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全面梳理策略产品经理知识图谱、系统总结策略产品经理方法论、深入挖掘策略产品经理技巧的著作。策略产品经理是产品经理领域的一个细分新兴岗位,逐渐成为产品经理岗位的核心。
作者在策略产品领域有多年经验,不仅从0到1主导过30余个产品项目,而且经历了产品从日活3500万到日活过亿的策略设计全过程。本书得到了行业中多位产品专家的高度评价。
本书一共6章:
第1章从宏观的角度对策略产品经理的定义、分类、职责、发展前景、工作内容等做了全面介绍,帮助新人全面认识该岗位;
第2章首先讲解了内容推荐以及推荐系统的基础知识,然后详细讲解了不同形式的内容产品的推荐策略;
第3~5章深入地讲解了策略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中最核心的评估能力,包括主观评估、多变量数据分析和A/B测试实验技能,这三项能力是项目评估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6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针对7种常见的策略产...
这是一本全面梳理策略产品经理知识图谱、系统总结策略产品经理方法论、深入挖掘策略产品经理技巧的著作。策略产品经理是产品经理领域的一个细分新兴岗位,逐渐成为产品经理岗位的核心。
作者在策略产品领域有多年经验,不仅从0到1主导过30余个产品项目,而且经历了产品从日活3500万到日活过亿的策略设计全过程。本书得到了行业中多位产品专家的高度评价。
本书一共6章:
第1章从宏观的角度对策略产品经理的定义、分类、职责、发展前景、工作内容等做了全面介绍,帮助新人全面认识该岗位;
第2章首先讲解了内容推荐以及推荐系统的基础知识,然后详细讲解了不同形式的内容产品的推荐策略;
第3~5章深入地讲解了策略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中最核心的评估能力,包括主观评估、多变量数据分析和A/B测试实验技能,这三项能力是项目评估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6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针对7种常见的策略产品相关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同时总结了其中的“术”,有非常大的实践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韩瞳
策略产品专家,在内容推荐领域的工作经验尤为丰富。
字节跳动的早期员工,先后负责创作者服务、底层数据和推荐策略设计,经历了产品从3500万日活到上亿日活的策略设计全过程。负责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优质创作者推荐策略、原创识别、用户负反馈、个性化推送等30多个子项目,逐渐形成了以假设驱动为基础、数据分析为手段的策略产品方法论。
现就职于脉脉,负责首页推荐策略的设计和个性化推送,深度参与产品基础数据构建和后台设计,增强公司的中台能力。
目录 · · · · · ·
前言
第1章 全面认识策略产品经理001
1.1 策略产品经理的定义001
1.2 策略产品经理的分类与职责004
1.2.1 策略产品经理vs功能产品经理004
· · · · · · (更多)
前言
第1章 全面认识策略产品经理001
1.1 策略产品经理的定义001
1.2 策略产品经理的分类与职责004
1.2.1 策略产品经理vs功能产品经理004
1.2.2 策略产品经理的三种类型及其职责008
1.3 策略产品经理的职业前景011
1.4 策略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013
1.4.1 团队配置:策略团队的工作分工013
1.4.2 个人配置:策略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内容019
1.5 对策略产品经理的认识024
1.6 本章小结028
第2章 内容型产品的推荐策略029
2.1 推荐策略初探029
2.1.1 内容推荐定义030
2.1.2 推荐系统的指标体系034
2.1.3 推荐系统的极限037
2.2 推荐系统的基础知识038
2.2.1 推荐模型的基础知识038
2.2.2 树状结构与网状树形结构041
2.2.3 分类/标签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042
2.2.4 精确率和召回率的理解方式049
2.3 三种不同形式内容型产品的推荐策略050
2.3.1 PGC产品的内容推荐策略050
2.3.2 连载类内容的推荐策略052
2.3.3 社区的内容推荐策略056
2.4 本章小结062
第3章 主观评估:科学的“玄学”063
3.1 主观评估的分类和常用手段064
3.1.1 为什么需要主观评估064
3.1.2 主观评估的三个特点066
3.1.3 主观评估的两种常用手段067
3.2 主观评估的方法论072
3.2.1 主观评估的三条关键准则072
3.2.2 用户价值观和平台价值观的关系076
3.2.3 抽样方法和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077
3.3 项目实例:有监督模型的通用分类器标注流程083
3.3.1 标准制定流程中的“求同存异”085
3.3.2 样本标注的标准流程088
3.3.3 模型训练与汇报模板090
3.3.4 实际工作中的关键节点及决策091
3.4 耐心等待“信号”出现093
3.5 本章小结096
第4章 多变量数据分析:数据的基石097
4.1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论099
4.1.1 确认问题101
4.1.2 拆解问题101
4.1.3 验证假设并寻找原因103
4.1.4 形成数据报告108
4.2 描述型统计量和统计学小知识111
4.2.1 描述型统计量的九值、三图、一表111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4.3 策略产品经理的SQL技能与常见分析案例126
4.3.1 SQL极简入门127
4.3.2 数据分析案例:男性向/女性向漫画Top10计算132
4.4 本章小结136
第5章 A/B测试:因果性的“钥匙”137
5.1 A/B测试的定义与应用139
5.1.1 A/B测试的背景139
5.1.2 A/B测试的定义和分类143
5.1.3 A/B测试上线流程147
5.2 假设检验的思想与基本方法151
5.2.1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151
5.2.2 假设检验:先提出需要检验的假设,再收集证据152
5.2.3 A/B测试中的内部效度156
5.3 A/B测试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指南161
5.3.1 A/B测试中的收益预估165
5.3.2 分流均匀性检验和小样本问题170
5.3.3 A/B测试的5个操作误区171
5.3.4 A/B测试的两种局限性173
5.4 本章小结174
第6章 策略产品经理项目实践175
6.1 策略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76
6.1.1 策略产品经理的“术”176
6.1.2 如何定义策略理想态184
6.1.3 策略产品经理的软素质186
6.2 “芝麻信用分”等社交资本的设计思路188
6.2.1 简单社交资本与复杂社交资本188
6.2.2 复杂社交资本的“道”和“术”189
6.2.3 复杂社交资本设计中的关键节点190
6.3 主观评估之职级评定问题193
6.3.1 对内指标和对外指标的“道”和“术”193
6.3.2 理想态的定义:职级评估问题195
6.3.3 职级评估问题的关键节点196
6.4 如何度量100年内最佳体育教练201
6.4.1 关于全局对内指标201
6.4.2 “最好教练”的理想态是什么203
6.4.3 使用ELO等级分进行数值设计205
6.5 内容型产品中,什么是优质内容207
6.5.1 什么是优质内容208
6.5.2 是否应该推荐优质内容209
6.5.3 “天使价值观”与“恶魔价值观”的人性选择题211
6.6 内容稀缺性的度量方法213
6.6.1 基于用户画像的度量214
6.6.2 基于A/B测试实验的度量216
6.7 内容型产品中关于评论的策略设计218
6.7.1 评论区的理想态是什么218
6.7.2 前置型策略设计220
6.7.3 后置型策略设计221
6.8 策略模型的构造法数值设计223
6.8.1 找到因子和因子的关系224
6.8.2 设计曲线的理想形状226
6.8.3 构造法设计公式的迭代思路228
6.9 本章小结229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策略产品经理实践"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策略产品经理实践"的人也喜欢 · · · · · ·
策略产品经理实践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策略产品经理实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什么是优质内容?是否应该推荐优质内容?3.5星|《策略产品经理实践》

这是一本学习大厂策略产品的最佳产品

对于本书的购买意愿介绍、对我的作用、以及我的评价
> 更多书评 12篇
-
内容算是紧扣📚的标题了,和实践相关的内容,套话虚话少,内容实在且有执行方面的细节。能感受到作者由于自身做过的项目保密会受到限制,所以需要找一些其他的能够代表这个思路的案例来讲述。作者这个年纪有这个成就很厉害,一方面是大量的实践,另外一方面能够感受到作者是在平时工作中非常会愿意主动去思考的人。
2020-10-19 14:47 1人喜欢
-
-
另一个方面,对于部分头部内容生产者而言,全职内容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往往取决于账号价值,那么,头部内容生产者“接广告”时,提供哪些描述型统计量指标是正确的呢?如果广告商A需要甲指标,广告商B需要乙指标,市场缺乏相对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之间的商业合作产生问题。 所以对于内容行业,在一定的时机下,需要复杂社交资本的介入(比如微博的“影响力”)。 如果用户空有复杂社交资本的数值而无...
2020-08-21 11:14
另一个方面,对于部分头部内容生产者而言,全职内容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往往取决于账号价值,那么,头部内容生产者“接广告”时,提供哪些描述型统计量指标是正确的呢?如果广告商A需要甲指标,广告商B需要乙指标,市场缺乏相对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之间的商业合作产生问题。 所以对于内容行业,在一定的时机下,需要复杂社交资本的介入(比如微博的“影响力”)。 引自 6.2.1 简单社交资本与复杂社交资本188 如果用户空有复杂社交资本的数值而无实际利益,恐怕再华丽的市场宣传都不会起作用。 引自 6.2.3 复杂社交资本设计中的关键节点190 只有成为自己产品的真正用户,才能被称为有内容感觉的产品经理 引自 6.5 内容型产品中,什么是优质内容207 内容型产品的通常形态是“内容+评论”的模式,在内容消费的场景下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消费主体,所以需要对内容型产品的评论区进行策略设计。 引自 6.7 内容型产品中关于评论的策略设计218 区分出哪些是平台价值观的理想态,哪些是用户价值观的理想态。 对于平台而言,平台视角中最为理想的评论区应该是这样的。 评论者在评论区形成专有调性。评论区形成了独特的调性,评论者之间形成了专有的“暗号”,能够形成社区的“自运转”。 评论内容优质、互动性高。评论区仅仅有“黑话”和“暗号”是不够的,还需要评论区的内容是优质的、有深度的、具有话题性和互动性的,吸引其他不经常评论的读者进入评论区,彼此互动。 无评论行为的读者能够爱看评论区,产生社区认同感。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主帖内容的同时看“神评论”,这种对评论区内容的二次消费的行为,有助于让全体用户产生社区认同感。 另一方面,对于内容发布者而言,大多数内容发布者的理想态如下。 评论者的身份要求。不同平台的内容发布者身份是不一样的,兴趣聚合社区中一般为兴趣一致,专业内容聚合社区中往往是“评论者地位身份与我持平,或者比我的层级更高”。 评论内容要求。大多数内容发布者希望收到他们认为专业的、轻松有趣的评论内容。 情感倾向性要求。大多数内容发布者喜欢听褒扬的评论,不喜欢听贬低的评论,这是人性决定的。 引自 6.7.1 评论区的理想态是什么218 对于用户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采取的可行后置型策略有用户删除策略和评论折叠策略。用户删除策略包括“允许用户删除部分评论”,以及允许用户举报部分评论并经过平台审核后再予以删除”。这两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平台的顶层设计,在作者侧更重要的产品阶段(比如内容量较少),建议选择前者,在消费侧更重要的产品阶段(比如内容量重组),建议选择后者。评论折叠策略指的是可以对一部分极其劣质的评论进行折叠,当前知乎社区采用了这一策略设计,用来维护社区内容健康发展。 引自 6.7.3 后置型策略设计221 回应 2020-08-21 11:14 -
1、相关性和因果性: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这是因为人们人类的大脑进化中存在惰性机制更倾向于将相关的两件事情默认为因果关系 文字解码慢和语音加工困难是阅读障碍的真正根源,缓慢的单词识别和理解困难会导致不规则的眼动行为。 1、喜欢的定义是什么:“喜欢”应该是用户数据表现出来的(毕竟如果用户喜欢但是不表现出来,平台方也无法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于是我们以用户的浏览数据(阅读、评论、收藏某一章漫画、关注整部漫...
2020-08-21 11:04
1、相关性和因果性: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这是因为人们人类的大脑进化中存在惰性机制更倾向于将相关的两件事情默认为因果关系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文字解码慢和语音加工困难是阅读障碍的真正根源,缓慢的单词识别和理解困难会导致不规则的眼动行为。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1、喜欢的定义是什么:“喜欢”应该是用户数据表现出来的(毕竟如果用户喜欢但是不表现出来,平台方也无法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于是我们以用户的浏览数据(阅读、评论、收藏某一章漫画、关注整部漫画等)近似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 2、哪个数据是更好的:业务上判断阅读、评论和收藏某一章漫画的行为更偏向于用的短期行为,而关注整部漫画并追更是长期行为所以选择关注漫画行为作为评价指标。 3、正向因素和负向因素有哪些:由于排行榜是对漫画进行排名,考察的是不同性别用户最喜欢的内容,而排序依据应该与每部漫画的关注者中男女比例相关,所以应该考虑大盘用户中男女比例(一般漫画类App以女性用户为主),同时需要考虑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中绝对人数的因素。比如一共两个人关注某漫画作品,且均为男性,此时男性占比100%,但是上排行榜一定不合理,用户希望看到的是兼具总热度和相应性别比例的作品。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回应 2020-08-21 11:04
-
-
内容算是紧扣📚的标题了,和实践相关的内容,套话虚话少,内容实在且有执行方面的细节。能感受到作者由于自身做过的项目保密会受到限制,所以需要找一些其他的能够代表这个思路的案例来讲述。作者这个年纪有这个成就很厉害,一方面是大量的实践,另外一方面能够感受到作者是在平时工作中非常会愿意主动去思考的人。
2020-10-19 14:47 1人喜欢
-
另一个方面,对于部分头部内容生产者而言,全职内容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往往取决于账号价值,那么,头部内容生产者“接广告”时,提供哪些描述型统计量指标是正确的呢?如果广告商A需要甲指标,广告商B需要乙指标,市场缺乏相对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之间的商业合作产生问题。 所以对于内容行业,在一定的时机下,需要复杂社交资本的介入(比如微博的“影响力”)。 如果用户空有复杂社交资本的数值而无...
2020-08-21 11:14
另一个方面,对于部分头部内容生产者而言,全职内容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往往取决于账号价值,那么,头部内容生产者“接广告”时,提供哪些描述型统计量指标是正确的呢?如果广告商A需要甲指标,广告商B需要乙指标,市场缺乏相对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之间的商业合作产生问题。 所以对于内容行业,在一定的时机下,需要复杂社交资本的介入(比如微博的“影响力”)。 引自 6.2.1 简单社交资本与复杂社交资本188 如果用户空有复杂社交资本的数值而无实际利益,恐怕再华丽的市场宣传都不会起作用。 引自 6.2.3 复杂社交资本设计中的关键节点190 只有成为自己产品的真正用户,才能被称为有内容感觉的产品经理 引自 6.5 内容型产品中,什么是优质内容207 内容型产品的通常形态是“内容+评论”的模式,在内容消费的场景下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消费主体,所以需要对内容型产品的评论区进行策略设计。 引自 6.7 内容型产品中关于评论的策略设计218 区分出哪些是平台价值观的理想态,哪些是用户价值观的理想态。 对于平台而言,平台视角中最为理想的评论区应该是这样的。 评论者在评论区形成专有调性。评论区形成了独特的调性,评论者之间形成了专有的“暗号”,能够形成社区的“自运转”。 评论内容优质、互动性高。评论区仅仅有“黑话”和“暗号”是不够的,还需要评论区的内容是优质的、有深度的、具有话题性和互动性的,吸引其他不经常评论的读者进入评论区,彼此互动。 无评论行为的读者能够爱看评论区,产生社区认同感。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主帖内容的同时看“神评论”,这种对评论区内容的二次消费的行为,有助于让全体用户产生社区认同感。 另一方面,对于内容发布者而言,大多数内容发布者的理想态如下。 评论者的身份要求。不同平台的内容发布者身份是不一样的,兴趣聚合社区中一般为兴趣一致,专业内容聚合社区中往往是“评论者地位身份与我持平,或者比我的层级更高”。 评论内容要求。大多数内容发布者希望收到他们认为专业的、轻松有趣的评论内容。 情感倾向性要求。大多数内容发布者喜欢听褒扬的评论,不喜欢听贬低的评论,这是人性决定的。 引自 6.7.1 评论区的理想态是什么218 对于用户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采取的可行后置型策略有用户删除策略和评论折叠策略。用户删除策略包括“允许用户删除部分评论”,以及允许用户举报部分评论并经过平台审核后再予以删除”。这两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平台的顶层设计,在作者侧更重要的产品阶段(比如内容量较少),建议选择前者,在消费侧更重要的产品阶段(比如内容量重组),建议选择后者。评论折叠策略指的是可以对一部分极其劣质的评论进行折叠,当前知乎社区采用了这一策略设计,用来维护社区内容健康发展。 引自 6.7.3 后置型策略设计221 回应 2020-08-21 11:14 -
1、相关性和因果性: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这是因为人们人类的大脑进化中存在惰性机制更倾向于将相关的两件事情默认为因果关系 文字解码慢和语音加工困难是阅读障碍的真正根源,缓慢的单词识别和理解困难会导致不规则的眼动行为。 1、喜欢的定义是什么:“喜欢”应该是用户数据表现出来的(毕竟如果用户喜欢但是不表现出来,平台方也无法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于是我们以用户的浏览数据(阅读、评论、收藏某一章漫画、关注整部漫...
2020-08-21 11:04
1、相关性和因果性: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这是因为人们人类的大脑进化中存在惰性机制更倾向于将相关的两件事情默认为因果关系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文字解码慢和语音加工困难是阅读障碍的真正根源,缓慢的单词识别和理解困难会导致不规则的眼动行为。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1、喜欢的定义是什么:“喜欢”应该是用户数据表现出来的(毕竟如果用户喜欢但是不表现出来,平台方也无法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于是我们以用户的浏览数据(阅读、评论、收藏某一章漫画、关注整部漫画等)近似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 2、哪个数据是更好的:业务上判断阅读、评论和收藏某一章漫画的行为更偏向于用的短期行为,而关注整部漫画并追更是长期行为所以选择关注漫画行为作为评价指标。 3、正向因素和负向因素有哪些:由于排行榜是对漫画进行排名,考察的是不同性别用户最喜欢的内容,而排序依据应该与每部漫画的关注者中男女比例相关,所以应该考虑大盘用户中男女比例(一般漫画类App以女性用户为主),同时需要考虑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中绝对人数的因素。比如一共两个人关注某漫画作品,且均为男性,此时男性占比100%,但是上排行榜一定不合理,用户希望看到的是兼具总热度和相应性别比例的作品。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回应 2020-08-21 11:04
-
-
内容算是紧扣📚的标题了,和实践相关的内容,套话虚话少,内容实在且有执行方面的细节。能感受到作者由于自身做过的项目保密会受到限制,所以需要找一些其他的能够代表这个思路的案例来讲述。作者这个年纪有这个成就很厉害,一方面是大量的实践,另外一方面能够感受到作者是在平时工作中非常会愿意主动去思考的人。
2020-10-19 14:47 1人喜欢
-
另一个方面,对于部分头部内容生产者而言,全职内容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往往取决于账号价值,那么,头部内容生产者“接广告”时,提供哪些描述型统计量指标是正确的呢?如果广告商A需要甲指标,广告商B需要乙指标,市场缺乏相对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之间的商业合作产生问题。 所以对于内容行业,在一定的时机下,需要复杂社交资本的介入(比如微博的“影响力”)。 如果用户空有复杂社交资本的数值而无...
2020-08-21 11:14
另一个方面,对于部分头部内容生产者而言,全职内容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往往取决于账号价值,那么,头部内容生产者“接广告”时,提供哪些描述型统计量指标是正确的呢?如果广告商A需要甲指标,广告商B需要乙指标,市场缺乏相对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会导致内容生产者和广告商之间的商业合作产生问题。 所以对于内容行业,在一定的时机下,需要复杂社交资本的介入(比如微博的“影响力”)。 引自 6.2.1 简单社交资本与复杂社交资本188 如果用户空有复杂社交资本的数值而无实际利益,恐怕再华丽的市场宣传都不会起作用。 引自 6.2.3 复杂社交资本设计中的关键节点190 只有成为自己产品的真正用户,才能被称为有内容感觉的产品经理 引自 6.5 内容型产品中,什么是优质内容207 内容型产品的通常形态是“内容+评论”的模式,在内容消费的场景下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消费主体,所以需要对内容型产品的评论区进行策略设计。 引自 6.7 内容型产品中关于评论的策略设计218 区分出哪些是平台价值观的理想态,哪些是用户价值观的理想态。 对于平台而言,平台视角中最为理想的评论区应该是这样的。 评论者在评论区形成专有调性。评论区形成了独特的调性,评论者之间形成了专有的“暗号”,能够形成社区的“自运转”。 评论内容优质、互动性高。评论区仅仅有“黑话”和“暗号”是不够的,还需要评论区的内容是优质的、有深度的、具有话题性和互动性的,吸引其他不经常评论的读者进入评论区,彼此互动。 无评论行为的读者能够爱看评论区,产生社区认同感。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主帖内容的同时看“神评论”,这种对评论区内容的二次消费的行为,有助于让全体用户产生社区认同感。 另一方面,对于内容发布者而言,大多数内容发布者的理想态如下。 评论者的身份要求。不同平台的内容发布者身份是不一样的,兴趣聚合社区中一般为兴趣一致,专业内容聚合社区中往往是“评论者地位身份与我持平,或者比我的层级更高”。 评论内容要求。大多数内容发布者希望收到他们认为专业的、轻松有趣的评论内容。 情感倾向性要求。大多数内容发布者喜欢听褒扬的评论,不喜欢听贬低的评论,这是人性决定的。 引自 6.7.1 评论区的理想态是什么218 对于用户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采取的可行后置型策略有用户删除策略和评论折叠策略。用户删除策略包括“允许用户删除部分评论”,以及允许用户举报部分评论并经过平台审核后再予以删除”。这两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平台的顶层设计,在作者侧更重要的产品阶段(比如内容量较少),建议选择前者,在消费侧更重要的产品阶段(比如内容量重组),建议选择后者。评论折叠策略指的是可以对一部分极其劣质的评论进行折叠,当前知乎社区采用了这一策略设计,用来维护社区内容健康发展。 引自 6.7.3 后置型策略设计221 回应 2020-08-21 11:14 -
1、相关性和因果性: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这是因为人们人类的大脑进化中存在惰性机制更倾向于将相关的两件事情默认为因果关系 文字解码慢和语音加工困难是阅读障碍的真正根源,缓慢的单词识别和理解困难会导致不规则的眼动行为。 1、喜欢的定义是什么:“喜欢”应该是用户数据表现出来的(毕竟如果用户喜欢但是不表现出来,平台方也无法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于是我们以用户的浏览数据(阅读、评论、收藏某一章漫画、关注整部漫...
2020-08-21 11:04
1、相关性和因果性: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这是因为人们人类的大脑进化中存在惰性机制更倾向于将相关的两件事情默认为因果关系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文字解码慢和语音加工困难是阅读障碍的真正根源,缓慢的单词识别和理解困难会导致不规则的眼动行为。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1、喜欢的定义是什么:“喜欢”应该是用户数据表现出来的(毕竟如果用户喜欢但是不表现出来,平台方也无法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于是我们以用户的浏览数据(阅读、评论、收藏某一章漫画、关注整部漫画等)近似测量用户的喜欢程度。 2、哪个数据是更好的:业务上判断阅读、评论和收藏某一章漫画的行为更偏向于用的短期行为,而关注整部漫画并追更是长期行为所以选择关注漫画行为作为评价指标。 3、正向因素和负向因素有哪些:由于排行榜是对漫画进行排名,考察的是不同性别用户最喜欢的内容,而排序依据应该与每部漫画的关注者中男女比例相关,所以应该考虑大盘用户中男女比例(一般漫画类App以女性用户为主),同时需要考虑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中绝对人数的因素。比如一共两个人关注某漫画作品,且均为男性,此时男性占比100%,但是上排行榜一定不合理,用户希望看到的是兼具总热度和相应性别比例的作品。 引自 4.2.2 策略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三个统计学知识122 回应 2020-08-21 11:0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策略产品经理实践的评论:
feed: rss 2.0
12 有用 LLLLLM 2020-07-16
本来想给两星的,但觉得还是善良一些吧。内容比较浅,更适合入门来读。这些都还好,最令我不舒服的是感觉有些“贬低”非策略产品经理
0 有用 老男孩 2020-08-31
基本涵盖了一个内容策略产品经理工作中会遇到的点,不过深度有些偏浅,书中的案例有些过干,隐藏的细节有些多,读起来比较难有共鸣。 对于书中提到的数据和统计知识,个人观点还是,当然能了解细节肯定是好的,但明白原理,结合业务目标思考最重要。
0 有用 小b 2020-07-30
0 有用 dbthinking 2020-06-30
0 有用 阿渡 2020-08-28
没有数理统计基础的话看着会有点累
0 有用 豆友183771149 2021-02-20
讲的太浅,不够详细,对不起实践这两个字
0 有用 [已注销] 2021-02-20
可以说是在2021年做产品的必读书籍
0 有用 李守中 2021-02-12
大致看看,没感觉有突破性的见解
0 有用 _安瑶 2021-01-29
对内容推荐有了一个大体全局上的了解。
0 有用 靳晓阳 2021-01-15
我也善良些,适合无数理统计基础、无AB测试经验的新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