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诗画比较视野下,本书围绕“枯”的文人趣味,从影、幻出、合画、如画、荒寒、小景等维度,重新解读宋代诗歌与绘画中的重要问题及其思想文化背景。总的来说,宋诗以枯物与枯景书写构筑枯境,并与画科之花鸟与山水对应。由此明确的新美学风格和批评范式,可以解释宋人的文化性格、宋诗的老成平淡风格、文人画的流行与南方山水风格兴起等文化现象,期有助于宋代文学艺术与古典美学研究的深入。从对一幅画作的关注,到对宋代诗画艺术、文化语境的探索,无疑是一种由表及里的精神追索。打开艺术魔盒,“枯”何以从对苏轼绘画物象风格的特征描摹,变为一种宋代特出的欣赏趣味、人格精神、美学风格,并终普适于传统文化,对此的探询正是本书的热情所在。全书分上、下两编,各四章,分别以“枯物与水墨花鸟”与“枯景与水墨山水”为主题,探讨宋诗中的自然与水墨形式绘画的关系。“枯物”、“枯景”之界定于各编导言中分别揭...
(展开全部)
在诗画比较视野下,本书围绕“枯”的文人趣味,从影、幻出、合画、如画、荒寒、小景等维度,重新解读宋代诗歌与绘画中的重要问题及其思想文化背景。总的来说,宋诗以枯物与枯景书写构筑枯境,并与画科之花鸟与山水对应。由此明确的新美学风格和批评范式,可以解释宋人的文化性格、宋诗的老成平淡风格、文人画的流行与南方山水风格兴起等文化现象,期有助于宋代文学艺术与古典美学研究的深入。从对一幅画作的关注,到对宋代诗画艺术、文化语境的探索,无疑是一种由表及里的精神追索。打开艺术魔盒,“枯”何以从对苏轼绘画物象风格的特征描摹,变为一种宋代特出的欣赏趣味、人格精神、美学风格,并终普适于传统文化,对此的探询正是本书的热情所在。全书分上、下两编,各四章,分别以“枯物与水墨花鸟”与“枯景与水墨山水”为主题,探讨宋诗中的自然与水墨形式绘画的关系。“枯物”、“枯景”之界定于各编导言中分别揭示。
董赟,1990年生于重庆。201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师从周裕锴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山大学历史学流动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诗学、艺术史。著有《黄庭坚晚期创作理论研究》,曾于《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美术研究》《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等项目。
作者是周裕锴先生的高足,年轻有为的小姐姐。选题非常有趣,论证中注意文学与美术的动态演变,处处可见作者对艺术的广博涉猎以及盎然兴趣(肯定是一个有趣的人),最终也对当代艺术有所回应。观看先于言语,如画观法最终落实在文字与图像的表述之上,亦折射出心态与观念的演变。正文的论证过程有重复之感,余论实在是很好。
董赟老师很有灵性。 ₍ᐢ..ᐢ₎♡
枯淡、枯寂的审美范型在宋代诗、花鸟画、山水画、园林造景等艺术门类中的融通
挺不错的
> 1人在读
> 6人读过
> 68人想读
订阅关于幻影与枯境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索芝麻麻麻 2021-10-23 15:18:38
作者是周裕锴先生的高足,年轻有为的小姐姐。选题非常有趣,论证中注意文学与美术的动态演变,处处可见作者对艺术的广博涉猎以及盎然兴趣(肯定是一个有趣的人),最终也对当代艺术有所回应。观看先于言语,如画观法最终落实在文字与图像的表述之上,亦折射出心态与观念的演变。正文的论证过程有重复之感,余论实在是很好。
0 有用 蝸涎舎 2022-10-29 21:12:23 上海
董赟老师很有灵性。 ₍ᐢ..ᐢ₎♡
0 有用 蜀檮杌 2022-04-28 19:56:52
枯淡、枯寂的审美范型在宋代诗、花鸟画、山水画、园林造景等艺术门类中的融通
0 有用 蔲槿 2024-11-11 12:31:34 浙江
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