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1 猫在意大利 2020-08-11 23:29:19

    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两个译者都买了好几本相关著作做参考,这一本确实是现有著作中最全面最缜密的。 作者像一个侦探或者是一个特别好的调查记者,他不是为了证明某个特定的理论写了整本书,而是根据证据提出假设,然后再用更广博的史料去验证这些假设,可能证实可能证伪或者进一步提出新的假设…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接近事实。

  • 93 Rainy Yellow 2020-10-27 00:32:23

    出校园以后越发觉得,可以找到一个有趣的选题又能应付枯燥的文献梳理同时能落下严谨且掷地有声的结论是多么难得美好啊。学术未死。

  • 76 陆钓雪de飘飘 2020-11-30 16:36:51

    我把专业术语和文学、电影、游戏形象对应一下,其中当然有重叠:巫师(witch,甘道夫)、术士(cunning folk,《暗黑》)、服务型魔法师(service magician,《纳尼亚传奇》)、狂猎(Wild Hunt,《猎魔人》)、幽灵军队(phantom arimies,《加勒比》)、魔法修习者(magical practitioner,《哈利·波特》)、夫人(《麦克白》)、吸血鬼(《暮光之城》)、骑狼者(如Orc)、妖精(fairies,《暴风雨》)、精灵(elves,《龙之谷》)、狼人(《暮光之城》)、地精(goblin,《魔兽世界》)、德鲁伊(druid,《Dota》)、小鬼(imps,《冰与火之歌》),好像没怎么用leprechaun《美国众神》,sorcerer译为了妖术师

  • 19 蜜三刀 2020-10-28 21:48:06

    此书应是多种汉译欧洲猎巫运动研究论著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种,但作者过多地堆砌史料,对与猎巫运动相关的民俗观念、民间传说尽管屡屡涉笔,但仅作为史料,而未能有更深入的民俗学的阐释,令人难免隔靴挠痒之感。书中关于罗马帝国时期窃人婴儿的夜行游女和英国近代前期妖精(精灵)观念的论述,读来最有兴味,可惜这样的篇章不多。此外,翻译很用心。

  • 7 死透气了 2020-11-15 09:32:03

    对不同时期和地区巫师的专业严谨的历史研究。本书是写得有些八股的学术著作,不是通俗历史,所以非专业人士看起来会比较枯燥,但确实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线索。作者的博学令人钦佩,人类学、社会学的相关研究都没逃脱他的视野。译者也是辛苦了。

  • 4 四火火火火 2021-01-17 11:22:57

    通过大量的资料研究,探索巫术的发展过程,全球分区域的阶段,各地因地理因素文化差异以及宗教信仰等,衍生发展的不同的巫术氛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夜游女和精灵的部分,文艺作品反映当下社会环境,比如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命运三女神的各种变形故事,光临此地享用食物完毕,恢复原状再带来幸运,边看边浮现大量的影视作品角色,狼人吸血鬼女巫精灵等等。ps埃及真是个好地方,全球来说唯一对巫术没有偏见的好地方哈哈哈

  • 5 伊夏 2020-11-14 22:58:40

    翻译不错,明白晓畅。读这本想起之前读绘本《混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人制造了神秘,又把神秘当作工具,标定谁是异类,谁该被猎杀,真是好黑暗啊……

  • 4 drunkdoggy 2020-12-31 11:18:31

    全球视野,跨学科研究。史学与人类学研究方法结合,考证词源,传说的流变,综合各家研究成果,很多细节让人信服并耳目一新,比如在民间传奇中是希罗底爱上施洗者约翰并害死他的(而不是她的女儿莎乐美),后来希罗底成了教会眼中的夜行女巫,而希罗底和狄安娜女神其实是同一个人,都是教会最恨的邪恶女性,而在欧洲东北部,四分之三萨满巫师是男性,而他们大多是乞讨者……

  • 4 ly的读享生活 2020-10-21 10:18:36

    严谨的学术作品。以比较人类学的方法,考察欧洲、近东、非洲、美洲等地的巫术传统,从而挖掘政治历史和社会心理根源。全书整体布局森密。首先是广角,在全球语境和古代语境下分析巫术的特征和古代巫术的沿袭。巫术信仰呈现长期静态模式,它会自发抵御外来文明。然后,运用大陆视角研究欧洲中世纪巫师文化,分析基督教的直接影响和各种巫师形象的产生。最后,进一步缩窄为不列颠视角。除了社会史探讨,这部分还呈现了很多想象力丰富的中世纪文学作品。欧洲是研究的核心。作者发现,欧洲是唯一一个在传统上笃信巫术存在,又(至少在官方意识形态上)自发地拒斥这种信仰的地区(欧洲移民后来把它带到了美洲)。欧美盛行猎巫运动、宗教狂热,在殖民过程中强迫其他民族放弃原有信仰而造成矛盾激化,这是原因之一。

  • 7 喜喜 2021-01-26 20:44:48

    事实证明,大部分有趣的选题一旦写成学术著作都会变得枯燥,乏味又冗长...

  • 5 nnuu2002 2021-01-14 07:24:42

    本想看巫师的传说与奇闻,翻开才知道是一本关于巫师的严肃的考据之书。

  • 2 新民说 2021-02-03 17:55:07

    这种邪恶、黑暗的方术,是赫顿研究的对象,数百年来它吓破了多少可怜人的胆。他的方法是将微观史学的细致专注,融于广阔的地理搜查之中。——《卫报》

  • 3 緇素帖 2020-11-07 16:03:16

    作者一开始将巫师界定为“破坏性魔法的使用者”,因而其后三重视角(深度/大陆/不列颠)的设置最终也是落脚于猎巫运动这个议题上。换而言之,探讨的目标更多恐怕还是在社会对于巫师(及其相关设定)的认识上。不过巫师毕竟不像各宗教的修习者,主位视角的研究可能没什么材料,在相当程度上可能也只是伪命题(上古异教遗存啥的)吧。可惜作者虽然援引全球民族志材料,但几乎没能用上东亚各国的研究(叫魂大概是太出名了)。当然如果真想引入的话,问题大概也会复杂很多。勉强期待后来者吧()

  • 2 山中人芳杜若 2020-11-23 23:35:01

    4.5。又发现一本超喜欢的人类学作品~

  • 2 杳然 2021-01-10 21:54:57

    informative,民俗例子好玩,装帧舒服

  • 2 二赫 2021-03-16 15:48:20

    有的地方挺好玩儿的,名字也精彩:夜间军团、狂猎、夜行魔女……但整体上不好玩儿,属于对“巫师”这个概念进行模式识别,回答的是各地民间信仰差异与联系在哪,同样都是猎巫为什么各地杀气不一……没有进一步,掀开人类想象与原初神话建构的神秘、隐秘。更可惜没有东方的,实际上就是绕开了华夏文明圈的“巫师”探索,遗憾。可结合田海的书看。总体来说,猎巫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马尔萨斯陷阱、宗教改革、黑暗中世纪、基督教与本地信仰对抗融合、权力斗争……都不能作出统一的解释。某种意义上说,猎巫史也是文学史,因为严刑逼供的“巫师”、“巫女”不得不现场编造诡异故事来解脱,这其中各种神经病式的呓语,确实很难找到精准模式。

  • 2 andysnape 2021-02-28 22:36:56

    对巫师的恐惧植根于基督教在罗马反巫师等和大众文化、大众传说中的地区神话特色。

  • 2 群霊 2021-05-26 01:21:33

    一部编史学。赫顿的精明之处在于,基于庞大的文献综合与广阔的背景来构建witch形象&观念的发展史,并剥去其中混淆视听的外围概念。然而正是这种谨慎欠缺了金兹伯格和贝林格具有的某种勇气。总之瑕不掩瑜,在国内译著欠缺的情况下可以担当最优秀的信息库。

  • 2 薠蘅 2021-03-30 21:24:50

    世界文化史作业书目。结构严谨,信息丰富,对巫师现象进行全球视野的考察,并不局限于中世纪猎巫语境下的「巫师」,吸收大量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前沿成果,算是硬核又猎奇的学术著作,外行看可能稍显无聊。译者之一的赵凯老师是我校校友,可惜赵老师的导师林金水先生已经退休。

  • 2 瑞贝卡狸 2020-10-24 18:39:20

    虽然深度视角的解读难啃但确实能更清晰地看待巫师这个命题,反而不列颠视角对本人来说更多是趣味性,失去了阅读时的好奇心。译文偶有疑惑(譬如科文),但总体还是非常通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