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收录鲁迅诗作最全:全书囊括了鲁迅旧体诗、散文诗、新诗、译诗,还包括鲁迅手书古人诗词等与诗相关的活动。
名家解读有特色:诗史互见、诗文互证,诗注生平、诗解生平:兄弟、剪辫、交游、爱情、言志、书愤……
顾农,江苏泰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汉至唐文学、鲁迅,著有《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与鲁迅有关》《听箫楼五记》《四望亭文史随笔》等十余部。另有论文、札记及散文、随笔多篇。
作者在古典文学和鲁迅研究两个领域皆有深厚造诣,而行文洒脱、无学术八股腔。
2024.8.27 排版有些问题
消闲。
结合了很多背景资料和同时期先生的日记及作品来解读先生的诗,能更好地理解表达的情感。作者好像也研究唐宋,所以提到挺多诗词鉴赏的小知识。通过作者的赏析,让我觉得先生更是厉害,文化修养好高。
鲁迅虽是我们所熟知的“伟大”人物,关于其人其事亦多有了解,但对其诗,虽因中小学教育因素间有阅读,所谓系统认识现在看来是不具备的,特别是古体诗,其水平之高、立意之妙、讽刺之深、情感之浓,皆大有可观。本书以“考”为名,不拘形式体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给我们勾画了鲁迅诗歌创作之全貌,且每每于机锋处、会心处予以点拨。由此书方知,鲁迅题诗,时有变换字体、字号处,一般多存意味,可谓“文图学”之典型案例,哈哈... 鲁迅虽是我们所熟知的“伟大”人物,关于其人其事亦多有了解,但对其诗,虽因中小学教育因素间有阅读,所谓系统认识现在看来是不具备的,特别是古体诗,其水平之高、立意之妙、讽刺之深、情感之浓,皆大有可观。本书以“考”为名,不拘形式体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给我们勾画了鲁迅诗歌创作之全貌,且每每于机锋处、会心处予以点拨。由此书方知,鲁迅题诗,时有变换字体、字号处,一般多存意味,可谓“文图学”之典型案例,哈哈。 (展开)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也就是“回眸时看小於菟”的鲁迅。—— 第100页
> 7人在读
> 33人读过
> 96人想读
订阅关于诗人鲁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马大哈 2024-08-27 00:35:56 山东
2024.8.27 排版有些问题
0 有用 莽莽 2023-04-02 18:26:33 北京
消闲。
1 有用 sinyuu_ 2021-05-17 16:49:31
结合了很多背景资料和同时期先生的日记及作品来解读先生的诗,能更好地理解表达的情感。作者好像也研究唐宋,所以提到挺多诗词鉴赏的小知识。通过作者的赏析,让我觉得先生更是厉害,文化修养好高。
1 有用 王十三 2020-12-13 23:05:10
鲁迅虽是我们所熟知的“伟大”人物,关于其人其事亦多有了解,但对其诗,虽因中小学教育因素间有阅读,所谓系统认识现在看来是不具备的,特别是古体诗,其水平之高、立意之妙、讽刺之深、情感之浓,皆大有可观。本书以“考”为名,不拘形式体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给我们勾画了鲁迅诗歌创作之全貌,且每每于机锋处、会心处予以点拨。由此书方知,鲁迅题诗,时有变换字体、字号处,一般多存意味,可谓“文图学”之典型案例,哈哈... 鲁迅虽是我们所熟知的“伟大”人物,关于其人其事亦多有了解,但对其诗,虽因中小学教育因素间有阅读,所谓系统认识现在看来是不具备的,特别是古体诗,其水平之高、立意之妙、讽刺之深、情感之浓,皆大有可观。本书以“考”为名,不拘形式体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给我们勾画了鲁迅诗歌创作之全貌,且每每于机锋处、会心处予以点拨。由此书方知,鲁迅题诗,时有变换字体、字号处,一般多存意味,可谓“文图学”之典型案例,哈哈。 (展开)
1 有用 墳的前面 2021-10-24 17:11:22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也就是“回眸时看小於菟”的鲁迅。—— 第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