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著名作家,怪异鬼才,“日本传统文学的骄子”,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该奖候选人。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认为三岛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齐名,是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之一。美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权威唐纳德·金认为三岛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才作家”。
三岛在文学上探索着多种的艺术道路,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于一身,特别是采取日本古典主义与希腊古典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描写男性的生与死的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各方公认的。在美学的追求上,三岛着力于对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
以生活为题材向艺术挑战,以肉体为本向精神挑战,这便是三岛作品的真正意义。
三岛主要代表作品有《金阁寺》、《潮骚》、《假面的告白》、《春雪》、《奔马》、《禁色》、《镜子之家》等。
原文摘录 · · · · · ·
-
“是!我认为,所谓忠义,就是用双手握紧足以烫伤自己的滚热米饭,怀着献给陛下的忠心把它做成饭团,然后奉献到陛下面前。其结果,假如陛下并不饿,冷淡地予以退回,或者说:‘这么难吃的饭团还能吃吗?’并把饭团扔到自己的脸上,自己也要让脸上粘着饭粒退下来,怀着感激的心情立即切腹自尽。又假如,陛下正饿着,高兴地享用了那饭团,自己也必须退下,怀着感激的心情切腹自尽。为什么呢?因为以草莽之民的贱手做成的饭团,作为御食奉献给圣上,这身就当罪该万死。倘若饭团做好了却没有献上去,就那么放在自己的手上,那又将如何呢?饭团肯定不久就会腐烂变质。这也算是忠义,我把这叫做无勇的忠义。而有勇的忠义,就是将生死置之度外,把精心制作的饭团献给圣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8页 -
随着时光的流转,梦与现实在朦胧的记忆里变得等价。曾发生过的事和似曾发生过的事之间的界限渐渐变淡。梦迅速地侵蚀着现实,从这一点来说,过去又与未来十分相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丛书信息
> 更多短评 8 条
奔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奔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1 条 )

钢的刃,岩的腹,河的血



在矛盾中纠结直到死亡

> 更多书评 6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硬糖 (www.ray-yan.com)
本多想起曾偶尔入迷地阅读过的轮回转生的种种说教。 在梵语中,轮回和转生都叫作Samsara。所谓轮回,是指众生无始无终地往复经历迷界六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而转生这个词,有时则包含从迷界升往悟界的意思,因而那时轮回就会停止。轮回必定会转生,而转生则未必就要轮回。 总之,佛教只承认这种轮回的主体,而不承认常住不变的中心主体。还因为佛教否认“我”的存在,从而也就否认灵魂的存在。它所承认的...2012-07-04 21:04
本多想起曾偶尔入迷地阅读过的轮回转生的种种说教。 在梵语中,轮回和转生都叫作Samsara。所谓轮回,是指众生无始无终地往复经历迷界六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而转生这个词,有时则包含从迷界升往悟界的意思,因而那时轮回就会停止。轮回必定会转生,而转生则未必就要轮回。 总之,佛教只承认这种轮回的主体,而不承认常住不变的中心主体。还因为佛教否认“我”的存在,从而也就否认灵魂的存在。它所承认的,只是在轮回过程中生生灭灭、流转不息的现象内核,即心识中最细微的东西,认为那就是轮回的主体,在唯识论中被称之为阿赖耶识①。 这个世界上的万物,即使是生物,也没有作为中心主体的灵魂。无生物则更是出自于因果而没有中心主体。因而,这大千世界里的万物都没有固定的实体。 如果把阿赖耶识作为轮回的主体,那么轮回转动不息的状态则是业。而且,佛教因学说的不同而分化为种种门派,从而形成了佛教学说中异论纷呈的奇特局面。有的学说认为,阿赖耶识早已被罪恶所污染,因而它就是业。另一些学说则认为,阿赖耶识为半污半净,因此它藏有可以走向解脱的桥。
回应 2012-07-04 21:04 -
psyence (←深井冰)
“借了你那么珍惜的书,真是过意不去呀。” “没什么,如果先生能读读这本书,我会很高兴的。而且,先生也一定会受到感动的。” 从勋充满力度的语调中,本多瞥见了在这种年龄上所特有的显而易见的精神世界----分辨不清自己和别人所受感动的质的区别,恰如纹理粗疏的藏青地碎白花纹布一样,到处连接着形状相同的碎白点花纹。这让本多产生了羡慕之情。2011-05-29 20:44
-
psyence (←深井冰)
“借了你那么珍惜的书,真是过意不去呀。” “没什么,如果先生能读读这本书,我会很高兴的。而且,先生也一定会受到感动的。” 从勋充满力度的语调中,本多瞥见了在这种年龄上所特有的显而易见的精神世界----分辨不清自己和别人所受感动的质的区别,恰如纹理粗疏的藏青地碎白花纹布一样,到处连接着形状相同的碎白点花纹。这让本多产生了羡慕之情。2011-05-29 20:44
-
硬糖 (www.ray-yan.com)
本多想起曾偶尔入迷地阅读过的轮回转生的种种说教。 在梵语中,轮回和转生都叫作Samsara。所谓轮回,是指众生无始无终地往复经历迷界六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而转生这个词,有时则包含从迷界升往悟界的意思,因而那时轮回就会停止。轮回必定会转生,而转生则未必就要轮回。 总之,佛教只承认这种轮回的主体,而不承认常住不变的中心主体。还因为佛教否认“我”的存在,从而也就否认灵魂的存在。它所承认的...2012-07-04 21:04
本多想起曾偶尔入迷地阅读过的轮回转生的种种说教。 在梵语中,轮回和转生都叫作Samsara。所谓轮回,是指众生无始无终地往复经历迷界六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而转生这个词,有时则包含从迷界升往悟界的意思,因而那时轮回就会停止。轮回必定会转生,而转生则未必就要轮回。 总之,佛教只承认这种轮回的主体,而不承认常住不变的中心主体。还因为佛教否认“我”的存在,从而也就否认灵魂的存在。它所承认的,只是在轮回过程中生生灭灭、流转不息的现象内核,即心识中最细微的东西,认为那就是轮回的主体,在唯识论中被称之为阿赖耶识①。 这个世界上的万物,即使是生物,也没有作为中心主体的灵魂。无生物则更是出自于因果而没有中心主体。因而,这大千世界里的万物都没有固定的实体。 如果把阿赖耶识作为轮回的主体,那么轮回转动不息的状态则是业。而且,佛教因学说的不同而分化为种种门派,从而形成了佛教学说中异论纷呈的奇特局面。有的学说认为,阿赖耶识早已被罪恶所污染,因而它就是业。另一些学说则认为,阿赖耶识为半污半净,因此它藏有可以走向解脱的桥。
回应 2012-07-04 21:04
-
硬糖 (www.ray-yan.com)
本多想起曾偶尔入迷地阅读过的轮回转生的种种说教。 在梵语中,轮回和转生都叫作Samsara。所谓轮回,是指众生无始无终地往复经历迷界六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而转生这个词,有时则包含从迷界升往悟界的意思,因而那时轮回就会停止。轮回必定会转生,而转生则未必就要轮回。 总之,佛教只承认这种轮回的主体,而不承认常住不变的中心主体。还因为佛教否认“我”的存在,从而也就否认灵魂的存在。它所承认的...2012-07-04 21:04
本多想起曾偶尔入迷地阅读过的轮回转生的种种说教。 在梵语中,轮回和转生都叫作Samsara。所谓轮回,是指众生无始无终地往复经历迷界六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而转生这个词,有时则包含从迷界升往悟界的意思,因而那时轮回就会停止。轮回必定会转生,而转生则未必就要轮回。 总之,佛教只承认这种轮回的主体,而不承认常住不变的中心主体。还因为佛教否认“我”的存在,从而也就否认灵魂的存在。它所承认的,只是在轮回过程中生生灭灭、流转不息的现象内核,即心识中最细微的东西,认为那就是轮回的主体,在唯识论中被称之为阿赖耶识①。 这个世界上的万物,即使是生物,也没有作为中心主体的灵魂。无生物则更是出自于因果而没有中心主体。因而,这大千世界里的万物都没有固定的实体。 如果把阿赖耶识作为轮回的主体,那么轮回转动不息的状态则是业。而且,佛教因学说的不同而分化为种种门派,从而形成了佛教学说中异论纷呈的奇特局面。有的学说认为,阿赖耶识早已被罪恶所污染,因而它就是业。另一些学说则认为,阿赖耶识为半污半净,因此它藏有可以走向解脱的桥。
回应 2012-07-04 21:04 -
psyence (←深井冰)
“借了你那么珍惜的书,真是过意不去呀。” “没什么,如果先生能读读这本书,我会很高兴的。而且,先生也一定会受到感动的。” 从勋充满力度的语调中,本多瞥见了在这种年龄上所特有的显而易见的精神世界----分辨不清自己和别人所受感动的质的区别,恰如纹理粗疏的藏青地碎白花纹布一样,到处连接着形状相同的碎白点花纹。这让本多产生了羡慕之情。2011-05-29 20:4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重庆出版社版 2015-5 / 754人读过 / 有售
- Vintage Classics版 1999-3-11 / 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版 2010-12 / 275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2015-1-1 / 547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奔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naoko 2012-08-10
本多说了一大圈,表达了“只有一个人能让我的理性崩溃,那就是清显”这么个意思,这不是当代BL小说喜闻乐见的三俗高频台词么
0 有用 Abalone 2011-10-28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已经渐渐地感受不到人与激情之间的龃龉。这倒不是因为年轻时处于保护自身的考虑,有必要挑别人的过错,今天却不需要这样了。而是说,当看到别人身上的激情与他本人不和谐时,过去会觉得这是个可笑的缺陷,而现在则认为是个可以原谅的下次。这或许是因为自己已经度过了纤弱的年轻时代,那种神经质地担心别人的挫折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年轻时代。正因如此,危险的美才比美的危险更鲜明地映现在我的心中,在我看...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已经渐渐地感受不到人与激情之间的龃龉。这倒不是因为年轻时处于保护自身的考虑,有必要挑别人的过错,今天却不需要这样了。而是说,当看到别人身上的激情与他本人不和谐时,过去会觉得这是个可笑的缺陷,而现在则认为是个可以原谅的下次。这或许是因为自己已经度过了纤弱的年轻时代,那种神经质地担心别人的挫折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年轻时代。正因如此,危险的美才比美的危险更鲜明地映现在我的心中,在我看来,年轻人的一切幼稚之处不在线的滑稽可笑。 (展开)
0 有用 psyence 2011-06-05
有力的结尾!
0 有用 陈不行 2012-02-01
少年的美都是傻逼。
0 有用 熙fun心理 2012-05-25
纯粹,切腹。有深深的日本文化起源的烙印。“在太阳……太阳升起的断崖上,叩拜那轮初升的红日……一面俯瞰辉耀着光亮的大海,一面在高洁的松树下……自刃。”这就是他们所推崇的,在最高峰的时候自刃陨落。如果上部是青春期的神话,那么这个便是初入社会转向内在自我价值的探求,用政治用武力,用繁复冷酷的手段,只为要表明,我要弃绝,那些像樱花幻灭的感情,纠缠的害怕失去的恐惧,如果要,那么让我在朝阳升起的山巅,了断。为... 纯粹,切腹。有深深的日本文化起源的烙印。“在太阳……太阳升起的断崖上,叩拜那轮初升的红日……一面俯瞰辉耀着光亮的大海,一面在高洁的松树下……自刃。”这就是他们所推崇的,在最高峰的时候自刃陨落。如果上部是青春期的神话,那么这个便是初入社会转向内在自我价值的探求,用政治用武力,用繁复冷酷的手段,只为要表明,我要弃绝,那些像樱花幻灭的感情,纠缠的害怕失去的恐惧,如果要,那么让我在朝阳升起的山巅,了断。为了纯粹。“驱动水车汲潮水,车轮慢悠悠。浮世四时自轮回,人世本无常。”瀑布下果然相见,如果真的是转世,为什么完全没有前生的记忆。又和前世如此不同的性格。如果只是本多臆想的慰藉,或是在他中年成功的不放过线索的怀念。的确,他这样的性格不成功都没跑的。 (展开)
0 有用 Kitkitdizzie 2019-06-19
我們能夠無數次地看同樣的風景 但無論如何努力內心的那部分永遠無法在人世間填滿
0 有用 naoko 2012-08-10
本多说了一大圈,表达了“只有一个人能让我的理性崩溃,那就是清显”这么个意思,这不是当代BL小说喜闻乐见的三俗高频台词么
0 有用 ikanaide 2012-06-21
如果可以,前世今生。
0 有用 熙fun心理 2012-05-25
纯粹,切腹。有深深的日本文化起源的烙印。“在太阳……太阳升起的断崖上,叩拜那轮初升的红日……一面俯瞰辉耀着光亮的大海,一面在高洁的松树下……自刃。”这就是他们所推崇的,在最高峰的时候自刃陨落。如果上部是青春期的神话,那么这个便是初入社会转向内在自我价值的探求,用政治用武力,用繁复冷酷的手段,只为要表明,我要弃绝,那些像樱花幻灭的感情,纠缠的害怕失去的恐惧,如果要,那么让我在朝阳升起的山巅,了断。为... 纯粹,切腹。有深深的日本文化起源的烙印。“在太阳……太阳升起的断崖上,叩拜那轮初升的红日……一面俯瞰辉耀着光亮的大海,一面在高洁的松树下……自刃。”这就是他们所推崇的,在最高峰的时候自刃陨落。如果上部是青春期的神话,那么这个便是初入社会转向内在自我价值的探求,用政治用武力,用繁复冷酷的手段,只为要表明,我要弃绝,那些像樱花幻灭的感情,纠缠的害怕失去的恐惧,如果要,那么让我在朝阳升起的山巅,了断。为了纯粹。“驱动水车汲潮水,车轮慢悠悠。浮世四时自轮回,人世本无常。”瀑布下果然相见,如果真的是转世,为什么完全没有前生的记忆。又和前世如此不同的性格。如果只是本多臆想的慰藉,或是在他中年成功的不放过线索的怀念。的确,他这样的性格不成功都没跑的。 (展开)
0 有用 寻羊鼠 2012-05-09
所读为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