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关小赖 2021-07-28 00:05:07

    虽然觉得过于冗长,但是本书非常细致的论述了四个国家不同的政策对于职场妈妈的影响。看过之后,深刻的觉得只要是做了妈妈,无论在哪里,都不易。

  • 1 Kesha 2021-02-23 17:35:47

    看得略累,四国的取样值离我国还真的有些远。

  • 0 游佐中 2023-11-21 00:21:45 上海

    从一对一访谈的模式来展示不同国家的政策、文化、经济等对于职场母亲的影响。中国实属曾经是民主德国+意大利+美国的结合体,一方面有上一代母亲都工作的影响力,一方面育儿依赖上一代人,一方面寻求劳动市场其他女性的辅助,而文化上则是多方的拉扯。

  • 1 #已退瓣#亲自 2021-02-08 23:49:56

    瑞典的月亮真圆(

  • 1 夏言 2020-11-25 15:46:01

    冷静客观,资料多

  • 0 子扉我[已注销] 2021-03-15 18:00:04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03/16/%e8%81%8c%e5%9c%ba%e5%a6%88%e5%a6%88%e7%94%9f%e5%ad%98%e6%8a%a5%e5%91%8a/

  • 0 耐心酱 2021-01-31 18:20:28

    确实是报告,可读性略逊。

  • 1 YUANYUAN 2021-02-22 01:08:43

    这本书更加全面地概述了在大多数国家,几乎是所有育龄妇女都要面临的工作-家庭困境:被寄予厚望的母职形象,更符合传统男性工作者的职场规范(不需要顾虑家庭),不健全的保育设施和福利……这些困境背后无一不暗示着性别不平等文化的根深蒂固,女性依然被认为属于家庭,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其因性别特征而无法回避的特有的人生经历被严重忽视。如果一个国家重视人口结构问题,那么首先应该重视改善女性工作困境。

  • 1 cc.1913 2021-07-13 21:29:00

    1)作为一份社会学论文,不失为一扇看到世界上的职场妈妈们有的或没有的苦恼的窗。将自己置身其中,只觉渺小,随之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被淡化了,正如沧海之一粟。2)本就不存在工作-家庭的平衡,密集母职和理想员工就是天然矛盾的,工作上的lean in必然导致家庭上的back off,反之亦然。3)职场妈妈是一个社会性议题,其问题和矛盾并不能也不该由妈妈们自己来解决,这关乎:国家政策是否扶持、社会文化是否包容、男女地位是否平等、职场环境是否理解。既然社会要求女性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贡献子宫和母职,就需要整个社会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协助社会的未来的成长,包括:健全托育体系、要求男性承担平等的育儿及家务、足够的以及灵活的假期、经济上的补助、包容的职场文化等。期待看到胜利曙光的那一天。

  • 0 毛姆闷闷舅舅 2021-04-05 11:09:18

    书中写道:「妈妈们对于“工作—家庭平衡”的渴望和期待以及她们对于工作—家庭冲突的解释和解决方式都受限于她们自身的生活世界,是由她们个人的经历与交际、组织和习俗构筑出的,女性能够为自己想象的就业与育儿的所有可能。性别、种族以及社会阶级规则通过文化图式以及福利国家政策的形式框定了妈妈们的生活世界。」这本书其实就是在试图打破这种既定框架,为工作—家庭的叙述提供另一种想象(实实在在)的可能。

  • 0 MsZijuan 2021-04-04 10:17:59

    很多现状的描述,看起来不一定特别有趣味。不过有很多新的启发,挺不错的。

  • 0 StrayCatV 2022-03-26 19:25:08

    整本书都在说无论在哪职场与家庭都很难平衡🚬即使在瑞典,还是会有女性认为政策不够全面

  • 0 慎习斋 2022-04-01 21:53:44

    作者对四个代表不同福利体制的国家关于职场妈妈生存现状进行深度访谈:瑞典(社会民主模式)、德国(传统模式)、意大利(家庭主义模式)以及美国(自由主义模式)。作者从国家政策、市场配置、文化氛围等角度来探讨对中产阶级职场妈妈的影响。“文化的转变总是落后于例如政策改革等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公共政策应该帮人们在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时有更多的选择。”还是很长见识的。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 0 贾布的苏克雷 2022-04-02 22:13:50

    【2022023】有了孩子以后,对这类问题会有更直接的感受,孩子没出生之前你永远无法真正明白要面对的是什么。 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四个国家读下来,感觉意大利和我们最像,但我们又像美国一样要自己解决各类问题,总而言之,本该由社会分担的育儿成本都由家庭自己承担了,或者说大部分都由妈妈们承担了,而且还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所以访谈中落泪也非常能理解了。 女性在工作中遭遇的各类明的暗的歧视简直数不胜数,如果不从文化,制度各方面真实地去改进,那低生育率就是女性最直接的答卷。 瑞典确实让人羡慕,但是社会框架默认了双职工模式,对游离在框架之外的人就非常不友好;德国的对比非常有代表性;意大利至少能把压力转移;美国比我想象中的惨。 提出要求让伴侣做某件事,比自己去做还累,真的是太真实了,全世界都一样。

  • 0 loup 2022-03-24 11:10:33

    2022/17 本书对瑞典、德国(前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的职场妈妈就工作——家庭政策进行了详实的调查访问记录。在女权主义氛围浓厚的瑞典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双职工家庭的前民主德国,职场妈妈对工作—家庭平衡较为满意。在联邦德国,偏重投入职场的妈妈被称为乌鸦妈妈,在意大利,主要是年长的长辈女性承担照顾下下一代。在美国,在完美妈妈超人妈妈的文化宣传下,职场妈妈精疲力尽。与其发放育儿补贴不如多建立3岁以下的幼托机构。女性需要更广泛的文化、政策支持而非刻板、性别化的妻职惩罚与母职惩罚。

  • 1 连木木 2022-03-28 17:00:54

    集中讨论了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的职场妈妈所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which不可避免,但也不是她们自己的错),作者对其样本的分析和提升(附录A里面关于深度访谈和“元感受”的段落非常有启发)很扎实和有意义,同时她也没有避讳自己课题的局限性。文化信仰、规范性决策等对性别分工、职场模式等造成的直接影响自不必说,他们对其国民刻板印象耳濡目染的养成上,也得邀功不少(和谁呢?谁受益就是谁呗)。在并没有非黑即白的现实中,职场妈妈们要争取和该获得的支持依然还有太多(不管是在哪国语境之下)。

  • 0 skysunny 2022-03-30 17:26:43

    本书以四国中产阶级职场妈妈为访谈对象,作者说她们的情况已经比大部分女性要好多了但还是很难,但想真的做出改变是不是更应该看看底层的情况呢?不只是比中产更糟糕,而可能是差异巨大。整本书读下来,除了语言有点啰嗦,很多雷同和没什么用的环境描述,作者确实下了功夫去做深度访谈,详实阐述了女性现状,可最后却只能对着现状苦叹一口气。

  • 0 Monica 2022-03-25 11:16:31

    对比职场妈妈不下班。这不是单个国家,而是一个全球现象。父权制主导的工资分配不平等、传统女性的角色加剧了这种现象。 你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不公平!女性除了不生、变身神奇女侠,究竟要怎样才能在职场与家庭的双重攻击下活下来?付出代价的只是一个有一个名为妈妈的女性。 女性为什么不掌控世界呢? 为了达成理想化的母职标准而倍感压力,这份压力来自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妈妈们究竟将什么时间留给自己呢? 招聘的时候,问女性有结婚生育的打算吗?这个问题绝对不会问男性。因为在公司看来,这是女性的事情,一旦生育,就麻烦的要死,动不动就请假,还要白白付工资,又不能辞退。政策看似保护了女性,但实际上是惩罚。宣布自己怀孕真是“噩梦一场”,生育羞耻,就更不想要孩子了。这就是当代职场妈妈的现实。而男性呢,分工?不存在的

  • 0 童亨书斋 2022-02-20 20:03:33

    进一步了解全球女性的情况,从而反思自己的处境

  • 0 江江 2022-02-27 10:39:56

    很值得一读的得学术研究,严谨细致不拗口,封面给人以鸡汤的错觉。 对瑞典,德国,意大利,美国中产阶级女性在面临工作——家庭冲突时的困境做了详尽阐释,立足交谈,但更多是从文化传统,国家政策,舆论声音来分析,有说服力有比较,社会能改变职场女性的现状,职场妈妈对工作家庭的希望和期待也取决于她们所处的环境。具体做法也写的相当清楚,所有提倡加大人口生产的gd,都应该好好研究怎么做好人类繁殖的物质加精神配套,尤其是从女性母性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