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听我的!买买买!买不了上当买不了吃亏!!(这次再版是不是因为我这两年吹嘘有功!有没有上古的编辑!快来告诉我!
老一辈的学者写书,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无来历。
读了五个上午左右吧。洪译杜诗虽较宇文所安更多意译,但也算是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了。谁年轻的时候不觉得李太白和白香山甚至李贺的诗都比杜工部的诗好呢?年岁越大了,对于杜诗的欣赏,也越多了。读李、白诗,好比吃荔枝吃香蕉,谁都会马上欣赏其香味。洪业父亲说读杜诗好像吃橄榄,噍槟榔,时间愈久了,愈好;愈咀嚼愈有味。我则愿比之为品陈酿、访古寺,但又分明在其中惊觉新旧交错、万象往来,里面有比李白还李白的诗,也有比王维更王维的诗,同时独有杜甫或者说古汉语才说得出的痛苦与深刻。杜甫=中国古诗。正如莎士比亚等于英语文学或者说等于英语。与瑶购于万泉河书店。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个人的命运和他所处的时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杜甫的一生尤其如此。杜甫的大部分生活都因战乱而苦,洪业先生研究杜诗有所得正值二战时期,现在疫情当前,我却得闲去了杜甫草堂,又凑巧读了这本书。也许,每个人、每本书能够在别人的世界中留下印记都有其独特的缘由,在于我,它已将三个不同的时空联系了起来,让人在这阴云之下不慌乱!
全书引杜甫诗374首,以诗述人,以人明史。杜甫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战祸的亲历者。东胡之乱对老一代杜诗研究者而言有切身之痛。洪业说自己在抗战时期常常咏着杜甫的诗句,“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杜甫诗可学,人亦可学。他所理解的杜甫对国忠贞,于友倾义。“临财不苟得,临难不苟免;宁损己以益人,不徇私而害公。”乱世流离,自秦至蜀。杜甫迁居成都后,日日都想回到北方。他在夔州为庾信作诗,北返长安不可得,南望金陵王气哀。怀念南方故国的庾信与怀念北方的杜甫以及身在异国难回故土的洪业。“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笔锋带感情,文中又多卓见。洪业先生每一句「我们的诗人」怎么怎么了听起来都很可爱。到最后他写到「就这样,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走完了一生。」胸中恍如丘壑纵横,云烟四起,真好!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秋兴》其三:晚舟、秋燕,各在归途,像时钟一样规律,气定神闲。而他手扶栏杆,想静静,脚下水波荡漾个没完(汎汎),头顶翅膀扇乎声不绝于耳(飞飞)。又想到昨日操心不落好,明天酒饭没着落,揉了揉眉头:“愁啊!”
试图从诗歌中推演杜甫一生之行迹,但对杜甫的人物画像勾勒不足,读罢未能体认到杜甫何以伟大。作者考据功夫了得,叙事功底欠佳,读起来味如嚼蜡,读之无趣,弃之可惜。
读完很致郁啊!伟大的诗人一生所求而不得 天天忧国忧民的 没过几天如意的日子 依然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生
流水账,纠结于杜甫生年时间的事情,缺少了对其思想、文学深度的挖掘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深谷。”应该这样写,而不是替杜甫辩屈去冤似的。但依然很好看。和杜诗镜铨一起。
属实味同嚼蜡,此书专注于“系年”,花了大量笔墨考证诗歌写作的年份,而丝毫没有对诗作的解读。选取的作品只是简单罗列在那,你读得懂就读。这样一来其实把年代考证得再详细,对普通读者来说意义也有限,毕竟理解杜甫一生的目的还是读懂他的作品。。而且本书翻译十分生硬、直白,毫无文学性可言,译者还是文学博士呢!
当杜甫的作品集被称为诗史时,它首先勾勒的是一部个人史。更妙的是,这种以诗现史的写法,有助于读者在了解诗的创作背景后,更好地形成对诗的理解。
洪业将读杜诗比作吃橄榄,真是太精准了!
刚读过李白传,也想了解下杜甫。20201121看完。、偏学术考证一点,用大量的诗作来讲述诗人的人生,诗作与时代背景、大事件和诗人的个人家庭境遇紧密结合。诗人颠沛的一生也是时代的缩影,苦难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没有多少人能够轻松活着,即使是最伟大最有才华的诗人,能在地方刺史账下做幕僚已是诗人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了。参与治国的理想一直都在,但机会却很少很短暂。“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既是悼李白,也是叹自己。
三心二意地草草看完了,第一是冲着洪业来的,第二是冲着高分来的,但是读毕觉得一般,读惯了纯传记或者纯诗选,对于这种通过编年选取诗人的诗篇来叙述诗人的生平系年觉得过于偏学术,费脑,结果就是读个囫囵吞枣…诗人40岁之后的诗耐读却是真的。
作为个人的杜甫,而不仅是诗人。想把洪业的原文找来读。
读了三分之二。人生之悲苦化作了诗歌之伟大。
儿时读不懂杜甫。某一年在异国他乡,孤独地躺在床上读: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突然就懂了。懂了杜甫,也懂了自己。老杜这人,既没有仙气也没有佛性,可偏偏那些愁苦的诗句钻入人心,疼出一把泪来
> 杜甫
101 有用 北溟鱼 2020-07-09 21:45:11
听我的!买买买!买不了上当买不了吃亏!!(这次再版是不是因为我这两年吹嘘有功!有没有上古的编辑!快来告诉我!
64 有用 李小建 2020-08-23 01:08:02
老一辈的学者写书,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无来历。
70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1-01-13 14:22:44
读了五个上午左右吧。洪译杜诗虽较宇文所安更多意译,但也算是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了。谁年轻的时候不觉得李太白和白香山甚至李贺的诗都比杜工部的诗好呢?年岁越大了,对于杜诗的欣赏,也越多了。读李、白诗,好比吃荔枝吃香蕉,谁都会马上欣赏其香味。洪业父亲说读杜诗好像吃橄榄,噍槟榔,时间愈久了,愈好;愈咀嚼愈有味。我则愿比之为品陈酿、访古寺,但又分明在其中惊觉新旧交错、万象往来,里面有比李白还李白的诗,也有比王维更王维的诗,同时独有杜甫或者说古汉语才说得出的痛苦与深刻。杜甫=中国古诗。正如莎士比亚等于英语文学或者说等于英语。与瑶购于万泉河书店。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28 有用 李约 2020-07-11 16:00:53
个人的命运和他所处的时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杜甫的一生尤其如此。杜甫的大部分生活都因战乱而苦,洪业先生研究杜诗有所得正值二战时期,现在疫情当前,我却得闲去了杜甫草堂,又凑巧读了这本书。也许,每个人、每本书能够在别人的世界中留下印记都有其独特的缘由,在于我,它已将三个不同的时空联系了起来,让人在这阴云之下不慌乱!
16 有用 文若 2020-07-12 16:16:37
全书引杜甫诗374首,以诗述人,以人明史。杜甫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战祸的亲历者。东胡之乱对老一代杜诗研究者而言有切身之痛。洪业说自己在抗战时期常常咏着杜甫的诗句,“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杜甫诗可学,人亦可学。他所理解的杜甫对国忠贞,于友倾义。“临财不苟得,临难不苟免;宁损己以益人,不徇私而害公。”乱世流离,自秦至蜀。杜甫迁居成都后,日日都想回到北方。他在夔州为庾信作诗,北返长安不可得,南望金陵王气哀。怀念南方故国的庾信与怀念北方的杜甫以及身在异国难回故土的洪业。“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
5 有用 古莽國民 2020-11-20 23:42:20
笔锋带感情,文中又多卓见。洪业先生每一句「我们的诗人」怎么怎么了听起来都很可爱。到最后他写到「就这样,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走完了一生。」胸中恍如丘壑纵横,云烟四起,真好!
2 有用 豆瓣产品真拉胯 2020-08-21 17:39:23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秋兴》其三:晚舟、秋燕,各在归途,像时钟一样规律,气定神闲。而他手扶栏杆,想静静,脚下水波荡漾个没完(汎汎),头顶翅膀扇乎声不绝于耳(飞飞)。又想到昨日操心不落好,明天酒饭没着落,揉了揉眉头:“愁啊!”
6 有用 Praseodymium 2021-01-16 15:53:51
试图从诗歌中推演杜甫一生之行迹,但对杜甫的人物画像勾勒不足,读罢未能体认到杜甫何以伟大。作者考据功夫了得,叙事功底欠佳,读起来味如嚼蜡,读之无趣,弃之可惜。
2 有用 好命的娃儿@ 2020-08-20 19:39:02
读完很致郁啊!伟大的诗人一生所求而不得 天天忧国忧民的 没过几天如意的日子 依然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生
4 有用 光圈 2021-04-11 11:33:40
流水账,纠结于杜甫生年时间的事情,缺少了对其思想、文学深度的挖掘
2 有用 鱼的九思 2020-08-18 14:45:42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 有用 周公度 2020-08-17 18:50:59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深谷。”应该这样写,而不是替杜甫辩屈去冤似的。但依然很好看。和杜诗镜铨一起。
2 有用 阿尔达的星空 2023-08-03 16:23:24 上海
属实味同嚼蜡,此书专注于“系年”,花了大量笔墨考证诗歌写作的年份,而丝毫没有对诗作的解读。选取的作品只是简单罗列在那,你读得懂就读。这样一来其实把年代考证得再详细,对普通读者来说意义也有限,毕竟理解杜甫一生的目的还是读懂他的作品。。而且本书翻译十分生硬、直白,毫无文学性可言,译者还是文学博士呢!
0 有用 坚定躺平的锡兵 2020-10-10 00:20:06
当杜甫的作品集被称为诗史时,它首先勾勒的是一部个人史。更妙的是,这种以诗现史的写法,有助于读者在了解诗的创作背景后,更好地形成对诗的理解。
2 有用 Jonko 2020-07-24 21:34:28
洪业将读杜诗比作吃橄榄,真是太精准了!
1 有用 Pengker 2020-11-23 08:21:15
刚读过李白传,也想了解下杜甫。20201121看完。、偏学术考证一点,用大量的诗作来讲述诗人的人生,诗作与时代背景、大事件和诗人的个人家庭境遇紧密结合。诗人颠沛的一生也是时代的缩影,苦难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没有多少人能够轻松活着,即使是最伟大最有才华的诗人,能在地方刺史账下做幕僚已是诗人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了。参与治国的理想一直都在,但机会却很少很短暂。“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既是悼李白,也是叹自己。
1 有用 半壁 2020-09-02 16:44:45
三心二意地草草看完了,第一是冲着洪业来的,第二是冲着高分来的,但是读毕觉得一般,读惯了纯传记或者纯诗选,对于这种通过编年选取诗人的诗篇来叙述诗人的生平系年觉得过于偏学术,费脑,结果就是读个囫囵吞枣…诗人40岁之后的诗耐读却是真的。
1 有用 鹤林 2021-03-24 23:06:28
作为个人的杜甫,而不仅是诗人。想把洪业的原文找来读。
1 有用 素手纤纤 2021-08-25 14:47:20
读了三分之二。人生之悲苦化作了诗歌之伟大。
2 有用 夏草 2020-12-30 00:54:06
儿时读不懂杜甫。某一年在异国他乡,孤独地躺在床上读: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突然就懂了。懂了杜甫,也懂了自己。老杜这人,既没有仙气也没有佛性,可偏偏那些愁苦的诗句钻入人心,疼出一把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