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汤浅邦弘教授是日本的中国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著述颇丰。本书收录了汤浅教授最近十年来关于竹简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本书围绕战国至秦汉的重要思想史问题进行探索,特别是楚王故事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全书视野广阔,探究深入,体系严整,论述精到。本书的翻译出版,不仅便利于我国学者的参考借鉴,而且对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先秦秦汉时期社会、思想与文明的状态和特征,极有帮助。
作者简介 · · · · · ·
汤浅邦弘,著名竹简研究专家。1957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获得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历任北海道教育大学讲师、岛根大学副教授、大阪大学副教授。2000年起担任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汤浅教授的研究领域以中国思想史研究为主,现主要通过解读出土竹简文献研究诸子百家思想,出版著作多种。
目录 · · · · · ·
序 文
第一部分 儒家思想与古圣王的传说
序 章 中国新出土文献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战国楚简与儒家思想—“君子”的含义
第二章 上博楚简《颜渊问于孔子》与儒家文献形成史
第三章 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的古圣王传说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 儒家思想与古圣王的传说
序 章 中国新出土文献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战国楚简与儒家思想—“君子”的含义
第二章 上博楚简《颜渊问于孔子》与儒家文献形成史
第三章 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的古圣王传说
· · · · · · (更多)
序 文
第一部分 儒家思想与古圣王的传说
序 章 中国新出土文献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战国楚简与儒家思想—“君子”的含义
第二章 上博楚简《颜渊问于孔子》与儒家文献形成史
第三章 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的古圣王传说
第四章 太姒之梦与文王的训诫—清华简《程寤》
第二部分 王者的记录与教诫—楚王故事研究
序 章 上博楚简与楚王的故事
第一章 《庄王既成》的“预言”
第二章 《申公臣灵王》—灵王的“簒夺”
第三章 《平王与王子木》—太子之“知”
第四章 《平王问郑寿》—谏言与预言
第五章 《昭王毁室》中的父母合葬
第六章 教诫书《君人者何必安哉》的意义
第三部分 新出秦简、汉简中体现的思想史
序 章 新发现的秦简、汉简
第一章 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结构与思想
第二章 银雀山汉墓竹简“论政论兵之类”考释
第三章 兴军之时—关于银雀山汉墓竹简《起师》
第四章 先秦兵学的发展—以《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为线索
第五章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的特征
附 录
书评 陈伟等著《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
结 语
中文版后记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部分 儒家思想与古圣王的传说
序 章 中国新出土文献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战国楚简与儒家思想—“君子”的含义
第二章 上博楚简《颜渊问于孔子》与儒家文献形成史
第三章 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的古圣王传说
第四章 太姒之梦与文王的训诫—清华简《程寤》
第二部分 王者的记录与教诫—楚王故事研究
序 章 上博楚简与楚王的故事
第一章 《庄王既成》的“预言”
第二章 《申公臣灵王》—灵王的“簒夺”
第三章 《平王与王子木》—太子之“知”
第四章 《平王问郑寿》—谏言与预言
第五章 《昭王毁室》中的父母合葬
第六章 教诫书《君人者何必安哉》的意义
第三部分 新出秦简、汉简中体现的思想史
序 章 新发现的秦简、汉简
第一章 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结构与思想
第二章 银雀山汉墓竹简“论政论兵之类”考释
第三章 兴军之时—关于银雀山汉墓竹简《起师》
第四章 先秦兵学的发展—以《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为线索
第五章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的特征
附 录
书评 陈伟等著《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
结 语
中文版后记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简牍--竹简与木简的总称。竹简只要用作文献、文书等,将其编缀后的形状便是汉字的“册”字。纸发明以后,其用途被纸取代,并逐渐受到驱逐。木简则主要用作文书、账簿、名片、货签等,用途较多,纸发明之后,暂与纸并用。简帛--竹简与帛书的总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除此之外,在诸子百家之前的时代,是否就没有别的文献?对于这个问题,近年的出土文献给出了很好的答复。通过新的资料可知,除了《诗》、《书》以外,还存在各种形态的古代文献。特别是在上博楚简中,含有多种春秋时期楚国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以故事形式记述了当时楚国的历史,描述了王和太子的理想形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文明研究丛书(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钱宾四先生与现代中国学术》《竹简学》《南宋盐榷》《宋代科举社会》《中国思想史讲义》
等
。
喜欢读"竹简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竹简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考古与推理:以《道德经》不同版本小辨为例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相信很多人对《道德经》中这段角度异于常理的论述印象深刻。一般有两种解释,一个是说大仁义是大道废弃后对个人道德的要求,智慧是出于辨别大伪的需要,所以仁义和智慧并不是值得称颂的事情;一个甚至直接就认为这里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了。...
(展开)

研究中国思想的一门神秘学问——《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有感
中国的古代思想,可以说对于现在的中国社会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尤其是现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在现在的中国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中国古代的这些传统思想,例如现在社会各地兴办的孔子学院等也是对于古代儒家思想的一种肯定。但是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可以说对于中国的古...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东方出版中心 (2017)8.0分 115人读过
-
大阪大学出版会 (201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 出土文献与先秦思想学术史 (王观旂)
- 日本东洋史研究(中译本) (中世与近世之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竹简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彭城下吏 2021-10-16 22:36:01
序文像个“学”。正文部分其实是论文集。
1 有用 鹅笼先生 2022-01-14 23:04:45
治学粗疏,文字方面的基本功太差,文献理解方式有点生硬,文字解读也有错误,读起来感觉是搞思想史的,一看简介,果然是的
0 有用 圣俞 2022-04-17 16:38:36
不知是否由于趣味、思维的差别,有些话题似乎只有汉学家会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