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 短评

热门
  • 35 #21 2022-09-30 22:11:41 四川

    你以为获得了学识与文明,获得了体面与尊重,可能只是因为你和他们恰好举起了相同的酒杯。当蛋糕被摆上桌面,利益即将被分配,他们就会收起所有的酒,才发现你的存在即是原罪。

  • 9 星冰粽 2024-02-21 00:09:18 上海

    第一次知道“姨娘(njai)”的称谓,是在加林·努格罗导演的《来自爪哇的女人》,小说中温托索罗姨娘面对的法律审判和电影里“女主人”最后的命运如出一辙。普拉姆迪亚在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时说:“我只不过希望土著人被人踩在脚下时不至于被踩碎,被踩扁,不至于被踩成薄片。越是受压迫,他就越要起来反抗。也许有人不同意这个看法,但这确是我所希望的。”搜索关于印尼姨娘的资料时发现,1932年,第一部印尼“土著”导演的电影《达西玛姨娘》就是改编自一部关于姨娘的小说,但是非常可惜,据研究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达西玛姨娘》或也在其中。我们都是局外人,没办法设身处地了解印尼的殖民史到底是多少人的伤痕,所以致敬普拉姆迪亚,在布鲁岛狱中也坚持将这部小说以口述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 7 Heima 2024-05-05 22:35:59 上海

    很久没读过这么好读的文字,因为共有的历史,可以轻易进入这个从未了解过的爪哇世界,仿佛在读五四时期的左翼文学。能从每一段文字中体会到不同于当代的时代精神:即使充满赤裸的暴力、压迫和不公,进步、反抗和革命的浪潮终将席卷一切。难过的是,当下理应和百年前沧海桑田,但细看却一切都未改变,只是换成更隐秘的方式。

  • 6 ourmfzh 2024-08-07 09:57:42 北京

    泪目,可算再版了。读完深受震撼,迫不及待的想看其他三本。什么是史诗,就是把大历史浓缩到几个人身上,在波澜不惊中展现波澜壮阔。

  • 5 向日葵18 2024-07-16 18:16:03 重庆

    古典主义小说絮叨,但你不可否认真的上头。如果以后这类小说消失,这个世界会多么无聊….一切都变得简单,程序化…一切都好,却无比重复、无聊…..当个人被打压,共性野蛮生长,也就是这个世界快完蛋的时候。古典主义小说,为人类进步,起到了关键的一点。试想一下,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悲惨世界》没有《静静顿河》没有莫泊桑、没有赫胥第、没有毛姆、等….这个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子?最初多元建立了商业世界,以文化为食,现在商业是反过来要干掉个性。如果个性不存在,商业也就无从存在。

  • 2 和平乞涼人 2025-03-06 00:13:02 黑龙江

    重校者非常用心

  • 1 木人走 2023-06-12 01:51:27 山东

    爪哇勇士

  • 14 白露未晞 2022-06-16 16:15:57

    普拉姆迪亚的一生,践行了真正的左派精神,质疑与批判权威话语。

  • 8 No Name🇵🇸✊ 2023-07-12 10:29:44 江西

    在文献中多次偶遇Pramoedya,被他的反殖经历深深折服。《布鲁岛四部曲》是在印尼苏哈托政权暴力屠杀左翼人士的背景下创作的,同时也是Pramoedya在先后被荷兰军队和苏加诺共和国政府关押后,第三次监禁时口述成书的作品。Pheng Cheah在Spectral Nationality中认为,该书的反殖故事框架嵌套了Pramoedya对后殖民政权及其新殖民主义统治的反抗。温托索罗姨娘真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女性,译注也好用心啊,虽然偶尔还是会被一些性别言论哽住(也反思我的批判是否anachronistic,也许还是Eurocentric的?)但还是完完全全被他饱满、坚定和振奋的反抗叙述所打动。特别期待后面三部以及阅读他的回忆录(《哑者的无言歌》这名字也太让人难过了)。

  • 4 chiyidakouhyj 2023-11-14 00:04:09 广东

    宏大澎湃而痛心的遥远的感动

  • 9 岛生 2022-11-14 21:41:59 北京

    温托索罗姨娘极富魅力,光彩熠熠。期待后面三本。

  • 5 歪歪西鹅_ 2023-10-07 00:01:04 上海

    又是一晚的战栗与感动 如果不是了解了那么多印尼的历史或许难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如此深入骨髓的呼喊和绝望 从而对印尼这些民族的印象进一步更新 原始的信仰中humanity的存在让如此持久又残酷的殖民也难以撼动他们的精神 世界上从没有为战争的战争 有许多人打仗并非想成为胜利者 他们奔赴战争 尸横遍野 是为了捍卫某一种东西 一种比单纯的生死 胜负更可贵的东西 that‘s where justice lies in

  • 11 Paco 2022-12-11 21:34:12 江苏

    一部别开生面的小说。对我而言,是一次奇特之旅,第一次接触印度尼西亚文学,被深深地折服。我觉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一千零一夜》有些相似,不知和印尼与中、西亚相似的宗教背景有没有关系。语言特别质朴、精炼,如梁立基所言:“虽是通俗小说的语言,却能做到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质而不俚。”我十分喜欢作者塑造的温托索罗姨娘这一角色,她敢爱敢恨、热爱学习、善于持家,虽然饱受白人社会的压迫,却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勇于维护自己所爱之人和理所应当拥有的一切,敢于反抗不公正的白人法律。我不喜欢女主角安娜丽丝,她的形象过于虚弱、飘渺、唯美了。如果爪哇人都像她这样,恐怕印尼至今仍要受西方大国的殖民呢。同样被誉为一个民族的良心,从文学性来讲,普拉姆迪亚要远强于俄罗斯的索尔仁尼琴。我期待布鲁岛四部曲的其他三部被译成中文出版。

  • 4 胡桑 2024-01-11 22:44:27 上海

    爱始终是救赎人类的方式之一,当然,爱始终伴随着困境,有些时候,这个困境和自己民族的命运密切相关,比如在这部《人世间》里,而民族和民族又是不一样的。

  • 8 华肥儿 2022-08-18 16:29:02

    “她不去捕捉那些投入网中的牺牲品。相反,她用她的网独自承受了一切凌辱。虽然和姥爷同住一屋,但她不是老板。她不属于自己亲生孩子的那个阶层。她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印欧混血儿,甚至可以说,她也不再是一个土著民。她是一座隐秘的山峦。”

  • 2 密斯湖 2024-10-06 20:13:09 广东

    荡气回肠,亚洲文学之光。

  • 2 花生 2024-07-06 22:23:57 上海

    作为布鲁岛四部曲的第一部 男主角明克因为一次偶然的造访 从而认识了温托索罗姨娘一家 从此人生开始奇妙的转变. 从这一部书我们可以窥探出当时印尼国家的松散 统一的语言文字还并未形成 各个部落土著人天然的对于侵略者的卑微 以及整个国家社会的种种陋习. 都从明克与第一任妻子的结合中 一步步揭露出来.明克显然天生的倔强倨傲的性格,加上在荷兰高中读书的经历,以及与姨娘一家的深入接触 都为他民族反抗殖民者意识的觉醒奠定了基础.作者对于当时的历史人文各个阶层人们的思想生活显然研究极为深刻.美中不足的是个别情节略微突兀 不是那么自然流畅.

  • 1 笑笑笑笑笑点高 2025-01-08 00:01:35 广东

    瑕不掩瑜。确认了这样的写作是我追求的

  • 1 沧佽° 2024-12-09 18:20:54 上海

    “赋予我们勇气的那些因素之一就是故事;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立场清清楚楚;从16世纪起,爪哇各诸侯王的服装就已经由欧洲人来设计和制作了;他们俩的生活也是高度紧张的,那是由于信仰和激烈斗争的需要;各种乐器都是为锣(gung)声的出现作准备的,这个可怜的民族还没找到自己的“锣”;没被意识到的愿望将残酷无情地主宰人的躯体;你说的权威性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人们真正理解他自己提出的问题。”

  • 1 瓶中纸 2025-03-17 18:52:40 印度尼西亚

    20250317 读于雅加达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