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以前看《豆芽小文》和《神灵狩》,对菌类崇拜思想产生了兴趣,这本书算是真正意义上菌类生活入门。Symbiosis真的是一个纵横无尽的世界,所有生命all in this together for co-evolution。可能所有学科里只有搞生物学的才会这么“没有节操”,让生命的定义被无限放大,以至于生命的定义和生命体的边界都模糊不清。说起来前段时间还在看Andy Clarke的Natural-Born Cyborgs ,觉得过于科幻,但说不定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生物科幻了。
Meh. Not very packed with information. I listened to the author narrated version which just felt like him talking at me on and on vaguely... Nothing striking or surprising ever particularly stood out to me.
对于真菌的科普部分远低于对科学哲学的讨论。关于人类如何把真菌和植物拟人化,如何无法放弃分类、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等等。干货的含量限于流行科普的水准,大多都是采访集合(radical chemistry 是技术名词给我吃了一惊),Merlin 自己的研究呢?我对作者自己拿虚构的牛顿苹果酿酒真的没啥兴趣,也真的再也不想听 Paul Stamets et al 的那些轶事了。
A gorgeous book…ripe with insight and erudition… food for the soul!这学期搁置在床头的书,梅林笔触太细腻,充满诗意性的语言代入读者进入Fungi视角,裹挟这大地,恣意生长。“There are moments in moist love when heaven is jealous of what we on earth can do." 以往一上生物课就跑神的我,这本读来却觉得极有趣!
真菌仿佛一位似曾相识的旧友,ta在几亿年前就已经进化成为自然界的queer icon,懂得合作共生因地制宜,以此改变了整个星球的生态环境,也进入了我的DNA。ta是我的祖先,是我的密友,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未来。
看到杉树和桦树的营养交换,一年四季里,碳的流向会转换两次,桦树有叶子时,在荫蔽的杉树会汲取营养,其他时候则是反过来,桦树成为被供养的一方。“Resources passed from areas of abundance to areas of scarcity.”人类永远都做不到这一点,却总自认为是高一等的生物。
如何对这个世界保持敬畏?仰观宇宙之浩瀚,俯察微生物之玄妙。对这两个领域,人类都知之甚少,未知生物和暗黑物质的数量之巨大可以让我们免于陷入自我陶醉的人类中心主义漩涡。
7 有用 綦 2020-10-10 08:49:44
元始仙菌。
6 有用 Dhamma Geek 2021-08-10 14:14:15
好多年以前看《豆芽小文》和《神灵狩》,对菌类崇拜思想产生了兴趣,这本书算是真正意义上菌类生活入门。Symbiosis真的是一个纵横无尽的世界,所有生命all in this together for co-evolution。可能所有学科里只有搞生物学的才会这么“没有节操”,让生命的定义被无限放大,以至于生命的定义和生命体的边界都模糊不清。说起来前段时间还在看Andy Clarke的Natural-Born Cyborgs ,觉得过于科幻,但说不定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生物科幻了。
1 有用 早睡大王 2022-01-10 13:46:36
Meh. Not very packed with information. I listened to the author narrated version which just felt like him talking at me on and on vaguely... Nothing striking or surprising ever particularly stood out to me.
1 有用 Rech 2022-01-17 23:26:21
叙事方式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一个科研项目的解释被其他科研和故事穿插,插叙部分过于松散细长,以至于我都记不得最重要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0 有用 Jin 2023-02-14 15:55:56 荷兰
对于真菌的科普部分远低于对科学哲学的讨论。关于人类如何把真菌和植物拟人化,如何无法放弃分类、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等等。干货的含量限于流行科普的水准,大多都是采访集合(radical chemistry 是技术名词给我吃了一惊),Merlin 自己的研究呢?我对作者自己拿虚构的牛顿苹果酿酒真的没啥兴趣,也真的再也不想听 Paul Stamets et al 的那些轶事了。
0 有用 莘莘 2023-02-11 21:35:35 英国
目前觉得这本书的一个缺点在于抒情式议论来的太早太多了(“啊,菌,好神奇好神秘”)对于仅代表我个人的读者来说,感觉半天还没看到干货,就又读了一大段“菌好神奇”的议论,无法产生共鸣。一到议论就快进,加速看干货之后,阅读体验改善了不少。(但是还是觉得不值9分吧……
0 有用 香芋卷 2023-04-20 02:04:24 加拿大
A gorgeous book…ripe with insight and erudition… food for the soul!这学期搁置在床头的书,梅林笔触太细腻,充满诗意性的语言代入读者进入Fungi视角,裹挟这大地,恣意生长。“There are moments in moist love when heaven is jealous of what we on earth can do." 以往一上生物课就跑神的我,这本读来却觉得极有趣!
0 有用 旅梦人 2023-11-10 15:58:28 江苏
神奇的真菌,解答了很多疑问,相对于目前看到的其他同领域的科普书要丰富很多。用沉浸式翻译插件翻译的,可能会有很多不确切的地方,但是很满意了。
0 有用 夜裁冰 2023-07-26 15:46:38 北京
作者的文笔带着对这个领域明显的热爱,很灵动。挺有意思的一本书,真菌和天体生物学能联系上我是没想到的。
1 有用 Azure 2022-07-20 21:20:33
Beautifully written
1 有用 artemis. 🐚 2022-06-08 06:06:03
大多数还是都是生物学还有些LSD相关,意料之中…原来确实在期待一些人类哲学,毕竟菌类比较地球生物老祖宗,作者偶尔字里行间也确实能体会到人类behavior很多都biologically & philosophically按照fungi的运作方式存在,然而确实基本都是生物小知识。第二章讲植物大脑和智慧个人觉得是全本最精彩,整体还挺不错的挺轻松愉快的,一种coffee table式科普读物吧,最后几章尤其像生物学家随手笔记了。
0 有用 milandroid 2022-06-14 03:08:17
本来想随机选一个不相关话题看看 结果看着看着又跟自己的课题相关了 这个世界无处可遁还是怎样?
1 有用 感冒的冬天 2024-03-18 11:54:18 福建
真菌靠菌丝在地下组成网络。这个网络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植物,包括一些异养性兰花,有些植物看起来从头到尾都只是索取。这样的关系为什么会存在实在奇特。网络可以用于传递那些物质和信息也充满了未解之谜。其实假设是人类的网络,如果一个外来的智慧生物,想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整个网络的作用,各种编码方式看起来也挺难的。关于真菌网络是否形成了某种“意识”,这点确实令人瞎想,但正如我之前讲过的由最小运算周期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可能是很大的。况且意识本身没法给出好的定义。而从自组织到意识之间的跨度也是非常大的。裸盖对人类大脑的影响,似乎都是影响人生方向程度的体验,万物边界削弱。初步的结论是削弱了默认模式网络。我猜想是可能削弱了人脑神经网络的统一性,一些连接可能被改变了。纯化学的方式影响昆虫行为
0 有用 时间的玫瑰 2024-02-28 05:18:45 加拿大
留神回来发现作者的姓长的也像是一种蘑菇哈哈,是不是缘分!蘑菇好可爱哦,方方面面都可爱,霉菌(如果不在自己家里出现的话)也很有趣!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腐朽”为神奇啊。 从此以后我看见两棵靠近的大树,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它们在人类看不见的地下,依靠菌丝“手拉手”,传情达意。树木也有树木的(真菌)网络一线牵呀!
0 有用 Sylvia Dawn 2024-10-09 17:34:49 英国
真菌仿佛一位似曾相识的旧友,ta在几亿年前就已经进化成为自然界的queer icon,懂得合作共生因地制宜,以此改变了整个星球的生态环境,也进入了我的DNA。ta是我的祖先,是我的密友,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未来。 看到杉树和桦树的营养交换,一年四季里,碳的流向会转换两次,桦树有叶子时,在荫蔽的杉树会汲取营养,其他时候则是反过来,桦树成为被供养的一方。“Resources passed from areas of abundance to areas of scarcity.”人类永远都做不到这一点,却总自认为是高一等的生物。 如何对这个世界保持敬畏?仰观宇宙之浩瀚,俯察微生物之玄妙。对这两个领域,人类都知之甚少,未知生物和暗黑物质的数量之巨大可以让我们免于陷入自我陶醉的人类中心主义漩涡。
0 有用 Rubato 2024-12-14 23:14:03 贵州
挺不错的科普,而且不限于科普,还有许多认识与方法上的讨论,如对待非人的生物应当拟人化还是物化,面对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从植物中心主义转到真菌中心则会很好理解等等。了解过真菌,会对生物圈的整体感感受更深,眼见一些树木林立,实则看不见的部分依靠菌丝相连。
0 有用 L1ize 2025-02-18 09:44:21 美国
英音听起来有点费劲,太多专有名词,好多听不懂。菌类网络很有意思。
0 有用 Alegria 2024-02-23 15:51:42 江苏
第四章和第六章很有意思,对于想要深入认识的关于个体是否是明确无误的实体,以及竞争与合作的问题有些帮助。怀疑致幻的蘑菇某种程度帮助释迦摩尼得道成佛,去搜了一下,果然两者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