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纲》的原文摘录

  • 现代化是中国必须实现的目标,但它并不意味着西化。我用个关键词来解释这是为什么,这个关键词就是前文已经提过的“文明”。现代化就是实现现代文明。这里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理解文明的“两纵”:第一,文明和野蛮的关系;第二,现代和古代的关系。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关系就不会让我们那么纠结了。 (查看原文)
     李昂 2赞 2020-04-28 22:24:44
    —— 引自第10页
  • 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 当时痛斥教皇胡作非为的有识之土特别多,为什么是路德引发了宗教改革呢?下面我们就仔细解释一下由路德引发的宗教改革。 先来看教义,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正是从路德开始,西方的基督教分成了天主教和新教。天主教延续中世纪传统,奉罗马教皇为尊;新教则另起炉灶,完全不承认教皇的权威。 如果去西欧或北美旅行,你一定会看见很多漂亮的教堂。总体而言,天主教的教堂富丽堂皇,窗户上有用彩色玻璃拼贴成的画作,墙上有气势恢宏的巨幅壁画,穹顶有宝石水晶的华丽装饰,小祠堂里供奉着各种圣人。而新教的教堂简洁朴素,甚至十字架上都光禿禿的,连耶稣都不在上面。这种奢华和简约的风格对立,根源在于天主教和新教之间教义的差别。 那路德到底做了什么重要改动呢?他提出了“因信称义”,就是说只要一个人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证明他是一个好基督徒,不 需要任何其他条件。后来经过新教神学家们的不断努力,新教的教义最终在法国神学家加尔文手里完全成型,它和天主教的教义有四个重要区别。미 第一个区别,人凭什么得救。 天主教认为,人能得救靠的是上帝的恩典和人的善功(做好事、积功德);而新教认为人能得救只能靠上帝的恩典,否定了善功的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人做好事不是应该得到嘉奖吗?为什么新教不同意?因为新教认为,得救完全取决于上帝的恩典,上帝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人做什么都没用。人不能跟上帝挣表现,更不能和上帝讨价还价。人做好事是应该的,如果把善功拿来计算,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教皇们把善功变成赎罪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为了杜绝任何类似的劣行,新教从根源上直接否定了善功,教皇们就不能胡作非为了。 第二个区别,宗教的权威是什么。 天主教认为基督教的权威是教皇诰令。在路徳发动宗教改革之前,一般的基督徒没有文化,读不了拉丁文的《圣经》,只能靠神父布道来学习基督教... (查看原文)
     李昂 1赞 2020-07-11 13:55:26
    —— 引自第245页
  • 2.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真正辉煌的时期是古典希腊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00-300年,我们春秋战国时期。 3.古希腊文明对世界的理解和其他文明从根本上不一样,它追求建立一个“人居于中心”的世界,人的地位很高,没有匍匐在神的脚下,而且人是自信的,乐观的,是自己的主人。 3.现代西方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这一特征便是从古希腊沿袭而来,但它并不是一直这样,它们是在经历中世纪兜了一个大圈子后又回到了以人为中心。 4.古希腊文明赋予西方文明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就是人文,这是它区别其他文明的重要标志。 4.古希腊文明人文特质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高度世俗精神,具体表现为:古希腊的思想、政治、社会生活不是由宗教主导的,宗教没有支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理解与解释世界也不是宗教的神秘解释。它们政权属性也不是神权统治。 5.古希腊人文特质的第二个特点是高度的理性主义,努力用理性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去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和法则,也正因为此,他们认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原因和规律,才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哲学和科学。 6,古希腊人文特质第三个特点是人具有崇高地位,因为有了理性精神,能够自主地认识世界,人的地位自然会高起来。所以古希腊神话里,神和宗教不那么高高在上,神和人之间没有森严的壁垒,人可以从神的世界挣脱出来。 8.古希腊人文特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地理自然环境与地理地缘政治环境都不十分严酷,不需要靠神来凝聚和鼓励人民),现实政治(古希腊都是林立的城邦小国,彼此都是平等,等级森严的制度与神的凝聚力都不是必需的),理性飞跃(向古埃及与古巴比伦学习到了科学等理性知识)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一、原点:为什么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 10.古希腊文明的又一个特征:理性。理性指的是人有意识地认识事物、查明事实、展开推理的能力。 11.古希腊人的思想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古希腊形成了一个外在于宗教、与宗教无关的思想领域;二是宇宙的秩序不是建立在神的意志之上,而是建立在规律和法则之上。三是古希腊人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几何学性质。 11.古希腊人运用理性的第一特点是,用宗教以外的方式思考世界由什么构成,它从何处来等根本问题。 11.古希腊人运用理性的第二特点是,相信在神的意志之外,世界依照客观的、即使是神也不可改变的规律和法则运行。——他们从此发展出了一个有力的工具:逻辑 12.古希腊人运用理性的第三个特点是,认为万事万物都符合几何学性质。 14.古希腊的理性给西方带来了一种贯穿几千年思维特质。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二、理性:人凭什么成了万物的尺度?
  • 16.古希腊给西方留下的民主基因,但并不是作为正面的政治资产流传下来的。随后两千年里,西方一直把民主看成“坏政治”。 17.古希腊的民主,意思是人民的统治,与神的统治相对,意味着当时的君权神授不仅不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不是人们理解政治的基本模式。 17.古希腊的民主,为后世民主提供了三条基本运行规则:一是平等的公民资格。二是抽签或多数决定的决策规则。三是政治是公民自己的事业。 18.古希腊公民身份虽然没有覆盖所有人,妇女、奴隶等就没有公民资格,但是它还是用实践证明了:政治并不只是帝王将相的事情,它完全可以是数以万计的人一起做的事情。 18.古希腊的公民没有对权利和义务进行区分,公民的资格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当兵打仗和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是公民的资格。 19.古希腊的民主主要通过抽签和多数决定来实行。 23.但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说民主是坏东西,因为他们发现民主运行的三个规则,从表现上看很好,但忽视了一个基础,那就是人与人之间其实是无法做到绝对平等的,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抽签与多数决定的方式可能就会被人利用,最终被少数人操纵。 24.苏格拉底之死,就是少数人操纵,利用民主随意杀死苏格拉底,所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把民主当作暴民统治,看成是最糟糕的政治。 24.但也正是因为民主长期作为反面教材,民主不断被改造,终于到19世纪翻身作主,成为主流的政治制度安排。所以,现代民主虽然来源于古希腊民主,但并不是它的复刻版。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三、民主: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 27.其实大一统只是中国政治的特色,环顾人类文明,分散分裂反倒是常态,即使是西方文明中的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建立帝制到西罗马灭亡,这个大一统帝国也只存续了五百年。 27.分散的政治格局在古希腊体现为城邦林立,其原因可以归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军事逻辑;第二层面,国内政治逻辑;第三层面,国际政治逻辑。 29.从军事逻辑来看,从客观上看,人少城小的众多城邦据险而守,丘陵地带又天然抬高了统治成本,客观上使城邦之间没办法互相吞并。同时,从主观上看,几百个城邦虽然政治上各自独立,但共享一种希腊文化,特别共同抵抗波斯的经历,强化了这种文化认同感。而这种文化上的共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城邦之互相毁灭。 30.从国内政治逻辑来看,大一统对政治制度和策略的要求非常高,而古希腊时期,各城邦规模太小,人口规模也很少,这导致统治和管理大规模共同体的制度和策略无法产生,也就说,既难以达到,也不需要。 31.从国际政治逻辑来看,国家实力均衡,不利于大一统。古希腊一直玩着我国春秋时的游戏,争霸。最多也只是合并为两个军事同盟——雅典同盟和斯巴达同盟,而这两个盟主对各自的小弟并不直接管理,只有军事统帅权和收保护费,没有罗马皇帝的那种权力。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四、格局:为什么是城邦林立而不是大一统?
  • 33.古希腊是典型的商业文明,古罗马也是。而且经过两千年的发展,终于发展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商业文明。而当时世界绝大多数的文明是农业文明。 34.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处于丘陵地带,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不具备发展大规模农业的条件。 35.“地中海三宝”中的葡萄与橄榄是经济作物,也为古希腊把农业进行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35.在地理与经济农作物基础上,古希腊为了加工葡萄与橄榄改进了手工业技术,为了加强以物易物促进了货币的使用,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发展了造船技术,于是,有了商业性农业,有了手工业,货币、船队和舰队,古希腊的生意超出了地中海,成就了古代世界第一个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 38.但是商业文明与城邦林立制度结合有着天然的BUG,商业文明越发达,人口就会繁荣,为了避免粮食不够,那就把新增的人口移民,建立新的城邦,进行经济殖民,于是国家越来越多,而国家越来越多,彼此的不信任感就越大,为了彼此的安全,各国都开始军备竞赛,这必然会导致国家间的政治军事的竞争加剧,于是,最终导致毁灭古希腊文明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大一统的国家,商业发展,人口繁荣,粮食不够,于是出现所谓的历史周期率,在一个国家内部一次又一次兴衰循环,这是大一统的BUG。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五、生计:逼出来的商业文明?
  • 42.古希腊共享的核心价值是自由。 44.雅典和斯巴达共享同一种希腊文化,希腊和波斯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当雅典与斯巴达对立时,雅典总是自由、民主的,斯巴达总是奴役、专制的,但其实不是这样,他们相对于波斯来讲,都是自由的、民主的。 45.所以,希波战争不是普通的战争,是文明的冲突,是两大文明的直接对抗。 46.正是通过希波战争,古希腊通过敌人是谁,才搞清楚了自己是谁,搞清楚了自己的核心价值是自由。 47.但是,用自由来定义“我是谁”也会带来许多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自由,谁来定义自由,因此,西方文明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自由的历史,或者说西方文明史就是一部自由史。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六、自由:我是谁,我们是谁?
  • 48.修昔底德陷阱,大意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于是战争不可避免。 55.作者在这一节分析古希腊毁了自己不只是因为雅典与斯巴达的对抗,并提出一个新观点说修昔底德陷阱不是专指两大集团 之间的分裂,而是因为各集团内部不同城邦、不同势力、阶级的分裂——我认为:这种分裂是必然的,就是自由的必然的BUG。——自由如何定义,自由一定会长出牙齿咬伤自己,因为自由最后的结果一定突破所有的边界,而突破所有边界的自由一定会让整个世界崩盘。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七、内裂:古希腊如何毁了自己?
  • 56.当文明处于上行通道时,社会没有什么大问题,人们都在追逐美好时代,哲学就比较沉默;相反,当文明进入下行通道时,聪明人就会识别出深层次的问题,交反复拷问这些问题,于是哲学也繁荣起来。 56.哲学家们无法拯救即将毁灭的文明,但他们的思考会提出永恒的问题,让新生的文明汲取其中的养分。 63.柏拉图批评民主,主要是因为他看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因为劣质的民主被人以合法的方式害死,深刻的知道民主非常容易滑向劣质民主的轨道。因为民主的基础是平等,但事实上没有绝对的平等,而且随着贫富的差距必然的加大,人与人之间连相对的平等都达不到,于是,抽签或多数决定这样的民主方式必然会被少数人操纵。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八、抗议:柏拉图为什么批评民主?
  • 69.亚里士多德比亚历山大晚死一年,他其实见证了自己的学生横扫天下的全过程,但是他没有留下任何评论,一个原因是怕雅典干掉他,另一个原因更重要,是因为:亚里士多德仍然停留在希腊以城邦为基本单位的世界中,他无法想象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是什么样子。他无法想像他认为的野蛮人其实也是一种文明。 69.文明常常不知不觉地为身处其中的人设定了了最大的自我界限:一个人越是热爱自己的文明,就越会把它当成天经地义的存在,越缺乏对它的反思,遇到异质文明冲击时就越容易不知所措。 69.实际上,对异质文化的开放、包容、尊重和理解,决定了一个文明本身的高度,有时甚至决定了它的存亡。 71.西方文明在当时的政治想象力和政治工具箱,还完全不足以支撑起大一统。 71.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国寡民提供不了治理大规模共同体的政治制度和策略。所以亚历山大即使不死,也无法成为西方的秦始皇。 71.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看起来很庞大,但并没有落地生根,后来很轻易地被罗马降服。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的断层是西方文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断层,是城邦时代与帝国时代的断层,老师还停留在城邦时代,学生则开创了帝国阶段,但还远远不足以将它完成。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16 21:13:35
    —— 引自章节:九、断层:亚里士多德为何没有预见新时代?
  • 7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第一棒,古罗马则是第二棒。但二者并非严格的前后次序,古罗马文明起源时间稍微晚古希腊50年左右,两个文明成熟的时间也相差100年左右,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是共存的。 76.古罗马与古希腊在地理环境、天然农作物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古希腊是典型的海洋文明的地理环境,而古罗马是英武的农耕文明的地理环境,比如广阔的平原,这样两个文明孕育出来的民族性格也差异显著,一个是阳光、活性、细腻,一个是质朴、勇敢和忠诚。 77.两者虽然有许多不同,但在文明底层有很多相通之处,古罗马从古希腊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东西,是语言和哲学。通过语言和哲学,古罗马完成了一场文明的接力,它和古希腊共通的精神品质是西方文明得以延续的最重要线索。 78.古罗马接力古希腊文明的第一棒是语言,古罗马文明幼年期时流行的是当时已经繁荣的古希腊语言,而自己的拉丁语也是学习了古希腊语言。 79.古罗马接力古希腊文明的第二棒是哲学,哲学最能体现古希腊和古罗马之间内在的、紧密的联系。特别是斯多葛学派哲学,把理性、自然法与平等这三个古希腊哲学的内核承接过来,并完全渗透进了罗马法。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一、接力:希腊和罗马到底是什么关系?
  • 82.罗马成长之初就与众不同,它创立了一种独特的政体“共和”,共和是罗马留给西方文明,甚至是世界文明最重要的遗产。 83.罗马共和是一种稳定的政治制度,持续了近五百年,同其他地方的共和制相比,主要有三个特点:(1)罗马共和彻底取代了王制,甚至形成了提防王制的传统。(2)共和自身是一个制度系统,不是王制的补丁,还对王制有排斥性。(3)罗马共和的大部分权力在名义上是属于人民的,虽然是名义上的,但罗马人始终认为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 87.罗马共和制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共和是人民共同的事业,权力属于人民。二是共和要求人民拥有美德,而美德是指爱国奉献,国家属于人民,人民热爱国家。三是复合型的权力结构管理国家,在罗马,执政官、元老院、平民大会是共和国的三大权力机构,分别代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政体混合一起,发挥了各自优点,克服了各自缺点。 87.但是罗马共和制也有BUG,那就是只适合小国寡民,制度的优势会迅速成为制度的劣势,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家会迅速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现实,而这种现实很快崩溃了那些为共和制自豪的人心,于是罗马共和就此没落,变成了帝国。——任何文明的硬壳都是政治,如果没有好的政治,再美好的文明都活不下来,那什么是好的政治:能合理分配资源,使人心安定、人民团结的政治。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二、共和:小国寡民凭什么崛起?
  • 93.罗马兴盛的底层逻辑,一是意志品质是文明的内在动力。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最底层的根基是国人的品质。迦太基输给罗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品质,哪怕他们经济一直很繁荣。二是政治是文明的硬壳。没有好政治的文明很容易消亡,要么因为内部争斗,要么外敌入侵。无论是好的文化,还是好的经济、科学、技术,有了好的政治,才能把这些好的东西保护下来。三是资源是文明的营养。比如人口、土地、金钱。 95.政治并不是文明的全部,经济、科学、哲学、艺术也很重要,但它们需要政治的保卫。 95.罗马兴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推行军国主义打天下,我们的秦朝其实也是军国主义。还有就是实施奴隶制对内支撑经济和社会的运转。 96.军国主义,指军队是国家的支柱,战争是国家最重要的行为方式,甚至是国家的基本生存方式。军国主义看似野蛮,但其实也是一种文明的成长逻辑。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三、军国:罗马走的就是不归路?
  • 97.罗马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发达的奴隶制国家,罗马文明就建立在奴隶的血汗之上。奴隶制极其有力地推动了罗马的成长,也给罗马的衰亡埋下了重大隐患。 99.斯巴达克斯大起义虽然给罗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并没有推翻罗马的统治,不仅这场起义没有推翻,任何起义都没有推翻。 100.但罗马仍然被奴隶制拖垮,一个奴隶的来源并不是无限的,而是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少的后果是国内的奴隶成本越来越高。而罗马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因为前期奴隶太过便宜,罗马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当落后,于是,随着奴隶成本的提高,罗马的经济全面凋敝。虽然罗马不是奴隶灭亡的,但奴隶制是罗马灭亡的主要原因——但话又说回来,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永恒的帝国,罗马因奴隶而兴,享受了几百年,虽然后面因其而败,而且也不是直接原因,所以,其实还是很值得的。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四、反叛:斯巴达克斯毁掉古罗马了吗?
  • 103.我们要通过覆灭这个典型场景,理解文明的自我政治升级机制,换句话说,一个文明到底有没有可能进行政治自救。 106.苏拉的恐怖统治并不只是暴君的行为,更是坏君主和坏人民能力合作的典型。 106.掌权者要讨好人民,在乱局中,掌权者的讨好方式变成了败坏人民,教给人民很多能牟利的坏行为。 107.漫长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就算国家出现了坏统治者,他仍然是人民的代表,有什么样的统治者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人民。反之也成立,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统治者。 108.苏拉没有系统性地把终身独裁官职权变成稳定合理的帝制,没有凭借自己无上的权力完成对罗马制度的系统更新,没有主动为罗马铺设未来的正轨,这才是他被有识之士不齿的地方。——起到后来的屋大维,帝制终于基本建成,罗马正式获得了一种和大而富的社会状况相吻合的制度,继续向前飞奔了。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五、转折:共和为什么被帝国取代?
  • 111.实际上,共和覆灭的深层原因是共和制度的失灵,新的政治形势需要新的政治秩序。 111.屋大维带领罗马实现升级换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名号和体制、军事和管理、社会和文化。 115.屋大维既有意识(建立大帝国体制),又有才能,还有机会,而且还活得久,保证各项改革得以持续推进,运用自己的无上权威把国家带入了一个适应大而富社会的新轨道。 115.公元1世纪,罗马进入最辉煌的时期--五贤帝时代。五贤帝提的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 庇护和马可 奥勒留,这五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好皇帝接连执政,使得罗马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帝国版图扩张到了顶峰。 115.罗马帝国的繁荣有四个方面的经验总结:一是稳定的政治统治,这是屋大维建立的一套适应大规模共同体统治的制度的功劳。二是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司法裁判。三是发达的产权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为市场经济提供法治环境。四是卓越的公共交通、健全的货币体系、畅通的长途贸易。 116.罗马帝国繁荣的启示:文明的规模越大,对优良制度系统的要求就越高。大规模共同体只有依靠大规模的制度创新,才能维系和发展。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六、贤帝:罗马到底有多繁荣?
  • 117.五贤帝时代结束后,罗马开启100多年持续内战,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一个文明中,政治如果不能降服自己的武力,就会被自己的武力摧毁。——也就是说,如何对武力进行有效的政治控制是罗马没有解决的问题。 118.罗马天生就是军国主义国家,当初最开始立国时就以军国主义,全民皆兵起家,打仗像吃饭一样不能停,所以控制武力是天生的难题,而这里面最大的恶果是军队私有化。 120.马略改革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让罗马战无不胜的神话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为未来埋下了一个致命的缺陷)兵随将转,士兵的军饷、级别、战利品乃至身家性命都掌握在将军手里,军队逐渐由原来君主或国家掌控变成将军掌控,武力私有化了。——这种制度,在屋大维以及五贤帝这样的能力超群的君主手下没有什么问题,可一旦皇帝没有这个本事,罗马必然朝不保夕。 123.五贤帝之后,“当罗马皇帝”很简单,谁拳头硬谁就可以当皇帝。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七、黩武:外战内行,内战也内行?
  • 126.帝国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钱越来越不够用,原先的政治体制无法管理这种新的局面,通过武力坐上皇位的戴克里先自然选择像中国那样的真正的皇帝专制,于是他彻底抛弃了共和传统,把原来的皇帝是罗马人民中的第一人“第一公民”直接改成“罗马人民之上的“主人和神”,用复杂而神秘的礼仪包装自己,显得皇帝高高在上、神秘莫测。 127.戴克里先为了加强管理,面对庞大的帝国,他没有秦始皇那样的能力与见识,只能把帝国分成东西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选一个奥古斯都和恺撒,建立起四帝共治体制,但天无二日,最后的结果是,戴克里一死,四个继承人打了起来,最后君士坦丁一统天下。但帝国分成东西这个局面保留了下来。 128.东西罗马之间的差异开始体现,主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在政治上,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的中心,东罗马皇帝地位高于西罗马,并保持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西罗马逐渐退回到自然经济,而东部保持市场经济繁荣。 在文化上,东罗马讲希腊语,西部讲拉丁语,文化差异越来越大,后来随着基督教分裂进一步加大。 就这样,罗马帝国东部和西部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129.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进入中世纪,而东罗马作为拜占庭帝国继续支撑了一千年,被突厥所来,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 129.拜占庭人认为自己才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因为西罗马灭亡,且主体民族变成了日耳曼人。而东罗马沿着戴克里和君士坦丁的道路走了一千年从未中断过。 129.但是,拜占庭不是西方,西方之所以是西方,有许多区别于拜占庭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从戴克里先开始的。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八、权宜:帝国为什么分成东西?
  • 130.帝国分东西,实际上是帝国放弃了西部,事实上,西方文明正是沿着西罗马帝国的版图走下去的。 131.对罗马人来说,蛮族就是北边的日耳曼人。日耳曼人的首领奥多亚克相当于罗马的安禄山。马略当初的军事改革,实行募兵制,靠军饷征兵,罗马军团征服到哪里就从哪里买兵,并把其中三分之二分派到遥远的边疆驻守,于是,一个个安禄山、史思明成长起来,最后日耳曼人的首领奥多亚克废黜罗马末帝,自己当了皇帝。——所以,从表现上看,西罗马亡于外族,其实是亡于内政。 134.希腊毁于内战,罗马毁于内战,没有敌人打败他们,是他们自己打败了自己。 134.罗马从军国主义发展起来,靠打仗获得奴隶,为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军国主义也成为了他们毁灭的根本原因,因为军国主义如同毒品,容易上瘾,并必将被其吞噬,最后罗马一直无法解决军队私有化的问题,军阀林立,内战一打就是一百年,各路“节度使”频繁黄袍加身,直至日耳曼人首领结束西罗马的历史。 135.文明往往是这样,成功与毁灭的种子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当他成功时,成功的成长逻辑一定是一个伟大民族从自身特点里淬炼出来的,如果它经受住重重困难的考验仍然能够走下去,这个民族就会一步步走上辉煌的顶峰。但是,毁灭文明的种子往往也在同一个逻辑当中,沿着胜利的道路走下去,很可能是缺点的暴露、结构的坍塌、信念的瓦解、经济的萎缩,而最可怕的还是武力的失控。 135.种子在文明诞生之初就种下了,等到文明长大了、发育健全了,它毁灭性的一面就会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最英明神武的大人物也挡不住,甚至会成为摧毁这个文明的推手。 (查看原文)
    深圳湾畔 1赞 2022-03-20 09:20:47
    —— 引自章节:九、崩溃:罗马亡于蛮族之手?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