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编辑推荐
1、畅销增订本,《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一席》《一条》《中国日报》《澎湃新闻网》《忽左忽右》火热报导。
2、本书展现辣椒在中国四百年作为食物的演变,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是学术研究之成果,也是面向一般大众的科普读物。
3、叶嘉莹、楼宇烈、薛永年、龚鹏程、刘跃进、蒋寅、杨念群等著名学者为其学术顾问。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写丛书名。
4、新增100多幅生动形象双色绘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为文字增加精彩注解。
5、收录文化小知识,做到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
6、全新装帧设计,双色印刷,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7、版式舒朗美观,字号行距适中,更适合当下阅读习惯。
◎ 内容简介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我们吃辣椒是近百年的事,...
◎ 编辑推荐
1、畅销增订本,《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一席》《一条》《中国日报》《澎湃新闻网》《忽左忽右》火热报导。
2、本书展现辣椒在中国四百年作为食物的演变,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是学术研究之成果,也是面向一般大众的科普读物。
3、叶嘉莹、楼宇烈、薛永年、龚鹏程、刘跃进、蒋寅、杨念群等著名学者为其学术顾问。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写丛书名。
4、新增100多幅生动形象双色绘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为文字增加精彩注解。
5、收录文化小知识,做到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
6、全新装帧设计,双色印刷,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7、版式舒朗美观,字号行距适中,更适合当下阅读习惯。
◎ 内容简介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我们吃辣椒是近百年的事,却像是流传了千年的饮食习惯。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第二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饮食是一种文化,不同的食物背后有其各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即使小小的辣椒也有自己的逸闻趣事和历史沉淀。
中国食辣史的创作者
· · · · · ·
-
曹雨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曹雨,1984年生于广东广州。曾受教育于暨南大学、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中山大学。现为暨南大学教师。近年来的研究领域为华侨华人研究和饮食人类学,尤其关注食物传播与烹饪口味和移民之间的联系。
目录 · · · · · ·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中国食辣的起源
第一节 辣椒何时进入中国
第二节 辣椒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第三节 中国人真的能吃辣吗
第四节 辣不是味觉
第五节 中国——辛香料大国
第六节 辣椒进入中国饮食
第七节 为什么食用辣椒首先发生在贵州
第八节 清代辣椒的扩散
第二章 中国文化中的辣椒
第一节 超越食物的辣椒
第二节 辣椒的“个性”
第三节 中医对辣椒的认知
第四节 “上火”与“祛湿”
第五节 辣椒的性隐喻
第六节 挂一串辣椒辟邪
第七节 南北差异
第三章 辣椒与阶级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阶级谱系
第二节 庶民的饮食
第三节 辣椒走向江湖
第四节 廉价的流行
第五节 移民的口味
第六节 去地域化的辣椒
第七节 边疆的辣椒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良性自虐机制( benign masochism)可以用于解释人为什么热衷于吃辣椒,辣椒使人产生痛觉,从而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但又不会使人处于实际的危险当中。这种机制与人热衷于乘坐过山车,或是跳楼机,或是长跑(缺氧),或是看恐怖电影的机制是相同的。都是欺骗大脑释放内啡肽而产生愉悦感的行为,又并不处于真正的危险当中,因此称为良性自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节 辣不是味觉 -
人的舌头能够感受到的味道只有酸甜苦咸四种,人在摄食含有辣椒素的食物时,辣椒素会通过激活口腔和咽喉部位的痛觉受体,通过神经传递将信号送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心率上升、呼吸加速、分泌体液,同时,大脑释放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食辣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食辣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食辣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9 条 )

中国人是怎么开始喜欢重口味的



中国人与辣椒的百年相爱相杀史:爱者为之疯狂,恨者避之不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极度热爱辣椒的人,一年半载吃不到一点辣,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如果极度厌恶辣椒的人,偏偏生活在麻辣的城市,每天在无意间被麻辣包围,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曾经在“麻辣”的城市待过。在这样的城市里,麻辣是一种“防不胜防”的侵袭。连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肉包子... (展开)
没有辣椒之前四川人靠什么解馋?一本书带你了解辣椒400年发展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到四川,第一反应是,辣。 火锅、串串、毛血旺……空气中弥漫着“麻辣鲜香”。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不怕辣”。辣,是四川的味道。 然而辣椒是舶来品,400年前哥伦布在美洲新大陆发现辣椒,后传入我国。辣椒刚来时,是个软萌的妹子,“... (展开)
《中国食辣史》:小小的辣椒,反映了技术的进步,见证时代的变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段时间,公司的几个美国客户,来我们公司谈生意。临走时,领导安排我们和客户一起去吃火锅,点了微辣,结果客户个个都被辣得涕泗横流,纷纷表示吃不消,把我们乐得不行。 辣椒作为中国常见的一种调味品,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一提起辣椒,就让人想起那种麻中带辣... (展开)
中国的饮食文化,原来是贵族阶级“吃”出来的

无辣不欢的时代!辣椒才是中国饮食界的最大赢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 / 叶婉茹 说到辣椒,也许很多人都会把极具中国地方特色的美食联系在一起。比如重庆的麻辣火锅、酸辣粉,还有四川的麻辣烫等等。或许在传统认知里,四川、重庆、湖南等这些西南省份的人们,才最爱吃辣。 但实际上,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当今的社会中... (展开)> 更多书评 7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7.6分 2679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琅環福地 (昨夜西风)
- 饮食文化 (源)
- 书单|香料香道调香调料青草香药 (小周)
- 书单|2022年 1.2.3.4季度新出版的书 (如峻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食辣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哈密瓜蛋糕 2023-03-10 21:39:15 湖南
脉络比较清晰,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辣椒和中华饮食的关系、发展历史,排版做了努力,但读起来不算有趣,某些地方偏学术,有些地方有重复的感觉,适合做视频的素材
0 有用 Piggest 2023-12-01 13:15:05 北京
每一页都有一幅小插图,孩子追着问,挺有意思的。
2 有用 非常大自然 2023-06-09 14:56:03 上海
作者笃定地说辣椒不可能从内陆贸易传入中国,说是海路云云,自己也无论证。辣椒是否有可能从中南半岛进入中国?是否是由少数民族传给汉人?作者对此轻描淡写,只是在民族-国家的视角下高谈阔论。
0 有用 Mr.GGLS 2023-04-20 19:03:55 陕西
连续看的话会感觉有很多重复内容,不过如果当作每章都可独立阅读,还是值得推荐的
0 有用 开心果树™ 2023-12-29 08:46:53 美国
前半段很有意思,后半段犹读论文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