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卜正民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副标题: 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地圖學互動
原作名: Completing the map of the world: Cartographic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219
定价: NT$400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演講集
ISBN: 9789865432638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副标题: 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地圖學互動
原作名: Completing the map of the world: Cartographic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219
定价: NT$400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演講集
ISBN: 9789865432638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遗书之憾 (奥兹的铁皮人)
- 英日港台稀见学术书备忘 (韧勉)
- 早期全球史、海洋史研究 (哈必陈)
- 希望尽快能见简体 (森森)
- 阶梯阅读书目第一期 (白宇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全圖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呆 2021-03-26 11:47:21
后一半比前一半有趣多了,看曹君义1644年的地图如何流传到欧洲并在之后两个多世纪里对欧洲的东亚想象产生影响。但在前一部分里,作者似乎误解了“舆地”的概念,从而把这种范式追溯到禹迹图/华夷图,而非轶失的山海图的世界想象,感觉整个论述都成问题了。明明已经比较了这种"全图"和T-O图的关系了啊,不得不说很遗憾。
0 有用 Friend_Laurie 2024-06-21 19:57:37 中国澳门
虽然还是欧美的历史,但蛮喜欢这样对称的结构
3 有用 鹅杆菌 2021-11-16 12:49:25
所要探索的是当欧亚大陆两边的人们发现有必要去调整他们对于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之认识时,地图学的介入。新咨询的介入,也促使地图制作者发展出创新的设计。作者并非想运用地图历史学家的方法,不能评价各种地图的再现是如何被建构出来,对地图学如何透过再现形式来组织或传递地理资讯也并无兴趣。而是以社会史学家的家的角度来看待地图,更多关心地图作为物质的物质生命史,而此一作为物品的地图,乃是出版商为了一个由有特定需求的... 所要探索的是当欧亚大陆两边的人们发现有必要去调整他们对于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之认识时,地图学的介入。新咨询的介入,也促使地图制作者发展出创新的设计。作者并非想运用地图历史学家的方法,不能评价各种地图的再现是如何被建构出来,对地图学如何透过再现形式来组织或传递地理资讯也并无兴趣。而是以社会史学家的家的角度来看待地图,更多关心地图作为物质的物质生命史,而此一作为物品的地图,乃是出版商为了一个由有特定需求的观众所组成的市场而生产的;这些观众渴求有意义地呼应他们心中世界样貌的图像。地图史学家将地图视为一种知识的物件,社会史学家则关注地图究竟如何被知晓、理解以及诠释。以及其物理性的物件状态:以何种方式被设计、制造、被人获取、四处流通,然后又以各种方式被保存、忽略、破坏,或有时被重新发现,并再度流通 (展开)
0 有用 冰山狂人 2021-07-29 00:10:59
把多幅相互关联的地图串起来,以展示一个知识的发展脉络,确实很有意思。确实第二部分连结中西地图学发展的讨论更发人深省,但可能是出于个人学术兴趣的缘故吧,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分的古地图“史源学”考察。不过作者对一些古舆图概念的使用是不是也太僵硬了一点。。。
1 有用 Huiii 2022-01-18 23:59:44
真是感慨台湾做文化事业的那种精致感。好棒的装帧,几幅地图的印刷手感也极佳,这本一定要好好收藏了。卜正民并未做地图学或地理学上的解读,这让他的历史叙述总觉得缺了些实在的内涵,但从一个讲座的体量以及其要完成的论点证明过程来说,又是一次无比顺畅而开人眼界的书写。从地图切入,看待一群人如何理解世界,实在是太常究常新的视角了,想起大一大二时在olin图书馆地下一层摊开的一幅幅大地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