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单读24·走出孤岛:水手计划特辑》是《单读》在话题、内容与设计上的又一次自我革新。
集中展示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文学活动“水手计划”的作品成果。刘子超、柏琳、曾嘉慧、冯孟婕、郭爽,五位水手前往帕米尔高原、萨拉热窝、日本长崎、摩鹿加群岛和东南亚等地,发回他们的记录与思考;
首发晓宇的“疫区日记”系列文章,紧密关注疫情时期人的物理与精神处境;
与澳大利亚大使馆合作创立的“澳大利亚文学专栏”继续更新,走向更广阔的海外文学世界;
诗人杨键对母亲的哀思,在这个生命消逝的时刻格外触动人心;
作者巫昂充满智识的十封信里,洋溢着令人愉悦的洞见;
青年导演唐棣对于影像与文字两重世界的体验,造就了他独特的审美视野……
在这个人人坠入孤岛的时刻,我们选择走向他人,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联结
——2020年,在宽阔的世界,让我们做一群不狭隘的人。
走出孤岛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晓宇,牛津政治学博士。
刘子超,作家,译者,旅行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现自由写作。著有《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
柏琳,原《新京报》资深记者,现为独立记者,写作者。曾对阿摩司·奥兹、帕慕克、彼得·汉德克、阿列克谢耶维奇等120多位中外文化知名人士采写深度访谈。著有《双重时间:世界文学访谈录》(即将出版)。主要关注后南斯拉夫时代的巴尔干半岛现状、新民族主义和新民族战争等问题。
曾嘉慧,19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伦敦政经学院人类学系。主要拍摄和写作关于东南亚(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历史层累中的杂音,同时还从事编辑和出版策划的工作。
冯孟婕,1994年生,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毕业,森林所硕士班研究生。目前旅行于马来西亚与印...
晓宇,牛津政治学博士。
刘子超,作家,译者,旅行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现自由写作。著有《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
柏琳,原《新京报》资深记者,现为独立记者,写作者。曾对阿摩司·奥兹、帕慕克、彼得·汉德克、阿列克谢耶维奇等120多位中外文化知名人士采写深度访谈。著有《双重时间:世界文学访谈录》(即将出版)。主要关注后南斯拉夫时代的巴尔干半岛现状、新民族主义和新民族战争等问题。
曾嘉慧,199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伦敦政经学院人类学系。主要拍摄和写作关于东南亚(主要是印度尼西亚)历史层累中的杂音,同时还从事编辑和出版策划的工作。
冯孟婕,1994年生,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毕业,森林所硕士班研究生。目前旅行于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等地从事赏鸟旅行与自然书写创作。
郭爽,出生于贵州,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南方都市报》等。小说、非虚构作品发表于《收获》《当代》《作家》《上海文学》等刊物,出版有小说集《正午时踏进光焰》、非虚构作品《我愿意学习发抖》。
克里斯特尔·索尼尔(Kristel Thornell),1975年生于澳大利亚悉尼,曾居意大利、墨西哥、加拿大和芬兰,目前常住美国。2009年,索尼尔凭借小说《夜幕街景》(Night Street)荣获澳大利亚沃格尔文学奖。此后,她又获得多项文学奖项,作品亦进入格伦达·亚当斯奖和克里斯蒂娜·斯特德小说奖最终候选名单。2011年索尼尔进入《悉尼先锋晨报》评选的“澳大利亚最佳青年小说家”之列。
闫晗,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20世纪英美诗歌)。
杨键,1967 年生于安徽马鞍山。曾先后获得刘丽安诗歌奖、骆一禾诗歌奖、袁可嘉诗歌奖、华语传媒诗人奖。出版过诗集多部,多次举办过水墨个展。
巫昂,诗歌、小说、随笔都写,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曾供职《三联生活周刊》,出版有《我不想大张旗鼓地进入你的生命之中》《瓶中人》等书。2015年创立了宿写作中心,现居北京。
唐棣,河北唐山人。2003年开始写作,2008年起参与电影制作。第十届FIRST影展复审评委,现为香港《字花》首位内地专栏作家。至今已出版短篇小说集4部,随笔集2部,主要作品有《遗闻集》《西瓜长在天边上》《电影给了我什么》等。主要电影作品包括电影长片《满洲里来的人》,影像作品曾获新星星艺术节2014年度实验奖。即将出版札记集《我,一个电影漫游症患者》。
目录 · · · · · ·
疫区日记 晓宇
【水手计划】
帕米尔公路和瓦罕山谷 刘子超
萨拉热窝无消息 柏琳
没音没字歌 曾嘉慧
摩鹿加消逝 冯孟婕
泅渡 郭爽
【澳大利亚文学专栏】
瑜伽课 克里斯特尔·索尼尔
【诗歌】
你看见我妈妈了吗? 杨键
【随笔】
仅你可见 巫昂
瞬间五则 唐棣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走出孤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走出孤岛"的人也喜欢 · · · · · ·
走出孤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2024/01/24】走出疫区,走出自己的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4年阅读之BOOK20』 比上周六读的《单读19:到未来去》还喜欢。从主编的序言开始到第一篇作家晓宇的《疫区日记》,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时间的一霎那。 明明2023年年初的时候还需要排队半小时、一小时做核酸,几个月后就开放了,那时候我就觉得真是魔幻的发展。 我记得20年初...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所有感兴趣的都要看~~~~~~~ (qianyu)
- 黄书 (丝绒陨)
- 皮皮书架【第二弹】 (皮皮一号)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走出孤岛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大林煎饼 2020-07-11 23:32:02
读的第一本单读,大部分文章都很喜欢。但我实在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一些文章要给外国人名加括号备注英文名。我不懂为什么纳博科夫的名字后面要备注Vladimir Nabokov,我也不懂为什么一个日本人名后面要备注它的罗马音,我也不懂既然备注了这么多的人名,为什么偏偏又漏了福克纳的备注。这些细节让我很出戏,感觉自己在念一个半吊子写的百度百科,非常难受
4 有用 大土猫 2021-04-03 17:27:08
《疫区日记》拉低了整体水平。虚浮矫情的个人经验,支离破碎的遣词造句。看得直想打人。
3 有用 新传芥末 2020-08-01 19:30:44
对57老师的这次开篇有点失望,叙述身边的人事物与时间时,生疏感就有了。水手计划萨拉热窝文很优秀。
3 有用 萝莉要当女汉纸 2020-07-31 12:43:46
因为买了项彪那本,本着家里不能有两本没看过的《单读》这个原则,赶在7月的尾巴看完了《走出孤岛》。原来对游记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总觉得看别人旅行不如自己去旅行。这一本比正午的旅行文学更让人惊喜,确实是能在别人的旅行中看到历史、文化的各个层面。最喜欢柏琳那一篇,印象深刻的是,战争中的萨拉热窝举办电影节,有人问主办方,为什么打仗的时候还要办电影节?主办方回答,为什么电影节的时候还要打仗?还有那些围城中的人... 因为买了项彪那本,本着家里不能有两本没看过的《单读》这个原则,赶在7月的尾巴看完了《走出孤岛》。原来对游记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总觉得看别人旅行不如自己去旅行。这一本比正午的旅行文学更让人惊喜,确实是能在别人的旅行中看到历史、文化的各个层面。最喜欢柏琳那一篇,印象深刻的是,战争中的萨拉热窝举办电影节,有人问主办方,为什么打仗的时候还要办电影节?主办方回答,为什么电影节的时候还要打仗?还有那些围城中的人们,那些日日夜夜。 (展开)
1 有用 盐欠鸦 2020-06-03 16:37:59
竖排的诗/就像一盆砸上玻璃的水/流下了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