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宋淇
生於一九一九年,逝世於一九九六年,原名宋奇,又名宋悌芬 (Stephen Soong),筆名林以亮,浙江吳興人,戲劇家宋春舫之子。一九四○年,畢業於燕京大學西語系。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專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曾經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助理,並與電影界也有很深的淵源。宋淇與夏志清、張愛玲、錢鍾書、傅雷等人均有深交,夏志清最初讀張愛玲、錢鍾書的作品便是出自宋淇的推薦。
宋鄺文美
生於一九一九年,逝世於二○○七年。曾在美國新聞處工作,以「方馨」一名,翻譯文學作品。張愛玲一九五二年從大陸到香港後,在一九五五年轉赴美國之前的這段期間,曾在美國新聞處擔任翻譯,受到當時的同事宋淇與宋鄺文美夫婦諸多照顧,彼此也成為下半生最要好的朋友。一九九五年,張愛玲在洛杉磯去世,所有遺產均贈予宋淇夫婦所有,也由此可見三人交情之深、信任之篤。
編者簡介
宋以朗
宋淇夫婦的長子,一九四九年生於上海,目前是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行人。一九七八年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班畢業,曾任全球第二大統計公司KMR的顧問。二○○三年回到香港,創立「東南西北」部落格,引述及翻譯世界各地的時事新聞,備受重視。
書信整理
馮睎乾
香港專欄作家,文學評論者。二○○九年開始協助宋以朗整理張愛玲遺稿,並撰寫關於張愛玲的文章,包括書評、譯評、軼聞考證等,著有《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
0 有用 豆友3093441 2020-12-01 14:49:39
153/2020 后期被跳蚤,疾病困扰,真不忍阅读,永远是那么华丽苍凉。
1 有用 棉内胡尼防搜版 2024-04-26 21:08:49 安徽
“恳求你不要引咎自责——上次读到你‘……许多天来喉咙里都像咽了块火炭‘之句,我难过极了。” 如此客气,令人生悲哀之感,当然不是关系不够到位,反而正是因为多年好友,双方又如此谙熟人性,才是抱歉又抱歉。我最近读这两本书,心情真是沉落到海底一样。
1 有用 cczsz 2021-03-21 11:17:00
和宋邝夫妇一同走过张爱玲的下半生。与第一本书信集相比,这一本谈了大量的出版和经济事务,张爱玲后期饱受虫患和疾病折磨,创作想必是有心无力。鲜花着锦逐渐变成繁华落尽,生老病死的痛苦对每个人而言都无法逃避。
1 有用 枕江风 2023-09-01 13:16:03 陕西
讀者總不免覺得買了這個就跟挽住了她的一縷幽魂似的,其實不做研究的話真是毫無必要——明知沒必要還要買,這是對待已逝愛人才會有的盡力收集珍藏一切瑣屑的心情。
1 有用 寂照 2023-08-29 21:01:28 四川
老年的张爱玲饱受虫患、皮肤病折磨,几乎每次写信都不厌其烦地絮叨此事。衰老是不由人的事,亦能看到她在此事上的平淡,但她总归是体验了随心所欲的自由。感动于她与宋琪夫妇之间的坦诚宽宥与支持信任,但仍想感叹: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另外,书里几处张谈到对朱西甯的看法态度,实在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