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 短评

热门
  • 3230 享乐猪 2021-03-01 01:49:17

    看到有人说余华为什么不写都市,甚至于说中国作家在城镇化的大环境下不与时俱进。拜托,你让余华写,他也写不出啊。个体和写作经验的累积就不是一个方向,能处理的好的话,还用的着你说?青年作家有写都市与城镇的,只是格局很小,你没看过但是不代表没有。(看完只是感叹余华对小人物真是热爱,文城永远无法抵达,林祥福即使找到了小美,也无法相认。)

  • 2732 雨涣 2021-02-27 18:06:50

    林祥福是那个时代朴素的理想主义者,文城是他形销骨立的理想。 另外说当代中国严肃文学不关注都市生活的朋友,不是中国当代严肃文学不关注,而是你自己没有关注这类书籍罢了。

  • 2343 Nelly.L 2021-02-28 14:19:49

    读完觉得有点失望。21世纪第二个十年都结束了,中国城镇化率破50%已经过去十年了,再去写民国时期的村镇和乡贤又有什么意思呢?当历史小说看吧,又完全看不到社会大背景与个体生命之间的隐秘关联(作者可能觉得写军阀混战下江南地区匪乱的无比凶残就算是历史了),倒是不断重复一些陈旧的观念(又没有当代人的反思)。我觉得中国的“严肃文学”不关心都市生活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如果说十几二十年前写不好,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根基是乡土社会,但现在眼见我们就要全面进入城镇化了,时代的主流故事和主要矛盾都发生在都市,作家们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一点?

  • 2194 东林君 2021-03-08 11:00:55

    9 看了一下评价,笑死我了,摘取几则:1、中国城镇化率这么高,为什么不写城市。这…… 2、没有干货。喜欢干货你去看 QuestMobile,去看上市公司财报啊,你看小说干嘛;3、中老年男性的气息。那都这个年龄了变性装嫩也来不及了不是;4、骗钱,卖惨,你还是去看你家爱豆吧,作家不适合你。哈哈哈哈哈。言归正传,这书不算完整,但里面对乡村道德和情感秩序的还原,对人性本善的弘扬,对残缺和边缘人士的关怀,罕见且登峰造极。最动人的段落是第一次绑票和割耳朵那几十页,可能也是他发力的篇章,大概一两百页里,就构建出了一个如此奇幻繁复细致的世界,只可惜结束太快。所以,祝余大师长命百岁,继续写下去,期待续集。

  • 383 文承 2021-02-23 16:53:37

    我是:文承,他的书是:文城。这一等就是八年

  • 456 醉脸春融 2021-03-03 00:39:06

    余华这是劣质国产剧看多了吧。读余华的早期中短篇我看到了一个先锋作家的才华横溢;读《活着》我看到了富贵的悲痛和坚韧;《兄弟》有荒诞与癫狂的燥热;《第七天》开始显露江郎才尽;到了《文城》,我看不出主要角色的动机,仿佛是余华在推着他们走,人物是死的,没有生机了,语言寡淡,只是偶有妙笔让人会心一笑,整体令人失望。

  • 382 赫恩曼尼 2021-03-06 20:39:34

    看到很多评价说,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要写一个和现实毫不相关的故事?我想问题并不出在故事的主题上。一个成熟的作家,很多时候并不是主动选择了自己讲述的故事,而是被一个故事选择,他必须将它写下来才能摆脱其纠缠。不存在的文城、一个叫林祥福的男人出走又回归的一生,这个故事的内核一定纠缠余华很久,他只有写下《文城》才对自己有了交待。问题并不出在主题和技巧上,而是因为我们对这位写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的作家有了异于寻常的期待——我们希望他永远像尖刀一样尖锐,刺进浑浊的现实,最好可以借文学不惜向权力宣战,我们希望看到一种文学之外的力量。而当他无法承载这样的期待,必然就会被舆论反噬。《文城》不新颖,却纯熟;不惊艳,却诚恳;除却写女性的部分过分耽于男性视角,其余皆达到了叙事的饱满。可读。

  • 327 坦克手贝吉塔 2021-03-04 03:50:55

    如冻土消融时回转萦绕的水汽,时隐时现,抱着生也抱着死;士与誓之精神,情与义之幻景,将溪镇变作文城。文城也是一个人的空城,“死在盼望我”,无法不勇猛,无法不飘零。

  • 286 林带雨 2021-02-28 16:37:22

    看完就是满脸问号,为啥作者要写这么一个故事,民国乱世 一个理想主义乡绅之死,既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又充满了青年小说家模仿大师的拙劣修辞。

  • 243 迢递 2021-03-05 11:27:03

    整篇几乎都这样疲惫,拖沓,散发着中老年男性一蹶不振却沾沾自喜的衰败气息,文笔枯索而无趣,情爱时无对峙,暴力时无悲悯,不再是当年写细雨和许三观的余华。亮点是《文城补》里小美的死,以及小美迎来林祥福。

  • 391 王食欲 2021-03-03 01:13:12

    顾家四兄弟撑杆跳翻墙去嫖那段把我笑死了哈哈哈哈。

  • 334 芮思 2021-03-12 12:49:47

    不是余华老了,温柔了,是读者挑剔了,长大了

  • 133 豆友3103758 2021-02-20 12:06:35

    余华这是受了我的影响,开始用文城了

  • 190 渡边 2021-03-06 02:13:36

    这就像什么,像身上放了肉的沙子龙,时隔八年又耍了一套五虎断魂枪,好看吗,单论故事是好看的,内力还在,下盘稳如老狗,甚至过于纯熟少了些年轻时的奇招醉步,但余华毕竟是余华,只要他正常发挥(别跟《兄弟》似的),在当下横扫一片毫无问题。但是吧,写这么一故事,其实也可有可无,这本书,有它没它,不会让余华加高一分,也不会减低一分。他可能只是有一天技痒了,那就再耍一遍吧。“不传,不传”。

  • 160 icymann 2021-03-04 13:01:34

    实在无法完成全书的阅读,越读越尴尬。为写而写,满纸的虚情假意。唉😔

  • 134 凡赫辛 2021-03-04 20:47:30

    奇技淫巧,老气横秋,画面感像不入流的电视剧,就那点玩意吃一辈子

  • 198 bluegangsta 2021-02-27 01:36:34

    熬夜看完,一声叹息。整本书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更像是描绘了一出乱世匪患下的芸芸众生,写的是时代,没什么真正的主人公,每个人的故事浮光掠影般划过,拥挤嘈杂,每个人都像悲剧,但悲的太多不免有些麻木。等到了下半部分,好像真正的主人公才登场,他们的故事和上半部分呼应后,你才明白原来故事真正的悲情是什么,于是高潮的情绪彻底被带了出来。是牛逼的作品,学到了。

  • 213 ○○ 2021-03-12 00:10:04

    都不太懂,中年男作家们怎么还在塑造这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爱卖身的传统老黄牛女性角色。你可以在书中男性角色上看到淳朴、善良、讲义气、孤勇各种特质。在女性身上你只能感受到,她们会生孩子,会喂奶,会做饭,感受不到任何角色魅力。以及我真的不想看男主角柔软但努力的阳痿描述,想不出来这段描写究竟有什么必要。 (作为花钱买书的消费者只想表达对这本作品的感受,对作者本人并无喜恶,被戳到痛点的ws男和yw男请勿私信我狂吠,谢谢)

  • 152 欢乐分裂 2021-03-08 16:17:30

    宛如读了一部国产剧的剧本(还是那种动辄几十集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乱世离乡的背景,苦情悲情齐齐上演,走夫贩卒的侠义精诚与命运的颠沛无常,几条线索的交织糅合——余华依然是写故事的好手。并不认同“写这样的故事有何意义”的评价,作家自有其偏爱与擅长的创作倾向与领域,且为何凡事都要揪出“意义”呢?读完这个不无奇情堆叠的故事,观感是畅快的——但也止于畅快了,就像追剧时沉浸其中,追完却未留遗韵。 近些年余华无疑是止步甚而退步的,早已失去早年的阴郁与犀利,语言功力退化到平平甚至腻味(某些段落真是不忍看啊),并无辨识度;他的写作体系和结构仿佛尘封在多年以前,而读者们却早已在新的语境下大步向前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