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骨之壤 短评

热门 最新
  • 146 火山 2020-12-18 18:33:18

    这本书是最早买的版权,今天终于把它做出来,过程的很多波折也算是值得了。波兰语书名来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歌“让你的犁头碾过死人的尸骨”,文中也引用了许多布莱克的诗。作者本人说有意在长篇的创作中尝试改变,以一种更线性的、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来写一本长篇小说,但“犯罪悬疑”依然只是个外壳,托卡尔丘克的视野还是一如既往的非常有前瞻性和未来感,今天人和自然,和其他物种的关系已经到了一个人类不得不引起关注的地步,人类的优越感和傲慢也许终有一天会让我们自食其果,于是再回头看雅尼娜的疯狂和痛心疾首,就会多了很多理解。而同时,小说关于人的生命和这个世界的许多认识,都会打破我们既往的认知框架。生命究竟来自哪里?死亡意味着什么?当我们给别人贴上标签,把一些人排除在正常社会之外的时候,究竟是多么的荒谬?

  • 84 丢丢 2021-01-01 12:06:30

    是谁已经拿到样书开始看了?是我🙋🏻‍♀️ 可太好看了 虽然星盘和布莱克都是我完全理解不了的事物 但是嗷嗷嗷嗷嗷 可太好看了 明明好困了还是兴奋地睡都睡不着 这个书还是托姐得奖前我们的编辑慧眼识珠引进的 恨不得连夜打电话给她道谢 新年以彻底拜倒在托卡尔丘克笔下开始 这一年肯定能看到好多好看的书

  • 67 fushia 2021-01-06 23:22:57

    最好看的是末尾的诺贝尔受奖演讲《温柔的讲述者》。托卡尔丘克喜欢写碎片,不是费兰特意义上的碎片,而是星丛写作意义上的碎片。“碎片创造了能够在许多维度上以更复杂的方式描述更多事物的星群。”这些碎片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结。散落时自成一个个微观宇宙,汇聚时又嵌入更加广阔无垠的时空。它们是星群,是明媚午后撞击河面的细碎阳光,也是清早的晨露,其中的每一滴,都盛放着一个亮晶晶的世界。

  • 25 朝暮皆安 2020-12-30 12:13:56

    猜到了结尾。

  • 33 瓦片外婆 2020-12-27 19:47:06

    托卡尔丘克始终是让人惊喜的。《糜骨之壤》一抛以往“时间”的永恒和短暂的命题,以一个犯罪悬疑的外壳探讨一个很陈旧的话题:人与自然。 这是一个过于久远的话题,却也是一个从未过时的话题。每次遇见自然的报复、反击,我们就会有短暂时刻将眼光集中于此,但大多数的时候,贪婪的人类永远以为自己是征服者。 除此之外,在这桩看似简单的谋杀案背后,托卡尔丘克借女主人公雅尼娜之口,也探讨了宇宙的未知和奇迹,人类起源的纯粹和初始的美好,和当前僵化的体制。“她”经常愤怒,偶尔冷静,时而绝望或迷茫,让人试图想撕下作者的面纱,看看背后的她是否同样愤怒。

  • 17 尴尬洛夫司机 2021-01-06 17:04:14

    通过一位年长、古怪、动物权利者的女性声音来讲述这一切,她讽刺猎人、恶毒的政治家和虚伪的牧师,同时通过她自己的占星学分析、考虑一切事物。 万物皆有灵、杀生就是造孽,吃完这个鸡翅我得去忏悔一下。(麻烦下本书不要印上诺贝尔的受奖稿了)

  • 29 momo 2021-02-22 19:11:23

    隐隐约约觉得翻译上有很大问题

  • 15 盐少女 2021-01-13 13:13:44

    太古的磨盘上刻写着时间,房子的微光里流淌着生命,云游的足迹中散落着碎片,糜骨的叶脉间蕴藏着自然。每每读完托卡尔丘克,总会被巨大的虚无所覆盖,如此轻柔,却又无法抵抗。星辰是否会觉得人类十分可笑,那么短暂,那么渺小,但却拥有那样膨胀的野心和贪婪。

  • 13 ly的读享生活 2021-01-09 14:37:59

    托卡尔丘克选择了“我”作为叙事者,就等于说,她摒弃了现代派的客观的、全方位的、摄像头转换式的拼贴组合方法,因为第一人称视角是受限的,所呈现的大致是单线的进程。或许是《糜骨之壤》的主题,让她觉得,较为现实的表达方式更有说服力。 小说表达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诉求。普瓦斯科维什是一个与当下世俗空间有鲜明地理差异的乌托邦异质空间。这个空间已经越来越被人类文明与工业侵蚀与污染,这个空间也有着现代社会的顽疾,那就是话语权和领导力总在权威的男性手里。 自然歧视与性别压迫密不可分,女性的被压迫与自然的被掠夺之间存在着相等的关系。残酷对待动物的人,很容易向同类举起屠刀。习惯于把自然和动物视作外在于人类存在的他者,使之成为只能服从于欲望需要,或者随时可以清除的东西,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也难以实现。

  • 14 邓安庆 2021-01-25 22:20:19

    作者这部小说要解决的问题是“合理性”,主人公如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是全书的叙述动力。作者为主人公选择了星相学,并以此出发构建出她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模式。阅读过程我时常跳出来,判断这个人在常人眼中就是一个神神叨叨、无事生非、顽冥不化的老太婆,并为她捏把汗。她与外界的冲突,是一个生态保护者与世俗世界的冲突,为此她做出了她认为合理但在外人看来骇人的行为。这个鲜明的人物,在放下书后,依旧粘附在我的脑海中。

  • 9 黎戈 2021-01-23 06:31:15

    真不赖哎。这算是某种生态小说?生态作品很多,不过多是纪实和科普之类,用小说这个形式近年来也渐渐多起来。台湾的吴明益他们都写来着。这本书写的是个动物保护者的复仇。就像佐野洋子的“狠毒的深情”,托卡尔丘克拥有“让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这种异质的组合让他们滋味繁复且回味悠长。另外,我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量级的专家大写星座的,心中有隐隐的兴奋。

  • 17 酷拉皮卡丘 2021-02-28 23:02:41

    一颗星扣给封底简介,都说了人家叫做杜舍依科女士了,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啊喂!

  • 14 R. 2021-01-19 17:46:46

    不是托卡尔丘克最好的作品,但还是偏爱附着于犯罪小说筋骨之上的托卡尔丘克式感性瞬间。恰如天上的星丛和地上的生灵,万物暗中相连。

  • 7 2021-01-14 22:52:19

    【2021009】神秘主义、自然景观掩盖下,一位老太太的愤怒和反抗。她的日常感受、动物保护和占星思考,暗线梦中反复出现的失语母亲和外婆,“健康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打破噤声,生活里的琐碎与平庸显露无遗。(接下来得读读威廉•布莱克的诗。

  • 23 阿多尼斯 2021-05-16 13:16:05

    就这本书来说我感觉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像把小说当心理散文写,大段的心理独白冗长乏味,星座学的加入更显累赘。无论你多么想表达一个主题,如果选择了小说这种体裁,那么:“ Please show,don’t tell.”

  • 5 王食欲 2021-01-05 11:57:26

    是那种只要捧起来,就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小说。看完很想研究一下星相学哈哈哈。

  • 10 于是 2021-01-16 13:40:04

    动物比人更能展现一个国家的真相

  • 11 Kelly 2021-04-08 20:53:20

    故事性很弱,大部分的描写像散文,作者的个人感受更多,还有一些关于占星术。不太喜欢这样的作品。

  • 8 lieerli 2021-01-25 10:52:07

    极端环保主义者的故事 而好作家写类型小说题材也非常好读

  • 4 境川乱歩 2021-01-23 00:07:08

    传统的现实主义悬疑小说,没有后浪那三本星群式的超脱感,也缺少悬疑小说的引人入胜。隐喻和哲思仍总能让人感到彻悟一般,但其余就不太合我个人口味了。(以及以未了解过原文的角度,在单纯的读感上还是更喜欢于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