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一天的书评 (15)

eons艺文志 2021-04-02 14:44:11

神经研究与意识:从神经原聚合假说谈起(文/陈嘉映)

近年来,坊间不断推出讨论大脑与意识的书,我断断续续读过几本。最近读到《大脑的一天》(ADayintheLifeoftheBrain)[1],觉得格外有意思。本文将介绍这本书的基本想法,顺便也把一二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就教于方家。像这一门类的其他普及性著作一样,这本书还谈到很多我们都会...  (展开)
陈嘉映 2021-03-29 01:31:43

大脑与意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年来,坊间不断推出讨论大脑与意识的书,前两年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了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的《脑与意识》和《脑与阅读》,读后受益良多。最近又读到《大脑的一天》,同样富有吸引力。作者苏珊·格林菲尔德是在牛津大学工作的神经科学家,她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神经机制产生...  (展开)
许渔夫 2023-03-07 17:20:34

我们的大脑,认识我们的大脑吗?

读完《大脑的一天》,我有两种矛盾的体会。一种是,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打开了我对神秘的脑神经科学的认知,并引发了深挖的兴趣;同时,它又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还是因为我缺乏相关背景知识,总之,我逐字逐句地阅读,甚至反反复复地阅读,有时都...  (展开)
masterplan 2021-08-08 19:18:24

笔记: 大脑的一天

-> 自发学习 自发学习和被迫学习的一个区别是在练习之外, 大脑会不会继续回味反复. 在脑中练习钢琴这样的心理活动能产生对物理可测量的影响.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功夫在诗外”效果大致类似 -> 大脑的丰富 大脑的“丰富”不意味着数量多: 所谓“镶嵌珠宝的盘子里盛...  (展开)
阿颖 2021-06-20 19:58:18

「脑中涟漪」的科学美感

一看这书名,已经劝退了不少非自然科学的爱好者。确实这本不适合所有人,只能推荐给对脑科学领域感兴趣的朋友。 本书研究大脑意识,提出了一个「神经元集合」的解释。作者是苏珊·格林菲尔德,神经科学家,本书在大脑研究的证据上提出了「神经元集合」来解释意识。相比以前大脑...  (展开)
一路走来一路读 2023-02-09 08:43:09

高级科普方法就是讲故事、打比方

高级的科普实际上就是打比方,8分实在太低了。 作者从一天主要生活现象为引子,提供一种超越基于还原论为基础的宏观脑区论、微观突触集合论,介于客观生理学+主观现象学的大脑产生意识解释方法,核心概念即:以神经元聚合描述意识可塑性。作者很巧妙的用“石头扔进水里产生涟漪...  (展开)
溪然 2022-02-03 13:13:56

隐秘而伟大的大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体是自然界最精密的构造之一。作为人体的CEO---大脑,每一天的运作是怎样的?哪些思想和行为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意识又是什么?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本书采用对意识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以小时为单位讲述大脑一天的活动,从早上5点到凌晨4点,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人体一...  (展开)
雪斋 2022-01-16 22:17:31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谈存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人们提及哲学,总难免想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诗意的语言背后代表的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固然,问题的分析需要我们对目标进行精确划分,但简单的二分法真的能将宇宙般浩瀚的大脑代表清楚吗?答案不言自明。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  (展开)
小玖儿 2021-12-13 08:02:45

大脑一天的工作奥秘

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是神经科学最前沿的课题。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家苏珊·格尔菲尔德的《大脑的一天》,从日常意识经验切入,通过主观心理状态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一天,醒来、遛狗、早餐、工作、玩耍、做梦等,观测脑细胞毫秒级的关联活动,提出了神经元集合假说,将主观状态与对...  (展开)
身有长物 2021-12-11 16:32:20

神经学和心理学

必须承认我看的迷迷糊糊似是而非,但是此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门,神经科学。作者反复用了一个向水面投掷石头泛起涟漪的例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很多,虽然我还是没怎么看懂,但是的的确确把主观意识和客观生理联系了起来,心理学从此不再是意识的结果,而是有其生理背景。吃饭一...  (展开)
周老板 2021-10-18 21:04:53

我们究竟距离真相还有多远?我们还安全吗?

主观的意识与物理的大脑是如何关联起来的? 这问题好像是个思维的无底洞,我们并没有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去观察思维本身——无法用黄油做的刀去切黄油。 就好比我们观察到酸碱中和的现象,通过分析水中的离子构成可以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一个常规条件下所有人都能认同...  (展开)
eclair 2021-03-20 16:04:40

3/20/2021

耳聋的人视觉区更灵敏(盲人按摩?)有意识觉知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听音乐看到颜色的通感(若隐若现的荷花就像远处飘渺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通感是有科学依据的) VAK学习者,Visual,听觉,触觉。V和A同步会产生累积效应(学英语闭着眼睛练听力有时...  (展开)
eclair 2021-03-20 16:04:38

3/20/2021

耳聋的人视觉区更灵敏(盲人按摩?)有意识觉知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听音乐看到颜色的通感(若隐若现的荷花就像远处飘渺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通感是有科学依据的) VAK学习者,Visual,听觉,触觉。V和A同步会产生累积效应(学英语闭着眼睛练听力有时...  (展开)
婧然的大理书房 2023-06-03 16:35:51

《大脑的一天》,沉浸式体验生物科研思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年我就是被“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骗进北大生物系的……虽然生物思维让我受益至今,但科研并不适合每个人,和很多想学生物的孩子聊过,大部分并不知道生物到底是什么(一定不是高中课本教的东西),今天终于挑选出一本书,让你预判是否适合学生物!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展开)

订阅大脑的一天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