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官人法研究》的原文摘录

  •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忍不住感叹中国社会中传统的强大和广泛。幅员辽阔的中国也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其变化方式,不似扶梯一般笔直前行,而是如铁轨一样划出巨大的曲线。…… (查看原文)
    鮀城書蠹 4赞 2021-08-21 17:59:01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北朝的官制与选举制度
  • 历史学是极为具体化的学问,同时又是重视抽象化的学问。对抽象化的重视,可能趋向一种哲学化理念;又因为尽可能地从数量上去还原历史现象,分析力量之间的关系,故历史学又可被视为一种力学。前面提到的分裂与统一的问题,要言之,就是一种力量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社会的某个时期中,一定存在着想要统一的力量和试图分裂的力量。前者强,则社会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或得以继续维持已形成的统一;后者强,则社会朝着分裂的方向发展,或保持分裂状态。 (查看原文)
    韧勉 2回复 2赞 2020-11-01 17:23:06
    —— 引自章节:第一编 绪论——由汉至唐
  • 内藤湖南提出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史分期 第一期 上古 从上古到东汉中期(——公元100年),是中国形成独立文化并向外扩张的时期。 第一过渡期,从东汉中叶到西晋(公元100年——316年),中国文化停止向外扩张时期。 第二期 中世 从五胡十六国到唐中叶(公元317——820年),外部异族势力压迫中国,外来文化例如佛教等流行的时代。另一方面,在中国内部贵族得势,中国文化因贵族而得以维系。 第二过渡期,从唐末至五代(公元821——959年),外来势力鼎盛时期。 第三期 近世 从宋以后到清代(公元960——1911年),中国固有文化复活并取得新进展的时代。前代的贵族没落,政权归于专制君主,文化归于庶民。其间虽然出现蒙古族的元朝和满族的清朝,但是他们都没有阻碍中国文化的发达。 (查看原文)
    白日忽西幽 2赞 2012-02-28 17:07:46
    —— 引自第4页
  • 贵族制度是历史的、情感的产物,极端地说,是没有理想。它只珍惜延续至今的东西,并想保持下去。强言之,是为了不招致比现在更坏的事态,所以要维持现状。其思想深处存在着变化必定恶化的信条。官僚主义则与之相反,目的是治理百姓,为此必须广求人才,其思想深处认为政治之本在于人。天子应寄望于后者。 (查看原文)
    吕六一 1赞 2020-03-01 10:57:21
  • 如果称之为宿命的话,则与其在大势所趋下,丧失民族尊严地被同化,不如主动选择既保持本民族自豪感,又有意识地推动同化。保持民族自豪感的同化是指,他们自身在汉化的同时,转变为汉族式的贵族。尤其是皇室必须屹立于如此产生的新贵族群体的顶峰,通过贵族切实地统治汉族全体孝文帝的改场,与南朝军阀帝王主动贵族化是相通的。 (查看原文)
    iClaud 2021-04-05 17:01:01
    —— 引自章节:宫崎市定和《九品官人法研究》
  • 魏晋以来日益显著的贵族制,经历三百年历史,已成为中国的传统,有着不可动摇的根基。而且,这个制度又并非皆不可取。其他制度下为竞争官位,有时甚至不惜诉诸不正当乃至暴力手段。而贵族制度的优点在于根据门地大致决定登用的官位,则可杜绝这样无限制的自由竞争,防止社会发生混乱。而且从整体来看,在教养与德行方面,贵族阶级出身者确实比庶民阶级出身者更胜一筹这在当时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查看原文)
    奋斗的大象🐘 1赞 2021-05-27 11:44:24
    —— 引自章节:第一编 绪论——由汉至唐
  • 无论如何,梁武帝可谓南朝的第一流人物。他由布衣起家,登上天子之位,既是军人更是文士,不仅对儒学有很深的造诣也是佛教的皈依者。这种极为兼容并蓄的性格,使他既能承认贵族制度,同时又对其进行改革。在这一点上,贵族阶级也不得不追随他的新政策。然而他这种开放又复杂的性格,令他在外交军事政策上优柔寡断,晚年时统治的破绽就来源于此。 (查看原文)
    奋斗的大象🐘 1赞 2021-05-27 11:44:24
    —— 引自章节:第一编 绪论——由汉至唐
  • 文帝的最终目的在于打破州县的封建势力,形成中央政能够原原本本直达末端的体制。若地方长官或者僚属长期居于任地,也会向着土著势力演化,那么,一切又将如旧。 (查看原文)
    奋斗的大象🐘 1赞 2021-07-06 12:48:56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北朝的官制与选举制度
  • 考证到一定的程度,就要求有一个飞跃。必须不光依赖记载,还要复原没有记录的部分。这部分必须用自己的哲学和观念来填补。归根结蒂必须用事实来说明并复原事件的面目,延续史实。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飽くまでも史実の延長として、事柄で事柄を埋めて復原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であろう。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为了掌握六朝时期的制度体系,我首先探索着从区分官和吏开始研究。接着,我就感到必须彻底了解九品官人法的真实形态,为此还必须进一步探明从三国时代的魏国开始实行的九品官制。进行此项研究时最有用的参考书是什么?那就是清朝考据学者中仅属于二流的嘉庆年间的学者洪饴孙所编撰的《三国职官表》。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この際に最も役に立った参考書はナンと、清朝考証学者の中では第二流にしか数えられない嘉慶期の学者、洪飴孫の手になる「三国職官表」であった。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史料の整理と史実の考証は結局誰かがやらなければならぬものなのである。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当然,这两者之间是无法清晰划线的,贵族并非就能一直满足其垄断官位的欲望,豪族也并非完全游离于官场之外。特别是进入地方政权的豪族,也可以将他们看作是低级贵族,当他们迈向中央的仕途受阻时,便可以看出比较浓厚的豪族色彩。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殊に地方政権まで頭を出した豪族は、これを下位の貴族と見ることもできるが、中央政権への進出を阻まれた場合には豪族的色彩の方が、より濃厚であるとも見ることができる。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如上所述,三分天下成为既成事实。最初造成质变的是占据中原、势力最大的曹氏政权。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こうして天下三分という既成事実が出来上ってしまったのであるが、最初に変質を始めたのが中原を占拠した、最も有力な曹氏政権である。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后来变成为长久制度的魏朝九品官人法,最初立法的旨趣,并不拘泥于根据个人的才德给予乡品,然后再根据乡品任用为官这种官僚精神,在其实施的层面,从一开始就具有贵族的色彩。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恒久法となった魏代の九品官人法は、最初の立法の趣旨が個人の才徳によって郷品を与えて、郷品によって官吏を登用するという言わば官僚的な精神にも拘らず、その実施の面において最初から貴族的な色彩を有した。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 秀才、孝廉从州郡中选拔出来后,在中央接受考试,考试成绩获得中正的承认后,成为乡品。 (查看原文)
    一八 1赞 2022-05-03 14:54:57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