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
  • 孩子会依赖身边的成人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他们会利用父母已经形成的观念系统来判断是非,或者判断他人是否可以依靠。她还说,当身边的大人无法帮助他们时,孩子们会借助耻辱感和愧疚感来应对创伤。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当一个人用越来越厚的“护具”来应对问题时,“护具”最终会成为一种障碍。前进的道路会变得狭窄,你会处处设防,如同患上幽闭恐惧症一样。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一个家庭中有兄弟姐妹同时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概率的确很低。但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患病的概率仍然大约是无病家庭的人患病概率的10倍。与其他多种疾病的遗传率相比,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实际上非常高,甚至高于心脏病和糖尿病。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的海马比健康人的海马要小......海马的功能是随时提醒一个人自己身在何处,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海马发育不够充分,这使他们容易丧失对现实的掌控能力。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不服药会让他们病得更重,因此他们需要服药,但服药有的时候又会让他们的病情变得比不服药时更严重。琳赛知道,服药后病情加重的情况不同于不服药导致的情况,但前者导致的仍然是一种病态。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我们的文化将疾病视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想象中,我们对每一种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发展都会像脊髓灰质炎一样,先是无法治愈,然后神药出现,最终将其从地球上彻底抹去。当然,并不是所有疾病的情况都符合这种模式。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 科学进步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跻身于少数几个不朽的人物中,那么你就将泯然于科研工作者的人海中,就只是一部宏大史诗剧幕中一个不起眼的演员。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旅途,大家的人生都是边走边摸索的。” ..... 生命从某种程度说具有宿命性,这一点无须否认。但琳赛也明白 ,人绝不仅仅是基因这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是周围所有人的产物,那些我们必须一同成长的人,那些后来我们选择一起生活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摧毁一个人,能改变一个人,也能修复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定义了一个人。 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周遭的人使我们成其为人。 (查看原文)
    海蒂白 2022-10-13 08:59:58
    —— 引自章节:第三部分
  • 与精神分裂症斗争50年的结局之一是,治疗迟早会变得和疾病本身一样摧残健康。 精神分裂症对病人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感情的转移上,仿佛家庭的重心永远地倾向了病人。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患有精神分裂症,这个家庭内部的秩序也会彻底发生改变。 (查看原文)
    偶然时刻 2022-10-25 12:28:11
    —— 引自章节: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