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家中書藏●朱明满清時期中國疆域 (eien99)
- 霍公子藏书之历史系 (hots)
- 明清史 (正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天下1:明清对外战略史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智术师 2021-11-23 15:22:15
本书并非一部学术著作,而是学术随笔的合集。我的整体阅读感受是:作者文笔尚可,学问空疏。
0 有用 南堇安 2023-01-17 14:06:18 河南
天下主义与国际法无法兼容,无论是明还是清,为了巩固帝国的统治,其统治逻辑必然是维稳。而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才能保持边疆的安稳,从而构建起战略性屏障。
2 有用 TPC極東本部 2021-07-17 10:49:36
1.明朝招徕爪哇的属国渤泥,渤泥只是在明朝的威逼下到明一游,作者将此归结为爪哇势力不在大明之下,似乎未考虑到地理因素啊。爪哇近,大明远,应当也是影响因素之一?2.作者将贡使背后的海商视作推动明初朝贡贸易的主力,这个见解在我自己看来还是非常新颖的。但在谈到倭寇问题时,说倭寇主要是中国人,这个看法是不准确的。倭寇有前后期之分,后期倭寇的主体才是中国人 3.凶残的“倭寇”形象是明政府为了实施严厉的海禁政... 1.明朝招徕爪哇的属国渤泥,渤泥只是在明朝的威逼下到明一游,作者将此归结为爪哇势力不在大明之下,似乎未考虑到地理因素啊。爪哇近,大明远,应当也是影响因素之一?2.作者将贡使背后的海商视作推动明初朝贡贸易的主力,这个见解在我自己看来还是非常新颖的。但在谈到倭寇问题时,说倭寇主要是中国人,这个看法是不准确的。倭寇有前后期之分,后期倭寇的主体才是中国人 3.凶残的“倭寇”形象是明政府为了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而创造出来的依据 4.秀吉的侵朝前沿阵地是名护屋而非名古屋,尽管两个都念nagoya 5.将秀吉发动战争的理由视为他对明朝国际秩序的挑战,但是根据一些日本史学者的研究,日本一直以来就不曾接受中国中心的国际秩序(我认为起码是倭五王以后了)何来挑战? (展开)
0 有用 ryan 2023-11-20 07:45:28 广东
从海陆两因素阐述帝国“天下”观念的渊源及发展。海洋篇比大陆篇深刻一些。倭寇真实构成、假想敌、天下体系的自我中心内核、日本的中国认识、我族中心主义、“大分流”西方由帝国走向民族主义几个点蛮有见地。
0 有用 Caselnes 2021-08-29 15:49:38
分数惊到我了。提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但答案总有隔靴搔痒东拉西扯的嫌疑。长期缺乏外在的强力竞争者,或许是中国陷入长期停滞的根本阻碍,也是中西分流的重要原因。另外,我们或许对清朝的统治有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但无可否认,其为当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自古以来”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