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品方: S码书房
原作名: Primavera con una esquina rota
译者: 欧阳石晓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226
定价: 45
装帧: 精装
丛书: 马里奥·贝内德蒂作品
ISBN: 9787521211177
内容简介 · · · · · ·
圣地亚哥身陷囹圄。蒙得维的亚的一次军事政变后,他作为不同政见者被捕入狱。为了保持清醒、摆脱孤独, 他只有一封封地给流亡中的家人写信……在遥远的异国,他的父亲在努力适应全新的生活,圣地亚哥的女儿对大城市的生活充满好奇,而他的妻子,随着他一天天地接近自由,却发现自己爱上了另一个男人……
独裁统治下的乌拉圭让无数家庭分崩离析,圣地亚哥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各自带着昨日的伤痕,在或监禁或流亡的日子里,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同时努力寻找自己新的人生。五年之后,当圣地亚哥获释出狱,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的时候,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怎样的结局?冬天离去、春天终于来临,他们饱经沧桑的人生还有可能重新开始吗?
破角的春天的创作者
· · · · · ·
-
马里奥·贝内德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马里奥·贝内德蒂(Mario benedetti,1920——2009)
乌拉圭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乌拉圭文坛“四五一代”(Generación del 45)的中坚分子。
贝内德蒂于1920 年出生于乌拉圭塔夸伦博省的帕索德罗斯托罗斯(Paso de los Toros)。早年经历坎坷,曾从事过售货员、速记员、 出纳、记者、翻译和公务员等职业。
1954年进入《前进》周刊,在1954—1960年期间,曾先后三次担任该刊物主编。1967—1971年,任职于古巴政府的国际文化机构。1971年回到乌拉圭。1973 年 7 月,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开始黑暗的独裁统治时期。贝内德蒂离开乌拉圭,开始长达十二年的流亡生活,辗转于阿根廷、秘鲁、古巴和西班牙。1985年回国,此后在蒙得维的亚和马德里两地生活。
贝内德蒂的作品主要以城市为背景,...
作者简介
马里奥·贝内德蒂(Mario benedetti,1920——2009)
乌拉圭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乌拉圭文坛“四五一代”(Generación del 45)的中坚分子。
贝内德蒂于1920 年出生于乌拉圭塔夸伦博省的帕索德罗斯托罗斯(Paso de los Toros)。早年经历坎坷,曾从事过售货员、速记员、 出纳、记者、翻译和公务员等职业。
1954年进入《前进》周刊,在1954—1960年期间,曾先后三次担任该刊物主编。1967—1971年,任职于古巴政府的国际文化机构。1971年回到乌拉圭。1973 年 7 月,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开始黑暗的独裁统治时期。贝内德蒂离开乌拉圭,开始长达十二年的流亡生活,辗转于阿根廷、秘鲁、古巴和西班牙。1985年回国,此后在蒙得维的亚和马德里两地生活。
贝内德蒂的作品主要以城市为背景,关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精神危机,以及在独裁社会中生存的艰辛与迷惘。通过对日常琐事的精准观察和生动描写,贝内德蒂试图唤醒耽于舒适生活的乌拉圭人民,进而探索实现彻底社会变革的可能性。由于贝内德蒂对独裁统治、流亡生活和社会不公有着切身体会,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乌拉圭军事独裁政府的反动与腐败。
贝内德蒂具有多种文学才能,尤以创作短篇小说见长。从 1945 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难忘的前夜》(La víspera indeleble)开始,贝内德蒂在此后的六十多年间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和剧本。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蒙得维的亚人》(Montevideanos, 1959)、《有无乡愁》(Con y sin nostalgia, 1977),诗集《办公室的诗》(Poemas de la oficina, 1956)以及长篇小说《休战》(La Tregua, 1960)、《感谢火》(Gracias por el fuego, 1965)和《破角的春天》(Primavera con una esquina rota, 1982)等,他的作品曾获包括索菲亚王后伊比利亚美洲诗歌奖、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何塞·马蒂诗歌奖、乌拉圭国家文学奖等在内的多种文学奖项,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不断再版,受到世界读者的欢迎。
2009年5月17日,贝内德蒂在蒙得维的亚家中去世,享年88岁。乌拉圭政府宣布第二天为全国哀悼日,时任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表示:“马里奥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死,而是会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译者简介
欧阳石晓
成都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程系毕业,现居西班牙马德里。精通 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研习中。译有《名誉》《七个疯子》等文学作品。
目录 · · · · · ·
受伤的和瘀青的(政治行为) 4
拉斐尔先生(溃败和路线) 8
流亡(绿马) 12
贝阿特丽丝(季节) 17
在墙内(你的幽灵还好吗?) 20
· · · · · · (更多)
受伤的和瘀青的(政治行为) 4
拉斐尔先生(溃败和路线) 8
流亡(绿马) 12
贝阿特丽丝(季节) 17
在墙内(你的幽灵还好吗?) 20
另一个人(独自的证人) 24
流亡(热情的邀请) 29
受伤的和瘀青的(一道或两道风景) 34
拉斐尔先生(奇怪的罪过感) 40
在墙内(河流) 43
贝阿特丽丝(摩天大楼) 46
流亡(他来自澳大利亚) 48
另一个人(想要,能够,等等) 55
拉斐尔先生(听天由命) 59
受伤的和瘀青的(可怕的恐惧) 62
在墙内(增补) 68
流亡(站在门廊的男人) 75
贝阿特丽丝(这个国家) 78
受伤的和瘀青的(醒着时的梦) 80
拉斐尔先生(好看的和丑陋的疯子) 89
流亡(静止的孤独) 95
另一个人(主力和替补) 98
在墙内(海滨度假村) 101
贝阿特丽丝(一个庞大的词) 105
流亡(倒数第二个住所) 108
受伤的和瘀青的(事实和延期) 112
拉斐尔先生(埃米利奥的消息) 123
另一个人(尽管惊愕) 133
贝阿特丽丝(污染) 140
流亡(埃皮达鲁斯的声学) 143
在墙内(一个可能性罢了) 146
受伤的和瘀青的(睡着的男人) 152
另一个人(阴影与昏暗) 155
流亡(再见和欢迎) 160
拉斐尔先生(一个叫作莉迪亚的国家) 166
贝阿特丽丝(赦免) 175
另一个人(穿上你的肉体) 179
受伤的和瘀青的(操蛋的生活) 183
流亡(阿拉玛的骄傲) 187
拉斐尔先生(清除碎石) 191
在墙外(系好安全带) 196
贝阿特丽丝(机场) 213
另一个人(现在让我们即兴发挥) 215
在墙外(Arrivals-Arrivées-Llegadas) 219
译后记 22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常常留意这一点。因为从小时候起,每当搭乘火车时,我就非常喜欢观看风景。那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我从不在火车上看书。到现在也如此,我坐火车时不喜欢看书。在我身边以相反的方向高速行进的风景让我着迷。当我与火车前行的方向一致时,我感到风景朝我奔来,我感到很乐观,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当你坐在反方向的时候呢?” “我感到风景离我而去,逐渐模糊,消失。坦白说,那让我感到抑郁。” “此刻你坐在什么方向?” “你别笑话我了。前几天我在重读圣地亚哥的信件时,清晰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监狱里的他写信给我,仿佛生活正向他迎面而来似的。 而我,恰恰相反,可以说,我拥有自由,有时候我觉得那风景正在逐渐远去、模糊、终结。” “不错。当然,还带有诗意。” “一点儿诗意也没有。连散文也不是。那只不过是我的感受罢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受伤的和瘀青的(一道或两道风景) 34 -
他停顿了一下,再次亲吻她,在他,罗朗多·阿苏埃罗,做好准备后,用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说道:如果我们能够不再用言语翻来覆去地讨论这个话题一那些不断重复的言语让我们精疲力尽,那个简单的沉默会帮助我们,帮助我们以自身真实的模样、而不是带着某种脆弱的义务去相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另一个人(阴影与昏暗) 155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破角的春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破角的春天"的人也喜欢 · · · · · ·
破角的春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贝内德蒂总是在自己和自己讲话…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Punto de Lectura (2008)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18)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翻译出版的拉美文学作品(2000-) (地球的小孩)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8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破角的春天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Alain 2020-10-20 13:00:51
将外部的、政治性的流亡内化为一种内心/内省的、关乎存在意义的流亡,“悲哀就像公鸡一样”,有时候(尤其是贝阿特丽丝的部分)几乎会让我想到赫塔·米勒,想到一颗裸裎的童真之心是如何曝露在语言的破碎与世界的崩溃当中。贝内德蒂提供了一种有别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全新的文学经验,内敛而平实,深刻且哀愁。
8 有用 solysombra 2020-11-06 16:47:05
在这本关于流亡的小说里,贝内德蒂以流亡者的身份——即其真实的身份——站在新的空间对回忆与遗忘进行辩证,以及重建。它关乎的既是故乡的过去——继续履行对过去的承诺和义务,同时也是与新空间展开的对话,完成文化的移植与渗透。
2 有用 lieerli 2020-11-26 14:59:16
比三星更好一点。以作者自身的流亡笔记和虚构的故事文本组成 关于革命者付出的代价和经历的隔阂 虚构文本中各方叙述主体轮换 最容易读也可以让文本变调得毫不费力。
1 有用 frozenmoon 2021-01-29 14:41:47
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吧。读着太有距离了。
0 有用 不玩豆瓣 2021-01-07 01:09:12
非常惊喜的阅读体验!从丈夫、妻子、女儿、父亲、情敌这几个角度展开,绪构夹杂真实(流亡纪录)开放式的结尾让人浮想联翩,讨厌罗朗多啊啊!希望圣地亚哥迎来他久违了(五年)的春天,虽然破了一个角,但,仍然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