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世界 短评

热门 最新
  • 45 RandalWan 2021-01-31 00:10:31

    仿佛是一部纪录片,平平整整,但也没有多大的惊喜。「贾樟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其实早就被解构得太多,他的骨架、内脏如标本一样,人人可观。但每当我们越靠近贾樟柯,就越觉得他有多伟大。「泪落白纸,剧本会完成,电影也会诞生。」对电影怀有多深切的爱,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 18 灰狼 2021-02-05 21:35:02

    付东认证就等于法国认证 也就是第一人 这个荣誉以前是侯孝贤和杨德昌双骄 如今给了贾科长 算起来也是因为贾科长是一个极为平衡并且善于沟通的人 并且自始至终地把握时代脉搏 被视为法国电影文化系列的坚定盟友 这本书更多是访谈 占了四分之三 文本分析虽然在理但没有侯杨的丰富 有点像矮子里拔将军吧 翻译还是有点不靠谱 不怎么懂电影 出了些明显错误

  • 13 成知默 2021-03-11 15:58:58

    虽然作者署名为付东,但整体呈现出一种拼盘式的风格,有新访谈,也有贾导旧文,有付东评论,也有合作者访问,没有什么新意与惊喜,质量更有高下。《我的边城,我的国》《广场种满树会是多少棵?》皆已收录于《贾想Ⅱ》,而付东对贾樟柯代表作的评论却不痛不痒、无甚高论,也最无价值。最好看的还是第一部分的对谈,虽然这部分内容也脱胎于塞勒斯拍摄、付东编剧的贾樟柯纪录片,虽然贾导在不同场合表达与重申过自己的观点,但通过这些对话,仍可再次重温贾的电影美学与实践。“我很早就决定不在独立性上让步,但拒绝边缘化”,在这些谈话中,依旧可见贾在艺术与商业、在社会批判与意识形态方面所做的平衡,以及在这其中对个体处境的关注。再读他的纪录片美学依旧很受启发:纪录片的拍摄方法是虚构和想象,一种无拘无束的想象,源自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8 赵大宝 2021-02-01 17:12:39

    买的毛边书,想读基本要每页都拆了,留作纪念吧。

  • 6 晚不安 2021-03-20 15:51:09

    付东毫不讳言地把贾樟柯称为“活跃着的最伟大的导演”,似乎是与汾阳小子的会面太令人印象深刻——“(他)以各种方式从身体上、情感上和智力上占据时间和空间”——以至于本书超过一半的内容都是访谈。我们已经在各种场合听过科长的雄论,毫无疑问,他一直是当下中国做个人阐述最为通达和深邃的导演,更珍贵的是他的表达并不盛气凌人。而在与付东的聊天里,尽管还是出现了许多被反复讲述的内容,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较为私密的情感和事件;除了本书最初在国外出版的原因外,我想也因为采访者和受访者的互相尊重。付东的影评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的洞见,但有充沛的感情,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称赞——他强烈地感受到了贾樟柯想要传达的东西。而法式影评的杂糅和晦涩,其实很容易被书末塞勒斯的评论打败:平实,自然,充满生机。感觉翻译对贾樟柯的熟悉程度不够。

  • 4 zci 2021-03-12 14:48:46

    外国人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还是隔靴搔痒,倒不是不好,就是没挠在包上,更别提在包上摁十字了。

  • 1 空山 2021-08-22 07:44:20

    访谈一部分最有看头,科长很会聊天,再简单的问题也能回答得清清楚楚,可以理解他对电影的理解,看到他一直在坚持的是什么。后面就比较没意思了,特别是那部分影评,看了好尴尬。 其实想真正了解贾樟柯,看他自己写的就足够了,他是诠释他和他作品最好的人。吾令涛涛好玩。成吉思汗和路灯下的小妹妹居然是德国歌曲,一直以为是台湾歌曲。哈哈哈哈哈,在录像厅以为是看色情片,结果老板给放了一步计划生育宣传片。北京上空不允许飞机飞过,真的是第一次知道。 “电影更重要的是反映现实,尝试理解人的处境。永远不要让人物去干超越他能力或世界观的事。不要试图成为彻底理解世界的万能创造者。这个姿态太狂妄,毕竟谁都不是超人。我们可以,甚至有必要,在电影中表现自身的担忧、个性和当下的见解,但并不意味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或者宣称什么都懂。

  • 2 李白杨 2021-03-11 12:41:01

    两天读完了,有很多新的东西,推荐

  • 1 异域_Rosaria 2021-02-08 21:01:04

    科长的访谈部分、合作者访谈部分是本书主要价值所在,虽然和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重合的内容较多。影评部分有一种脱节的尴尬,也许在电影方面过度的专业,会影响付东真正从文学性的角度去理解、进入贾樟柯的世界;于是,这本书并没有从影评人的角度给我带来更多的新鲜认知。至于科长自述的部分,我真的对他太熟悉了——不是了解所有作品细节的那种熟悉,而是对他所思所想的熟悉,只要看他的文字、听他说的话,我就觉得有无限的亲切感和120%的理解度(笔芯)。

  • 1 哑口鲑鱼 2021-05-03 10:36:35

    书装帧极漂亮,外封是执导现场的贾导,内封用了《天注定》满地西红柿、被遮盖的尸体、摩托车上的大海及与其擦肩而过摩托车上的王宝强,之后这两人会将枪口对准别人。内容来说最有价值的仍是采访、图片与贾的文字,尽管有些已在别的集子中看到,读到。对于一个法国影评人来说,能对中国电影能有如此了解已不想再吹毛求疵,如同写贾樟柯的白睿文,他们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一个独特的中国导演。看贾樟柯的电影就被一种奇怪的力量吸引,那些在影片中出现的县城游荡者年轻人,每一个都给我一种亲切又痛楚的震撼,我对贾那些灰秃秃的影片的吸引力无法拒绝,一部部看过去,后来我在那些灰暗的家乡与灰暗的普通人中,看到了他们不论如何将在无法跟上的社会浪潮的摇摆中活下去的生命力,同时也让自己清晰地知道此在身处何方。

  • 1 刘小流 2021-02-12 22:28:21

    不说实质,写作方式多少有点尬捧的意思,后面的电影访谈部分,愈发有点掉价。

  • 3 Fenng 2021-02-27 19:20:03

    与其他导演相比,贾樟柯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电影理念。

  • 2 猫奴十二年 2021-02-21 10:39:01

    《我的边城,我的国》看第三遍,依然为贾樟柯的文笔所倾倒。作品和植物一样,都是需要水的,这水不仅仅是泪水,也是代故乡、时代、人的发声倾注的血水。羡慕贾导敏锐的感受力和天才般的表达,让我们不会忘记官方话语之外社会的另一面。

  • 2 超cute侠 2021-04-10 23:58:22

    虽然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溢美之词,但从内容的编排到信息的密度来讲都算不上优秀,最有价值的还是第一部分贾导的访谈,但因为是和塞勒斯拍纪录片同行,所以还不如直接去看《汾阳小子贾樟柯》,第二部分作者的电影评论也比较走马观花,贾导两篇文章在贾想也收过,总体读完感觉意义不是很大。

  • 3 欢乐分裂 2021-12-16 15:46:53

    3.5;科长自述部分即使重读过几次,仍觉相当好看,他的表达力和笔力均属优质,且与其在电影题材的把控&调节顺应时局之灵活性、应付社交场&官场之手腕能力、传播及开枝散叶的热忱、说真话与不无鸡贼皆十分一致;付东的吹捧影评全书最拉胯,毫无节制的赞美不如后面几位合作者关于技术方面的访谈来得过瘾,最动情的无疑是沃尔特·塞勒斯,解读的确精彩。 回望他的系列作品,不惟是“捕捉到了中国在现实层面发生的变化”,更是一部具有文献功能的纪录片,作为一个亲历社会转型期的创作者,他在时光流逝、事物消亡的过程中,从个体的故事投射到更广更远的人和事,一个人和无穷的人们,汾阳和整个流动变迁中的社会,在传统秩序被物质迅速颠覆的年代,我们如何度过喧哗的时刻,如何抵达内心的平衡,如何拒绝被平面化。

  • 2 糖罐子 2021-03-22 12:49:43

    3.5吧。习惯性买了读。科长的采访挺好的,付东自己的影评就有点强拗。然后的话,现在就拿”伟大“形容是不是有点诡异?科长自己的电影难道不是有巨大事物恐惧症吗?余力为,出生于1996年“这种低级错误很难校对出来么。。。。

  • 1 江海一蓑翁 2021-03-02 21:13:08

    世界顶级电影类媒体——法国《电影手册》主编付东编写的一部关于贾樟柯导演及其电影作品的研究专著,主要由贾樟柯导演及其主要团队成员的访谈、贾樟柯的代表性自述文字和付东关于贾樟柯主要电影作品的评论文字组成。其中,自述本来就是一手文献;而访谈一方面具有一手文献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充分体现付东的问题意识和把控能力;而那些短小而精彩的影评,则堪称媒体影评的范文性作品,一方面分析到位而一针见血,另一方面也在规避学术的八股化表达的同时,做到了表达精炼与流畅。就整体书来看,付东对于贾樟柯导演电影作品独特而深入的理解,对于世界范围内独立电影艺术电影的丰富积累,以及清晰地将电影表达跟导演个人生命体验和所处时代变迁勾连的能力,都是极其出色的。本书也理应成为关于贾樟柯导演研究的一部必读文献。

  • 2 不见森林 2021-05-12 12:17:15

    只有意识到时光流逝才能真正理解情感

  • 0 阿澍 2021-04-05 11:03:53

    删掉那些啰里啰唆的电影评论会更好一点。前半部分是和科长的访谈,后面简单采访了几个长期合作对象。算是贾想的补充内容,对自己电影的认识,对拍电影的认识。中间谈到自己的青春期,所以说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并把这些基础踏踏实实干好的人才能发光。

  • 0 除非 2021-04-10 01:19:23

    用贾樟柯的同学徐皓峰老师的话说:“因为我们(贾樟柯、娄烨和王小帅)是同一个带班老师,郑洞天老师,郑洞天老师这一代他是受法国电影的洗礼,所以我们是从老师和师兄那一代研究的就是我如何用影像来表达现实,不单是反映现实,而且是要用电影的特质去表达它。谁对现实有表达力,同学们就钦佩谁,谁就拥有影响力。”这本由法文翻译过来的贾樟柯电影专著就是影响力最好的体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