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父子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 米卡 2021-02-03 16:48:51

    俄罗斯纪录片导演讲述 塔可夫斯基宇宙,诗意节奏,蒙太奇画面。年后下印厂。

  • 11 icegun 2021-07-07 16:22:52

    翻译风格时不时走向滑稽和诡异,人名混乱,阅读体验差。文本读起来别扭,试图营造某种塔可夫斯基感觉,但很做作。书签很美。“去寻找帮助和理解是无济于事的。”

  • 8 空山驿马 2021-06-01 17:01:07

    有关安德烈的书不胜枚举,却鲜有写阿尔谢尼的,这部父子合传算是开了先河,填了空白。而了解父亲和父子关系,对于解读儿子的电影自然也必不可少。

  • 11 何阿嵐 2021-07-12 00:01:40

    不易讀,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傳記。又同時打開了我們了解塔可夫斯基的門,用電影片段、父親的詩歌,兒子的書寫,拼貼兩父子間重疊又不相同的命運。引文中的一段話,很能代表書的立場「我們過於強調童年的意義。精神分析學家通過童年去解讀生活,用它去解釋一切 — 這是一種將個性加以幼稚化的方式。如果你想用這種觀點去看藝術進程,去看創作,那它甚至讓人苦惱。創作的動機和實質,比單純回憶、解讀童年複雜得多,難以捕捉得多。」過去我們對他的了解都只限在作品和風格,鮮有對塔氏的生命描寫,此書並不會長進我們這方面認識,他不是還原藝術家的生活,而是理解過後,父子二人、以至他們的同代人,經歷前蘇聯時期,堅持創作必經的苦難,但我想,假約有更多基本事實了解,才更能明白作者選取的角度和意義。

  • 5 ly的读享生活 2021-07-07 09:10:32

    这部传记就是典型的塔可夫斯基电影,有很多的闪回、独白、幻象、对话,模糊的梦境般的影像与人物自身的回忆和创伤关联起来,一方面是靠近,一方面是疏离,彼此间有太多矛盾,又有着天然的牵绊。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自传《雕刻时光》的片段不断穿插各处,构成通往诗意逻辑道路的指引。萨特说过,“先在上帝、自然和时间中失去自我,再找回自我”是塔可夫斯基世界观的基础,几乎他的所有作品,都在表达对自我的寻找,寻找童年时的房子,寻找记忆中的时光。尽管成长于其间然而已多年不见的家,和现实中历经岁月沧桑的房舍,早已大相径庭,而父亲给予他的一切,构成了他通过电影拍摄不断回溯自我的开端。

  • 3 草如 2021-06-07 09:45:43

    从这本书也能看出斯大林时代对艺术家个人命运轨迹的巨大影响,阿尔谢尼身边的作家朋友一个个“消失”,他参加“二战”,还不幸失去过一条腿。

  • 2 2021-06-27 19:42:10

    “应当严肃”

  • 1 胡桑 2021-12-27 13:03:50

    父子两人分别在诗和电影里保持严肃、专注和苦修,同时对自己的艺术有着怀疑和遗憾,却保持着探索的状态,令人起敬。

  • 1 凌·海德维希 2021-06-11 15:38:06

    摘抄过电影里的诗,之前书店还办过阿尔谢尼的诗会,不知这本书里收录翻译了多少阿尔谢尼的诗?

  • 1 土地测量员小K 2021-07-03 14:43:20

    如同看老塔电影般了解了老塔的成长,也了解了影响老塔一生的诗人父亲阿尔谢尼。一个天生敏感,性格矛盾,富有才华的浪子,一个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男人。

  • 3 蚱蜢 2021-07-21 23:16:52

    感觉是传记的一种不俗的写法,作为父亲的塔可夫斯基更受我的关注,那种难以克制的放荡不羁,让我突然对翻译过的诗歌有了新的见解,也许那是一些带着谴责和忏悔意味的写作,当意识到自己在用某些短暂的、肤浅的生活去撞击永恒的、深沉的命运。

  • 1 渡边 2023-10-12 23:19:52 江苏

    没想到竟写得如此抒情,简直是又一部文字版的《镜子》。书中老塔可夫斯基的传记占比更大,讲述诗人生平与精神的同时,不断切入和闪回的却是儿子拍的电影,时光在过去和未来循环往复,被雕刻成♾️的莫比乌斯。父亲在儿子三岁时离家,无形的纽带非但没断反而日益坚固,父子俩的精神结构和倾向真是如出一辙,甚至让人怀疑是否有某种精神遗传性,只不过基因密钥不是疯狂,而是艺术和对精神性的渴求。如宿命一般,两人一个用诗一个用电影,倾尽一生向永恒发出同样的精神祈祷,“而他们唯一知道的造物主就是他们自己”。

  • 0 已被槍決 2021-06-24 22:56:15

    文体很塔可夫斯基

  • 0 固埃 2022-03-18 17:26:19

    在艺术层面上我们跟五个天才学习:日本导演黑泽明,法国导演布列松,瑞典导演伯格曼,意大利导演费里尼,西班牙导演布努埃尔。

  • 1 沙皮狗 2022-02-19 18:28:32

    诗人的故事就应该用诗歌来写

  • 0 江浙沪唯一土狗 2022-02-08 17:51:18

    算是对《雕刻时光》的补充阅读,在雕刻一书里塔可夫斯基着力于自己的艺术论,但很少谈及自己,那里面更多所呈现的是一个艺术家所理想的世界,是这本书里所提到的“彼岸”性质的。 但在这一本里,父子轮流成为主角,塔氏的乡愁更多的被赋予了血脉的寻觅,也更多看到了他在内省中所感受到的痛苦。而正因为了解自身的孱弱与阴暗,人才会更多的想要寄希望于一种完美,这即书中的“创作的驱魔”,也是对自我的救赎渴望。 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成为了塔可夫斯基电影,也让塔氏父子成为了陀笔下的人物,他们的精神决斗不止对应他人,也对应自己,不管决斗的结果如何他们都输了,因为彼岸的世界终不会到来,诗意的凝视终归走回残忍的现实。

  • 0 我的名字叫做W 2022-03-07 21:08:28

    一个在文字中彷徨,一个在光影中迷茫。他曾在不断的逃离与漂泊中找到激情与自由,最后终老于故乡公园的长椅;他曾询问列夫·朗道关于信仰的存在,得到了那个迫使他追随父亲宿命的漂泊,直到人生尽头都饱受怀乡之苦。破碎的镜子里,折射出的是那个尝试定义自己价值的潜行者的身影,是索拉里斯上抱着父亲忏悔自己过错的幻影,是黑白影像中伊万瞪大的眼睛中的疯狂与现实,是安德烈·卢布廖夫打破沉默安慰少年后创作的《三位一体》……属于老塔影迷的非常规传记,建议搭配《雕刻时光》和几部遗作一同食用。

  • 0 Ahtoha 2021-11-15 09:39:09

    独特的传记,表面看素材拼贴一般,但又很主观表达。

  • 0 oso 2021-11-14 15:55:19

    流畅的模糊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