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传 短评

热门
  • 30 苏美 2022-10-20 20:40:48 山东

    落泪。不知道应该为谁而哭。

  • 11 落欢 2022-09-29 16:52:38 广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姻,第一次世界大战搁置了卡夫卡和菲莉丝的婚姻,都算求仁得仁。卡夫卡的小说某种意义上都是他的自传,永远无法达成预期目标的写作、亲密关系、人生规划,一切都不得其门而入,是他在创作和生活中达成的美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 8 寒花 2024-04-03 00:21:24 湖北

    格調達喜,技術強大,文筆一流。那種靈魂的共振,在臥室上空升起無聲巨響。為此買了一支新筆,紀念樂園珍貴的獨處夜晚。

  • 7 渡边 2024-05-30 16:54:56 江苏

    第二卷(实际的第一卷)读毕。篇幅更长,资料更多,但在材料的选取上却并没有上一卷《早年》精炼,包含大量旁逸斜出的素材,布拉格文学圈,犹太复国运动,一战爆发,这些当然也是必要的画卷背景。传记的核心是两件事——卡夫卡的文学火山从聚热到喷发的全过程;以及卡夫卡与菲莉丝扭曲纠缠令人抓狂的失败情史,而后者也正是前者的重要肇因。这一卷适合与情书集和《卡夫卡与少女们》对照阅读。两卷读完,确实对卡夫卡的认识进了一大步,期待早日读到第三卷。

  • 5 欢乐分裂 2023-07-17 16:29:04 上海

    不止编年记事,更有对传主思想和作品的深度解读,甚至融入写作者的主观情感、资料基础上的推演想象,极为饱满生动,在披沙沥金的检索中直面共感“殚精竭虑的生活”的痛楚侵蚀。 1910-1915是他与菲莉丝纠葛起伏的关键年份,订婚是摆脱家庭对其生活入侵而独立的标识,鱼雁往来赋予安全稳固的社交距离(因毁掉菲莉丝的信而造成单声道之“怪异的独白性质”),转换成现实关系则令他恐慌到以自贬或扩大关系圈来寻求转圜余地;他也自省到自身缺乏爱的能力,甚而以禁欲为逃避手段,自我建构出精神(防御)系统和对抗现实的内心机制。 《判决》诞生时接近昏迷的狂喜很难复现,大部分作品建立起零散场景后成型为一个个幽暗的段落,它们折射隐含着无数日常,“几乎达到人类语言极限的凝练书写”需要极高的专注和自觉,跳窗念头的反复出现。

  • 2 发条banana 2024-04-20 17:00:42 辽宁

    卡夫卡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固执而完美的方式,将语言变成了自我发展的手段。传记作者别无选择,只能拿起同样的语言工具,使用同样的语言手段,来讲述卡夫卡的自我发展。

  • 56 空山驿马 2022-01-02 14:45:18

    很多事,让2020成为特殊年份。有的冷硬似冰,有的暗沉如铅,有的闪烁若火。只是还来不及念它、写它、端详它、记录它,已在一片喧嚷中远遁。跟雪媛老师这番合作,让2020升为“关键之年”,我在其中看见了穿透密林的光。这个春天,与卡夫卡重逢罢。

  • 3 刀叢中的小詩 2022-12-20 21:33:00 北京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搞艺术的,都有一个长兄,梵高是也;搞文学的也不例外,要么师承博尔赫斯,要么私淑卡夫卡,才能有所传承有所阐扬。我们读卡夫卡,仅仅只是读出了其中的一部分,本书可谓详尽,力图构筑一个最全、最纯粹、最复杂的卡夫卡。卡夫卡的很多小说,诸如城堡,诸如审判,还有他想象中的长城……在眼下中国,透露出一种活生生的赤裸。我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异化,那种同化着异化的异化,那种物化着异化的异化,和广场舞的旋律、步调几乎一致,和新闻头条的标题、措辞几乎一致,秧歌、样板戏、流行歌曲这些都是一样。

  • 3 桃桃鹿鸣 2022-12-11 23:06:46 浙江

    作为政府机关业务骨干+中层领导的公务员,作为性挫败感爆棚与感情关系习得性无助的二十世纪初少年,作为将全部生命与灵魂献祭给写作的蒙尘巨匠,哪个才更是卡夫卡,也许,我们永远都剥不到洋葱的最深层,但又何必呢?用袁子才的诗隔空传情与那句“从根本上而言,我是一个中国人”该让很多人感觉良好吧,但又何必呢?受到震撼的应该是同为现代人的抗击荒谬的无力感,而不是星星点点捡到巧合的小确幸。

  • 4 故事贩卖机 2022-05-31 23:18:39

    纠结,纠结,还是TMD纠结,读得让我也纠结不已。。。这套卡夫卡传三部曲的中文版权情况似乎很神奇,第三卷早早由黑龙江还是哪个东北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应该是当年只买了第三卷的版权,是因为晚年部分是卡夫卡传的重头戏?这个版权交易是怎么达成的?现在的情况是这个文学纪念碑系列收录了三部曲的前两卷,第一卷早年马上上市了,不知道第三卷会不会出现在这个系列里面,还是希望有吧,毕竟这个装帧,封面,内封设计也太优秀了,一出来就让人十分想买,希望三卷出齐吧。不过这一卷有几处错别字语病印刷错误,希望再版的时候改过来吧

  • 1 Lenù 2024-08-21 14:32:22 北京

    昨晚剩了五十多页不舍得一口气读完,夜里梦到了叫卡夫卡的大虫,困在了巨型建筑里,因为体型巨大不能灵活移动,却显然有移动的决心,即便那个决心看起来既不果断也不优雅。诚如他自己写的“我知道我不能放弃。”

  • 4 Bebedor 2023-02-16 11:01:59 广东

    越是了解卡夫卡的生活,越是读卡夫卡的文字,越是在他和菲莉丝的纠缠中感到烦躁,就越能认识到: 或许有些灵魂就是天生为写作和崇高而生,人类的躯壳和身份永远且无一例外,都只是阻碍和逆流。在地窖和无人区之间,在荒原和残肢断臂的战场之间,在不幸和膨胀的虚妄幸福之间,卡夫卡如天使,来回漫步,停住,又继续。相比于那些洁白圣洁美好的天堂使者,卡夫卡更像真正的天使: 他想不通人世,他搞不懂人情,所以他继续握紧手中锃亮的剃刀,保持不属于人间的锐利。 卡夫卡即是写作的完美状态,既无可置疑地给出了至臻写作的模样,也身体力行地告知了这样的写作会带来的代价。这再次证明了: 写作不完全关乎人性,因为完美的写作违背人性。

  • 2 字遊如风 2022-11-06 21:36:10 广东

    断断续续读了近两个月,仿佛和弗朗茨达成了某种秘密契约。没想到他和菲莉斯的情感几乎贯穿了整本书,看来「爱情」依旧是通往他者生命最幽深与真实的道路。

  • 5 静谧形态琳琅 2022-06-30 13:33:58

    一颗永恒的晦暗之星;作者写得确实极好就各方面来说,作为目前我阅读过的最强烈的异质化的语言的创作者,卡夫卡哪怕在我看译本时就感受到他敏感的同时如蝉声入岩石的象征和直视,但说到底卡夫卡的译本是难以界定,在此情况下理解他者的感触倒成了接近或悖离卡夫卡的更好的方式——譬如说这部作品;装帧也很完美的,说实话我希望文学纪念碑能将三部曲全出了,另一本有关早年的一打折就入手哈哈哈嗝。

  • 3 门童inSydney 2023-07-10 22:06:49 上海

    你无法对一个抑郁多年的公务员作家的一生做出干巴巴的总结。他的家人如同敲击琴键般无情击打他的神经机制;他的工作就像在失控的社会机器上做无谓的损耗;他的柏林女友带来幸福幻象也让他对失去独处的自由无限恐惧。把生存状况由外及里层层剥离审视一番后,他说自己时间太少,力量太弱,住处太吵。其他人都在沿着一个事先画好的半径走,他看到的却只是一个句号。当文学终于也回馈他热情万丈,这位法学博士终于可以说:“我不需要任何法官,我自己便是。”

  • 2 卡夫卡夫卡💫 2024-03-28 11:48:19 北京

    很见功力的大部头传记,对“卡夫卡”的经历性格心理的描摹(揣测)我认为是精准的。

  • 14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3-01-09 15:37:03 湖北

    任何一部优质传记,都是对公众想象的某种纠正或补充,因为大众对于一个写作者或艺术家的认知,往往来自一幅简略且不乏夸张走样的人物漫画之上,而传记作者首先要认领的,恰恰是其对立面:传主独一无二的复杂性。三卷本《卡夫卡传》的作者莱纳·施塔赫对此具有高度自觉,并通过对翔实资料的细密梳理、对卡夫卡作品的谨慎解读,更重要的是对卡夫卡“难以企及的内心深处”的沉潜式探掘、体悟和想象,试图呈现出卡夫卡人生最接近于“真实”的图景。

  • 35 米卡 2022-02-23 15:55:25

    终于下印厂了。今日读 卡夫卡 别有意味。

  • 1 复峰 2022-05-19 01:52:57

    “关键岁月”的关键点可能有二,一是《判决》《司炉》奠定了的自信经由精神冲击转换成的空前自我认同“我就是文学”,一是《诉讼》开启的文学能量的集中爆发与私人神话的全新构建。

  • 2 余大只 2022-12-01 13:17:47 浙江

    “一切障碍都将摧毁我”,读书时因这样一句话被卡夫卡深深吸引。看完卡夫卡传,好像更明白了这句话对卡夫卡的意义。书中有言,“卡夫卡的个人梦境竟与现代社会的噩梦完全一致:每个人看似自由,但无论你怎么选择,都跳脱不出那个彻头彻尾被管理、被规划好了的世界樊笼”,这也是读卡夫卡对我们的意义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