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产品经理实践》的原文摘录

  • 另一个方面,对于部分头部内容生产者而言,全职内容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往往取决于账号价值,那么,头部内容生产者“接广告”时,提供哪些描述型统计量指标是正确的呢?如果广告商A需要甲指标,广告商B需要乙指标,市场缺乏相对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之间的商业合作产生问题。 所以对于内容行业,在一定的时机下,需要复杂社交资本的介入(比如微博的“影响力”)。 (查看原文)
    LLudder 1赞 2020-08-21 11:14:22
    —— 引自章节:6.2.1 简单社交资本与复杂社交资本188
  • 如果用户空有复杂社交资本的数值而无实际利益,恐怕再华丽的市场宣传都不会起作用。 (查看原文)
    LLudder 1赞 2020-08-21 11:14:22
    —— 引自章节:6.2.3 复杂社交资本设计中的关键节点190
  • 只有成为自己产品的真正用户,才能被称为有内容感觉的产品经理 (查看原文)
    LLudder 1赞 2020-08-21 11:14:22
    —— 引自章节:6.5 内容型产品中,什么是优质内容207
  • 内容型产品的通常形态是“内容+评论”的模式,在内容消费的场景下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消费主体,所以需要对内容型产品的评论区进行策略设计。 (查看原文)
    LLudder 1赞 2020-08-21 11:14:22
    —— 引自章节:6.7 内容型产品中关于评论的策略设计218
  • 区分出哪些是平台价值观的理想态,哪些是用户价值观的理想态。 对于平台而言,平台视角中最为理想的评论区应该是这样的。 评论者在评论区形成专有调性。评论区形成了独特的调性,评论者之间形成了专有的“暗号”,能够形成社区的“自运转”。 评论内容优质、互动性高。评论区仅仅有“黑话”和“暗号”是不够的,还需要评论区的内容是优质的、有深度的、具有话题性和互动性的,吸引其他不经常评论的读者进入评论区,彼此互动。 无评论行为的读者能够爱看评论区,产生社区认同感。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主帖内容的同时看“神评论”,这种对评论区内容的二次消费的行为,有助于让全体用户产生社区认同感。 另一方面,对于内容发布者而言,大多数内容发布者的理想态如下。 评论者的身份要求。不同平台的内容发布者身份是不一样的,兴趣聚合社区中一般为兴趣一致,专业内容聚合社区中往往是“评论者地位身份与我持平,或者比我的层级更高”。 评论内容要求。大多数内容发布者希望收到他们认为专业的、轻松有趣的评论内容。 情感倾向性要求。大多数内容发布者喜欢听褒扬的评论,不喜欢听贬低的评论,这是人性决定的。 (查看原文)
    LLudder 1赞 2020-08-21 11:14:22
    —— 引自章节:6.7.1 评论区的理想态是什么218
  • 对于用户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采取的可行后置型策略有用户删除策略和评论折叠策略。用户删除策略包括“允许用户删除部分评论”,以及允许用户举报部分评论并经过平台审核后再予以删除”。这两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平台的顶层设计,在作者侧更重要的产品阶段(比如内容量较少),建议选择前者,在消费侧更重要的产品阶段(比如内容量重组),建议选择后者。评论折叠策略指的是可以对一部分极其劣质的评论进行折叠,当前知乎社区采用了这一策略设计,用来维护社区内容健康发展。 (查看原文)
    LLudder 1赞 2020-08-21 11:14:22
    —— 引自章节:6.7.3 后置型策略设计221
  • 用户体验限制:如“对每个用户,每天最多推送5条内容”“禁止使用未经用户允许的批量关注行为”等。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0:28:47
    —— 引自章节:1.1 策略产品经理的定义001
  • 成功登录的用户占比约为40%,主要是因为同时提供了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这会让用户焦虑。从用户心智模型考虑,需要分两步引导用户输入手机号和密码。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0:28:47
    —— 引自章节:1.2.1 策略产品经理vs功能产品经理004
  • 现阶段的互联网公司里,策略产品经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推荐/搜索策略、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策略、反垃圾策略。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0:28:47
    —— 引自章节:1.2.2 策略产品经理的三种类型及其职责008
  • 在成熟社区中,重度内容生产者、轻度内容生产者、普通消费者的比例接近1:9:90,所以可以用生产者的比例估算社区的日活用户天花板。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0:28:47
    —— 引自章节:2.3.3 社区的内容推荐策略056
  • 策略2:保持“内容调性” 平台需把握内容调性,形成用户 策略3:重视社交资本 用户浏览社区内容的三重动机分别是娱乐、工具和社交资本,平台需要重视社交资本,并设立清晰、可执行的用户成长路径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0:28:47
    —— 引自章节:2.3.3 社区的内容推荐策略056
  • 在资讯类和漫画连载类产品中工作的策略产品经理往往意识不到内容调性的重要性,笔者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意识到社区中内容调性的重要性,这也是社区产品和其他内容型产品的重要差异。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原因有两点。 社区用户需要明确的成长路径:涉及社区资本的成长体系的建设。 社区用户需要可以模仿的行为基础:涉及社区内容调性的传达。 社区的文化都需要通过内容的形式传达给用户。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0:55:01
    —— 引自章节:2.3.3 社区的内容推荐策略056
  • 本质上说,社区的内容调性是一种形成用户模仿行为的必备手段。 另外,社区也需要设计明确的用户成长路径,对于有心重度参与社区的户而言,给予他们非常明确的成长路径,如果用户进入社区以后不知道如何成为社区的“领袖”,甚至不知道社区的“领袖”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社区基本上是缺乏前途的。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0:55:01
    —— 引自章节:2.3.3 社区的内容推荐策略056
  • 对于社区产品来讲,用户来社区的动机无非是以下三种。 娱乐动机:用户需求是消费娱乐性的内容,比如短视频、段子类内容。用户心态是消遺。 工具动机:用户来到社区是为了实现某种强需求,比如定向搜索某个关键词的社区内容,主需求为解决问题。 优点:工具动机不会过度,用户不会因为某个社区产品的工具性产品做得过于出色而厌倦,比如用户并不会因为美颜相机的工具性过强过于好看而弃用这款产品。 缺点:如果某产品只有工具性强,而其他维度太弱,则该产品容易被用户定位成一个纯粹的工具产品,后续较难转型。 社交资本动机:用户为了提升社会地位来到社区,社区中的地位是平台“发行”的某种“工作量证明”,比如常见的“工作量证明”有QQ的用户经验值等级(太阳和月亮等级)、百度贴吧的等级、猫扑的论坛等级等。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0:55:01
    —— 引自章节:2.3.3 社区的内容推荐策略056
  • 1、相关性和因果性: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这是因为人们人类的大脑进化中存在惰性机制更倾向于将相关的两件事情默认为因果关系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1:04:28
    —— 引自章节: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 文字解码慢和语音加工困难是阅读障碍的真正根源,缓慢的单词识别和理解困难会导致不规则的眼动行为。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1:04:28
    —— 引自章节: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 1、喜欢的定义是什么:“喜欢”应该是用户数据表现出来的(毕竟如果用户喜欢但是不表现出来,平台方也无法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于是我们以用户的浏览数据(阅读、评论、收藏某一章漫画、关注整部漫画等)近似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 2、哪个数据是更好的:业务上判断阅读、评论和收藏某一章漫画的行为更偏向于用的短期行为,而关注整部漫画并追更是长期行为所以选择关注漫画行为作为评价指标。 3、正向因素和负向因素有哪些:由于排行榜是对漫画进行排名,考察的是不同性别用户最喜欢的内容,而排序依据应该与每部漫画的关注者中男女比例相关,所以应该考虑大盘用户中男女比例(一般漫画类App以女性用户为主),同时需要考虑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中绝对人数的因素。比如一共两个人关注某漫画作品,且均为男性,此时男性占比100%,但是上排行榜一定不合理,用户希望看到的是兼具总热度和相应性别比例的作品。 (查看原文)
    LLudder 2020-08-21 11:04:28
    —— 引自章节: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