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夏目漱石的东西当然不必多说,从开篇开始就引人入胜,对话自然、描绘细腻。不得不说中译日文小说很少会有踩雷翻译的~只可惜我觉得刚读到高潮部分,竟然成了绝笔!叹叹先生因逝世而无法完成此佳作。《明暗》犹如每个人之人性,虽然我们总渴望伴侣百分百忠诚,但背地里,我们自己不也一样三心二意地在悸动着什么吗?
此部属于是研究漱石必读,但观感确实不如很多其他作品,也可不读。 新阶段,新尝试,可惜却是遗作。倘若这部写完,并多一些作品,恐怕漱石风评要变。一阶段以《我是猫》、《哥儿》等为代表,文字有着青年的锐气和激进。二阶段以《心》、《门》等代表,重自我剖析,文字平和细腻。尔后的《路边草》相比《心》略有动摇。而这部《明暗》,该是彻底向下走的,在人物内心的复杂度和描绘的细致度上会超出以往所有作品。不过也不算特别可惜,毕竟这部相比中后期的几部力作,在心理描绘上有些用力过猛,显得啰里啰嗦。 最为赞同的点评:“在夏目漱石所有的作品中均贯穿着确实的富含伦理的骨气和极度厌恶污秽和不正当行为的洁癖式的道义观”。但试探了那么多次,还是提笔写出轨了。上次某部中主角与嫂嫂惺惺相惜时,我还反复确认确实没越界。到这部已是不行了。
心理描写真正细致入微 遗憾是绝笔未完
感觉夏目漱石的的人物都活得很累…
直视生活的表里不一与人性的明暗。
未完成之遗作
巅峰之作。把人与人之间写得不亚于世界大战。
可惜没有完成,按情节的铺陈和人物的数量,再写一倍篇幅可能也写不完,何况这么多内容小说里也只是七八天的时间。对人物的刻画,不管是行为和言语,还是内心的活动都非常鲜明,每个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令人羡慕的技艺,对生活的庸常观察太细致了。几个关键位置的人物内心矛盾特别准确,比如津田想摆脱阿延时的小心思,比如阿延试图从阿秀嘴里打探一些东西,又不能直接挑明,还有小林这个角色,言行都处在让人稍稍生厌的位置。读完总忍不住赞叹:对,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小说里的时间推进如此缓慢,很难不让我联想夏目漱石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延长人生最后的时间。
这部比起《道草》更像[胃弱小说]啊,描写内心活动的笔力愈见老辣,而人与人针锋相对的博弈,话中有话的暗流涌动,大篇幅无效和不真诚的对话让人“生厌”,也许我读得肤浅,觉得阿延已是书中最可爱的角色;遗憾永远无法得见漱石先生笔下构建的“明”的世界。
前三四十章 为了引出一个矛盾 一个戏剧时刻 后再道出坎坷 没写完却要死 值得
心理和细节描写真够到位的,可惜故事没有写完
晚年笔法真是炉火纯青。即使是被写烂的夫妻生活的题材也很耐看。一如既往,看似仅是平淡日常的开头,直到阿延视角出现,妻子对丈夫及周围人物的琢磨缓缓将围绕二人的过去之网揭露并抖破;切换视角又将这张网环环收束聚焦到丈夫津田的过去,这也促成了温泉之行,将行文推进到津田与清子的谜团。由于遗作,故事于浓雾四起一切尚未可知时中断。书中大部分角色一出场时都极不讨喜,但随着阅读过程中内心活动的一一披露,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复杂起来,并多了几分理解,至少不能用讨厌一词简单概括。阅读本身是部分的上帝视角(因为就连人物本身都将过去作为模糊的存在闭锁起来),然而书中人物又多自说自话,徒增悲哀,唯有时间流逝,游离于世得过且过。突然意识到爱读夏目漱石的原因部分是出于,看到他笔下的人物也由于想的太多活得很累,于我或许是一种宽慰。
非常遗憾该书没写完……但是大受震撼,这或许夏目漱石所有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一切的一切都纤毫毕现而无比深刻,所有曲折不过发生在数天之内,结构的功力很了不起。小林在西餐厅的那段议论,笔力堪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心理描写的细腻程度很有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味道。
配得上文豪的评价,夏目漱石的心理描写入木三分,他未必没有一颗成为文中“小林”的心
4.5
过年期间看过一个开头,封控居家后就这么半公半读(上班开开小差)看完了。说实话没有特别大的感触,一方面是漱石的惯常,喜闻乐见的东西确实看了很多本,相对比较熟稔。另一方面现在可以看到的内容,至多只是精心编排的一个开头向中间的过渡,可以预见的中心人物清子尚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好停留在想象中了。未完之作,非常巨大的缺憾了。。。本书对于人物困境的表达,或是言不由衷的心里刻画,既剧烈又隐忍。一旦被其说中,隔手便想找个洞将自己埋了。想起过去开玩笑推荐漱石作品,他的书属于那种我看完,立马便可产生自杀或是出家念头,拦也拦不住。
译者后记写的特别明白,明暗波涛里每个人的个性都非常突出。但是总觉得泽天去私的概念太极端了。要是能继续写下去就好了…
心理描写之细腻叹为观止,遗憾绝笔未完成。
这篇是夏目潄石的遗作,尤如很多人猜想那般,情感细节那么细腻,不舍人世间,虽身体和精神上有无数的裂缝,也能滋生出不少情感《枪炮病菌与钢铁核心思想》如同那封不知何人写给小林的信:我了解你的境遇,我只希望我的痛苦能有几分传到你流通的富有人情的血脉中“自己还是存活在这世上的人类的一员”的确证。难道不能从这恶魔重重的围困之中,向人类的大千世界投射一缕光亮吗?感谢大师,此书亦象张爱玲的《异乡记》一样,隽秀、缱绻,对大事拿不下主意的津田、有生活小智慧的阿延,咄咄逼人的阿秀、吉川夫人、冈本、藤井、甚至不受人待见的小林,都有股恻隐之心,也是仁之端也。汝所见者为利害之世, 我所立者为理否之世。汝所见者为现象之世,我所视者为实相之世。跟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有着并行不悖的含义。很喜欢日本文人这种真挚和坦诚
书的装帧很好,内容就是一些男男女女之事,谈不上好坏。
> 明暗
6 有用 石独步∆ 2020-12-30 17:24:00
夏目漱石的东西当然不必多说,从开篇开始就引人入胜,对话自然、描绘细腻。不得不说中译日文小说很少会有踩雷翻译的~只可惜我觉得刚读到高潮部分,竟然成了绝笔!叹叹先生因逝世而无法完成此佳作。《明暗》犹如每个人之人性,虽然我们总渴望伴侣百分百忠诚,但背地里,我们自己不也一样三心二意地在悸动着什么吗?
2 有用 浅绿魨 2023-12-15 20:02:34 湖北
此部属于是研究漱石必读,但观感确实不如很多其他作品,也可不读。 新阶段,新尝试,可惜却是遗作。倘若这部写完,并多一些作品,恐怕漱石风评要变。一阶段以《我是猫》、《哥儿》等为代表,文字有着青年的锐气和激进。二阶段以《心》、《门》等代表,重自我剖析,文字平和细腻。尔后的《路边草》相比《心》略有动摇。而这部《明暗》,该是彻底向下走的,在人物内心的复杂度和描绘的细致度上会超出以往所有作品。不过也不算特别可惜,毕竟这部相比中后期的几部力作,在心理描绘上有些用力过猛,显得啰里啰嗦。 最为赞同的点评:“在夏目漱石所有的作品中均贯穿着确实的富含伦理的骨气和极度厌恶污秽和不正当行为的洁癖式的道义观”。但试探了那么多次,还是提笔写出轨了。上次某部中主角与嫂嫂惺惺相惜时,我还反复确认确实没越界。到这部已是不行了。
1 有用 Vi 2021-11-20 23:01:33
心理描写真正细致入微 遗憾是绝笔未完
1 有用 斯蒂芬小妮 2022-03-17 13:33:36
感觉夏目漱石的的人物都活得很累…
0 有用 林深Leche🎶 2022-12-19 16:34:40 上海
直视生活的表里不一与人性的明暗。
0 有用 isabel 2023-11-20 00:53:14 上海
未完成之遗作
0 有用 鸟迟 2023-10-27 00:06:09 上海
巅峰之作。把人与人之间写得不亚于世界大战。
2 有用 乙左左 2022-05-24 08:28:32
可惜没有完成,按情节的铺陈和人物的数量,再写一倍篇幅可能也写不完,何况这么多内容小说里也只是七八天的时间。对人物的刻画,不管是行为和言语,还是内心的活动都非常鲜明,每个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令人羡慕的技艺,对生活的庸常观察太细致了。几个关键位置的人物内心矛盾特别准确,比如津田想摆脱阿延时的小心思,比如阿延试图从阿秀嘴里打探一些东西,又不能直接挑明,还有小林这个角色,言行都处在让人稍稍生厌的位置。读完总忍不住赞叹:对,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小说里的时间推进如此缓慢,很难不让我联想夏目漱石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延长人生最后的时间。
0 有用 曳白 2022-09-20 15:55:03 浙江
这部比起《道草》更像[胃弱小说]啊,描写内心活动的笔力愈见老辣,而人与人针锋相对的博弈,话中有话的暗流涌动,大篇幅无效和不真诚的对话让人“生厌”,也许我读得肤浅,觉得阿延已是书中最可爱的角色;遗憾永远无法得见漱石先生笔下构建的“明”的世界。
0 有用 士跃 2022-04-11 17:51:00
前三四十章 为了引出一个矛盾 一个戏剧时刻 后再道出坎坷 没写完却要死 值得
0 有用 奥特妈 2022-12-10 15:59:06 广东
心理和细节描写真够到位的,可惜故事没有写完
0 有用 小小_崇延谭 2023-08-18 19:40:36 山东
晚年笔法真是炉火纯青。即使是被写烂的夫妻生活的题材也很耐看。一如既往,看似仅是平淡日常的开头,直到阿延视角出现,妻子对丈夫及周围人物的琢磨缓缓将围绕二人的过去之网揭露并抖破;切换视角又将这张网环环收束聚焦到丈夫津田的过去,这也促成了温泉之行,将行文推进到津田与清子的谜团。由于遗作,故事于浓雾四起一切尚未可知时中断。书中大部分角色一出场时都极不讨喜,但随着阅读过程中内心活动的一一披露,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复杂起来,并多了几分理解,至少不能用讨厌一词简单概括。阅读本身是部分的上帝视角(因为就连人物本身都将过去作为模糊的存在闭锁起来),然而书中人物又多自说自话,徒增悲哀,唯有时间流逝,游离于世得过且过。突然意识到爱读夏目漱石的原因部分是出于,看到他笔下的人物也由于想的太多活得很累,于我或许是一种宽慰。
0 有用 青岚 2023-08-31 14:23:34 江苏
非常遗憾该书没写完……但是大受震撼,这或许夏目漱石所有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一切的一切都纤毫毕现而无比深刻,所有曲折不过发生在数天之内,结构的功力很了不起。小林在西餐厅的那段议论,笔力堪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心理描写的细腻程度很有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味道。
0 有用 阿斯帕拉戈斯 2023-09-08 14:10:34 上海
配得上文豪的评价,夏目漱石的心理描写入木三分,他未必没有一颗成为文中“小林”的心
0 有用 一 2023-08-19 14:05:48 山东
4.5
0 有用 直泣优胜劣汰 2022-06-25 13:20:08
过年期间看过一个开头,封控居家后就这么半公半读(上班开开小差)看完了。说实话没有特别大的感触,一方面是漱石的惯常,喜闻乐见的东西确实看了很多本,相对比较熟稔。另一方面现在可以看到的内容,至多只是精心编排的一个开头向中间的过渡,可以预见的中心人物清子尚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好停留在想象中了。未完之作,非常巨大的缺憾了。。。本书对于人物困境的表达,或是言不由衷的心里刻画,既剧烈又隐忍。一旦被其说中,隔手便想找个洞将自己埋了。想起过去开玩笑推荐漱石作品,他的书属于那种我看完,立马便可产生自杀或是出家念头,拦也拦不住。
0 有用 樹梢上的橙子 2022-05-20 22:55:15
译者后记写的特别明白,明暗波涛里每个人的个性都非常突出。但是总觉得泽天去私的概念太极端了。要是能继续写下去就好了…
0 有用 圈圈 2024-04-14 19:45:43 广西
心理描写之细腻叹为观止,遗憾绝笔未完成。
0 有用 只吃小鱼的猫 2023-12-29 12:56:12 上海
这篇是夏目潄石的遗作,尤如很多人猜想那般,情感细节那么细腻,不舍人世间,虽身体和精神上有无数的裂缝,也能滋生出不少情感《枪炮病菌与钢铁核心思想》如同那封不知何人写给小林的信:我了解你的境遇,我只希望我的痛苦能有几分传到你流通的富有人情的血脉中“自己还是存活在这世上的人类的一员”的确证。难道不能从这恶魔重重的围困之中,向人类的大千世界投射一缕光亮吗?感谢大师,此书亦象张爱玲的《异乡记》一样,隽秀、缱绻,对大事拿不下主意的津田、有生活小智慧的阿延,咄咄逼人的阿秀、吉川夫人、冈本、藤井、甚至不受人待见的小林,都有股恻隐之心,也是仁之端也。汝所见者为利害之世, 我所立者为理否之世。汝所见者为现象之世,我所视者为实相之世。跟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有着并行不悖的含义。很喜欢日本文人这种真挚和坦诚
0 有用 大寒 2022-06-19 20:53:02
书的装帧很好,内容就是一些男男女女之事,谈不上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