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街上有什麼?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Binns 2021-02-19 12:04:55

    閲讀的過程中不禁對種種意象撥雲見日,很對我這考據癖的胃口。〈采采榮木〉中有邱妙津的溫州街,〈空地〉〈湖〉則有李渝的影子。〈文學概論〉寫文學社(文星、神州詩社)的興衰,〈雨在芭蕉裡〉寫許壽裳遇刺與五四文學傳統在台灣的終結。

  • 1 大风吹 2021-04-03 14:43:51

    昨天才看到这本书,目前只翻了序言和后记,又看了看豆友的书评。我很自然就联想到前几年看过的黄崇凯的《文艺春秋》以及不久前刚刚读过的张大春新著《我的老台北》。前者号称“文青的心灵史”,后者宣言“我的老台北没有一定的时空坐标”。而陈柏言的温州街则是作者考据下的“历史的毛边”。 总之,是大历史下,个人视角的历史解构、抒情与想象。不过,与一般小文青不同,黄与陈都念过研究所,经验过学术训练,所以创作上多了一重学术感性与自觉。而又与一般的学术研究不同,下笔构思上大可以摆脱小心翼翼的规范束缚,自豪于一种大胆拿捏历史的清奇脑洞。文学创作显然是两位作者挥洒过剩的历史想象的最佳场地。

  • 0 Lee *N 2022-08-19 22:09:46 浙江

    故事之所以开始,是因为无人意识到它的开始。

  • 0 厚切三文鱼 2021-02-27 13:32:58

    台湾文青着眼情绪和文辞的写法,其实我很喜欢。跟随作者在字里行间起伏,情绪一马当先,帮我拾起那些自己生活里被遗忘的细节和瞬间。算是重新培养对生活的敏锐,得時不時读一读类似的文字。PS:本来想写个长评,但该说的作者后记里都说得很完整。对台湾文学近乎一无所知的我,特地去查了“温州街”,了解到其在台湾的文化象征性,好想去朝圣打卡。

  • 0 夏天珍珠梅 2021-05-05 23:40:25

    是不是最近有用小说写历史的潮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