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之美 短评

热门
  • 348 私享史 2021-04-09 14:18:07

    理科生涉足人文领域时,往往带着一种思维惯性,试图对繁杂的人文世界及其精神层面进行化简,从而好似抓住了它的纲常,本书作者更是抓出一大把“二元对立”来简化西方艺术史。但人文艺术不是自然科学,作为文化它生来就是繁杂的,那些突出主线的传统艺术史叙事逻辑已然忽视了大量枝蔓,在此基础上再搞二元对立只会加深初学者对于各种艺术流派的刻板印象,以为抓住了几个关键词就学会了欣赏艺术。拿二元对立去解析艺术史,就如同拿阴阳五行去解析全宇宙,是主观构建而非客观实证。初学者通过这本书形成的对艺术史的误解恐怕要大于它对艺术史的普及,更不消说作者力所不逮,叙述中存在不少常识性错误。我觉得学习任何知识都不存在捷径,学习艺术鉴赏和艺术史还是得从大部头的艺术史论著和观看实践中逐渐积累,一上来就吃这种快餐,很容易丧失对美食的品味。

  • 95 Meowtopia 2021-01-21 11:14:36

    二元对立是binary opposition,想要套用术语就别自己夹带太多。para-词根有着平行的意思,若真从此角度看则二者没有交集,似是讨论一种时间平行关系中的潜在矛盾,但列举的诸多ip都有受到另一方影响的痕迹。二元对立指二者碰撞形成的一种矛盾调和状态。看目录似乎作者没有厘清什么是二项对立,只是用一些观感上局部零星冲突的感受去“翻译/分类”艺术史中的一些经典概念。其中列举的不少ip只是两种不同的范畴而已,不同≠对立,有的甚至还是子集与母集的关系,纲目十分混乱。 假设作者设想的矛盾成立,那我想问几个问题:面对诸多经典艺术ip之间的对立,作者的划分标准是否统一?这些对立之间是否有着深化关系?如果有,那又是受何因素影响,只是社会情况么?所有的艺术门类下的对立都是基于同一层面的深层逻辑么?

  • 63 文慢慢 2021-05-30 23:17:58

    实话实说,对于小白加强艺术史的修养和一些基本了解是可以看的。但是对于作者这种比较“牵强卖弄”的总结,内心比较反感。还有那些关于画作的描述,显得很卖弄聪明。

  • 93 柿饼不是饼 2021-09-24 23:39:44

    警惕理科人(“物理学博士”)打艺术牌。还请一堆跨界的人写推荐语,恐怕是因为艺术史行业的人觉得这本书不值得推荐。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用二元对立的二极管思维入门艺术只会加深人们对风格和画派的刻板印象

  • 15 金山狗 2021-03-26 08:04:58

    音乐的部分尤其精彩

  • 17 张大锤 2021-07-31 18:56:28

    1.5颗星是给封面设计,设计师在这本书上展现的水平的确值得一赞。但内容是什么鬼?仿佛令人想起了好多年前微博上的奥卡姆剃刀试图以“科学”来论证钢琴艺术完全可以由机器代替的那种荒谬。名词混用和概念缠夹比比皆是,没有看到科普博主的理性和严谨,只感受到了一种“呵呵艺术史不过如此”的傲慢。

  • 15 枫叶无双 2021-03-17 21:27:07

    这是一部对西方艺术史的重新编排,事还是那些事,人还是那些人,但是通过二元对立方法穿起来,整个艺术史就变得活生生的形象起来。

  • 8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2-01-13 16:13:58

    随手翻翻,大开眼界。林北忍不了了!这已经不是强化刻板印象的问题了,而是纯纯的误人子弟。作者声称自己是想提供一系列二元对立的坐标,以便初入门径者把握西方艺术史的线索,但问题是这坐标找的都是啥玩意儿啊?比如,凭啥是伦勃朗vs鲁本斯?普桑vs鲁本斯、普桑vs卡拉瓦乔倒还说得过去。别的就更甭提了:马奈vs莫奈?塞尚vs凡·高?不行,血压拉满了,我溜了!

  • 8 易又饕 2021-08-09 15:46:43

    看完这书,我突然有点怀疑: 自己看过的若干对于自然科学的普及读物是否也包含着大量为化简而进行的扭曲,只是我难以理解那些自然科学原理,因而读着荒诞谬误的简化叙述还觉得甘之如饴。

  • 3 sojeuhe 2022-09-03 00:29:58 广东

    抄一段别人的评论,写的太好了:艺术和物理是不同的,企图简化一切是理科思维的陷阱,而艺术中蕴藏的真、善、美都是繁杂的——其背后或许并没有麦克斯韦方程组那样优雅的形式,但这正是艺术的迷人之处:多样,易变,并且生机勃勃。一千个人心中也只有一个麦克斯韦方程组,但一千个人心中的确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好的艺术史(或者艺术科普书籍),给读者带来的应该是什么?是“艺术也就是这样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是“艺术原来是这样的美”?

  • 4 strawberry111 2021-07-07 22:44:15

    文笔一般,部分章节有强行对立之嫌

  • 4 珍妮的肖像🦤 2021-04-27 18:10:23

    个别图片印刷过火,除了这个,算蛮生动趣味的西方艺术史科普,从不同宗教精神的影响开始分划,五百年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的艺术大师们,作者选取点将不错,都是可以连线相关也风格分阵的。就也不是样样严苛意义的二元对立,是用二元对立法来阐述约等于画比对表格,更简明迅速厘清脉络线索,可以作为一种拓宽视野,观察方向来深入探索大师作品风格,审美价值取向差异。而且,有了对立说,确也同时浓烈,开阔了差异互补的和谐。

  • 4 阿苦啊 2021-07-15 17:55:09

    虽然我常常告诫自己要控制一分为二的本能,避免简单滴进行二元划分。但是这本书可以拓宽视野

  • 2 大眼袋儿姨娘 2021-12-11 22:26:02

    二元对立的方式只能作为快速记忆艺术史的一种手段,而无法作为剖析和解读人文艺术的方式。艺术追根究底是个人情绪的表达,若单单凭借历史二元对立的逻辑去理解,将存在非常大的误差。当然仅仅作为流媒体时代的快餐,也未尝不可,毕竟先入门再深造,也总比在门前徘徊不入要好得多。

  • 8 小波福娃 2022-10-12 01:00:48 上海

    翻了一下顿时一脸“地铁老爷爷看手机.jpg”的表情,知乎理工男的土味二极管建模大法谈艺术的唾沫味儿都扑出纸了,可怕。有些书还不如不读,但凡教艺术史的老师还有那么一点尊严,这书连选题都会一起毙掉的。

  • 5 amo 2021-08-26 21:27:48

    大结构是二元对立和历史进程,非常清晰明了便于理解。艺术的发展逐渐从作品转向艺术家,门槛也越来越高,无外乎这年头大多数东西都在走向信息茧房。

  • 1 SailingtoU 2023-10-29 15:13:34 上海

    用对立的角度来推演艺术史真的很棒,哪一位顶级艺术家不是面临着强大的对手?被质疑?被革新?且对比本身就突出、论证,能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论证让我们更加理解,为何那样的思想、作品会出现、螺旋演变至今。作者不愧是学物理的,逻辑和概括能力很强,比如用点彩和彩色打印机类比。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各种现代主义也是一大亮点。

  • 3 索多玛党组书记 2022-04-02 08:38:39

    豆瓣确实还是好地方,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寻思:二元对立法来解读艺术史,这合适吗?在此处也见到了同样质疑的声音。从简单科普的角度而言,这么做的确高效,但是其准确度就难免出问题了,尽管作者在序言里也说明了这一点。理工的方法论,终极状态要归于数学建模,而文艺恰恰是百花齐放,过度地试图简化,也就往往难以不误入歧途。不过,这本书最大优点是其逻辑线很清楚,再加上印刷精美,所以非常适合有钱的小白谨慎阅读

  • 2 十四 2022-12-30 14:45:27 甘肃

    粗略读过,总结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知识超过了学校两学期的艺术史课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