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之歌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年高 2020-09-02 08:59:17

    20200902时隔一个月,终于拿到了样书并又迅速再读一遍,树木看似独立个体,但却和人类及其它万物紧密相联系,树木之歌就是一种种树木和周围这些在演化和生态上的合作与冲突,不断相互适应,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局面。既然作者是戴维.乔治.哈斯凯尔,那就注定了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植物视角,里面会看到交错复杂的生物网络,文字一如既往精准细腻。 这次的插画沿袭《看不见的森林》的黑白线稿风,但不同的时,过了几年,画画的年高也不再是之前那个年高,现在的我们与从前永不相同,除了熟悉的植物细节局部图,还有些场景甚至建筑。沦陷在带娃苦日子中的我,看到有自己参与的作品面世,还是很激动。以此略记。

  • 5 Shirleysays 2020-12-29 17:43:50

    #🍋说书# 读这书,啥感觉呢?像初中植物学课本般枯燥,还没啥知识含量,而且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信息没有联系,不知道作者要说啥……感觉就是强行碰瓷儿森林里的各种声音。

  • 1 石头剪刀布 2020-11-20 21:19:20

    像散文,没多少干货,。语言有点云里雾里的,比他前一本差太远

  • 2 2020-10-10 00:31:49

    美感和哲思并齐的自然科普,即是树木之歌也是命运共同体之歌,也许是我自身对植物认知比较匮乏,个人认为作者在字句中透露出的思辨比描白段落要更迷人。(感谢三蝶纪老师赠书)

  • 0 空山 2020-10-26 16:44:30

    语言很美,感觉应该挺NB的,可是因为语言的缘故,经常不知它在说啥。另外人文方面太多,干货有点儿少。

  • 0 周猩驰 2021-01-25 13:05:01

    听,树会嬉笑怒骂

  • 0 三蝶纪 2020-10-10 00:42:56

    比《看不见的森林》更好了。书以不同地方的一种树木为线索,串联起了和这些地方相关的一切,让人看到了这些树木与其他生物、与环境、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里面提到的树木种类并不多,但都写得很透,一种树木就像一部纪录片里的分集,这里面拉近可以看到树的特写,围绕树展开的生命网络,作用机制,拉远又可以看到树所在的地区,当地的文化,树与整个地区的关联,很开阔又很深入。

  • 0 黑电波 2021-12-25 22:59:18

    “倾听树木,寻找生态中的荣耀”

  • 0 天天 2022-06-01 10:09:25

    作者常常引用的缪尔依旧是无法企及的高度 …但结合探索树木之声的视角依然会可爱!或许是无法消除的噪声和被放大的树干中的导管输水声 sigh(

  • 0 mQney 2022-12-02 12:59:49 北京

    树木之歌,作者的诗

  • 0 vivida 2021-12-01 22:49:54

    哈斯凯尔教授真的是有一种深沉的激情。76页的“欧亚鸲”应为“旅鸫”(北美的robin)。

  • 0 后商 2024-01-06 21:22:37 北京

    要么是个体又是网络,要么什么都不是,这多么像我所理解的世界呀,演化淘洗了植物也淘洗了我们,所以大概人类既不是世界的罪人也不是世界的最后的生命,像梭罗所问的,为何把时间浪费给恐惧或怜悯,风来了,火生了,我们干涸又涨满,成簇成簇的鸣叫,把山野吹遍,从那些枯木上,那些菌体出发了,而我们仅仅用暂行的道德和目光,是无法饱览什么的,一年一度我们漂泊我们掉落下来,我们不知道如何重拾感动并从中发现世界,让我们试一试。

  • 0 小冬 2023-11-27 12:12:40 天津

    厄瓜多尔亚马逊雨林的吉贝、加拿大北寒林的香脂冷杉、佐治亚州海滩沙丘的菜棕、田纳西州倒下的几颗美国红梣、日本越前町的造纸结香、苏格兰欧榛、科罗拉多的北美红杉与西黄松、丹佛的弗里氏杨、曼哈顿豆梨、耶路撒冷橄榄树、日本五针松…树木与细菌、真菌、昆虫、鸟类、动物的生命网络,纷繁精妙。

  • 0 Icarus 2022-08-02 09:49:36

    看得出是内容与形式都经过精心构思的一本书,如同所有优秀的自然主义文学那样,作者观察树木自身的历史和存在状态,也观察人与树木相互依存相互参与相互塑造的关系。以人本主义和长程史观作为基底,科学性与文学性自然交融,虽然没有《游隼》那样充沛的情感力量,但对人对树都温情脉脉,读起来非常舒服。至于读者能否从中得到美或者启发,确实取决于读者自身对这一问题的美学和思想认知水准。如果说评价电影需要基本的阅片量作为资格,那其实自然主义文学也应属于阅读中upper那一层级的文学门类,不应该把它们作为浅显的科普读物来看待。

  • 0 康素爱萝 2023-08-09 15:31:33 辽宁

    “人们大多在独处时使用手机,所以,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其实没有影响到人际关系,反而进一步增加了人际沟通。 城市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人社会关系。当人和人建立的联结被强化,随之而来的互动、创造力利行动力,也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加速”。这书写的得早了点,好像是2014年,紧凑而繁杂的城市环境,即使说它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没能增加人与人联系的机会。

  • 0 miss_forward 2023-01-16 18:59:51 广东

    这个世界

  • 0 爱读书的熊 2023-04-22 11:43:06 辽宁

    对所谓“自然缺乏症”有理有据地批驳

  • 0 arapallas 2023-05-09 21:12:52 上海

    天花板。

  • 0 方将其华 2021-02-08 19:58:16

    自然是和谐一体的,人只是其中一部分,而非主宰。仔细聆听大自然,才可以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