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邓安庆迄今为止最成熟的故乡写作
🐏七个短篇小说,相同人物,相同背景,以串珠式结构,首度完整呈现烟火缭绕的“邓垸世界”
🐏从春夏到秋冬,用两个少年玩伴的纯真成长,串起典型中国乡村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时代变迁
🐏家庭关系、’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弃女寻亲、重男轻女、乡村教育、代际关系、城乡巨变,切入多种乡村问题
🐏真实鲜活的人物群像,亲切自然的方言乡音,恬静优美的乡野四季,笑泪交织的成长与生命,游荡于隔开我们与父母、城市与乡村、现在与过去的江水中心。
*************************************************************
《永隔一江水》是青年作家邓安庆最新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品延续了邓安庆最擅长的故乡文学写作,仍围绕作者熟悉的湖北家乡邓垸展开,描摹真实质朴的人物和动人亲切的故事,和作者以往作品《柔软的...
🐏邓安庆迄今为止最成熟的故乡写作
🐏七个短篇小说,相同人物,相同背景,以串珠式结构,首度完整呈现烟火缭绕的“邓垸世界”
🐏从春夏到秋冬,用两个少年玩伴的纯真成长,串起典型中国乡村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时代变迁
🐏家庭关系、’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弃女寻亲、重男轻女、乡村教育、代际关系、城乡巨变,切入多种乡村问题
🐏真实鲜活的人物群像,亲切自然的方言乡音,恬静优美的乡野四季,笑泪交织的成长与生命,游荡于隔开我们与父母、城市与乡村、现在与过去的江水中心。
*************************************************************
《永隔一江水》是青年作家邓安庆最新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品延续了邓安庆最擅长的故乡文学写作,仍围绕作者熟悉的湖北家乡邓垸展开,描摹真实质朴的人物和动人亲切的故事,和作者以往作品《柔软的距离》《纸上王国》《山中的糖果》一同构成一脉相承的“邓垸故事集”。本作品体例上虽属短篇小说集,但各篇的人物和事件勾连紧密,彼此融会贯通,清新温婉的氛围一以贯之,全书又可当作一部长篇来读,行文流畅,人物鲜明,并极有纵深地处理了城乡差异、代际关系、留守儿童、重男轻女等一系列主题,可以称得上邓安庆目前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
《永隔一江水》里的人物,也都不是凭空创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原型。这些原型是我熟得不能再熟的亲人们。每年回家吃席的时候,一桌的婶娘叔爷,我挨个看过去,每一个人这几十年来的际遇都在我内心中翻涌。他们中间有一些我写过, 有一些我没写,有一些我合并成为一个人物, 有一些我拆散到其他人物身上。时间累积的力量,体现在他们的额头、发色、皱纹,还有黧黑的手掌、蹒跚的步伐、说话的声调上。这个村庄除开房屋的翻新,基本格局几十年来无大变,我熟悉的这一代人逐渐凋零,新生的一代人也随着年轻的父母飘散各地。也许有一天这个村庄会消亡,我唯一可安慰的是我为它写了一系列的文字,好歹是一点微茫的记录吧。 ——邓安庆
永隔一江水的创作者
· · · · · ·
-
邓安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邓安庆,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已出版《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望花》《天边一星子》等书,有部分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意、西、丹麦等多国语言。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虽然是以我家乡为蓝本,但我不是乡愁式的写作,也不要揭露什么。我希望平实地展示我看到的东西,而不是提炼出口号式的思想。我想从一个个体的感受出发,我们常见的乡村叙事,多数时候都是知识分子在发声,农民的声音很少有,更不必说被听到。我并不觉得知识分子的记录,能完全代表他们的感受,毕竟生活是他们在过,外人只是在旁观,顶多偶尔参与一下。我对乡村叙事的两种模式都持有警惕心,一种是田园牧歌式,一种是悲情式,这两种模式都简化了现实。农村本来就是一个多面向的存在,它涉及的层面远非一两种模式所能概括。我想做的是以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视角来书写,从那种具体而微的细节中生发故事。从《山中的糖果》开始,我就想实现这句话,我要找到一个人的性格逻辑,感受他的感受,对这个人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这样的话一个人才能是鲜活生动的,也才是复杂多面的。而《永隔一江水》继续在做这种尝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一写家乡,我就像鱼儿回到了水里 -
他们还不来。我看了一眼建桥家,屋门紧闭;又瞥了一眼香梅奶家里,也是屋门紧闭。论理每天这个时候,他们都该到我家里集合。现在他们一并消失了。真是奇怪。我回到桌前,对着暑假作业,一个字都写不出。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淌下,蝉鸣声如滚沸的开水倾泻,薄薄的短袖汗湿后紧贴背脊。一丝难以言说的妒忌感悄然升起:他们是不是一起玩去了?他们为什么不叫我?为什么要撇下我?……我又探头看了一下他们的屋门,还是没有开,像是两张沉默的嘴唇。我很想冲过去,撬开它们,可是我为什么要跑过去自讨没趣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东流水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永隔一江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永隔一江水"的人也喜欢 · · · · · ·
永隔一江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 更多书评 45篇
论坛 · · · · · ·
好奇当地民居的建造格局 | 来自高山胡萝卜 | 2025-02-27 11:35:06 | |
换新衣中,有一点对昭昭妈妈的不理解 | 来自天晴了 | 4 回应 | 2023-09-24 04:11:44 |
最后贵红姐前夫的新欢也叫彩霞? | 来自大凤 | 2 回应 | 2023-04-15 11:10:15 |
额,很多一星两星一看就是没看过书乱打的 | 来自王肖琳 | 6 回应 | 2021-08-07 10:20:27 |
邓安庆和莫言谁的文学地位更高? | 来自百年文学 | 2021-05-11 04:26:51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有幸为你们做嫁衣』 (Luo.)
- 他山之玉 (鶴景)
- 2022阅读清单 (胡铁梅)
- 记性是个好东西,可惜我没有 (无糖捣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永隔一江水的评论:
feed: rss 2.0
52 有用 丁小龙 2021-03-29 17:19:20
周末一天读完。与其说是小说集,不如说是长篇小说——每一个都可独自成篇,集合起来却有种更丰盈更深刻的文学意味。从雪天到春日,从仲夏到秋季,时间成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主角,邀请着不同的读者参与到同一个作品的想象空间。在另一个空间中,邓垸是固定的,是坚实的存在,而长江是流动的、灵性的存在——二者也共同构筑出作者独有的文学风格。这些篇目中,个人最喜欢的是《虫儿飞》与《秋风起》,特别是后者的结尾——在江边目送... 周末一天读完。与其说是小说集,不如说是长篇小说——每一个都可独自成篇,集合起来却有种更丰盈更深刻的文学意味。从雪天到春日,从仲夏到秋季,时间成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主角,邀请着不同的读者参与到同一个作品的想象空间。在另一个空间中,邓垸是固定的,是坚实的存在,而长江是流动的、灵性的存在——二者也共同构筑出作者独有的文学风格。这些篇目中,个人最喜欢的是《虫儿飞》与《秋风起》,特别是后者的结尾——在江边目送昔日好友后,主人公突然觉得自己的少年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而作者也可能会以这种告别为起点,开启另一种时间向度的创作。 (展开)
64 有用 X.X.Qin 2021-05-05 13:42:46
一目十行看完了,差不多是高中作文水平吧,浮于表面,就这没有文学内核的作品到底是怎么登上豆瓣热门的,可惜了我买电子书花的15块钱
93 有用 抱抱风 2021-04-26 14:23:18
太小镇了 连最基本的吸引人看下去都做不到...老套的故事 老套的情节 老套的典型人物 不太行
74 有用 溏心冲浪板 2021-05-16 15:52:41
谈起现在的中国小说,你想到什么,你只需要知道它变成这个样没有一位豆瓣老师是无辜的(
48 有用 胡小猴 2021-05-24 08:32:49
邓安庆近年的创作是在水准线以上的(指《天边一星子》和《永隔一江水》)。大量豆瓣用户在他的作品条目遗下措辞极端刻毒的短评,部分是眼红他读者多和有畅通的出版渠道;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发现他书写的题材和创作的方式不是自己期待的类型,不酷炫也不玄虚,党同伐异之心顿起,加之踩在别人头上显得自己个儿高……当然,跟邓安庆出镜率高、不搭架子也有关系。人们对自己看不见、够不着的人物往往心存敬畏,反之则轻慢。豆瓣上确实活... 邓安庆近年的创作是在水准线以上的(指《天边一星子》和《永隔一江水》)。大量豆瓣用户在他的作品条目遗下措辞极端刻毒的短评,部分是眼红他读者多和有畅通的出版渠道;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发现他书写的题材和创作的方式不是自己期待的类型,不酷炫也不玄虚,党同伐异之心顿起,加之踩在别人头上显得自己个儿高……当然,跟邓安庆出镜率高、不搭架子也有关系。人们对自己看不见、够不着的人物往往心存敬畏,反之则轻慢。豆瓣上确实活跃着一批浪得虚名的原创文学作者,但邓安庆不在此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