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威廉·夏伊勒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品方: 译林方尖碑
副标题: 二战驻德记者见闻 : 1934—1941
原作名: Berlin Diary: The Journal of A Foreign Correspondent1934-1941
译者: 张若涵
出版年: 2020-11
页数: 538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林方尖碑
ISBN: 9787544783767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品方: 译林方尖碑
副标题: 二战驻德记者见闻 : 1934—1941
原作名: Berlin Diary: The Journal of A Foreign Correspondent1934-1941
译者: 张若涵
出版年: 2020-11
页数: 538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译林方尖碑
ISBN: 9787544783767
内容简介 · · · · · ·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本书新版结合英文原文对全书进行了仔细的校订,并添加了近百幅历史照片和二战部分战场的形势图,以期对历史事实有更直观的呈现。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部分:战争前奏
第二部分:战争
译后记
第一部分:战争前奏
第二部分:战争
译后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21 德国的小人物们在那里,在被照得亮如白昼的夜晚,像沙丁鱼一样聚集在一起,组成巨大的方阵,正是他们使纳粹主义得以实现。他们获得了日耳曼人所理解的最高层次的存在:摆脱了个人的心灵和思想,以及个人的责任、怀疑和问题,在神秘的灯光和那个奥地利人具有魔力的声音感召下,融合为一支日耳曼大军。 P22 我感到,所有认为德国军国主义只是霍亨索伦王室(从腓特烈大王到威廉二世)产物的美英记者,同其他人一样都犯了错误。军国主义似乎深深扎根于全体德国人灵魂之中。今天,他们的表现就像玩锡兵的孩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可能正如纳粹所说,西方民主国家已经病入背育、日落西山,进入了斯宾格勒所预言的衰落阶段。但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是把德国也包括在内的。而且实际上德国对古老的、原始的日耳曼神话的回归也是其退化的一个标志,正如其焚烧书籍和压制自由、蔑视知识一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译林方尖碑(共3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帝国的铸就》《巴巴罗萨行动》《梵高传》《魏玛共和国的兴亡》《巴黎传》
等
。
喜欢读"柏林日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柏林日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柏林日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美国记者记录的小胡子
本书作者在二战时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欧洲记者,是著名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本书算是前传背景,西方典型史学叙事的特点,就是非常多的细节,这些细节都是真实的,这样搭建起来的整体好像无懈可击,比如谈到小胡子和张伯伦谈判前后的神情和步态,关于小胡子激动起来...
(展开)

读《柏林日记》后的碎碎念
《柏林日记》的作者威廉夏伊勒是美国驻德国记者,记录了作者1934年到1940年底在德国的见闻,主要是对二战爆发过程中德国政治和社会的观察和作者的感受分析。读过之后,发现本书相当于将以前在教科书学到的简略几句话放大,对二战爆发的感受更加鲜活立体。 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二战...
(展开)

读《柏林日记》后的碎碎念
《柏林日记》的作者威廉夏伊勒是美国驻德国记者,记录了作者1934年到1940年底在德国的见闻,主要是对二战爆发过程中德国政治和社会的观察和作者的感受分析。读过之后,发现本书相当于将以前在教科书学到的简略几句话放大,对二战爆发的感受更加鲜活立体。 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二战...
(展开)

战争犯并非希特勒一人
本书是威廉·夏伊勒作为记者在德国见证希特勒夺取政权到发动战争期间的私人日记。1941年纳粹新闻审查几近疯狂,深感新闻报道再无价值的夏伊勒离开柏林,日记的呈现戛然而止。 读罢此书,不得不佩服作者对时局的把握和战争形势走向预测的正确。看似有先见之明,其实是通过和纳粹...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旧版本和新版本 | 来自Blóðughadda | 2 回应 | 2024-05-02 08:22:2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三辉图书 / 新星出版社 (2007)8.1分 279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2017)8.0分 90人读过
-
Sunburst Books (1997)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納粹德國相關書籍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納粹德國書籍2019-2021大爆發 (鎮長)
- 德意志安魂曲 (晴夜风)
- 译林方尖碑 (译林出版社)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8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柏林日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olourL 2023-07-14 15:47:24 上海
记者的眼光看待政治党派、军事战争,客观中带着人性的思想,对纳粹的讽刺太贴切到位了。但战事走向实在让人愤怒难耐,读完到40年12月已是煎熬,从上帝视角,想象战争还有4年又半载,实在心塞,唾弃一条道走到黑的纳粹党卫军领袖。人性的最阴暗面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层层递进把敌我双方主次矛盾完全转化成利他的说辞,在“宣传”作文章上睁眼说瞎话,“自我营销”一把好手……
5 有用 yusen 2022-03-25 22:07:47
《第三帝国的兴亡》前传。虽然作者目睹了纳粹的各种疯狂和残暴,但不得不说西欧国家打仗还是比较文明的,和东线的惨烈形成了了鲜明反差。想起另一本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写德国人在纳粹统治下的生活。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获取真相是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我不知道。
0 有用 Hamilton 2023-06-03 21:27:06 新加坡
难得的二战前期亲历记录
0 有用 慢慢走 2022-04-05 09:50:26
译笔流畅,对于元首的描摹与政治文化氛围变化两处值得一看,可与《第三帝国的旅人》共读。
0 有用 念黁 2022-03-06 14:51:05
在通勤路上一点点看的,很适合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读物,看完会记住一个个微小的历史瞬间,可能历史也就是由这些难忘的瞬间拼凑而成的吧 虽然说是作者个人的日记读物,但是可读性很强,结合着日期,看作者第一人称的叙述,感觉临境感十足,读着很爽。特别是作者多次近距离观察了希特勒,历史在眼前的感觉 很多场景的描述都画面感十足,在希特勒差点被暗杀的酒馆里;乘坐颠簸的飞机起飞逃离战争纷乱的德国,差点被气流搅乱坠毁山头... 在通勤路上一点点看的,很适合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读物,看完会记住一个个微小的历史瞬间,可能历史也就是由这些难忘的瞬间拼凑而成的吧 虽然说是作者个人的日记读物,但是可读性很强,结合着日期,看作者第一人称的叙述,感觉临境感十足,读着很爽。特别是作者多次近距离观察了希特勒,历史在眼前的感觉 很多场景的描述都画面感十足,在希特勒差点被暗杀的酒馆里;乘坐颠簸的飞机起飞逃离战争纷乱的德国,差点被气流搅乱坠毁山头的飞机上;还有在西欧海岸小镇里夜晚大家喝着酒,坐在窗边看着英国轰炸机在旁边丢下炸弹后的「烟火」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