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的现象学的书评 (10)

作为现代人,你得对艺术有多方位的了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空前发达,每天有数不清的资讯围绕在身边,让你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对真相或者真实世界的判断越来越难,所带来的信息焦虑,几乎是所有人的噩梦。有的人讲究视觉冲击,觉得有图有真相,有视频更是板上钉钉,可真是这样吗? 对“有图有真相”进... (展开)
用理性回归感性的美的认知
在谈论艺术问题时,尤其当代艺术,总是不可避免要与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挂钩,仿佛艺术与哲学生来必须要捆绑在一起。笼统地说,艺术属于感性范畴的,哲学(偏向)属于理性范畴的,为何在众多学科中,这两门学科融合度却高于它们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呢?说来惭愧,尽管我有过一段...
(展开)

《视觉艺术的现象学》目光所见皆为现象,艺术是现象更高阶的呈现
《巴尔扎克像》一经问世,就引起一片哗然,有人说它是“印象主义”,是怪异、病态的表现,是脱离现实人体的造型,更有过激者把这件作品说成是“麻袋里装着的癞蛤蟆”。 而作者罗丹却这样认为:“《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
(展开)

【共振书评周】《视觉艺术的现象学》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艺术究竟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要系统表述却十分困难。在我看来定义艺术是件十分困难的事,一些作品会带给我愉悦的感觉,让我觉得它很美,而另一些所谓的“名画”却让我无感。作者尝试通过现象学的分析带给我们答案。作为一个小白,《视觉艺术的现象学》这本书... (展开)
【共振书评周】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本身不是专业人士,兴趣也比较一般,但是为了开阔眼界,还是努力看完了。 虽然是比较枯燥的硬核书籍,但是翻译的很流畅,读起来还是不会很吃力的。 作者认为: 分析哲学通过语言的澄清容易接触到问题的实质,但任然过于一般,尤其是...
(展开)

视觉艺术:不止于还原主义的社会历史学——解析视觉艺术作品的现象学深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视觉艺术的现象学》作者保罗·克劳瑟教授是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有着深厚的哲学史和艺术史背景,出版了多部涉及美学和艺术领域的专著。其在最新发表的研究中,专研了后现代艺术的缘起和数字艺术的诞生。 题名中的术语“视觉艺术”与“现象学”,是我等非专业人员先需弄清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