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的种子 短评

热门 最新
  • 65 历史理性 2009-07-11 21:10:27

    此书对至今仍相信国民党神正论者,颇为有益

  • 37 NgFeiyin 2012-09-11 13:25:04

    建议和《流产的革命》一起读。看完终于明白为何《流产的革命》没得再版而这本就一版再版了,《流》虽然攻击KMT但有意无意地擦伤了GCD,这本就完完全全讨论了KMT为何丢掉了大陆,分析得也挺有理据,也看得出蒋总统当年的无奈何艰难。

  • 26 危如累卵塔卜卡 2017-10-28 13:03:47

    所谓“毁灭的种子”早在K记以四一二政变的形式,抛弃社会革命而仅仅追求名义上的统一与谨小慎微的“反帝”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抛弃社会革命的代价就是K记不得不继续依赖旧士绅控制的社会,阻碍它进一步前进,并且导致国党控制力最终局限于少数城市,沦为一个军阀联盟,最终丧失了其内部活力。 这本书实际上有好几个切入点,从云南的实例反映出K记实质为一个各派军阀的黏合物,从土地制度则分析出了国民党政权的封建性、保守性并分析出中共领导的现代农民革命的土壤,从三青团与革新运动展示出国民党党国体制的名不副实,从军队角度分析出其军事体制的失败之处,从金圆券改革展现K记经济统制能力的低下……种种因素形成合力最终从内部摧垮了南京国府。

  • 26 江海一蓑翁 2013-12-18 09:33:25

    虽然史料的征引来源还略显单一,但这本薄薄的小书实在是分析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的一本佳作。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上,国民党都仅仅构建了一个上层的管理架构,却远未深入到各个地方,更不用说基层和普通民众身上。这样空中楼阁式的治理结构再碰上百年不遇的外敌全面入侵和战后美苏争霸的全新国际政治格局,那么它的落败就是完全可想而知的了。本书不仅分析深入,文笔也颇为优美流畅,让人手不释卷。

  • 20 #Nani?monai 2014-04-07 18:24:42

    易劳逸的作品对蒋的批判可谓是反时局的,当他完成本作之时,美国政治圈弥漫着麦卡锡主义的气氛,强调“因为美国没有尽力援助蒋,所以中共夺取了政权”,而易劳逸为首的少数史学家则首先进入蒋政权的内部寻找问题,通过对蒋的个人、国民党的组织、国共、国日关系等层面剖析蒋家天下“毁灭的种子”。从史料角度来看多用国民党方面的公开史料(这个数量相比于后世史家使用的要少得多)和日本方面的电函(只在中日战争问题上使用),虽然贫乏但已经是当时易氏能使用的极限了。本书首倡对蒋政府内部的研究,在海外研究民国史问题上具有学术史意义的先导作用,易氏对第三个十年的政治文化揣摩、史料考订等问题,还是要留待中国学者进行重订的,初学者不妨以本书作为入门。另外:本书并未按照原史料进行翻译,而是按照易劳逸的英译再翻回中文,是扣分项。

  • 7 希夷子 2011-10-13 10:02:06

    走向倒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6 萧湘 2010-07-07 09:35:33

    蒋介石的失败,提醒政治家们,成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有多么重要。更可悲的是,官僚体系的封闭和麻木,社会问题解决策略的道德化,今天仍在四处弥漫。

  • 4 人在清涼國 2011-09-23 11:12:10

    这是我读过的论述国民党如何失败最让我信服的著作。

  • 2 一默 2017-10-17 12:10:46

    简短易读而令人信服的专业著作。专注官方资料,从切片入手得到结论,实在需要雄厚的研究功底。KMT为何失败?读的书越多越觉得是必然。中央地方关系、赋税与通胀、内部政治乱斗、军事的衰弱和腐败,以及PR的失败,塑造了历史。K必须主动变成G才能胜利,这对停留在19世纪的凯公绝无可能。

  • 3 shumi2 2009-05-20 13:06:44

    三青团居然是这么一档子事

  • 3 簽書樞密院事 2020-02-28 19:45:01

    我更想看流产的革命。 2020,KMT好像又毁灭了一次。七十年前转进海岛,如今还能转进吗。

  • 5 XufengKou 2017-11-06 17:39:21

    虽然鉴于当时的条件,作者能access的资源不多,但其对KMT丢失大陆原因(首先是党制度和信仰的缺失,其次是缺乏和中国最广大农民的结合,再次才是军事战略战术的失败)的分析都是一针见血、深有见地。

  • 4 Caselnes 2016-05-25 18:12:26

    根源是缺乏活力与监督的党政军体系以及对基层尤其是农村低水平的管控能力,直接诱因是抗战带来的毁灭性冲击。然而如果没有抗战,国民党是否依然会由于内因而崩溃?是否完全不存在国民党自身缓慢改良、完善的可能性?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 5 琳琅满木 2012-08-03 09:16:44

    总结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但是内容实在是比较老套,没什么新鲜感。对国民党失败有新思维的,还得是《党权党员与党争》

  • 3 神马蚁 2014-07-26 00:07:11

    慢慢悠悠读完了毁灭的种子。应该说内忧外患共同打垮了国民党,所谓内忧,包含了蒋的独断、党的腐败、政府与社会民众的脱节;所谓外患,包含了对日抗战、对共内战、军阀残党;再加以通货膨胀席卷中国大地,坚持到1949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尝试过的改变、调节,基本都在蒋自己的控制之下,从三青团到金圆券,都是以一种臆想的方式开始,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国民党本有机会留下来,倘若战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但历史没有如果了。

  • 4 夏易安 2011-06-04 23:26:08

    在美国学界和政界,对于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论调:一是认为美国的绥靖政策使得国共内战中援助不力,最终导致国军战败;二是认为国民党战败乃是由于其自身的腐败无能和人心丧尽。易劳逸教授所赞成的后者,恰恰是大陆每一个学过历史课本的中学生都能倒背如流的。即使易教授运用其所能搜寻

  • 3 Praetoria 2016-01-16 12:58:38

    学术史意义大于实际研究意义,文笔略逊Tuchman,诚意不如白修德,眼光远差于邹谠。

  • 2 菲利普 2013-04-10 00:24:59

    条理清晰,稳稳当当的研究,亦无多少出彩的地方。关于三青团和国民党的纷争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介绍,真是孤陋寡闻了!

  • 4 Redemption 2009-11-09 04:32:41

    另一个版本的“史迪威神话”和中美关系白皮书而已。。。

  • 2 鎮長 2020-08-14 20:04:28

    電影〈建國大業〉中有一段,「改革亡黨,不改革亡國」,我印象很深。其實與其說是黨,不如說是校長自身的權力。他依賴以成事的那批人也是腐朽其當前基業的,更可怕的是他完全沒有時間可以緩衝,內外交迫下進退失據。個人是頗佩服校長的意志力,居然還能挺過來到島上堅持。對於怎麼丟光江山他心底多少也有譜,看之後的作為可知一二,可惜遲了,算他命不好,一山還有一山高,不然校長風采豈不如佛朗哥?原書出的蠻早的,有點研究的人會覺得這本內容蠻“標準答案”,那是恰好正是因為其內容切中要害,所以廣為人所用,現下所見,自然略顯落伍,但對於新手來說,仍是不錯打底的讀物,翻譯跟文采俱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