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首先追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陆军的建军过程和军人培养制度,讨论“精英”式军事教育对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陆军“中坚层”军人战争观的影响,并以石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军事战略考虑为线索,探究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思想根源。其次,在重新梳理日本侵华战争史实的基础上,着重考察石原莞尔等日本陆军“中坚层”对发动侵华战争的谋划及其相应行动,并从组织派系和战略思想两个层面分析其内部派系纷争、人事矛盾,以及在侵华策略上的歧见,以深化我们对日本侵华政策形成过程的理解,并进一步分析日本陆军“中坚层”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再次,本书试图从国际视野考察近代日本陆军战争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最终结局。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受到国内政局的影响,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本书希望通过深入分析石原莞尔在退出陆军中央后最终成文定型的两个主要理论,即“最终战争论”和“东...
本书首先追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陆军的建军过程和军人培养制度,讨论“精英”式军事教育对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陆军“中坚层”军人战争观的影响,并以石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军事战略考虑为线索,探究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思想根源。其次,在重新梳理日本侵华战争史实的基础上,着重考察石原莞尔等日本陆军“中坚层”对发动侵华战争的谋划及其相应行动,并从组织派系和战略思想两个层面分析其内部派系纷争、人事矛盾,以及在侵华策略上的歧见,以深化我们对日本侵华政策形成过程的理解,并进一步分析日本陆军“中坚层”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再次,本书试图从国际视野考察近代日本陆军战争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最终结局。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受到国内政局的影响,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本书希望通过深入分析石原莞尔在退出陆军中央后最终成文定型的两个主要理论,即“最终战争论”和“东亚联盟论”的理论背景、思想脉络、主要内容、个人特点、理论的最终走向,指出这两个深受近代以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欧洲大战影响的战争理论,完全违背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大潮流。这两个理论虽以“人种竞争” “东西对抗”为借口,实际上是为了掩盖日本妄图吞并中国、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这也是石原战略构想最终必然失败的本质原因。本书主要利用各类日本陆军相关原始档案资料,对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日本陆军“中坚层”的战争观和侵华战略实践加以考察,在实证的基础上阐明,正是近代日本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孕育并成就了日本陆军“中坚层”,而他们为之处心积虑的侵华策略和行动,也是日本政府和军方推行军国主义的必然产物,故而对战争指导者的战争责任的分析,最终还应归到日本作为国家的战争责任。
作者简介 · · · · · ·
马晓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编辑。
目录 · · · · · ·
一、问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日本近代陆军教育体系的形成:陆军“中坚层”的培养轨迹
第一节近代日本陆军的创立.
一、军事近代化改革.
二、简论近代日本海军的创立.
三、西南战争对日本陆军的影响.
四、从法式军制到德式军制.
第二节日本陆军的“精英”式军事教育体系.
一、陆军幼年学校.
二、陆军士官学校.
三、陆军大学
第三节“精英”式军事教育体系的侵略本质.
一、“精英”式教育在日本军事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灌输忠君爱国、对外扩张思想的精神教育.
三、德式教育的影响.
四、“精英误国”?.
第四节“精英”式军事教育体系下的典型人物———石原莞尔
一、石原莞尔生平.
二、最终战争论和东亚联盟论.
第二章九一八事变爆发与伪满洲国成立:石原莞尔与日本陆军“中坚层”的战争实践.
第一节日本陆军对“满蒙”的设想.
一、“满蒙”问题的由来.
二、是否武力解决“满蒙”问题.
第二节石原莞尔提出的一系列“满蒙”占领方案.
一、占领方案的初步提出.
二、占领方案的进一步论证和完善.
三、日本陆军“中坚层”对石原方案的回应.
第三节战争实践: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过程.
二、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陆军中央的反应.
第四节石原莞尔的“满洲国”设想.
一、“占领”还是“独立”.
二、石原对“满洲国”的设想.
第三章从“华北分离”到“不扩大”:石原莞尔与日本陆军“中坚层”内部的策略分歧.
第一节统制派的战略思想.
一、永田铁山的战略思想来源及特征.
二、永田铁山与统制派的施政主张.
第二节日本陆军内部统制派与皇道派的分歧.
一、一夕会的建立与两派的形成.
二、统制派与皇道派的斗争.
第三节石原莞尔活跃于参谋本部时期.
一、统制派的国防政策.
二、华北事变与陆军“中坚层”的分化.
第四节七七事变后的日本陆军对华战略:以石原莞尔与武藤章之争为切入点.
一、七七事变爆发与陆军“中坚层”的策略分歧.
二、淞沪会战前后石原莞尔的“不扩大”主张.
三、石原莞尔退出陆军中央与陆军“中坚层”的策略演变.
第四章总体战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石原莞尔战争思想的最终成形及根本缺陷
第一节石原莞尔从日本陆军政策制定核心的退出.
一、与东条英机的分歧.
二、转入预备役.
第二节《最终战争论》与石原莞尔的总体战思想.
一、国防经济学理论的兴起.
二、德国总体战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森武夫与《战时经济论》.
四、《最终战争论》的思想分析.
第三节东亚联盟论与石原莞尔的东亚战略构想.
一、东亚联盟论的酝酿与出炉.
二、东亚联盟论的基本主张.
三、日本盟主说.
四、共同国防、经济统一与政治独立.
五、思想团体:东亚联盟的脉络与走向.
第四节石原战略思想的政治社会影响与东亚联盟运动
一、对日本政治经济决策的影响.
二、东亚联盟运动对汪伪政权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石原莞尔与侵华战争"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会战 8.4
-
-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7.5
-
- 守护者 7.6
-
- 东线战场 8.5
-
- 秘密村庄 7.6
-
-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间的宣传战 7.0
-
- 飞虎队 8.4
-
- 诺门罕1939 7.7
-
- 冷战的终结:1985-1991 7.7
石原莞尔与侵华战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从《抗日战争专题研究》来浅谈“是谁给了日本侵华屠杀的底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 (展开)
从《抗日战争专题研究》来浅谈“是谁给了日本侵华屠杀的底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 (展开)> 更多书评 7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文化漫笔 (森森)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 2021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 202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选 (豆友007)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6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石原莞尔与侵华战争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隐清 2022-08-19 16:04:37 甘肃
石原莞尔比大多日军骨干思维上略有高明之处,却也犯了倭人做了婊仍旧要立牌坊的老毛病,其理论也是漏洞百出,在发起侵略行动后还要维持所谓有限化,就如同赌场里先得小赢的豪赌之徒,最终当然是一败涂地。
1 有用 *ST浮谷 2021-12-21 15:30:11
中二的架空歷史作家真的開始書寫歷史會發生什麼,站在日本國內歷史的角度分析了精英軍官思想如何被塑造的原因,但站在二戰前世界環境來看,世界最終戰論確實有符合人類歷史進程的一面。以日本的國力不管北進還是南進,擴大還是不擴大,最終成功的機會都是渺茫的,然而孤注一擲,也許並不能僅從賭徒心理來看,如果人類的歷史即將完結,在結尾壓下最大的賭註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1 有用 云归 2022-01-14 17:11:41
切入角度独特。
0 有用 左大将实朝大监 2023-09-22 14:37:26 云南
有点不尽人意。从选题和所用史料上来看还是挺好,但感觉作者并没有设计好整个思路,也没用好这些材料。可能是这个书系限制吧,选择了一种最四平八稳的写法来讲一些大而化之的常识内容,还不如写成传记,虽然写石原还不如写永田铁山。(这个书系导向性很强,请读者自动过滤那些表忠心语句。) 本书最有创建的地方是对陆军教育体系及其影响的分析,但对于这个「精英化」的动态过程把握还是差了点。关于陆军人事与作者所谓“中坚层”... 有点不尽人意。从选题和所用史料上来看还是挺好,但感觉作者并没有设计好整个思路,也没用好这些材料。可能是这个书系限制吧,选择了一种最四平八稳的写法来讲一些大而化之的常识内容,还不如写成传记,虽然写石原还不如写永田铁山。(这个书系导向性很强,请读者自动过滤那些表忠心语句。) 本书最有创建的地方是对陆军教育体系及其影响的分析,但对于这个「精英化」的动态过程把握还是差了点。关于陆军人事与作者所谓“中坚层”的整理,列出表来若能再进一步诠释就更好了。中间关于两次事变间的政策转向,不单是陆军派阀斗争,其实忽略掉很多军政官僚的摇摆与选择。在旧陆军中,同年关系和派阀一样重要。最后关于「东亚联盟运动」,比起作者正文,看看石原那篇「昭和维新」的雄文更能启发思考。石原这个人,不过劣化版的鲁登道夫而已。 (展开)
0 有用 微笑绿河 2024-11-05 20:23:45 江苏
四平八穩的研究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