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中的日本精神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大椿山 2021-01-21 15:02:55

    通过代表性的“物”讲一个国家的“精神史”,选的对象很多样,跨越艺术史+文学史+思想史,贵族、平民、工匠艺术家、僧人、武士等的精神侧面都顾到了。对珍宝的论述自不必说,对人物的一些描写也令人唏嘘,尤其是关于生存于乱世、重建东大寺那一章,又悲哀又有力量,可以拍纪录片了。作者做“在野学者”的状态也很值得羡慕_(:з」∠)_

  • 3 danyboy 2021-02-02 23:49:50

    原名《日本精神史》,厚达一千多页,“精神史”是日本学术领域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不同于社会史、思想史、艺术史、文学史,但又涉及到上述领域,寄托于从物质资料到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以及最重要的民族及个体的观念、审美等。这套书主要从日本早期遗址,到经典文学、绘画、佛教、雕塑、近代文化等方面,论述作者眼中的日本精神史,内容很充实,绝非那种蜻蜓点水或一惊一乍的文字,甚至有些地方还挺学院派,虽然据说作者并非学院派学者。读了大半个月,只发现一处笔误,上册p148,正文第三行,“她”应是“他”。

  • 2 ly的读享生活 2021-01-30 16:53:27

    通观日本历史的发展历程,其中既有积极受容外国文化的风潮,又有继承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的风潮。两种风潮或是主从关系或是融合关系。出于日本作者之手的这部《珍宝中的日本精神》强调的是日本传统文化遗产里的日本文化特色,简素枯淡、孤寂幽玄和崇尚自然人欲的倾向。作者的写作意识反映出他对特殊性的严格把握,通过对日本文明源与流的追溯,确立日本人的主体精神观。因其广泛的领域、平和的陈述与切近的情感,对于中国读者,也是很好的“知日”之阅读。

  • 2 陆钓雪de飘飘 2021-02-25 12:00:30

    最澄对自己和他人提出了严格的山中修行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与其说是为了往生于极乐世界,不如说是为了在此世悟道而进行修行或修学。他与法相宗僧人德一的论争以及发起的设立大乘戒坛的运动,都是为了追寻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僧人和僧人团体,而不是为了探求何为来世的世界观以及来世的幸福或不幸。在这一点上,空海也一样。为了获得虚空藏求闻持法,他在偏远的山林中修行;他进行的密教式的严格的肉体锻炼,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即在此世获得发挥效力的超自然的咒术,并以肉身的形式达到完美的宗教性人格,也就是即身成佛的境界。他创作体系性《十住心论》是全面论述此世中人类精神的各种面貌。源信的《往生要集》与他们的立场不同。与其说它思考了人生至死过程中的现实世界,不如说它是试图将目光聚焦在人死后去往的彼世,并对此加以思索的一部佛法书

  • 1 珍妮的肖像🦄 2021-02-17 09:57:43

    审美,是与时代社会触碰顺导而存在的情感思想美学。诗歌,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作者二十年通观构思,十年写成厚厚上下两册。以近六十款国家珍宝的实体存在,讲述艺术品背后的情理延伸故事,一面体味精神意志内涵。如何因尊崇感知得纯净有灵,与美学,文学,宗教,历史等等相连的互哺互融,终成一国丰饶的精神情感寄念。语言是足具科普性的详尽条理清晰典雅,插图不少,可惜黑白。更是希望有个多集纪录片,一一对应得作者介绍到的所有才好。文字4.5。

  • 1 新思文化 2021-01-22 09:23:13

    一位闲云野鹤似的“在野学者”,耗时20年构思、花费10年书写的集大成之作。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精选约60种代表性的珍品,透视2000年日本文明的源与流。本书全面覆盖日本的美学、思想关键词,为你破解日本人审美、行动、价值观深处的文化基因!

  • 0 bookbug 2021-06-29 09:10:22

    此处的珍宝,可不单是物化的考古文物或古籍,也不仅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而是其背后跨越历史与时代的文化精神,每一个有形有趣的专题背后,都是一段生动的日本文化普及史。

  • 0 鸿轩 2021-12-18 15:36:18

    日本的珍宝覆盖了各种建筑、文学作品、宗教信仰、,但是从珍宝中可以看到日本从吸收外来文化到创造出自己的文化传统,再到幕府时代的文化繁荣,国民精神的锻造逐步从统治贵族到武士团体再到市民阶层和农村,日本的国民精神也在逐渐形成。

  • 0 Zenosyne 2021-12-27 22:51:35

    豆瓣有一种文化,书厚者分高。这部书确实精挑了日本文化的数个精髓,但在阐述精神时也有种我们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感觉。另外内容在其对应的各类别著作中又显得浅薄,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另:中信这个装订质量也是醉了,散页。

  • 0 仁波切·偉 2022-11-14 13:22:31 上海

    选题不错,但这文字写的确实太无聊太枯燥了,没领会啥精神,但觉的很神经。

  • 1 慢慢走 2022-04-21 15:33:21

    阐述各个时代的日本精神史。在读者眼中,作为文学史,社会史均浅尝辄止,作为美学史看颇显雅致。 上册无足论,下册待二刷。

  • 0 2022-12-12 15:07:04 云南

    脱胎于中国文化又发展为自己独特文明的日本文化一般大众的印象可能就是克制侘寂现代日本另辟动漫产业作为文化输出口传达出更多关于日本理念本书梳理了上下百余年现存日本各类国家财通过串联各个时期的文化展现出层次丰富多历史角度呈现不单一的文化精神从各类神话诗歌绘画艺术作品看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上层阶级以中国名士风流为行为准则风雅月无邪好色同时武士精神并行崇尚强者不问对错征服者是被歌颂的最后同建筑息息相关的茶文化体现侘寂町人精神以内敛安稳即战乱过后寻求内心得到安慰和平静的禅价值观差异性和国内崇尚儒家观点存在时代交错受到的影响也有限非常喜欢徒然草篇章对内省和无常观的阐释让人豁然开朗深有共鸣兼具极好的可读性非大段晦涩难懂古文同时戏剧禅宗茶道枯山水画作史书都分时期一一详解贯穿始终的日本神话和源氏物语给予了极高评价

  • 0 婧然的大理书房 2022-06-17 13:30:17

    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把握真的太,精准了!好几次看到忘我的程度,而且沿历史娓娓道来讲出了历朝的变化,也能清晰体会到其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岔路之处,真的很经典的一本书!

  • 0 看书的人何必知 2023-04-10 20:27:51 广西

    挺好读的文化通史。围绕着具体器物、建筑、书籍和人物,在赏析其美感的同时,论述日本精神文化的变迁。虽做不到面面俱到,但当“王朝文学”“佛教思想”“町人文化”等等关键词落入到具体的物件时,随着作者的文字赏析,便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形成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别样视角,可作导读 我个人整理下来,感觉本书有两条线,一是世俗身份的精神文化,分别是平安贵族的好色风雅、幕府武士的伦理坚毅与町人市民的且活且乐;二是外来文化的精神推动,首先是汉字圈的影响,让日本的底色染上一层中华文化的色彩,但接着佛教的传入,使日本精神朝它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美学与世界观都深受其影响。而在这外来文化的浮光掠影下,是万物有灵的自然本土文化将佛与儒本土化到狭长岛国的民族实践,因而诞生出“物哀”与“无常” 吐槽一下,文里附图全黑白,蓝瘦

  • 0 ooooo 2022-01-08 16:23:56

    概览性,涉及甚广而不精。

  • 0 鱼的九思 2021-03-19 12:34:22

    非常严肃的“精神史”,以艺术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日本千年以来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大部分篇幅相当严谨与学院派,个人比较偏好火焰陶器和土偶、古坟、抄经、阿修罗像和鉴真和尚像、净土思想的形成、东大寺的焚毁与重建、佛像雕塑师运庆、禅宗的造型之美、茶道、装饰艺术的扩展与洗炼、浮世绘的出现与发展这几章。

  • 0 恶人谷主 2021-07-05 15:14:43

    为什么我有点看不进去

  • 0 猫熊不要黑眼圈 2021-02-28 18:20:54

    一部日本半部佛。从佛教传入日本开始,日本的精神内核就逐渐烙上了佛教的印记。对信仰的求索与对美的追求相互促进、共同演进,在典籍、塑像和建筑上结出丰硕成果。不难看出,除了部分早期作品,文学、艺术和佛学在日本的发展都是自上而下逐步扩大范围的。日本人是好学生,善于学习、模仿和本土化。日本文化吸引人,和它保存得好有很大关系。ps.这部书的问题就是图太少。有的地方听作者哇啦哇啦半天,不如一图胜千言。

  • 0 吴情 2021-03-28 23:26:36

    对中国人来说,日本看似熟悉实则陌生。在中国的影响之外,日本如何自我塑造,并逐渐走向西方,从美术、思想和文学三个角度开始的一番巡礼。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