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与牛奶 短评

热门 最新
  • 48 星期六历史学家 2020-08-21 21:37:55

    读过论文,不知道有没有修改, 近代妇女史研究,涉及到国族的问题,都是挑战父权制意味的国族,解放被束缚的女性身体,可能化用知乎上灰堡魔法师的话说就是,“爹味的家与国”,“爹味的国族”,这就导致不管是这本的牛奶、母乳还是其他研究的体育亦或者身体的研究,主旨差别不会太大,诚然,爹味的国族,依然是房间里的大象,但是,娜拉出走了以后,还能去哪儿呢?难道沉溺于消费主义的泥淖,就是摆脱国族以后的好选择吗?

  • 27 岚山 2020-10-05 23:36:57

    研究的切入角度很巧妙,从哺乳方式看女性被叙述、被形塑的方式,意识形态与商业利益如何合谋,经济和阶级优势如何为部分女性赋权。但也呈现出以往历史研究的局限性:只有能书写的个体才能成为主体。不知道互联网到来是不是能为未来的历史研究者提供更多关于沉默者的资料。

  • 22 海怡 2020-12-23 23:47:23

    对我硕论启发很大的一本书,如果没有时间看正文也应该看一看浓缩了精华观点的结语。作者试图从婴儿哺乳入手,对两个大问题进行反思:1、近代母亲角色的社会文化建构与实际生活中母亲的经验之间的矛盾;2、近代上层知识分子的近代化启蒙运动与市民大众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一个问题,当人们为了强国强种、治家兴国的目的鼓励女性进入公共领域之时,却鲜少有人关怀女性究竟该如何突破母亲角色的传统框架。于是,毫无意外地,女性陷入了职业和家庭的“双重负担”之下。第二个问题,其实正如李欧梵所说,普罗大众并不会关注和在意产品背后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概念,他们所关注的始终是如何过上更舒适美好的生活。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现代性是建基于物质文化层面,并非由上而下推动的政治醒觉或思想启蒙运动。

  • 21 薠蘅 2021-06-12 14:48:51

    众所周知今年中央提出了某重大战略决策,因此我给本书的题材打五星,从本书所采用的大量史料来看,今日女性的生存境况依然没超出五四的延长线。 内容比较朴实,老实说我觉得现在性别研究已经玩不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花样了,看开头就能一眼望到结论(当然这并不是本书的缺点),对性别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5 あのね 2020-11-15 19:11:36

    (我在年底赶读书业绩。。。。。这个研究角度我喜欢

  • 4 胡萝卜汁 2020-10-24 22:55:56

    前半本更有意思,后半本有点我不看我也差不多能猜到个六七八。

  • 4 持匕首的一小页 2021-01-31 19:59:10

    低估了论文……特别是后半部分的各种重复看得实在很痛苦。 冲着题目去看的建议还是在线试读一下看看合不合胃口,绝不是可读性很强的书。 应该是我的问题…

  • 5 叫我妖而不孽 2021-02-08 22:55:08

    本书写得远远没有葛凯《制造中国》好,仗着英语的纯熟复刻美国二流学者的研究套路而已,和黄庭康《批评社会教学学九讲》一样。本书文献,不管重要程度,一概是英语第一,台湾第二,大陆第三。作者关于中国的历史知识的确是极差,第一章第一节关于中国传统哺育方式,对豆浆一笔带过,却从《尔雅》中征引牛的分类以彰显落后。你至少要引《天工开物》吧;对于工部局指定上海牛奶标准使得上海牛奶质量冠远东,后面那句其实工部局只是把同期英国实施的牛乳法例用于上海而已读来真是骨鲠在喉。我也特别好奇为什么这么花力气写牛奶引进上海后就出现掺水等劣质现象,这个答案恐怕得从绪言里特别提及陆客买香港奶粉有关。作者前殖民地的出身注定不能理解自己牙牙学语的妇女身体国家化注定是个伪命题。这样出身的港台学者对英美中国研究的中端把持,长远看是麻烦。

  • 2 🐎🦷 2020-10-24 21:12:37

    前三章不错,实证资料很丰富,展现了牛乳哺育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1895-1937)。第四章探讨的是母亲在母乳哺育和牛乳哺育之间的抉择,这部分的局限还是挺明显的:一是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受史料所限,研究相当大程度上只展现了当时知识阶层(如丁玲)的母职经验;二是作者呈现的母职经验比较个人(例如,在“覃英”这个案例中,应该可以挖掘一些到其丈夫作家“鲁彦”留下的记录?)。不过还是非常有趣和优秀的研究,学到很多。

  • 13 李小天 2021-01-19 13:11:51

    读完最强烈的感受是,即便以国族为主体的父权思想用各种观念和手段规训、监察女性,女性仍能够在狭小的缝隙中有限、顽强地实现自我意愿。晚清实施女子教育,本意是为强国保种,却让部分女性走出家庭的私领域,有机会做一个完整的人;五四以来禁止束胸、解放乳房的风气,原本是为更好哺育小国民,是“救人救己救种族必要的工作”,但又唤起妇女的身体自主意识,埋下因美丽而拒绝哺育的种子;从西方舶来的牛乳被赋予增强国民体格、提升民智的魔力,却也让女性获得了不用亲自哺乳可以外出工作的空间与自由。就如用国家权力收编个人身体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意是控制人口,却催生了“独生女”一代。女性解放或许就在这些逼仄的缝隙和有限的空间里,艰难前行。

  • 4 同同行啊 2021-06-15 23:22:38

    四个感想:1、作者很会搜集整合史料。2、梁启超,在现代就是被污名化的极端女权,瑞思拜!3、2021年中国女性生存现状并没有比五四时期进步多少。4、规训女性的不仅仅是男性还有女性本身。

  • 6 小圆子 2020-10-11 15:19:08

    以牛乳/母乳哺育方式为切入点,探讨了近代母职和女性意识的变迁。从男性主体性出发的以强国保种为目的的牛乳哺育未曾想为女性启蒙种下了种子。PS 将“科学”作为消费主义的炮弹的做法看起来古已有之了lol

  • 2 オルメル 2020-11-17 23:54:16

    很新颖的切入点。 为现实意义多给一星。

  • 1 铅笔姑娘 2021-01-26 17:28:43

    切口巧妙,史料翔实,驾驭材料的能力令人佩服

  • 4 一小片蓝 2020-10-27 19:05:58

    这本书可以看做对现代性的反思之作。选择了容易被忽视但极重要的视角来呈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以及实践。女性的觉醒是在科学话语、商业消费方式、上流社会主导的生活方式这三者的共同促进下进行的,而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有局限性。尤其是过去的科学研究只能证明牛奶的脂肪含量比母乳高,就得出结论认为牛奶优于母乳。而现在的科学则证明母乳中所含有的成分才真正有利于婴儿发育。今天的奶粉广告商也改变了宣传策略,不再宣扬“牛奶优于母乳”而是”配方奶接近母乳成分“。但不变的,一是女性对自我的忧虑:母乳喂养会影响乳房美观、会使女性无法全心进入职场工作。而对于上层社会中那些不需要进入职场工作的女性,则会担心母乳喂养耽误自己进行社交活动。二是,即使是有着各种担忧,女性又都认为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看来,唯有“矛盾”才是女性不变的命运

  • 1 168 Hours 2021-02-10 15:26:28

    如果不是涉及“女性”“母亲”这样的话题,很可能本书不会纳入薄荷系列,就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婴儿哺乳方式由母乳转向牛乳的过程探讨中国母亲角色和社会的变化,完全是当下热门的新文化史写作的翻版,也无甚突破,结论一两句话就可得出,其他内容就是各路史料来填充了…

  • 1 肥肥肥肥肥 2021-03-02 22:34:29

    怎么说呢。。。作者真的辛苦了,选题也很有意思。但是真感觉是浪费时间看了一大堆其实也不太关心的文献和资料,其实看最后的总结部分就完全足够了。

  • 1 你管我叫什么 2023-11-30 23:12:20 北京

    还是局限于中上层社会,下层民众还是要先努力解决温饱问题。

  • 1 叶子🍃 2020-09-05 17:39:18

    差不多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把《母乳与牛奶》看完。 看完感触很多,虽然作者从各种历史资料中分析民国时期母亲角色的构建,但是母亲角色和妇女角色之间的重合与分离,母亲角色和母亲体验之间的张力在二十一世纪依旧存在。 用牛乳代替母乳,一定程度上是解放了母亲,给予了妇女一定自由。但是,科学、国族主义与的兴起,代替了传统的儒家学说和大家族权威,进一步规训了母亲。 另,养育婴儿,看似是母亲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亲的缺失,甚至有些父亲会倒过来规训妇女如何做一位母亲。 从而,母亲受到了两重规训和监视,内的夫权体系下来自丈夫和公公婆婆的规训和监视。外,是国家、社会以及有识之士的规训和监视。 所以母亲的自由,是真得少。 而且,母亲角色一直被美化,其真实的母亲体验切被忽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