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怀归》的原文摘录

  • 三和与周边最格格不入的地方就是存在的目的,某人力公司的“黑妹”说“出来就是赚钱的”,对来到东南沿海的绝大部分打工者而言,赚钱虽然不是唯一的目的,但赚不到钱一定是回老家最重要的理由,赚不到钱又不离开的可能只是极少数。毫无疑问,三和青年就是这极少数中的一部分,毫无目的地生存让他们逐渐与外部的社会产生了一些隔阂,他们会讥笑那些兢兢业业的务工青年,会把流水线上的小工称为“富士康奴隶”,用特定的话术来抵御普通人习以为常的工作和生活,却又不得不接受中介的日结,有时候还得舰着脸去找中介借钱。也许,他们会有与外部普通人世界隔离的想法,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要吃饱肚子生存下去还得依靠离开三和去做日结,他们就像摇摆人一样切换自身的生活状态。 (查看原文)
    四月 2022-10-27 09:30:46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探讨三和青年的出路
  • 三和青年潇酒自在的表象之下,是他们茫然无助、自我麻痹和轻度的社会对抗意识,而受到损害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查看原文)
    TYX—汤 2023-06-27 15:48:01
    —— 引自章节:第五章 三和青年群体
  • 当然,很多研究者可能认为把事实说清楚的白描方式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学研究。这或许不是最好的研究,却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过程中最缺乏的研究。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写在前面的话
  • 快递、工地、保安是日结工作选择最多的三种类型。其中,快递日结以工资低、劳动量大和连续劳动时间长而被很多人嫌弃。快递日结工资最低9元每小时,最高16元每小时,所做工作为扫描、打包装、装卸货,工作时间至少10小时,可分晚上工作和白天工作。晚上工作一般为晚10点至次日早8点,或0点至上午10点;白天工作为早9点至晚6点。工作审查要求宽松,既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证件,也有人借用他人的证件,其他行政区的快递工作要求持有本人证件,但在招不到人的情况下会降低要求,比如既可以带手机钱包,也可以穿拖鞋短裤。快递日结的“福利”是包一餐(晚上夜宵、白天午餐)、包来回,工资结算或是工作之后当场结算,或是回到三和后找中介拿钱。在无其他工作可选择的情况下,快递日结是人们的首选,因为快递日结每天都会招很多人(少则20人,多则50人)。在很多青年达不到其他工作的要求又没有收入来源时,快递日结便是他们最容易赚到钱的工作。还可以选择其他日结和还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青年基本不会选择快递日结。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三和人力市场
  •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解释一下这个三和青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挂逼。挂逼的意涵非常丰富,可以用来描述自身和他人的状态,以及用来形容任何事物。挂逼程度最高的就是死亡,如某某“大神”挂逼了;程度低一点的,就是有些人因为犯事被公安带走;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不了,没钱吃饭、住宿,也是挂逼,有时可能是短暂的,一旦有了一点钱,挂逼状态就会消失。最末一种情况是三和青年最常使用的。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三和人力市场
  • 近来,有研究者开始正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如道格·桑德斯就将其称为“落脚城市”,认为这是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跳板,这些人也促进了下一拨乡村人口的迁移;更为重要的是,“落脚城市”揭示了这类地区(包括空间及居住其中的人)的动态与过渡性的角色,而非简单的固定实体。“落脚”既为所在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和消费者,同时也为务工群体创造了阶层流动的可能性。它体现了城市包容性与社会阶层弹性的有机统一,是城市活力的来源之一。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住宿与“住宿”
  • 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和及三和清年之所以被关注,不是因其作为“落脚城市”所表现出的社会阶层弹性,相反却是那些年轻人沉溺于城市边缘和社会底层,甚至是生存极限的自我麻痹的“大神”状态。在舆论的描述中,这里没有道格·桑德斯走访深圳时所发现的:“在每一栋素面的水泥方块建筑里,都可以听到同样的故事:从外地搬迁而来,努力奋斗,供养家人,认真储蓄,规划未来,仔细盘算自己的每一步。”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住宿与“住宿”
  • 人多的时候,后面的青年只能透过人群的缝隙看向显示屏,完全可以用“目不转睛”来形容他们。有人说难得见他们这么认真,这话虽然带有一丝嘲讽,却再现了三和青年对“生活”和“幸运”的期盼,毕竟每一次开奖对手里拿着彩票的青年而言都是一次翻身的机会,当然,绝大多数时候开奖结果都只带给他们翻身未遂的失望。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住宿与“住宿”
  • 可见,与玩彩票相比,赌博的负面影响更大,原因在于赌博能够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钱财。赌博的刺激程度也远胜于彩票,加之在赌博的过程中始终会有不少人围观,形成令参与者难以自拔的受人关注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一些青年进人挂逼状态也就为时不远。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住宿与“住宿”
  • 在三和做调研的时候,研究者如果视自己为外来人,只能感受到三和生活的无聊与无趣;而如果视自己为内部人,则会逐渐理解人们为什么还要待在三和。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来自“三和小鬼”,他说中国人与外国人相比的一个特点就是外国人追求独立,而中国人追求热闹,喜欢几个人聚在一起。三和人比较多,比较热闹,又有便宜的网吧,待过一段时间的人不会想要离开。这可能就是社会学所说的小环境影响人和群体意识的形成。“三和小鬼”曾经耐不住他人的劝说,找了一份工地的固定工作一打扫卫生,一天的收入相对日结而言更为可观,却在离开三和一段时间后就计划着回来,最终果然又回来了。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三和青年活动及地点
  • 有人把长时间没工作,在彩票店只说不买,天天泡在小旅馆和网吧里,成天累月不洗澡不换衣服的青年称为“挂逼仔”。把可以随时躺在地上,几天不吃饭,翻垃圾桶,拿到点施舍钱就喝得烂醉如泥在地上来回翻滚,几个月甚至一年不换洗衣服的青年称为“三和大神”。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三和青年活动及地点
  • 三和——一个被媒体称为“瘫痪圣地”“废人村”的地方,一群“三和大神”一手打造的“黑色桃花源”,这是一个在外界看来与中国现代社会严重脱轨的地方,却包容着不被主流社会欢迎的各种行为、态度和人群。三和以其特殊性而受到某些青年群体的喜爱,也由三和青年和“三和大神”的聚集而扩大着其影响力。现在的三和以其特有的“魔力”吸引着更多类似的人群聚集,包容各式各样的行为、态度和群体,他们或许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些难以被城市容纳的群体的缩影。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三和青年活动及地点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他们对人对事的惯常态度,“唯恐天下不乱”又是他们热衷选择的行为方式。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三和青年活动及地点
  • 换言之,三和青年的出路不在于别人给他们画定什么路线,而在于他们改变人生轨迹的意志和能力。倘若每个人都有意愿且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又会有多少人在花样年华里去三和“混吃等死”?所以,教育是为数不多的社会能够帮助农村青年选择人生的最重要手段,也是一劳永逸解决三和青年问题的关键所在。 (查看原文)
    秧田长笑 2023-09-10 11:17:1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三和青年活动及地点
  • 其实从社会流动的视角来看,深圳的农民工流动不仅仅是人口的地域流动,还包括职业流动和身份流动,属于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最为常见的社会流动模式。这一流动模式所具有的经济上接纳、社会上孤立、身份上排斥的特点,导致大量流动人口难以获得合理的社会保护。比如三和青年经常提及的被黑中介、黑工厂“坑”的问题,表面上是劳资纠纷,实质上可能意味着社会歧视和欺凌。黑中介、黑工厂之所以敢向流动人口下手,是一个选择性的结果,而正是由于流动人口应对劳资纠纷的手段不多,难以获得有效的社会保护,黑中介、黑工厂才屡屡得手,而流动人口也自然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进而沦为城市社会底层。 (查看原文)
    团白。 2023-12-15 19:56:48
    —— 引自章节:写在前面的话
  • 日结是理解三和青年及三和社会生态的关键环节,是三和人力市场参与各方博弈的利益平衡点。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日结是各方获取预期收益的规则设计。就招工企业而言,日结降低了管理、薪酬、社保等用工成本,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阶段性用工需求的企业,日结更是为其创设了灵活的用工机制;就中介而言,日结保证了一支有着经常性求职需求的劳动力队伍的存在,为其创利提供了无尽的来源;就三和青年而言,日结既为其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其在时间分配、岗位选择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第二,日结也是各方破坏规则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途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学对于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目标的基本假设。良性的对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应当是行为个体在符合法律、道德且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资源优势获得自己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的行为。但在三和人力市场各方的博弈中,我们看到,对规则的破坏成为其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就招工企业而言,巧立名目克扣工资的行为时有发生;就中介而言,夸大招工岗位优势淡化其劣势成为常态;就三和青年而言,拈轻怕重、消极怠工,甚至拿钱跑路并不鲜见。 因此,月结在提供给参与各方灵活、便捷、自由的获利规则的同时,也埋下了一次性交易下的责任缺失、信任缺失的隐患。而这种缺失反过来更强化了日结这一用工形式的存在。尤其在对人力市场有着较大依赖的三和青年看来,日结成为中介和招工企业规避和降低权利侵害风险的最有效的手段。 (查看原文)
    团白。 2024-02-06 16:19:45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三和人力市场
  • 三和青年存在的基础是什么?答案是日结。无论是快递日结,还是保安日结,日结工作都为三和青年游离在挂逼边缘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而且日结的妙处在于几乎每天都有,只要你有工作能力且想去工作,都可以找到类似的工作。当然,日结不可能彻底改变三和青年的生活状况,仅能维持挂逼的生存状态,却更符合他们的理念:“干一天玩三天。”不到150元的日结工资能保证三天之内处于底线生存状况,虽然有些工作可以使生活更好,比如工资相对较高、工期相对较长的小时工和临时工,能够让三和青年存一部分钱。但对没有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人而言,活在当下貌似是一种更受欢迎的选择。加上小环境的影响,即便是工作一段时间,拿到比较多的工资之后,很快也会全部挥霍掉,短短几天后可能又处于挂逼边缘。对他们而言,工作——挂逼——工作是一个无限的死循环,在维持温饱和维系生存的挂逼之间游离,就是他们在工作上选择日结最为重要的一大原因。 (查看原文)
    胖球 2024-02-08 01:02:25
    —— 引自章节:第五章 三和青年群体
<前页 1 2 3 4 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