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于撰述的重要创获。作者以数十年专治中国史的功夫,于上古至近代各类文献、考古发现和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均有相当全面的掌握。其运思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发展、存续和变迁,尤其是社会结构、社会组织、阶层群体、典章制度乃至文化宗教的生成演变和相互作用,所见既深且切,所析既通且正,论断自出机杼,检讨折中均衡而精密,读者从中不仅可了解中国数千年的基本状貌和内部律动,且能体察作者洞幽发微、鉴古开新的人文情怀。
中国社会史的创作者
· · · · · ·
-
梁庚尧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庚尧,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祖籍广东省新会县,1948年生于广州,1956年定居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博士。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梁史治史,尤精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宋代历史研究,著有《南宋的农地利用政策》《南宋的农村经济》《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南宋盐榷——食盐产销与政府控制》《宋代科举社会》等。
目录 · · · · · ·
序
第一讲 早期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形成
一、 早期农村的兴起
二、 社会组织的演进
三、 夏、商时代国家的形成
第二讲 封建社会秩序及其解体
一、 周初封建的本质
二、 封建社会秩序的演变
三、 封建社会秩序的解体
第三讲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士族的形成
一、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扩大
二、 士人地位的下降与回升
三、 士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讲 道教的社会根源
一、 神仙与方士
二、 神仙信仰的普遍
三、 巫与巫术
第五讲 土地私有制度的曲折发展
一、 春秋晚期以来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二、 汉代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三、 三国时期国有土地的扩大
四、 西晋时期私有土地的复盛
第六讲 古代城市的性质
一、 封建时代城市的性质
二、 春秋时期城市的扩张
三、 战国城市工商业的兴起
四、 秦汉以后城市的里制与市制
第七讲 人口的大变动与市场的萎缩
一、 人口的锐减
二、 人口的流徙
三、 市场的萎缩
第八讲 门第社会势力的形成与衰落
一、 曹魏西晋门第势力的形成
二、 东晋南朝门第势力的发展与僵化
三、 北朝隋唐门第势力的演变
第九讲 身份制度的盛行
一、 奴婢
二、 客与部曲
三、 世业、世兵与世吏
第十讲 均田法的演变与破坏
一、 均田法的成立与演变
二、 均田法的破坏
三、 客户的涌现及其与佃农的合流
第十一讲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与限制
一、 佛教社会力量的兴起
二、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
三、 佛教社会力量的限制
第十二讲 南北社会中心的转移
一、 南北户口的升降
二、 南北产业的消长
三、 南北人才的交替
第十三讲 科举社会的成立与逆转
一、 唐代门第势力的衰退
二、 宋代科举社会的确立
三、 元代社会阶级的再兴
第十四讲 茶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私贩的猖獗
一、 茶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二、 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三、 茶盐私贩的猖獗
第十五讲 宋元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一、 耕地不足
二、 土地的所有与经营
三、 租佃制度
第十六讲 宋元城市社会的兴盛
一、 城市形态的转变
二、 城市的扩张
三、 城市的社会结构
第十七讲 宋元的工商组织与工商资本
一、 商品流通的中介
二、 手工业工场的组织
三、 工商行会的性质
四、 工商资本的流动
第十八讲 新家族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 族谱
二、 义庄
三、 祠堂与祭田
四、 族长与家长
五、 家产
六、 婚姻与妇女地位
第十九讲 社会福利与互助
一、 仓储
二、 养老济贫、慈幼、疗病与助葬
第二十讲 身份制度的复兴
一、 宋元时代奴隶制度的衰落与复兴
二、 元明的职业世袭制度
三、 明代的奴仆与奴变
四、 清代奴隶制度的兴盛与衰退
第二十一讲 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
一、 弥勒教与摩尼教的活动
二、 白莲教的形成与发展
三、 罗教的兴起与流衍
第二十二讲 明清士绅的社会地位
一、 士绅阶层的构成
二、 士绅的特权
三、 士绅的社会活动
第二十三讲 明清租佃制度的演变
一、 佃权的长期化
二、 一田多主制
三、 租课形态
第二十四讲 明清的工商活动与商人地位
一、 生产、流通组织与资本
二、 工商行会的发展
三、 工商业者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
第二十五讲 秘密会党的活跃
一、 秘密会党的形成
二、 秘密会党的扩散
三、 秘密会党的组织
第二十六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一、 商工阶层的崛起
二、 新旧知识阶层的交替
三、 妇女地位的提升
四、 农村社会的衰敝
· · · · · · (收起)
第一讲 早期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形成
一、 早期农村的兴起
二、 社会组织的演进
三、 夏、商时代国家的形成
第二讲 封建社会秩序及其解体
一、 周初封建的本质
二、 封建社会秩序的演变
三、 封建社会秩序的解体
第三讲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士族的形成
一、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扩大
二、 士人地位的下降与回升
三、 士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讲 道教的社会根源
一、 神仙与方士
二、 神仙信仰的普遍
三、 巫与巫术
第五讲 土地私有制度的曲折发展
一、 春秋晚期以来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二、 汉代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三、 三国时期国有土地的扩大
四、 西晋时期私有土地的复盛
第六讲 古代城市的性质
一、 封建时代城市的性质
二、 春秋时期城市的扩张
三、 战国城市工商业的兴起
四、 秦汉以后城市的里制与市制
第七讲 人口的大变动与市场的萎缩
一、 人口的锐减
二、 人口的流徙
三、 市场的萎缩
第八讲 门第社会势力的形成与衰落
一、 曹魏西晋门第势力的形成
二、 东晋南朝门第势力的发展与僵化
三、 北朝隋唐门第势力的演变
第九讲 身份制度的盛行
一、 奴婢
二、 客与部曲
三、 世业、世兵与世吏
第十讲 均田法的演变与破坏
一、 均田法的成立与演变
二、 均田法的破坏
三、 客户的涌现及其与佃农的合流
第十一讲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与限制
一、 佛教社会力量的兴起
二、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
三、 佛教社会力量的限制
第十二讲 南北社会中心的转移
一、 南北户口的升降
二、 南北产业的消长
三、 南北人才的交替
第十三讲 科举社会的成立与逆转
一、 唐代门第势力的衰退
二、 宋代科举社会的确立
三、 元代社会阶级的再兴
第十四讲 茶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私贩的猖獗
一、 茶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二、 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三、 茶盐私贩的猖獗
第十五讲 宋元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一、 耕地不足
二、 土地的所有与经营
三、 租佃制度
第十六讲 宋元城市社会的兴盛
一、 城市形态的转变
二、 城市的扩张
三、 城市的社会结构
第十七讲 宋元的工商组织与工商资本
一、 商品流通的中介
二、 手工业工场的组织
三、 工商行会的性质
四、 工商资本的流动
第十八讲 新家族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 族谱
二、 义庄
三、 祠堂与祭田
四、 族长与家长
五、 家产
六、 婚姻与妇女地位
第十九讲 社会福利与互助
一、 仓储
二、 养老济贫、慈幼、疗病与助葬
第二十讲 身份制度的复兴
一、 宋元时代奴隶制度的衰落与复兴
二、 元明的职业世袭制度
三、 明代的奴仆与奴变
四、 清代奴隶制度的兴盛与衰退
第二十一讲 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
一、 弥勒教与摩尼教的活动
二、 白莲教的形成与发展
三、 罗教的兴起与流衍
第二十二讲 明清士绅的社会地位
一、 士绅阶层的构成
二、 士绅的特权
三、 士绅的社会活动
第二十三讲 明清租佃制度的演变
一、 佃权的长期化
二、 一田多主制
三、 租课形态
第二十四讲 明清的工商活动与商人地位
一、 生产、流通组织与资本
二、 工商行会的发展
三、 工商业者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
第二十五讲 秘密会党的活跃
一、 秘密会党的形成
二、 秘密会党的扩散
三、 秘密会党的组织
第二十六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一、 商工阶层的崛起
二、 新旧知识阶层的交替
三、 妇女地位的提升
四、 农村社会的衰敝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社会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社会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近代史 9.5
-
- 韩诗外传集释(新排本) 8.3
-
- 两头不到岸 8.3
-
- 中国人权史 8.2
-
- 国家与学术 8.6
-
- 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增订版) 8.2
-
- 吕澂佛学论著选集 (全五冊) 9.2
-
- 刘泽华全集·中国的王权主义 8.1
中国社会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型态、走向、变动和各重要的侧面均有精到的见解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认识,大陆学者的研究与描述乏善可陈,陈陈相因,几乎没有脱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观点和架构,1980年代的学术勃兴,似乎在这个领域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倒是台湾地区学者的历史研究,因为没有意识形态的影响,能在各个领域不断形成好的见解。梁庚尧教授的...
(展开)

一本书讲清中国社会史
- 《中国社会史》,梁庚尧,出品方:时刻人文 - 全书共计二十六讲,详尽剖析了自远古国家的形成起,直至近代的中国社会发展变迁历程,内容宏大,但作者以细致的笔法进行了精心的把控,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成、走向、形态等侧面有着深刻的见解。 - 书中对我较有启发的,是二十二...
(展开)

一本好看又实用的故事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几天回老家,给舅妈过八十大寿。舅妈和我们同村,舅舅一直在外做生意,所以小时候我常常和她一起睡,每个夜晚,舅妈都会给我讲故事,这个文化不高的农村妇女,竟然可以从荒村野史,讲到情感故事,从姜子牙讲到刘伯承,从石器狩猎讲到如何包饺子。 想到小时候的... (展开)
大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史演变
梁庚尧先生的这本《中国社会史》属于一本历史性的论文讲稿集。浅显易懂,不生涩晦暗,让读者能在提纲分布下对于中国早期的社会演化到近现代的一路进程有着细致的了解与分化改变的认识。 穿透历史的真相,总是需要客观格物的研看角度与丰富的史学范畴的坚实理论。从农耕社会到士...
(展开)

从传统社会史中感受时代变迁
作为社会史的研究,范围庞大繁杂,人口、土地、阶级、宗教、经济、等等,每个选题都是一部大部头,每一个选题又互相交叉,想做单一选题的研究就要每个都有所了解,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将每个选题进行了提炼优化,精简的概括了一个时期过每个重大转折的朝代,让你一目了然的看懂...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东方出版中心 (2016)9.3分 346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2024)8.3分 76人读过
-
臺大出版中心 (2014)9.0分 4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我最爱的图书
- 历史 (Air)
- 社会学 (原道)
- 中国史 (一个不会投三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Z 2023-02-15 00:12:54 上海
依不同时代重点,分设专题概述。文字平实,信息密集。作为讲稿但不随意口语,上佳。
8 有用 蒹葭 2022-05-17 16:23:54
這種通貫中國社會史的書極難寫。早年呂思勉先生的一部亦極好, 材料多依正史諸志。梁先生此書則廣泛吸收現代學術的優秀成果, 最重要的中國社會史議題基本都涉及了。第十二到二十章尤為先生當行本色。文字精簡, 判語精確。參考書目博取廣裁, 無絲毫門戶之見, 尤有按圖索驥的價值。
3 有用 临川归客 2022-06-07 09:21:15
内容丰富,叙述完备,是了解中国社会史主要问题的窗口。但是全书自始至终都没有解决何为社会史?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社会史何以可以成为一个学科?不免白璧微瑕。
12 有用 小小只佰佰佰 2022-08-05 21:29:54
航班延误在机场看完最后一章。感触最深的是元明之后在社会文化、社会保障、身份制度等诸多领域的“开倒车”,才明白“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的含义。
0 有用 大只歌 2025-01-16 15:22:13 重庆
速读。 直接看关键首段首句,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看案例。 5星是给作者的辛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