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顾颉刚的早年
一 “祖母手自塑铸的一具艺术品”
二 成才路上的喜与愁
三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徘徊
四 北大求索
第二章 顾颉刚考辨古史的基本观念及其特点
一 “层累”说与四个“打破”
二 顾颉刚考辨古史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民俗探索的史学底色
一 “层累”说的思想来源还是古史考辨辅助?
二 “层累”观念在民俗探索中的淋漓发挥
三 另一种“社会史”
第四章 现代考古学、唯物史观社会史的兴起与1930年前后顾颉刚的古史观念
一 《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与“层累”说的关系
二 现代考古学对顾颉刚古史研究的影响
三 唯物史观与顾颉刚的古史研究
四 1930年前后顾颉刚治学阶段的改变与古史观念的不变
第五章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沿革地理研究与“古史辨”的关联
一 顾颉刚沿革地理研究的缘起及实践
二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沿革地理研究的旨趣
三 《禹贡半月刊》的创刊动机
四 顾颉刚古史考辨方法与视角的调整
第六章 民族危机影响下顾颉刚的治学理念与古史观念
一 顾颉刚“为学问而学问”理念的坚持
二 辛未访古与顾颉刚“为学问而学问”理念的调整
三 百灵庙之行与《禹贡半月刊》办刊旨趣的调整
四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历史论证与“古史辨”的学术关联
第七章 20世纪40年代顾颉刚治学阶段的演进与其古史观念
一 《浪口村随笔》的原初形态及其修订发表的思想背景
二 顾颉刚古史观念的不变
三 顾颉刚对中国古史“层累”造成叙述体系的调整
四 “从考索之功进于独断之学”:1940年前后顾颉刚治学阶段的转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唯物史观与1949年后顾颉刚的古史研究
附录二:顾颉刚著述编年
· · · · · · (
收起)
7 有用 花想蓉 2021-06-17 00:58:30
似未能有所创见发明,还不如用顾颉刚自己陈述学术经历的话贯穿始终。
16 有用 肢解或被欺骗的 2020-11-18 12:48:22
借胡宝国的话来说就是「太阳一出来,天就亮了;太阳一落山,天就黑了」。
6 有用 或需 2021-02-09 22:56:06
在史学史脉络下(圈子里)予以挖掘,进行对话,意味着学术史回顾不足,对话深度不够。内容虽涉史学“史”(如能称得上内史),然而顾颉刚研究的论述,作者仅限于方法观念的总结,未能予以内容上的细究,浮于表面,而与内史对应的外史亦未能关注,对顾的资料利用仍显不足。以顾解顾的结果即消解了顾言论背后的语境与指涉,变与常仅是大体上的划分。另,《春秋史讲义》究竟反映谁的思想观念,仍须真正的“考证”。
0 有用 一炮打倒司令部 2021-10-18 03:23:55
20年底读同门文章注意到此书,把梗概抄了三四页。今又读一过。功夫实在下到:『层累』出世后顾颉刚应变的活的情态,以及绵延及今的影响史与批评史,原是王汎森、王学典一众先生辈未尽的绝好题目。结果居然写成拙劣的辩护状——主要的辩护理由:这不是俺家刚刚的本意——法庭?这种境界,在饭圈微博的评论区,恐怕都冒不了头。倚傍前学是为了成学,是为了由拘滞不通而观其会通。固然因识力不及,开口即穿凿割裂,但做理论总该感受... 20年底读同门文章注意到此书,把梗概抄了三四页。今又读一过。功夫实在下到:『层累』出世后顾颉刚应变的活的情态,以及绵延及今的影响史与批评史,原是王汎森、王学典一众先生辈未尽的绝好题目。结果居然写成拙劣的辩护状——主要的辩护理由:这不是俺家刚刚的本意——法庭?这种境界,在饭圈微博的评论区,恐怕都冒不了头。倚傍前学是为了成学,是为了由拘滞不通而观其会通。固然因识力不及,开口即穿凿割裂,但做理论总该感受到古人与我思绪首尾相衔的理想的承传。顾颉刚不是懦夫。顾颉刚不潜逃。洗冤辩诬实在不是先存史学理论里最腐败的执今律古的教条去裁量学理,做免责声明。如果真的怀了一颗同情之心,把影响批评的线索整个抟起来参校是非得失,再还复当事人掷地有声的话,才不算在做亏心事。当然原书大体甚好,我杜撰这些,只为了有所戒惧。 (展开)
1 有用 松亭君 2022-01-20 11:47:55
要废,论文改不下去,书也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