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集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1 喜喜 2020-10-23 09:12:59

    我愿用十年的生命,换取魂穿兰波十小时...

  • 99 东耳 2020-11-22 00:18:49

    兰波和波德莱尔的中译本,总会激起自己关于不懂法语这件事的无限怅惘。。。

  • 39 silhouette 2021-03-03 21:46:32

    “通灵者”,读王道乾的译本是感觉到的是“灵”,读何家炜的译本突然意识到了“通”。

  • 45 🧡勞小姐🧡 2020-11-06 16:10:31

    -_-兰波推崇波德莱尔的“应和论”。他精辟的指出:“诗人是真正的盗火者。他担负着人类,甚至是动物的使命;他应当让人能够感受、触摸并听见他的创造。”他把这种“感受隐秘世界”和“创造第二现实”的能力,称为“通灵”能力。认为每一个诗人都应该成为时代的“通灵人”。要用包容一切芳香、音调和色彩的语言去创造“第二现实”。他对“通灵人”的执念绝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终身践行。从《醉舟》到《灵光集》,他一直都用复杂的感受和错乱的意象,去代替隐喻的相似功能。那些看似疯狂与荒诞的生命体验,也成为他的创作灵感。而这种介乎于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幻想,也是兰波诗作的最大特点。

  • 13 何家炜 2020-10-09 16:12:59

    虽经廿年犹存疑难

  • 5 Variations 2021-01-27 21:28:28

    补记:这是2021年1月读完的第一本诗集(二刷)。兰波并不好读,读者要像诗人一样努力使自己成为“通灵人”,将感官打乱,全然交付给语言的熔炉,方能窥见“宝石正在隐藏,花朵正在张望。”

  • 10 超超 2020-12-28 13:43:47

    看到魏尔伦画的二次元兰波我哈哈哈哈……此本注释十分详尽,但就译文而言我还是更倾心于王以培和王道乾译本

  • 11 chell 2020-11-05 15:15:56

    注释过于详尽了

  • 4 夜河 2021-05-12 20:28:25

    手稿和插画都很美。这版的注释真的好细致,对更深入地理解兰波的诗文有帮助,可见译者的态度。唉,尽管不同版本的译文都难免有隔阂欠缺,但兰波是无论你用什么语言去阅读、读多少遍都还是会感叹他的天才的那类诗人。他写诗完全是将内在的生命体验迸发出来,他对世界万物的感受力超越常人太多...我们可以恋慕他的激情,但再没有其他人能够效仿这样一个”履风的通灵人和盗火者”。

  • 6 handayokomachi 2020-12-12 11:18:24

    初次触碰兰波的世界,迷狂的、叛逆的、闪过脆弱底色的、神秘的、触碰天空的高地。一本读完,一个浑身散发着光焰的年轻诗人在自己的世界纵情驰骋、独自挣扎的形象逐渐清晰了;无比耀眼,但光焰本身也形成了一道隔绝外人的屏障,兰波本人持有的那把解释之钥不可轻易获得。做完深入的background research之后再来重读。(另外译者注是一个颇为矛盾的存在,有时的确成功地完成了指引的功能,有时却用阐释给诗歌套上了桎梏)

  • 4 十四卷 2020-11-12 13:38:05

    兰波用他光怪陆离、深渊星空般的意象,为突然而至的远古图景着色。只能被理解为直接的经验,关于爱,关于死亡,关于真理,关于永恒。

  • 1 France1793 2020-10-10 08:56:58

    奇妙的历程。

  • 2 释槐鸟 2021-02-21 21:24:58

    或许当隔绝了三界之后,方能理解兰波在诗歌国度中栽种的一草一木。这些草木由连续排列的、起自于幽暗之地的形容词所修饰,由那些被天堂、人间与地狱相互挣扯的、可修饰式的名字所批覆。阅读中出现很多精神之力抵牾文字的间隙,它们肆意破坏自己原地拔起的世界观,耗尽时间中正在行驶着的残躯并且不留余地,将人引至一个比其自身更加短促、急迫的危机时刻。在兰波的诗歌语言中,寻找能够满足自己以往青睐的语句是徒劳乏力的。他以一束光的形态冲刺一个个由实体构建起来的世界、物质之外的可感知到的一切,它的强烈闪烁是短暂的又是毁灭式的。当光意识自己的存在之时,便又返回到空茫之中——暗黑之地或是耀眼之处——都是现实的虚无与无所有之所。

  • 2 鴉片馬克思 2021-02-05 22:26:41

    「我们的欲望缺少精深的乐章。」

  • 2 茶椿 2020-12-27 00:35:28

    可恶 深蓝色的颠覆和实验,整个傍晚的天空,这样的垂眸下一切都只不过又是犹疑的胡闹。

  • 2 潘允嫒 2021-02-21 00:22:30

    溪水说着相反的话。尽管出自同一源泉—— 它们又痛苦又甘甜: 我生命的两面是不是也同样? 一天一千次, 我惊异于我自己,死于现实 又以同样不寻常的方式活了过来。

  • 4 余春嬌 2021-06-16 13:17:50

    人到中年讀少年蘭波的尷尬,對永恆、太陽的渴求已不能感染我,但喚起了我對他-尤其當我已知他並不知曉的命運時-的同情。他是企圖創造一門語言的,一種進步的、唯有他能轉述、必須由他來繁衍的語言。他抵達不可知了嗎?毫無疑問的是,他飽嘗了痛苦。

  • 4 鸡晿 2021-06-03 16:05:22

    做得比较漂亮,也卖得比较贵

  • 4 复峰 2020-11-08 20:01:29

    “我写下寂静,写下黑夜,那无法表达的,我记录下来。那种种眩晕,我固定下来。”

  • 1 2023-11-24 20:46:50 安徽

    装帧是真好看。也许是翻译终有隔阂,或是兰波风格太抽离,总之就是感受了但看不懂。(建议先读电子书再考虑购买实体书,我有时候很心疼钱…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