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都城洛阳。文士们卷着尘土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只为一睹太学里新刻的《熹平石经》风采。一时之间,洛阳城万人空巷,太学门口聚集了上千辆马车,道路为之堵塞。《熹平石经》刻的是儒家七部经典,由当时粉丝最爆的书法家蔡邕负责书写。
差不多就在《熹平石经》刻出来的同时,一位来自西北的狂士,名叫赵壹,他写下了一篇鄙视当时学子们熬夜忘食学习书法的奇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有些讽刺地说,时人为了学好书法,废笔废墨无度,唇齿常常带黑,衣领简直是漆黑的皂布,友朋相聚,伸指就在墙上或地上刮来画去地演示探讨,以至于指甲外露,血迹斑斑……
这是距今1800多年的时代里,中国人对于书法的风雅往事。不过,今天的人飞往几千里之外看展,还有很多人会说“我梦里都在练字”,这1800年的前后,无论是喜欢看还是喜欢写,对书法的那份热情其实并没有变多少。
中国书法到底...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都城洛阳。文士们卷着尘土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只为一睹太学里新刻的《熹平石经》风采。一时之间,洛阳城万人空巷,太学门口聚集了上千辆马车,道路为之堵塞。《熹平石经》刻的是儒家七部经典,由当时粉丝最爆的书法家蔡邕负责书写。
差不多就在《熹平石经》刻出来的同时,一位来自西北的狂士,名叫赵壹,他写下了一篇鄙视当时学子们熬夜忘食学习书法的奇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有些讽刺地说,时人为了学好书法,废笔废墨无度,唇齿常常带黑,衣领简直是漆黑的皂布,友朋相聚,伸指就在墙上或地上刮来画去地演示探讨,以至于指甲外露,血迹斑斑……
这是距今1800多年的时代里,中国人对于书法的风雅往事。不过,今天的人飞往几千里之外看展,还有很多人会说“我梦里都在练字”,这1800年的前后,无论是喜欢看还是喜欢写,对书法的那份热情其实并没有变多少。
中国书法到底是什么鬼?或许今日的答案五花八门,比如,时髦的说法会称,这是“美”,是“艺术”,是浓缩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其实,按照1800年前的大师蔡邕的定义,书法,应该是“放松”,他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怀抱”,辞典里的定义是人胸部和手臂向前怀抱的空间,这里的“散”,其实就是说胸腔里那口闷气一松,心事那么一放,所谓“放松”而已。
“放松”的反面,是“紧张”。紧张,是个很“丧”的词,但很难说不是中国人的常态甚至是宿命。往古代看,有文字狱,有每隔几代人就到来的战乱与奔逃,有医学条件低下的老病和死亡;在现代,“996”、房价、消费以及变化飞快里不确定的未来,这些糟心事孵出各式各样的焦虑,本身就是让心里不快的“紧张”。
但是,紧张的中国人又是深谙调剂的种族。“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里的一个“偷”,正是一种调剂,更是种大智慧,无论何时,诗意田园,云淡风清,围绕隐居的采采菊花、看看南山、观观盆鱼乃至静听松涛、蝉鸣、泉流乃至宁静村落中的驴子叫,才是撩动中国人神经最敏感的那根弦。放松,以及对放松的追逐,才是中国人生存哲学的底色。
古人挥毫完毕,常常落上“戏墨”“涂鸦”之类的款,这乍看起来可能有些不正经,但实际上却很符合孔夫子对书法的主张。25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书法是君子必习的“六艺”之一,对于“艺”这件事,他老人家的主张是君子“游于艺”,这个“游”,在古字里是鱼儿游的“游”,《庄子》里说,鱼儿是“从容出游”,这正是鱼的快乐。从这里看,蔡邕说书法是一种“放松”,实际和孔夫子的观点是同一主旨。
在汉字的所有书体中,行书是叫人写和看都很轻松的字体,因为它不似草书那样有着不易认读的高冷范,又不像楷书那般一不小心就因为求规矩而落入僵硬死板的陷阱,它因自己“行云流水、秾纤间出”的调调,更容易让一颗颗渴望放松、排遣和抒发的心灵“成瘾”。
《寂静的绝响——十大行书名帖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正是一部向行书爱好者普及行书知识的著作。
该作重新评定了“中国十大行书”,并对这些帖子做了笔法、创作者、创作背景以及鉴藏相关的立体解读,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式讲解,配以丰富的趣味知识,以新闻“特稿式”的写作方法成篇,让读者一口气刷完十大名帖,秒变书法鉴赏的科班成员,让不练字也可以学书法,成为可能。在成书上,全书还特邀了金陵著名琴师姜鹏先生为本书抚琴,一帖一曲,一共十曲,所选之曲,其意贴近书帖,力图让琴音与书道共情,令阅读更添雅韵柔情。读者只消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适时聆听这些曲子,同时,本书还提供了十大名帖的高清图片可供在线观摩。
作者简介 · · · · · ·
尹飞卿,号介山,1988年生,云南人。精赏鉴,略能画,偶为铁笔,弱冠时曾橐笔于报馆,2018年创办天南字馆,授笔法,从学者近千人。
目录 · · · · · ·
《祭侄稿》:安史之乱亲历者的心灵素描
《黄州寒食帖》:也有风雨也有晴
《伯远帖》:东晋风流,宛然眼前
《韭花帖》:“吃”出来的天下第五行书
《仲尼梦奠帖》:清劲绝尘的读书笔记
· · · · · · (更多)
《祭侄稿》:安史之乱亲历者的心灵素描
《黄州寒食帖》:也有风雨也有晴
《伯远帖》:东晋风流,宛然眼前
《韭花帖》:“吃”出来的天下第五行书
《仲尼梦奠帖》:清劲绝尘的读书笔记
《蜀素帖》:“丝丝作响”的绝世奇迹
《松风阁诗帖》:大横大丿,抒写高人胸次
《洛神赋》:美得像洛水女神的行书
《落花诗》:”葬花之祖“的悲情独白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杨凝式最终蜕变成了一名“禅者”,他有诗云: 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 自然知了义,莫肯学神仙。 他认为佛家是了义(即真实之意,最究竟、圆满的义谛)。也许《韭花帖》正是他对“了义”的一种表达,帖中那种样和、内敛的笔触,宽阔疏朗的间距,仿佛就是一种参禅的寂静。或者一种顿悟时的禅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韭花帖》:“吃”出来的天下第五行书 -
《蜀素帖》实在是一件纵心挥洒、天真烂漫的神妙制作,它也像《兰亭序》那般,相同的字充满无穷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无半点矫揉造作的痕迹。 这种感受往往和天上的云朵一般,虽然都是云朵,但不同时刻有着不同的形态,可谓卷舒之间,气象万干,无怪乎启功先生评其“舒卷烟云势最奇”。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对我们理解米芾书法会很有帮助,那便是石头。 米芾是石痴,同时也是位赏石大师,他有一个四字赏石理论十分著名乃至权威,即“瘦、漏、透、皱”。如果说,瘦是一种体态上的健美,漏是孔隙上通下达,透是玲珑剔透,皱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皱”,讲究的是一种刚柔变换间的韵律和节奏,那么,直接就可将《蜀素帖》当奇石林观赏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蜀素帖》:“丝丝作响”的绝世奇迹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寂静的绝响"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寂静的绝响"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书法源流十讲 8.7
-
- 书法课:临帖九讲 8.2
-
- 永字八法 8.8
-
- 颜真卿传 8.5
-
- 书法谈丛 8.8
-
-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 8.9
-
- 傅山的世界 9.0
-
-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 8.1
-
- 学书有法 8.5
-
- 山陰道上 8.4
寂静的绝响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时时观赏,时时琢磨,时时品味人生

慢书写得山水阔,闲画招来乾坤轻~好意趣!

以指传意,以笔入魂,以心至境,以眼观臻!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最爱的图书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3年版) (天蝎小猪)
- 其他书籍 (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寂静的绝响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南岛 2021-04-20 16:21:40
可与陈忠康的书一起看。陈忠康的书要更扎实一点。
1 有用 寒花 2021-04-08 13:13:07
單字聯想簡明準確又生動可愛,信息也比較全面,寫得有趣,很適合入門賞析。個別單字摳得太隨意了!
0 有用 小尔 2023-07-02 16:53:33 上海
很适合新人看 了解书法的同时了解历史 书中很多图片都是要去博物馆才能看到的 所以非常值得买一本自己收藏!
0 有用 广姐 2023-05-31 19:03:00 湖北
将情绪抒发于笔尖,让欣赏者能够感受到书写者的情绪,这是我认为抒发应该达到的境界。行书的特点无非是一种概括,更重要的是写的那个人,他的文学积淀,人生状态,他的呼吸,他的心绪等等流于纸上,让后人能感受到那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恰是我们对这几千年书法文化传承应着以高度重视的部分。
0 有用 朱利安 2022-05-24 13:33:14
全彩 看完了,也不知道自己看懂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