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未读·文艺家 / 未读
副标题: 重回73 部文学经典诞生之地(美不胜收的超强种草书单布克奖评审的阅读指南)
原作名: Literary Landscapes :Charting the Real-Life Settings of the World’s Favourite Fiction
译者: 杜菁菁
出版年: 2020-11-1
页数: 256
定价: 13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5024156
内容简介 · · · · · ·
打开这本书,就像进入时光机器,你可以回到经典诞生的地方:巴尔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纽约、伍尔夫的伦敦、海明威的西班牙,还有奥尔罕·帕慕克的土耳其……这是一本地理学与文学的跨界之作,它独辟蹊径,从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文本,梳理近二百年来的世界文学思潮,讲述在不同文学思潮下、不同地域里,不同作家处理文学素材的差别和特点。读者可以从中更直观地了解作品与作者的关系,掌握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发现经典诞生的秘密和价值。
编辑推荐:
"评审约翰·萨瑟兰及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撰稿团队带领我们踏上一次精彩的旅途,除了《悲惨世界》《尤利西斯》等大众熟知的经典,还发掘了一系列在此之前不为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是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阅读指南。
★翔实史料搭配数百幅珍贵插图,一本值得收藏的书中之书 大16开精装四色印刷,书中配图包括首版插图、地图、绘画作品、作者和书籍封面图像等丰...
打开这本书,就像进入时光机器,你可以回到经典诞生的地方:巴尔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纽约、伍尔夫的伦敦、海明威的西班牙,还有奥尔罕·帕慕克的土耳其……这是一本地理学与文学的跨界之作,它独辟蹊径,从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文本,梳理近二百年来的世界文学思潮,讲述在不同文学思潮下、不同地域里,不同作家处理文学素材的差别和特点。读者可以从中更直观地了解作品与作者的关系,掌握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发现经典诞生的秘密和价值。
编辑推荐:
"评审约翰·萨瑟兰及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撰稿团队带领我们踏上一次精彩的旅途,除了《悲惨世界》《尤利西斯》等大众熟知的经典,还发掘了一系列在此之前不为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是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阅读指南。
★翔实史料搭配数百幅珍贵插图,一本值得收藏的书中之书 大16开精装四色印刷,书中配图包括首版插图、地图、绘画作品、作者和书籍封面图像等丰富资料,是一场让人惊叹的视觉盛宴。
★是一本旅行手册,也是一部时间机器:巴尔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纽约、伍尔夫的伦敦,作家笔下的作品既拥有地理位置,也拥有历史上的时间位置。本书既像一本旅行手册,可以用来规划自己的文学之旅,也像是一部集合了同一座城市不同景象的时间机器,带领我们穿梭于历史长河。
★从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 揭开经典诞生的秘密 书中的文学景观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风景,它们不仅仅是“故事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所涉及的作品都是在这些地域特点基础上产生。对于每个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次富含启示的文学课。
伟大的虚构 Ⅱ的创作者
· · · · · ·
-
约翰·萨瑟兰 编者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萨瑟兰(John Sutherland),英国学者、作家,曾任布克奖评审,现任伦敦大学学院现代英语文学系名誉教授,定期为《泰晤士报》《卫报》《纽约时报》和《伦敦书评》撰稿,他的研究涉及维多利亚小说、20世纪文学、通俗小说和出版史等领域。
作为一位资深的英语文学研究者、拥有近60年教学经验的老教授,他擅长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大众读者梳理文学脉络、科普文学知识。他的著作包括《小说阅读指南》(2006年)和《文学拾遗:书籍爱好者的饕餮盛宴》(2008年),主编有《耶鲁文学小史》《文学趣谈》《英美畅销小说简史》等。
目录 · · · · · ·
绪言 10
1 浪漫主义远景
简·奥斯丁《 劝导》(1817) 16
英格兰巴斯
亚历山德罗· 曼佐尼《约婚夫妇》(1827) 18
意大利伦巴第
奥诺雷· 德·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829—1848) 21
法国巴黎
艾米莉· 勃朗特《呼啸山庄》(1847) 24
英格兰约克郡荒原
查尔斯· 狄更斯《荒凉山庄》(1852—1853) 28
英格兰伦敦
维克多· 雨果《悲惨世界》(1862) 32
法国巴黎
列夫· 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1875—1877) 35
俄国图拉州
托马斯· 哈代《还乡》(1878) 38
英格兰多塞特郡
马克· 吐温《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1884) 42
美国密西西比河
罗伯特· 路易斯· 史蒂文森《诱拐》(1886) 46
苏格兰高地
奥古斯特· 斯特林堡《海姆素岛居民》(1887) 49
瑞典斯德哥尔摩群岛,克莫门多
H. G. 威尔斯《世界之战》(1898) 52
英格兰萨里郡
露西· 莫德· 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1908) 56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 卡文迪什
薇拉· 凯瑟《啊,拓荒者!》(1913) 60
美国内布拉斯加
2 现代主义地图
D. H. 劳伦斯《虹》(1915) 64
英格兰诺丁汉郡
西格丽德· 温塞特《克里斯汀的一生》(1920—1922) 67
挪威古德布兰德斯峡谷
伊迪丝· 华顿《纯真年代》(1920) 70
美国纽约州,纽约
詹姆斯· 乔伊斯《尤利西斯》(1922) 74
爱尔兰都柏林
托马斯· 曼《魔山》(1924) 78
瑞士阿尔卑斯山
弗吉尼亚· 伍尔夫《达洛维夫人》(1925) 82
英格兰伦敦
F. 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 86
美国纽约和长岛
A. A. 米尔恩《小熊维尼》(1926) 89
英格兰东萨塞克斯,阿什当森林
阿尔贝托· 莫拉维亚《冷漠的人》(1929) 94
意大利罗马
阿尔弗雷德· 德布林《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29) 96
德国柏林
伊萨克· 巴别尔《敖德萨故事》(1931) 99
乌克兰敖德萨
刘易斯· 格拉西克· 吉本《落日之歌》(1932) 104
苏格兰阿伯丁郡
劳拉· 英格斯· 怀德《草原上的小木屋》(1935) 106
美国堪萨斯州
威廉· 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1936) 108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与密西西比州
达芙妮· 杜穆里埃《蝴蝶梦》(1938) 112
英格兰福伊,康沃尔
欧内斯特·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1940) 116
西班牙瓜达拉马山脉
若热· 亚马多《无边的土地》(1943) 118
巴西巴伊亚州
约翰· 斯坦贝克《罐头厂街》(1945) 12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
3 战后全景
杰拉德· 里夫《夜晚:冬天的故事》(1947) 126
荷兰阿姆斯特丹
纳吉布· 马哈福兹《梅达格胡同》(1947) 130
埃及开罗
卡米洛· 何塞· 塞拉《蜂巢》(1951) 133
西班牙马德里
雷蒙德· 钱德勒《漫长的告别》(1953) 136
美国洛杉矶
狄兰· 托马斯《牛奶树下,声音的戏剧》(1954) 140
威尔士拉恩
三岛由纪夫《潮骚》(1954) 142
日本伊势湾,歌岛
弗朗索瓦丝· 萨冈《你好,忧愁》(1954) 145
法国科特达祖尔
萨缪尔· 塞尔文《孤独的伦敦人》(1956) 148
英格兰伦敦
格雷斯· 麦泰莉《冷暖人间》(1956) 152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
帕特里克· 怀特《探险家沃斯》(1957) 154
澳大利亚内陆地区
艾尔莎· 莫兰黛《阿图罗的岛》(1957) 158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普罗奇达
钦努阿· 阿契贝《瓦解》(1958) 161
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东岸,奥尼查
哈珀· 李《杀死一只知更鸟》(1960) 164
美国亚拉巴马州,门罗维尔
塔莱· 韦索斯《冰宫》(1963) 168
挪威泰勒马克
米哈伊尔· 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1966) 170
苏联莫斯科
约翰· 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 174
英格兰多塞特郡,莱姆里吉斯
托妮·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1970) 177
美国俄亥俄州,洛雷恩
托芙· 扬松《夏日书》(1972) 179
芬兰佩林格群岛
亚历山大·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1973) 181
苏联白海,索洛韦茨基群岛
4 当代地形
亚米斯德· 莫平《城市故事》(1978) 186
美国旧金山
厄尔· 拉芙蕾丝《龙不能跳舞》(1979) 189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班牙港
费尔南多· 佩索阿《惶然录》(1982) 193
葡萄牙里斯本
彼得· 施耐德《跳墙者》(1982) 196
德国,东柏林和西柏林
杰伊· 麦金纳尼《如此灿烂,这个城市》(1984) 200
美国纽约
帕特里夏· 格雷斯《失目宝贝》(1986) 203
新西兰北岛,波里鲁阿,洪哥卡湾
迈克尔· 翁达杰《身着狮皮》(1987) 205
加拿大多伦多
路易斯· 厄德里克《痕迹》(1988) 208
美国北达科他州,阿格斯
蒂姆· 温顿《云街》(1991) 210
澳大利亚珀斯
安妮· 普鲁《船讯》(1993) 214
加拿大纽芬兰
京极夏彦《姑获鸟之夏》(1994) 218
日本东京
托马斯· 沃顿《冰原》(1995) 220
加拿大艾伯塔省,贾斯珀
帕特里克· 莫迪亚诺《多拉· 布吕代》(1997) 222
法国巴黎
卡洛斯· 鲁依斯· 萨丰《风之影》(2001) 224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奥尔罕· 帕慕克《雪》(2002) 226
土耳其卡尔斯
凯特· 格伦维尔《神秘的河流》(2005) 230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霍克斯伯里河
埃莱娜· 费兰特《我的天才女友》(2011) 232
意大利那不勒斯
阎连科《炸裂志》(2013) 235
中国河南省
埃莉诺· 卡顿《明》(2013) 238
新西兰南岛,霍基蒂卡
尼尔· 穆克吉《别人的生活》(2014) 240
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
弗朗西斯· 斯布福特《金山》(2016) 242
美国纽约
米盖尔· 鲍尼伏《黑糖》(2017) 244
委内瑞拉,亚马孙热带雨林
编者简介 2 4 6
版权声明 2 5 2"
· · · · · · (收起)
喜欢读"伟大的虚构 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伟大的虚构 Ⅱ"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把世界装进火柴盒 7.1
-
- 纸还有未来吗?:一部印刷文化史 7.9
-
- 激情如初 7.4
-
- 专利争执 8.0
-
- 哲思与海 8.2
-
- 忧虑 7.4
-
- 神好多的日本 6.8
-
- 如何阅读小说 7.6
-
- 古希腊罗马留下了什么 8.0
-
- 床的人类史 7.2
伟大的虚构 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回顾经典,让我们一起领略世界风光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Black Dog & Leventhal Publishers (201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已买未读 (黑貓十一)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动人的画面,色迷迷的文字2 (黑压压一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7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伟大的虚构 Ⅱ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οὖτις 2022-01-01 22:33:13
比第一本好一点,不过也只是好一点而已。文学与地理密切相关不是一个新话题。谈的太广并不深入,结合当地介绍了一下当地文学作品。有点刻舟求剑的感觉,新批评强调文本细读,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没那么关注。这本书反其道而行之,不过添加一个新视野挺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种作家。有价值的在于对于约克那帕塔法体系等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地理进行了介绍。
0 有用 乌啦!怀特废墟 2022-07-30 10:27:28
参加上图一个共读活动了解到这本书,一些文化人分头把一些著名文学作品联系到其故事发生地点进行介绍分析,有详有简,水平和认真程度参差不齐…尤利西斯那篇不错
0 有用 Tifflumos 2022-03-25 09:51:55
真好。本书最饶有兴趣的是,在不同时代和时空之下,同一座城市在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印象有可能大相径庭,在图文翻阅之间,思绪仿佛也在不断穿越。纽约巴黎不愧是灵感之地啊,看完想去旅游了。另外和这本书选题相同的还有《文学履途》,同样很好。
0 有用 采花贼欧亨利 2020-12-22 16:50:23
设计很精美,喜欢文学和旅行的不容错过
5 有用 神威 2020-12-24 15:40:44
休憩197th,此书在第一部良好的基础上做了升级,插图的美观程度更上一层楼,而因本书所含73本尽数为现实背景,并非幻想世界,因而恰当程度与匹配度同样更高,书做到这个份上,可称艺术。此书短板依然在于文字,第一部的文字没什么好说的,简单缩写,基本没价值读。而此书在文字上面有了并不足够的提升,因众人合力完成,因而着眼点与行文重点各各不同,部分人依然执着于第一部那种略写式手法,而另一些人则非常好的把书中时... 休憩197th,此书在第一部良好的基础上做了升级,插图的美观程度更上一层楼,而因本书所含73本尽数为现实背景,并非幻想世界,因而恰当程度与匹配度同样更高,书做到这个份上,可称艺术。此书短板依然在于文字,第一部的文字没什么好说的,简单缩写,基本没价值读。而此书在文字上面有了并不足够的提升,因众人合力完成,因而着眼点与行文重点各各不同,部分人依然执着于第一部那种略写式手法,而另一些人则非常好的把书中时空的城市地点与现实世界中之城市地点相对照相联系,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并拉近了文学作品与生活的距离,依然是精美的,依然是书之书的好向导,充分的展示了为什么阅读可以是快乐怡人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