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宏大的日本文化史
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
精选60种代表性的珍品
透视日本2000年精神史
-
内容简介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借有形之珍宝,讲述了日本2000年的精神史。
何为“精神”?它是个人、共同体生存的力量与姿态,是文化 的精髓,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根源。
作者长谷川宏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在日本国宝中几经筛选、反复取舍,终于选定代表着日本精神之精髓的约60件珍品,连缀起日本从绳文时代到江户时代的2000年精神史。铜铎中凝聚着日本早期的共同体意识,抄写的经书堪称书法杰作,其中还蕴含着对中国的模仿与自发的创造,美丽的佛像寄托着乱世中人对ji乐世界的向往……还有茶道中的寻禅之心、贵族文学中的风雅、民间娱乐中的幽默与残酷等等。
学者长谷川宏承接龟井胜一郎、加藤周一等学人的方法,辅以多年研究、翻译西方哲学的知识背景,以20年构思,又以10年写作,写...
宏大的日本文化史
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
精选60种代表性的珍品
透视日本2000年精神史
-
内容简介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借有形之珍宝,讲述了日本2000年的精神史。
何为“精神”?它是个人、共同体生存的力量与姿态,是文化 的精髓,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根源。
作者长谷川宏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在日本国宝中几经筛选、反复取舍,终于选定代表着日本精神之精髓的约60件珍品,连缀起日本从绳文时代到江户时代的2000年精神史。铜铎中凝聚着日本早期的共同体意识,抄写的经书堪称书法杰作,其中还蕴含着对中国的模仿与自发的创造,美丽的佛像寄托着乱世中人对ji乐世界的向往……还有茶道中的寻禅之心、贵族文学中的风雅、民间娱乐中的幽默与残酷等等。
学者长谷川宏承接龟井胜一郎、加藤周一等学人的方法,辅以多年研究、翻译西方哲学的知识背景,以20年构思,又以10年写作,写就这部集大成之作,用积淀着历史的美丽珍宝,为我们呈现一个更丰富、更多元、更完整的日本文明。
-
编辑推荐
○以一位思想家之力,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20年构思、10年写作,将日本文明的源与流叙述成一部宏大的交响。
○用文物读懂文明。作者筛选出代表着日本精神之精髓的约60件珍品,逐一深刻论述,带你透视日本2000年精神史。铜铎如何反映着日本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绘画如何体现出武士阶层的崛起?茶道中蕴含着怎样的审美与思想?……从珍宝中,我们能看到美,看到一个民族的行动根源,也看到一个国家从萌芽到繁盛的历程。
○打破刻板印象,认识更丰富、更多元、更完整的日本。侘寂、色道、物哀、风雅、倦怠感、自然信仰、庶民之乐、恶之魅力……覆盖日本文化关键词,为你解开日本美学和思想的核心。
○金阁寺、枯山水、俳句、物语、能剧、浮世绘、怪谈……饱览日本国宝,听作者将文物细节、历史背景娓娓道来,看见“物”背后的广大世界,体会到和博学之人逛博物馆的乐趣。
○作者长谷川宏是日本知名的黑格尔学者、译者,曾获莱辛翻译奖、巴别国际翻译大奖、日本翻译大奖。他融合西方哲学的方法与对日本文化的热爱,写成这部作品。
○封面采用印金工艺,精装装帧,配合百余幅插图,造就一部值得收藏的精致图书。
作者简介 · · · · · ·
[日]长谷川宏
1940年生,东京大学哲学博士课程修了,日本知名的黑格尔学者及译者。他曾参加1968~1969年的全共斗,与教授们激烈争辩,反对学校的官僚主义。斗争失败后,他以不在任何大学就职明志,开办学习塾,以“在野学者”的身份继续学术研究。他以明晰易读的语言翻译哲学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等作品,译著获得莱辛翻译奖、巴别国际翻译大奖、日本翻译大奖。
长谷川宏生于历史悠久、以出云大社闻名的出云市,日本的文明古迹浸入了他的成长,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对日本古典作品的感受力。在西方哲学研究之外,他一直以阅读日本古典作品为兴趣,并每年抽出时间前往奈良欣赏文物——这一对文物的体会、温习延续了四十年。最终,他融合西方哲学的方法与对日本文化的热爱,写成这部作品。
目录 · · · · · ·
第—章 三内丸山遗址——面对巨大物体的共同体意识
第二章 火焰陶器和土偶——泥土中蕴含的审美与祈祷
第三章 铜铎——弥生人的共性
第四章 古坟——国王的威信
第五章 佛教的传播——灵魂信仰与佛像崇拜
· · · · · · (更多)
第—章 三内丸山遗址——面对巨大物体的共同体意识
第二章 火焰陶器和土偶——泥土中蕴含的审美与祈祷
第三章 铜铎——弥生人的共性
第四章 古坟——国王的威信
第五章 佛教的传播——灵魂信仰与佛像崇拜
第六章 《古事记》——其文学性和思想性
第七章 抄经——对汉字字形和意思的崇拜
第八章 《万叶集》——多样的主题、多样的表达
第九章 阿修罗像和鉴真和尚像——天平时代的两尊塑像
第十章 zui澄、空海与《日本灵异记》——求道与灵验
第十一章 《古今和歌集》与《伊势物语》——风雅的世界
第十二章 净土思想的形成——念佛以往生于ji乐世界
第十三章 《枕草子》与《源氏物语》——平安时代文学的表达意识
第十四章 《今昔物语集》与绘卷物——将目光投向庶民的世界
第十五章 东大寺的焚毁与重建——度过乱世的行动力
第十六章 佛像雕塑师运庆——其崭新的造型意识
第十七章 法然与亲鸾——救济万众的逻辑
第十八章 《正法眼藏》——存在的光辉
【从镰仓后期到江户时代】
第—章 《新古今和歌集》与《愚管抄》——生逢乱世的贵族的骄傲
第二章 《平家物语》——战乱与破灭的文学
第三章 御成败式目——新兴武士的合理性
第四章 《一遍圣绘》和《蒙古袭来绘词》——云游、死和战斗
第五章 《徒然草》——自省、明察与无常观
第六章 《神皇正统记》——一本失败之书中的现实主义
第七章 能与狂言——幽玄与滑稽
第八章 禅宗的造型之美——鹿苑寺金阁、慈照寺银阁和龙安寺石庭
第九章 宿于山水画中的灵气——那智瀑布图、雪舟与松林图屏风
第十章 茶道——侘之美学
第十一章 装饰艺术的扩展与洗炼——宗达与光琳
第十二章 江户的儒学——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
第十三章 元禄文化的游戏、清寂与人情——西鹤、芭蕉、近松
第十四章 南画及其周边——池大雅和与谢芜村
第十五章 本居宣长——国学的立场
第十六章 浮世绘的出现与发展——春信、歌麿、写楽、北斋、广重
第十七章 鹤屋南北的《东海道四谷怪谈》——恶的魅力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王朝的贵族社会里,好色被认为是美的典型,与季节变迁之美一起构成了“典雅”美学的核心内容……好色之心情与行动,在物语、和歌的世界里,被赋予了典雅的、有深度的、复杂微妙的色彩,同时也在被不断叙说、吟咏的过程中加深了洗炼程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徒然草》——自省、明察与无常观 -
有人从东国给京城的武将源赖信送来著名的战马。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听说此事,想要这匹马。赖信跟儿子约定,明天上午把马交给他。当天晚上,父子俩相邻而卧,一个盗马贼来到赖信家的马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夜半时分,趁着下雨,盗马贼到来,牵出名马就逃走了。就在这时,马厩里传来喊叫声:“昨天晚上送来的名马被人偷走啦。”赖信隐隐约约听到喊叫声,也没有对睡在身边的赖义说一声“你听见刚才的喊声了吗”,就跳起身来,穿好衣服,撩起衣服的下摆,身背胡禄,跑到马厩,牵出一匹马,放上破旧的马鞍,骑了上去,一个人向逢坂山的方向追去…… 同样,赖义也听到了喊叫声,他跟父亲想的一样,于是也没有打招呼。因为他是穿着衣服睡觉的,所以他跳起身来,与他父亲一样,背上胡禄,一个人就向逢坂山的方向追去。父亲赖信心想:“我的儿子肯定会追来的。”儿子赖义也心想:“我的父亲肯定在前面。”他不敢迟疑,快马加鞭。过了贺茂的河岸,雨停了,天空放晴,两人一直往前赶,终于快到逢坂山了。 盗马贼骑在偷来的马上,心想:不会有人追过来了。于是, 他不慌不忙地渡过逢坂山旁边的河流,骑着马前行。赖信听到马蹄声,虽然他看不见赖义在什么地方,但两人就像事先约好似的,父亲在黑暗中大喊一声:“就是他,射箭。”话音未落, 赖信就听见箭射出的声音。在传来箭射中什么东西的响声的同时,赖信又听见了马蹄声,这是没有人骑的马奔跑的声音。赖信又说道:“盗马贼被射中了,赶快追上前去抓住马。”说完, 不等赖义把马追回来,赖信就打道回府了。赖义追上没有人骑的马,带着名马回来了。半路上,赖义遇见一两个家仆跑来, 他们听说马被偷了,赶了过来。回到家时,已经有二三十人聚集在那里了。赖信回到家,没有说一句关于马被盗的话。因为天还没有亮,他又回到卧室里睡觉去了。赖义把追回来的马交给家仆,也睡觉去了。 天亮后,赖信起身,叫醒赖义。一句像“干得好,马被追回来了。你的箭射得真准”的话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四章 《今昔物语集》与绘卷物——将目光投向庶民的世界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珍宝中的日本精神"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珍宝中的日本精神"的人也喜欢 · · · · · ·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包裹着文化外衣的佛学之书
> 更多书评 4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新思文化 (历史、新知、人文、社科)
-
新思文化 (历史、新知、人文、社科)
文/长谷川宏 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着研究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工作。近十几年,我开始对我所处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进行 探究,从历史的角度追索它们的演变,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成果。我把它称作“日本精神史”*。 何谓精神? 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人类与自然共存,并在社 会中存活下去的力量和姿态就是精神。精神既存在于个体之中,也 存在于由少数人构成的团体之间,还存在于更大的团体或共同体中。各...2021-01-15 10:29:50 1人喜欢
文/长谷川宏
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着研究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工作。近十几年,我开始对我所处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进行 探究,从历史的角度追索它们的演变,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成果。我把它称作“日本精神史”*。
何谓精神?
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人类与自然共存,并在社 会中存活下去的力量和姿态就是精神。精神既存在于个体之中,也 存在于由少数人构成的团体之间,还存在于更大的团体或共同体中。各式各样精神的延续和变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洪流,我们可以从绳文 时代一直追寻到江户时代末期,这就是我设定的课题。它与政治史 或社会史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在其底层有着与政治或社会的变动截 然不同的韵律和速度。在本书中,我想对这种持续并发展着的人们的意志、情绪和观念的历史进行探究。
作为考察对象,我选取了涉及美术、思想和文学三个领域的文物和文献。我年轻时就熟知的日本的工艺品和书籍,主要都属于这几个领域,如果将目光投向这三个领域的话,或许就可以得出与政治史、社会史不同类型的时代精神。在这里,我虽然主要论及三个 领域的工艺品或书籍,但仅仅是选取多少有点名气的东西,其数量就相当多。我究竟应当从中选择哪些作为探究的对象呢?这个问题令人困扰。如果大家看了目录的话,应该会了解我的选择的大概结果。回过头来思考,作品本身的伟大、适合论述时代的精神,这两点是我选择的标准。我难以取舍时,会再一次去观赏美术作品或重 新阅读书籍及其相关资料,这种情况出现了不下五六次。
通过有形的美术作品和书籍,去探究蕴含在作品深处的人们的思想——我每天重复着这样的行为而完成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我认识到可以将人们的思想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用意识的类型来表示的话,人们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宗教意识、历史意识、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这四种类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而且兼具两种或三种类型的意识也并非不存在,但如果探究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大多可以归类于这四种意识中的一种。 本书中宗教意识等词语随处可见,这是因为,从这四种类型的区分当中,我感受到日本精神史的不同状态。尤其是其中的审美意识更加广泛深 入地触及人们的内心,在日本精神史上,它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生命力。我写完本书不久,对此有着深切的感触。特记之。
回应 2021-01-15 10:29:50 -
小椿山 (失学青年)
书里引用了一个《今昔物语集》里的武士故事,读着觉得很像武侠小说了。 有人从东国给京城的武将源赖信送来著名的战马。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听说此事,想要这匹马。赖信跟儿子约定,明天上午把马交给他。当天晚上,父子俩相邻而卧,一个盗马贼来到赖信家的马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夜半时分,趁着下雨,盗马贼到来,牵出名马就逃走了。就在这时,马厩里传来喊叫声:“昨天晚上送来的名马被人偷走啦。”赖信隐隐约约听到喊叫声,...2021-01-18 17:49:02
书里引用了一个《今昔物语集》里的武士故事,读着觉得很像武侠小说了。
有人从东国给京城的武将源赖信送来著名的战马。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听说此事,想要这匹马。赖信跟儿子约定,明天上午把马交给他。当天晚上,父子俩相邻而卧,一个盗马贼来到赖信家的马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夜半时分,趁着下雨,盗马贼到来,牵出名马就逃走了。就在这时,马厩里传来喊叫声:“昨天晚上送来的名马被人偷走啦。”赖信隐隐约约听到喊叫声,也没有对睡在身边的赖义说一声“你听见刚才的喊声了吗”,就跳起身来,穿好衣服,撩起衣服的下摆,身背胡禄,跑到马厩,牵出一匹马,放上破旧的马鞍,骑了上去,一个人向逢坂山的方向追去…… 同样,赖义也听到了喊叫声,他跟父亲想的一样,于是也没有打招呼。因为他是穿着衣服睡觉的,所以他跳起身来,与他父亲一样,背上胡禄,一个人就向逢坂山的方向追去。父亲赖信心想:“我的儿子肯定会追来的。”儿子赖义也心想:“我的父亲肯定在前面。”他不敢迟疑,快马加鞭。过了贺茂的河岸,雨停了,天空放晴,两人一直往前赶,终于快到逢坂山了。 盗马贼骑在偷来的马上,心想:不会有人追过来了。于是, 他不慌不忙地渡过逢坂山旁边的河流,骑着马前行。赖信听到马蹄声,虽然他看不见赖义在什么地方,但两人就像事先约好似的,父亲在黑暗中大喊一声:“就是他,射箭。”话音未落, 赖信就听见箭射出的声音。在传来箭射中什么东西的响声的同时,赖信又听见了马蹄声,这是没有人骑的马奔跑的声音。赖信又说道:“盗马贼被射中了,赶快追上前去抓住马。”说完, 不等赖义把马追回来,赖信就打道回府了。赖义追上没有人骑的马,带着名马回来了。半路上,赖义遇见一两个家仆跑来, 他们听说马被偷了,赶了过来。回到家时,已经有二三十人聚集在那里了。赖信回到家,没有说一句关于马被盗的话。因为天还没有亮,他又回到卧室里睡觉去了。赖义把追回来的马交给家仆,也睡觉去了。 天亮后,赖信起身,叫醒赖义。一句像“干得好,马被追回来了。你的箭射得真准”的话都没有说,只说了句“把那匹马牵出来”,人们就把马牵了出来。赖义一看,果然是一匹名马,说了句“那我就收下了”后,接受了这匹马。赖信在马背上安放了一个漂亮的马鞍,送给了儿子。昨天晚上,赖信并没有说要送马鞍。也许这是他对儿子半夜射杀盗贼的一个褒奖。 这两个人的性情真古怪。人们都这样传说,武士的性情就是这样的。 引自 第十四章 《今昔物语集》与绘卷物——将目光投向庶民的世界 回应 2021-01-18 17:49:02
-
新思文化 (历史、新知、人文、社科)
-
小椿山 (失学青年)
书里引用了一个《今昔物语集》里的武士故事,读着觉得很像武侠小说了。 有人从东国给京城的武将源赖信送来著名的战马。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听说此事,想要这匹马。赖信跟儿子约定,明天上午把马交给他。当天晚上,父子俩相邻而卧,一个盗马贼来到赖信家的马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夜半时分,趁着下雨,盗马贼到来,牵出名马就逃走了。就在这时,马厩里传来喊叫声:“昨天晚上送来的名马被人偷走啦。”赖信隐隐约约听到喊叫声,...2021-01-18 17:49:02
书里引用了一个《今昔物语集》里的武士故事,读着觉得很像武侠小说了。
有人从东国给京城的武将源赖信送来著名的战马。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听说此事,想要这匹马。赖信跟儿子约定,明天上午把马交给他。当天晚上,父子俩相邻而卧,一个盗马贼来到赖信家的马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夜半时分,趁着下雨,盗马贼到来,牵出名马就逃走了。就在这时,马厩里传来喊叫声:“昨天晚上送来的名马被人偷走啦。”赖信隐隐约约听到喊叫声,也没有对睡在身边的赖义说一声“你听见刚才的喊声了吗”,就跳起身来,穿好衣服,撩起衣服的下摆,身背胡禄,跑到马厩,牵出一匹马,放上破旧的马鞍,骑了上去,一个人向逢坂山的方向追去…… 同样,赖义也听到了喊叫声,他跟父亲想的一样,于是也没有打招呼。因为他是穿着衣服睡觉的,所以他跳起身来,与他父亲一样,背上胡禄,一个人就向逢坂山的方向追去。父亲赖信心想:“我的儿子肯定会追来的。”儿子赖义也心想:“我的父亲肯定在前面。”他不敢迟疑,快马加鞭。过了贺茂的河岸,雨停了,天空放晴,两人一直往前赶,终于快到逢坂山了。 盗马贼骑在偷来的马上,心想:不会有人追过来了。于是, 他不慌不忙地渡过逢坂山旁边的河流,骑着马前行。赖信听到马蹄声,虽然他看不见赖义在什么地方,但两人就像事先约好似的,父亲在黑暗中大喊一声:“就是他,射箭。”话音未落, 赖信就听见箭射出的声音。在传来箭射中什么东西的响声的同时,赖信又听见了马蹄声,这是没有人骑的马奔跑的声音。赖信又说道:“盗马贼被射中了,赶快追上前去抓住马。”说完, 不等赖义把马追回来,赖信就打道回府了。赖义追上没有人骑的马,带着名马回来了。半路上,赖义遇见一两个家仆跑来, 他们听说马被偷了,赶了过来。回到家时,已经有二三十人聚集在那里了。赖信回到家,没有说一句关于马被盗的话。因为天还没有亮,他又回到卧室里睡觉去了。赖义把追回来的马交给家仆,也睡觉去了。 天亮后,赖信起身,叫醒赖义。一句像“干得好,马被追回来了。你的箭射得真准”的话都没有说,只说了句“把那匹马牵出来”,人们就把马牵了出来。赖义一看,果然是一匹名马,说了句“那我就收下了”后,接受了这匹马。赖信在马背上安放了一个漂亮的马鞍,送给了儿子。昨天晚上,赖信并没有说要送马鞍。也许这是他对儿子半夜射杀盗贼的一个褒奖。 这两个人的性情真古怪。人们都这样传说,武士的性情就是这样的。 引自 第十四章 《今昔物语集》与绘卷物——将目光投向庶民的世界 回应 2021-01-18 17:49:02 -
新思文化 (历史、新知、人文、社科)
文/长谷川宏 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着研究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工作。近十几年,我开始对我所处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进行 探究,从历史的角度追索它们的演变,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成果。我把它称作“日本精神史”*。 何谓精神? 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人类与自然共存,并在社 会中存活下去的力量和姿态就是精神。精神既存在于个体之中,也 存在于由少数人构成的团体之间,还存在于更大的团体或共同体中。各...2021-01-15 10:29:50 1人喜欢
文/长谷川宏
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着研究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工作。近十几年,我开始对我所处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进行 探究,从历史的角度追索它们的演变,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成果。我把它称作“日本精神史”*。
何谓精神?
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人类与自然共存,并在社 会中存活下去的力量和姿态就是精神。精神既存在于个体之中,也 存在于由少数人构成的团体之间,还存在于更大的团体或共同体中。各式各样精神的延续和变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洪流,我们可以从绳文 时代一直追寻到江户时代末期,这就是我设定的课题。它与政治史 或社会史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在其底层有着与政治或社会的变动截 然不同的韵律和速度。在本书中,我想对这种持续并发展着的人们的意志、情绪和观念的历史进行探究。
作为考察对象,我选取了涉及美术、思想和文学三个领域的文物和文献。我年轻时就熟知的日本的工艺品和书籍,主要都属于这几个领域,如果将目光投向这三个领域的话,或许就可以得出与政治史、社会史不同类型的时代精神。在这里,我虽然主要论及三个 领域的工艺品或书籍,但仅仅是选取多少有点名气的东西,其数量就相当多。我究竟应当从中选择哪些作为探究的对象呢?这个问题令人困扰。如果大家看了目录的话,应该会了解我的选择的大概结果。回过头来思考,作品本身的伟大、适合论述时代的精神,这两点是我选择的标准。我难以取舍时,会再一次去观赏美术作品或重 新阅读书籍及其相关资料,这种情况出现了不下五六次。
通过有形的美术作品和书籍,去探究蕴含在作品深处的人们的思想——我每天重复着这样的行为而完成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我认识到可以将人们的思想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用意识的类型来表示的话,人们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宗教意识、历史意识、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这四种类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而且兼具两种或三种类型的意识也并非不存在,但如果探究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大多可以归类于这四种意识中的一种。 本书中宗教意识等词语随处可见,这是因为,从这四种类型的区分当中,我感受到日本精神史的不同状态。尤其是其中的审美意识更加广泛深 入地触及人们的内心,在日本精神史上,它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生命力。我写完本书不久,对此有着深切的感触。特记之。
回应 2021-01-15 10:29:50
-
新思文化 (历史、新知、人文、社科)
-
小椿山 (失学青年)
书里引用了一个《今昔物语集》里的武士故事,读着觉得很像武侠小说了。 有人从东国给京城的武将源赖信送来著名的战马。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听说此事,想要这匹马。赖信跟儿子约定,明天上午把马交给他。当天晚上,父子俩相邻而卧,一个盗马贼来到赖信家的马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夜半时分,趁着下雨,盗马贼到来,牵出名马就逃走了。就在这时,马厩里传来喊叫声:“昨天晚上送来的名马被人偷走啦。”赖信隐隐约约听到喊叫声,...2021-01-18 17:49:02
书里引用了一个《今昔物语集》里的武士故事,读着觉得很像武侠小说了。
有人从东国给京城的武将源赖信送来著名的战马。源赖信的儿子源赖义听说此事,想要这匹马。赖信跟儿子约定,明天上午把马交给他。当天晚上,父子俩相邻而卧,一个盗马贼来到赖信家的马厩。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夜半时分,趁着下雨,盗马贼到来,牵出名马就逃走了。就在这时,马厩里传来喊叫声:“昨天晚上送来的名马被人偷走啦。”赖信隐隐约约听到喊叫声,也没有对睡在身边的赖义说一声“你听见刚才的喊声了吗”,就跳起身来,穿好衣服,撩起衣服的下摆,身背胡禄,跑到马厩,牵出一匹马,放上破旧的马鞍,骑了上去,一个人向逢坂山的方向追去…… 同样,赖义也听到了喊叫声,他跟父亲想的一样,于是也没有打招呼。因为他是穿着衣服睡觉的,所以他跳起身来,与他父亲一样,背上胡禄,一个人就向逢坂山的方向追去。父亲赖信心想:“我的儿子肯定会追来的。”儿子赖义也心想:“我的父亲肯定在前面。”他不敢迟疑,快马加鞭。过了贺茂的河岸,雨停了,天空放晴,两人一直往前赶,终于快到逢坂山了。 盗马贼骑在偷来的马上,心想:不会有人追过来了。于是, 他不慌不忙地渡过逢坂山旁边的河流,骑着马前行。赖信听到马蹄声,虽然他看不见赖义在什么地方,但两人就像事先约好似的,父亲在黑暗中大喊一声:“就是他,射箭。”话音未落, 赖信就听见箭射出的声音。在传来箭射中什么东西的响声的同时,赖信又听见了马蹄声,这是没有人骑的马奔跑的声音。赖信又说道:“盗马贼被射中了,赶快追上前去抓住马。”说完, 不等赖义把马追回来,赖信就打道回府了。赖义追上没有人骑的马,带着名马回来了。半路上,赖义遇见一两个家仆跑来, 他们听说马被偷了,赶了过来。回到家时,已经有二三十人聚集在那里了。赖信回到家,没有说一句关于马被盗的话。因为天还没有亮,他又回到卧室里睡觉去了。赖义把追回来的马交给家仆,也睡觉去了。 天亮后,赖信起身,叫醒赖义。一句像“干得好,马被追回来了。你的箭射得真准”的话都没有说,只说了句“把那匹马牵出来”,人们就把马牵了出来。赖义一看,果然是一匹名马,说了句“那我就收下了”后,接受了这匹马。赖信在马背上安放了一个漂亮的马鞍,送给了儿子。昨天晚上,赖信并没有说要送马鞍。也许这是他对儿子半夜射杀盗贼的一个褒奖。 这两个人的性情真古怪。人们都这样传说,武士的性情就是这样的。 引自 第十四章 《今昔物语集》与绘卷物——将目光投向庶民的世界 回应 2021-01-18 17:49:02 -
新思文化 (历史、新知、人文、社科)
文/长谷川宏 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着研究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工作。近十几年,我开始对我所处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进行 探究,从历史的角度追索它们的演变,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成果。我把它称作“日本精神史”*。 何谓精神? 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人类与自然共存,并在社 会中存活下去的力量和姿态就是精神。精神既存在于个体之中,也 存在于由少数人构成的团体之间,还存在于更大的团体或共同体中。各...2021-01-15 10:29:50 1人喜欢
文/长谷川宏
作为一个学哲学的人,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着研究欧洲文化和思想的工作。近十几年,我开始对我所处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进行 探究,从历史的角度追索它们的演变,本书就是这样一个成果。我把它称作“日本精神史”*。
何谓精神?
如果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的话,那么,人类与自然共存,并在社 会中存活下去的力量和姿态就是精神。精神既存在于个体之中,也 存在于由少数人构成的团体之间,还存在于更大的团体或共同体中。各式各样精神的延续和变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洪流,我们可以从绳文 时代一直追寻到江户时代末期,这就是我设定的课题。它与政治史 或社会史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在其底层有着与政治或社会的变动截 然不同的韵律和速度。在本书中,我想对这种持续并发展着的人们的意志、情绪和观念的历史进行探究。
作为考察对象,我选取了涉及美术、思想和文学三个领域的文物和文献。我年轻时就熟知的日本的工艺品和书籍,主要都属于这几个领域,如果将目光投向这三个领域的话,或许就可以得出与政治史、社会史不同类型的时代精神。在这里,我虽然主要论及三个 领域的工艺品或书籍,但仅仅是选取多少有点名气的东西,其数量就相当多。我究竟应当从中选择哪些作为探究的对象呢?这个问题令人困扰。如果大家看了目录的话,应该会了解我的选择的大概结果。回过头来思考,作品本身的伟大、适合论述时代的精神,这两点是我选择的标准。我难以取舍时,会再一次去观赏美术作品或重 新阅读书籍及其相关资料,这种情况出现了不下五六次。
通过有形的美术作品和书籍,去探究蕴含在作品深处的人们的思想——我每天重复着这样的行为而完成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我认识到可以将人们的思想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用意识的类型来表示的话,人们的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宗教意识、历史意识、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这四种类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而且兼具两种或三种类型的意识也并非不存在,但如果探究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大多可以归类于这四种意识中的一种。 本书中宗教意识等词语随处可见,这是因为,从这四种类型的区分当中,我感受到日本精神史的不同状态。尤其是其中的审美意识更加广泛深 入地触及人们的内心,在日本精神史上,它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生命力。我写完本书不久,对此有着深切的感触。特记之。
回应 2021-01-15 10:29:50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 (无心恋战)
- 购物车 (cruyff)
- 新思文库·2021年出版计划 (新思文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珍宝中的日本精神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去哪儿 2021-03-21 12:23:36
上半册:从绳文时代到镰仓时期。 -最澄 比睿山 天台宗 戒坛 对抗南都旧宗 -空海 真言宗 儒释道优劣论 即身成佛 显教与密教的判别和排序 书法三笔之一 与整个宇宙融合一体化 人人修炼可得十心 不必舍肉身方可佛 此外,庶民佛教教义故事还会来自私渡僧(无官方认可),比如《日本灵异记》。要得佛法真意,还需正统系统,跟什么样的书籍老师,出什么样的认知。也是很... 上半册:从绳文时代到镰仓时期。 -最澄 比睿山 天台宗 戒坛 对抗南都旧宗 -空海 真言宗 儒释道优劣论 即身成佛 显教与密教的判别和排序 书法三笔之一 与整个宇宙融合一体化 人人修炼可得十心 不必舍肉身方可佛 此外,庶民佛教教义故事还会来自私渡僧(无官方认可),比如《日本灵异记》。要得佛法真意,还需正统系统,跟什么样的书籍老师,出什么样的认知。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认知的不同,主要是因为被授业的不同,资源的有限性。 (展开)
0 有用 第13瓶香 2022-06-17 13:30:17
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把握真的太,精准了!好几次看到忘我的程度,而且沿历史娓娓道来讲出了历朝的变化,也能清晰体会到其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岔路之处,真的很经典的一本书!
0 有用 bookbug 2021-06-29 09:10:22
此处的珍宝,可不单是物化的考古文物或古籍,也不仅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而是其背后跨越历史与时代的文化精神,每一个有形有趣的专题背后,都是一段生动的日本文化普及史。
0 有用 恶人谷主 2021-07-05 15:14:43
为什么我有点看不进去
0 有用 弗洛伊德 2021-09-18 16:42:41
看了上册,抄经这段比较有用,也有意思。本身的平假名和片假名 加上汉字的变化
0 有用 第13瓶香 2022-06-17 13:30:17
作者对日本文化的把握真的太,精准了!好几次看到忘我的程度,而且沿历史娓娓道来讲出了历朝的变化,也能清晰体会到其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岔路之处,真的很经典的一本书!
0 有用 Ezek. 2022-05-28 15:55:52
3.5
0 有用 4G小u盘 2022-04-21 15:33:21
阐述各个时代的日本精神史。在读者眼中,作为文学史,社会史均浅尝辄止,作为美学史看颇显雅致。 上册无足论,下册待二刷。
0 有用 ooooo 2022-01-08 16:23:56
概览性,涉及甚广而不精。
0 有用 Zenosyne 2021-12-27 22:51:35
豆瓣有一种文化,书厚者分高。这部书确实精挑了日本文化的数个精髓,但在阐述精神时也有种我们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感觉。另外内容在其对应的各类别著作中又显得浅薄,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另:中信这个装订质量也是醉了,散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