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沙特:「這是西蒙・波娃最好的一部作品。」
全新法文直譯・繁體中文首次出版
父親過世時,我沒掉一滴淚。我曾對妹妹說:「輪到媽媽時,也會是一樣的。」
但這一次,絕望超出了我的控制,在我心中,有某個不是我的人,正在哭泣。
我將媽媽的唇貼在我的臉頰上,下意識地模仿它的動作。
她整個人、她的全副生命都在其中具體顯現,而憐憫之情使我心碎。
////
以深情與哲思,直視最令人心碎的死亡
一部交織痛苦、柔情、遺憾與矛盾的書寫
存在主義哲學家西蒙・波娃
陪伴母親度過最後人生的哀悼日記
////
本書於1964年出版,是西蒙・波娃第四部帶有回憶錄性質的作品,記錄了她與妹妹海倫陪伴罹癌母親度過生命最後三個月的歷程。
1963年10月,波娃的母親佛蘭索瓦摔倒住院,卻意外診斷出腸癌。
在醫生建議下,波娃與妹妹決定讓母親接受手術,並對母親隱瞞病情。這一決定後來讓波娃懊悔萬分...
沙特:「這是西蒙・波娃最好的一部作品。」
全新法文直譯・繁體中文首次出版
父親過世時,我沒掉一滴淚。我曾對妹妹說:「輪到媽媽時,也會是一樣的。」
但這一次,絕望超出了我的控制,在我心中,有某個不是我的人,正在哭泣。
我將媽媽的唇貼在我的臉頰上,下意識地模仿它的動作。
她整個人、她的全副生命都在其中具體顯現,而憐憫之情使我心碎。
////
以深情與哲思,直視最令人心碎的死亡
一部交織痛苦、柔情、遺憾與矛盾的書寫
存在主義哲學家西蒙・波娃
陪伴母親度過最後人生的哀悼日記
////
本書於1964年出版,是西蒙・波娃第四部帶有回憶錄性質的作品,記錄了她與妹妹海倫陪伴罹癌母親度過生命最後三個月的歷程。
1963年10月,波娃的母親佛蘭索瓦摔倒住院,卻意外診斷出腸癌。
在醫生建議下,波娃與妹妹決定讓母親接受手術,並對母親隱瞞病情。這一決定後來讓波娃懊悔萬分,認為是對母親的背叛。
波娃原本與母親關係疏遠。1949年出版《第二性》中,描述想要控制女兒的「專制母親」形象,部分即由此而來。
但罹病期間,原本嚴厲、苛刻的佛蘭索瓦,竟變得像個小女孩般天真無助。
這個從未見過的母親使波娃既驚愕又憐憫,也促使她重新反省自己原本對母親的種種理解。
住院後三個月,佛蘭索瓦過世,波娃則於1964年出版了這段歷程的回憶錄。
她極其動人地記下她對母親既依戀又痛恨、既理解又陌生的情感。
這是《第二性》中母女關係的續篇與變奏,更是她抗拒死亡、擁抱生命的熱情宣言。
欲理解西蒙・波娃,不能不讀。
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的创作者
· · · · · ·
-
西蒙娜·德·波伏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1986.4.14
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政治運動者、女權主義者暨社會理論家。其最著名作品《第二性》(Le Deuxieme Sexe)被譽為「女性主義的聖經」。
十五歲立志成為作家,一生著述豐富多樣,橫跨小說、劇本、遊記、論述、傳記、書信等多種形式。長篇小說《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於1954年獲得法國最重要的龔固爾文學獎。
波娃的思想與創作,都與她自身的生活經歷深深纏繞。她與哲學大師沙特終生保持開放性的伴侶關係,對她的思考影響深遠。而與母親之間南轅北轍、既愛且恨、既綑綁又衝突的關係,更形塑了她終生對「女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探求與思索。
1986年,波娃在巴黎與世長辭,與沙特的墳墓一起合葬在蒙帕納斯公墓。
譯者簡介
周桂音
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博士。文字作品曾獲林...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1986.4.14
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政治運動者、女權主義者暨社會理論家。其最著名作品《第二性》(Le Deuxieme Sexe)被譽為「女性主義的聖經」。
十五歲立志成為作家,一生著述豐富多樣,橫跨小說、劇本、遊記、論述、傳記、書信等多種形式。長篇小說《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於1954年獲得法國最重要的龔固爾文學獎。
波娃的思想與創作,都與她自身的生活經歷深深纏繞。她與哲學大師沙特終生保持開放性的伴侶關係,對她的思考影響深遠。而與母親之間南轅北轍、既愛且恨、既綑綁又衝突的關係,更形塑了她終生對「女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探求與思索。
1986年,波娃在巴黎與世長辭,與沙特的墳墓一起合葬在蒙帕納斯公墓。
譯者簡介
周桂音
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博士。文字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九歌兩百萬長篇小說獎決選入圍、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首獎等。譯有《少女與夜》、《作家的祕密生活》、《奇幻國度》(合譯)等書。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父亲去世之后,她就已经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所展现的勇气令人惊叹。她悲痛欲绝,却并没有陷入过往,而是享受重返自由的乐趣,按照自己的品位重新塑造生活。我父亲一毛钱都没有给她留下,那时她已经五十四岁了。她通过了很多考试,参加各种培训,还拿到了一个资格证书,这个证书让她获得了一份红十字会图书馆管理员助手的工作。她又开始学骑车,每天骑车上班。战争结束后,她考虑过在家里做裁缝。那时候我也有能力帮助她。不过悠闲的生活并不适合她,她最终还是急切地投身于自己想要的生活,为自己找了一大堆事。她先是在巴黎郊区的一个防痨疗养院的图书馆无偿工作,后来又去了他们社区的天主教联谊会的图书馆。她喜欢收拾图书,给它们包上书皮,整理分类,保管查阅卡,给读者一些建议。她学习了德语和意大利语,还把英语捡起来了。她在缝纫工厂做刺绣,参加慈善义卖和各种演讲,结识了一大堆新朋友,也和那些被我父亲的坏脾气吓跑的老朋友重续旧缘,开心地在自己的小公寓里招待他们。最后,她也有能力去进行自己一直以来都非常热爱的活动:旅行。顽强地同自己僵硬的双腿关节做斗争。她去维也纳和米兰看我的妹妹。夏天,她一瘸一拐地走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的大街小巷,参观比利时和荷兰的博物馆。这几年,她几乎瘫痪了,只好放弃了周游世界。不过只要有朋友或者亲戚邀请她到乡下或者巴黎以外的地方去,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她:她会毫不犹豫地在乘警的帮助下登上火车。她最喜欢坐汽车旅行。前一段时间,她的侄孙女卡特琳还在晚上开雪铁龙2CV载她去梅里尼亚克,速度超过450公里。她下车时精神百倍,如同绽放的花朵。 她的活力使我惊奇,她的勇敢让我肃然起敬。 (查看原文) -
母亲赤裸的身体让我感到震惊。对我来说,没有比这具身体更虚无的存在,但也没有一具身体比它承载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小时候,我深深得爱着它,青春期时,它却让我慌乱不安,厌恶反感。这个过程是如此正常,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她的身体就应该具有双重的属性,既使人厌恶又剧有神圣性——是一个禁忌。尽管如此,我还是惊讶于我的痛苦是如此强烈。母亲的无动于衷让事情变得更糟:她逐渐地抛弃压制了她一辈子的条条框框,我也认同这种做法。唯有这具身体,因她的投降退让而突然成了一具身体,不再有其他的意义,与尸体无异:可怜得再也没有反抗能力的尸体,被专业人士摆弄来摆弄去,倘若看起来还一息尚存,也仅仅是由于它本身愚蠢的惯性罢了。于我而言,母亲一直都在那里,我从未认真地想过有一天我很快就要看着她离去。她的死期,如同她的生日,都属于传说的时代。这种话毫无意义,正如很多话意义毫无意义。这是第一次,我要把她看作一具被判缓刑的尸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于我而言,母亲一直都在那里,我从未认真地想过有一天我很快就要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女人與女孩的原罪 9.0
-
- 我存在 8.2
-
- 沒有媽媽的超市 8.6
-
- 隱形性產業: 英國移民性工作者 7.9
-
- 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 9.7
-
- 人性的,女人性的 8.7
-
- 第二性 9.5
-
- 我,你,我们 7.5
-
- 被埋沒的足跡 8.4
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所有的和解,根本上都是与自己的和解

“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垂死的老女人了。”
> 更多书评 4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海天出版社 (2019)8.9分 1496人读过
-
Pantheon (1985)9.0分 68人读过
-
深圳出版社 (2025)8.7分 731人读过
-
Folio (1972)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张小姐的书架 (明还)
- 港台 2021 (the Wor(l)d)
- 【新書過眼錄·台灣】2021 (普照)
- 想讀的文學 (沉睡的人)
- 2023想的很多读得太少 (戴眼镜的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9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苍耳 2021-11-12 14:16:10
看到后面哭得有点看不下去。对终将离去的亲人,生者永远亏欠也永远无法报答。「她徒劳无功的奋战,撕裂了平庸日常那道令人安心的簾幕。」
0 有用 肌腱必断 2023-03-28 20:51:51 四川
读完了 全世界同一个妈 没有这样的妈就没有这样的波伏娃
0 有用 D 2023-06-10 13:41:28 四川
每个人的终点站。
0 有用 Sundaynight 2023-05-14 23:08:46 广东
很真切,想起了照顾外公临终的过程。除了死亡,波娃还从女性视角回顾了母亲的一生,以及她和母亲间隔代女性间控制与摆脱的种种挣扎。是波娃从自身和亲人出发去理解女性困境的珍贵材料。
0 有用 不语 2022-06-12 20:31:12
波伏娃极为平实的文字下面,隐藏着澎湃始终的情感。那种对至亲离去的哀恸,从来都不需要刻意的包装与表达。我们与至亲之间,我想我要明白,和解这件事并不重要。随着矛盾与冲突的时光,也是躺在病床上时值得回忆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