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社会政治·
作为“事件”的五四运动
——从档案文献看北洋政府对五四运动的处置 欧阳哲生
文化冲突中的文化政治与政治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观念的生成 张宝明
从“国家”到“地方”:中国现代国家改造中的“战略退却”
——对五四运动和联省自治运动关系的考察 王续添
五四运动前后“个人主义”兴衰史
——兼论其与“社会主义”“团体主义”的关系 杨念群
五四开放时代与婚姻自由思潮 梁景和
政治运动对青年政治成长和政治选择的影响
——以参与五四运动的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生为例 金安平
电报与政治时间
——重新理解1919年的“五四事件” 郭双林
新知识群体与五四运动程美东
五四一代的分化重组与国家主义派的起源 田嵩燕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
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
——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而作 方维规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许纪霖
五四新文化的深层结构性转换
——浅论白话革命的伟大意义 张旭东
“新文化”的出版姿态、知识构建与社会传播
——1923年商务版《新文化辞书》的历史透视 黄兴涛
骈散、汉宋之争与“学者”“文人”的纠葛
——学术史视野下北大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渊源 李帆
所谓新旧:重建“五四”历史叙事 马勇
学术多元化的源流
——近代“文艺复兴”说的思想阐释 罗检秋
民初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 邹小站
严复“信达雅”爰及“所谓文字上的一种洁癖” 王风
五四时期:中国史学的文化史转向 张昭军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宗教·
“多元宗教观”:新文化运动“多元性”的一个论域 王中江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何以能够战胜儒学 周程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科学建制化 王扬宗
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思想 陈洪捷
五四时期“反孔”—“非耶”—“复古”之三重奏及其原因探析
——以20世纪20年代“非基督教运动”为中心 张永超
传媒、知识分子与五四白话文运动
——以《晨报副刊》为例 岳亮
下册
·五四时期历史人物与思想研究·
重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耿云志
钱玄同、钱三强家书解读 杨天石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张力:严复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黄克武
蔡元培校长与五四运动 胡军
蔡元培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 左玉河
语境、时间、空间:五四人物胡适如何纪念五四 杨金荣
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
——对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思想的再评价 席云舒
鲁迅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抵抗性 姜异新
李大钊“青春”思想研究 王宪明
五四运动的历史见证
——以北京大学学生成舍我为例侯 杰 殷乐
梁启超与章宗祥 韩策
从一战到五四:梁启超欧战及外交思想之变迁 朱中原
·国际视野中的五四运动·
从世界来看中国文化的意义
——以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关系为视角 张西平
华盛顿会议前后的美国对华态度
——以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为中心 王笛
五四运动前后英国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华传播的监视与评估 侯中军
鲁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1926—1954) 顾钧
五四时期杜威政治哲学讲演中的意涵与理解 彭姗姗
军国主义、尼采哲学与社会革命
——早期《新青年》中的德国想象 毛明超
在“示威骚动”与“民众运动”之间寻找共同之路
——20世纪20年代韩国对五四运动报道的转变 孙成旭
从1919年前后日本的“文化主义”来看中国新文化运动 竹元规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省思与诠释·
百年省思:走出五四的浪漫氛围 汪荣祖
我心目中的五四 陈漱渝
美德、角色、风气:清末到五四学术思想变迁的一个新视角 王晴佳
民初政论报刊的分化与新文化运动
——以《甲寅》《新青年》《太平洋》为中心 陈友良
共同的纪念,各异的诠释:1948年之平津五四纪念 刘一皋
社会时代与历史认知:70年来五四运动研究衍变评述 李学智
编后小记 欧阳哲生
· · · · · · (
收起)
1 有用 白象似的群山 2022-11-08 01:42:20 北京
名家阅览室的书都有很多灰。
0 有用 板樟鉴 2022-11-08 10:53:11 北京
几乎是五四研究学者大荟萃。不过庆典式的会集,有些学者论道,有些学者求索,有些学者不过是应景点缀。
0 有用 小蓇 2024-12-08 14:54:54 重庆
开局五星,后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