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人01》的原文摘录

  • 从平等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仅仅是一种策略,而不是最后的落脚点。最终的目的不是要把整个世界点燃,而是要扑灭这场大火。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虚假平衡?帕特里克·斯托克斯
  • 从平等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仅仅是一种策略,而不是最后的落脚点。最终的目的不是要把整个世界点燃,而是要扑灭这场大火。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建立平等的社会 伊丽莎白·安德森
  • 不仅主张滴漏论(认为富人的财富增加会逐渐惠及穷人的理论)的经济学家这样认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也反映了国际人权法中的一种划分。“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被视为人权的“第一代”,必须严格恪守。与此相反,考虑到政府的经济资源,社会和经济权利是“第二代”权利,仅须“逐步实现”。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无知之幕的背后 安德列·陶
  •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六位思想家
  • 世间有二事堕边行,...一为念在贪欲无清净志,二为猗着身爱不能精进。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六位思想家
  • 节制和勇敢,会被过度和不足摧毁,但会因适度而维持。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六位思想家
  • 学会平衡与周围的人互动的方式,学会不被自己对世界情绪化的反应控制 .... 要训练调控、调整你对世界的反应。让这个看作日常的习惯(坚持锻炼、改善饮食、吃好睡好),学会与情绪波动共处,学会与自己对世界的回应相伴。从能量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就会发现它很实用,因为你有了一种非常具体的方法理解这些能量的意义,在使用这些能量的时候能够确切的感受它们的存在。你在锻炼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同样在与人谈话时,在各种情景下工作时也能感受到它。...它最早似乎来自一场关于修身养性、培养人类身体内部能量的讨论——《管子》中的《内业》篇。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平衡之道 迈克尔·普鸣
  • 和谐并不意味着要同化它们,而是要以有效的方式将它们关联起来。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平衡之道 迈克尔·普鸣
  • 音乐里的和谐,处理不和谐音符的方式就是随着时间让它们最终化解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平衡之道 迈克尔·普鸣
  • 平衡——它就像向量,把向量引向你想要的方向,而不是让它们朝着不同的方向散开。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平衡之道 迈克尔·普鸣
  • 荣格认为,并没有能够简简单单克服“阴影”的方法。...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让“阴影”进入我们的意识,并且承认它的存在...一旦开始,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愿意考虑自我意识,甚至愿意考虑社会集体意识的更多可能性。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自我的阴影 奥利弗·波克曼
  • 荣格却提醒我们,不要过分肯定、草率假设——如果我们在阴暗处点上一盏灯,不一定会喜欢我们发现的东西。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平衡之道 迈克尔·普鸣
  • 荣格学派的心理治疗师 詹姆斯.霍利斯 曾将“自我”描述为“意识纤弱的薄片,漂浮在被称为灵魂的彩虹海洋上。”...想要测量“自我”的海洋,智慧诗人感到恐怖,因为如果潜藏在那里的东西并不令人害怕,我们就不会一开始把它们推向深处。尽管如此,沿用关于海洋的比喻,我们仍然可以感到舒适和 面对我们不了解的那个深藏不漏、令人胆怯的自己,所有人都同在一条船上。 (查看原文)
    sunny 1赞 2021-03-20 06:21:44
    —— 引自章节:自我的阴影 奥利弗·波克曼
  •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这两种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中摇摆不定。我们常常前后矛盾,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那种看法。“我是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只按照我自己的准则行动,而你是个按照社会的期待规规矩矩做事的懦夫。”“你如果真的想,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我却是环境的受害者。” “身份政治”造成的分歧反映了一种需求:我们需要将这种藏在我们本质中的对立转换成另一种富有效率的平衡。我们既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也被语言、阶级和文化的网络塑造着,为其所缚,又与其相融。我们不仅仅是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但无论喜欢与否,这些角色都是我们的一部分。在这条矛盾的钢丝上,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走了很远。有人说,走钢丝的诀窍在于保持绝对的集中——这件事做起来比听起来还要难上许多。 (查看原文)
    彤嘭嘭 2021-03-10 09:44:25
    —— 引自章节:乌有乡消息
  • 平衡一定是不言而喻的好事吗?“平衡”这个词本身显然是这么暗示的。举个老生常谈的例子——“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按照定义来说,失去平衡就是把某些事情搞砸了。也许你的工作过于辛苦,或者过于轻松,也许你没有享受到足够的乐趣。无论哪种情况,你需要做的事情都显而易见(即便难以做到)。你必须权衡你的选择和承诺,然后让自己恢复平衡的状态。 (查看原文)
    彤嘭嘭 2021-03-24 17:34:33
    —— 引自章节:平衡的生活 汤姆·查特菲尔德
  • 仅仅改变法律、制度、风俗、舆论和整体的社会环境,是否足以让男人与女人真正平等呢?怀疑论者说:“女人将永远是女人。”另一些具有洞察力的人预言,女人抛弃了女性气质之后,不会成功地把自己变成男人,而是会变成怪物。这么说等于承认,如今的女人是自然的产物。然而我们必须重申,人类社会中没有什么是自然的,而女人正如其他事物一样,也只是文明的产物。他人对她的命运的干预十分关键,如果这些行为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女人之所以是女人,不是由体内的激素或神秘的本能决定的,而是由其他人的行为对她的身体、她和世界的关系的塑造方式决定的。把少男与少女分隔开来的鸿沟,自他们幼年时期就被刻意地越挖越深;随后,女人无法再逃离她原先被造就的样子,过去的阴影将永远地笼罩她。如果我们意识到外力的作用,就会清楚地明白,她的命运不是永远确定的。 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简单地认为,改变女人的经济状况就足以使她得到重塑,尽管对于她的转变来说,这个因素曾经是、现在也仍然是头等重要的因素;但只要它没有带来它所承诺和要求的道德、社会、文化的种种改变,新型的女人就不会出现。眼下,这些改变在任何地方——无论是苏联、法国还是美国都没有实现,这也解释了为何如今的女人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左右为难。她往往以伪装成男人的“真正女人”的面目出现,无论是女性的肉体还是男性化的外表都让她感到不自在。她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查看原文)
    彤嘭嘭 2021-04-05 11:09:39
    —— 引自章节:男人与女人的差异 西蒙娜·德·波伏娃
  • 如果一个小女孩从幼年起,就同她的兄弟被施加同样的要求,给予同样的奖励,面临同样严格管理和同等的自由,学习同样的东西,玩同样的游戏,被许以同样的未来,周围的男人和女人在她看来毋庸置疑是平等的,那么,“阉割情结”和“恋母情结”的含义就会彻底地改变。母亲与父亲一样,承担夫妇二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责任,也会享有同样持久的威信,那么孩子会感受到周围是一个两性并存的世界,而不是一个只有男性的世界。 (查看原文)
    彤嘭嘭 2021-03-24 22:13:40
    —— 引自章节:男人与女人的差异 西蒙娜·德·波伏娃
  • 花一点时间,想象一下你心中的完美世界。你认为每个人——无论孩子还是成人会花多少时间工作和娱乐?我猜工作时间会很少,而娱乐时间会很多。 现在再想想,如果要创建你心中的完美世界,现实世界需要改变哪些地方?如果我决定从明天起,将工作量减少ー半,那么我和我的家人就很难继续购买食物,也很难住在现在的房子里。许多我们喜欢的、有趣的事情也不能做了。 看看社会运作方式,你会发现,它看起来更像是围绕着工作而建立起来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真正重要的一切事情,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去做。如果你非常幸运,也许可以有一份有趣的工作,比如绘画、运动,或是其他使你感到愉快的事情。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这样来看,在忙碌的一天中,成年人不会像你一样花那么多时间娱乐,原因正在——他们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如果我们想花更多的时间在娱乐上,就必须改变世界,而这会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工作结束了,我们就可以去玩要,那么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不是吗? (查看原文)
    彤嘭嘭 2021-04-07 00:30:01
    —— 引自章节:道德的困境 马修·彼尔德
  • “有些事物总是因为过度的经历而诞生,伟大饿艺术诞生于过于深刻的恐怖、过于强烈的孤独、过于紧迫的舒服和过于持续的动荡中。”——阿奈斯·宁 ………… 我一直把规律的生活当作敌人。然而,若想在完美的平衡中生活,无异于要和原本的敌人成为最好的朋友。 (查看原文)
    黎蓓谛 2021-11-01 19:55:47
    —— 引自章节:失去平衡 玛丽娜·本杰明
  • “阴影”让我们明白,当我们无法在我们“乐于接受的自我”和“急于否认的自我”之间找到平衡时,生活就会分崩离析。 …… “阴影”会留下一些痕迹,是自己为人所知:情绪、幻想、冲动,以及最重要的梦想。对这样的迹象敞开怀抱,去思考它们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寻求改变它们、忽视它们,就能踏上趋向成熟的旅程。这个过程被荣格称作“个性化”。一旦开始,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愿意考虑自我意识,甚至愿意考虑社会集体意识的更多可能性。 (查看原文)
    黎蓓谛 2021-11-01 19:55:47
    —— 引自章节:自我的阴影 奥利弗·波克曼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