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与珍珠 短评

热门 最新
  • 27 火山 2021-06-11 21:41:44

    最过瘾的事情,是读一个文学大师解读另一个文学大师的阅读笔记。在没有读过《玩偶》的情况下,读这本书也完全是一种享受。因为托卡尔丘克关心的,依然是她小说中关心的那些话题,关于文学何为,关于人的命运,人来自哪里,文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珍珠颂》虽然很短,却很值得回味,这个童话就像大江健三郎的《偷换的孩子》,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忘记了来时的路呢?忘记了来到人间的使命?托姐在书中说,“爱虚荣的人没有灵魂”,我们要把这个世界当成“一个流放的地方”,才能走向醒悟。愿你我都能早日醒悟。最后介绍一下,这本书的译者张振辉先生接近90岁高龄,还翻译了这本书和即将出版的《E.E.》,令人感佩。

  • 16 伊夏 2021-06-16 18:58:01

    没想到是这样一本书!从长篇小说延展的长篇评论!“我们没有注意到,世界正在变成事物和事件的集合,一个死寂的空间,我们孤独地、迷茫地在这个空间里行走,被别人的决定控制,被不可理喻的命运以及历史和偶然的巨大力量禁锢。”我痛哭。明明是承诺自己要跳出牢笼的人,怎么又甘愿戴上手铐呢?那些无聊的庞大的弱智的话语还不够多吗?我还要同声共气多久呢?

  • 16 malingcat 2021-06-26 09:53:05

    托卡尔丘克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这就解释了很多东西。无论是玩偶还是珍珠,她都敏锐地读出了位于它们背面和下面的东西,控制,投射,吸血鬼,综合征,童话与寓言。对于浪漫主义的心理层面,她认识深刻。此书让我们看到作者读书的角度,当然,也有助于理解她写书的角度。

  • 8 R. 2021-06-14 15:21:24

    托卡尔丘克从心理学、神话学角度解读波兰现实主义小说《玩偶》,对于人物的现代性解读毫不流俗,沃库尔斯基成了时代的异己者,虚荣的贵族小姐成了纸上幽灵,轻盈跳脱,几乎赋予了《玩偶》一种托卡尔丘克式的神秘引力。

  • 5 番茄盖饭 2021-06-28 23:58:16

    细读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构思一遍文本,这个时候读者会进入一种作者的状态,她将对小说进行二次创作,而读者所切入的点必将反应出她自身对小说的观念,这是比小说写了什么更为重要的东西。托卡尔丘克非常执着于“是什么样的”,就是那些人类微妙的情绪与心理地变化,而这些也必将在托婆的小说中与我们重逢。

  • 2 何詩詩 2021-06-28 17:03:59

    出版社不太会做生意,应该把普鲁斯的书绑着一起卖嘛。虽然独立看也没有什么障碍,但是感觉像进职称而写东西(不恰当比喻),看她的字还是去买小说吧......

  • 1 滞销书选题仙人 2021-07-08 10:38:07

    竟然是本长篇书评

  • 1 一一 2021-06-27 00:11:22

    这部作品少了神性与灵性,但多了心理学知识层面的输出。和其他大师的文学评论相比较是柔和的,托卡尔丘克还是站在她一贯关系的立场上看待小说里的人物和世界,世界是如何的?而我们又是如何的?在错觉和幻想中流浪,发现自己属于这个世界,并在其中表现了自己的异己性。看,“一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它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 1 陆犯焉识 2021-06-28 17:13:53

    又读了一遍the tender narrator才发现原来我之前在床上读的时候太困了,好像没怎么读进去,说的有些我都没印象。常读常新啊。她妈妈也太好了,“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出生我就开始想念你了。” 怎么会有这么温柔的话。不得不说olga真的是我最最喜欢的觉得最天才的现代作家。昨天晚上躺在床上想怎么会有人这么天才能这样叙述描写组织故事和语言。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相比起来普普通通讲故事的作家太平庸啦。 她把读小说或者小说这件事看成是一个心理过程。 关于这本书,有些部分很难读进去一度让我陷入阅读障碍,有些又很好读,关于另外的声音,关于命运,关于类比珍珠颂的故事结构,关于神话。 Tu me manque deja.期待下一本书的出版!

  • 1 杜鹏 2021-06-13 14:25:02

    和她的小说比,她的随笔更像是应酬之作。

  • 1 ESO 510-G13 2021-07-14 20:25:12

    正如我们在阅读形式上创造出了某种荒谬但浪漫的体验并持续进行,秋裤奶奶不满足于沉湎和搬弄过去已经存在的知识,而是试图在现有的文学体系之上鼎新革故。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如此诗意和轻盈 (^-^)/

  • 5 梦浮生 2021-06-11 21:43:53

    托卡尔丘克的文学随笔也这么好看!说她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一点都不为过,可是又有几个人能读懂呢

  • 1 欢乐分裂 2022-05-22 16:12:20

    3.5;其实是长篇书评,写作方式值得借鉴——几乎并未正面叙述故事情节(只是在文末大致勾勒了一下框架),重点在阐述原作者的心理变化、手法、技巧、结构,以及自己作为读者&创作者的双重身份,从中收获的滋养(将平日的创作理念也糅合部分进去,如女性形象的书写,灵魂的漫游,宇宙的秩序,叙事角度的可能性等);将《玩偶》概括为“一个人认识自己的历史”甚是贴合,宏大的外部事件与无限丰富的内心相遇,在小说的世界里受苦或爱,“和诸神交谈”(“爱情代表神的意志”),“整个现实在人的心中”,所有主次角色都是作者投射的无数分身。

  • 0 粟冰箱 2021-07-06 19:27:18

    很好的阅读课,对写作也有很好的启发。“只有这个观察家能够看到那个作者的‘我’创作的全过程。”“有了异己性才有可能和神对话。异己性因为很痛苦地感到和现实世界有距离,它的视野更加广阔,看得更多。”“在文学中只有展现不常见的例外才是合乎规律的。”看托卡尔丘克的小说总觉得她有种神性的目光,这本倒也反映了她自己创作上的一些风格和观点。

  • 1 KEY-可以文化 2021-06-24 16:50:49

    托卡尔丘克没有用艰深的术语和理论堆砌文学的壁垒,反而用自己随性、灵动的文字,带领读者回归到阅读本真的快乐。

  • 1 2021-06-17 23:41:15

    做了很多心理学角度对普鲁斯《玩偶》文本分析,现代性的主人公,异己性让主人公不属于他以为自己所在的地方,通过重重考验,主人公通过了形式上的超越。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获得了宝贵的自由。《玩偶》还是男性视角的小说,文学依然大量关注不符合规范的事物,童话的象征意味也是一种叙述的圆满。

  • 0 烨伊 2021-07-08 15:33:56

    “一本书可以证明,整个现实都在人的心中。”“通过作者和读者所创造的图像的交换,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类型的现实。”大师对大师的品评。

  • 1 猫阿水 2022-04-04 00:06:13

    托姐写书评都写得那么灵,翻译也很给力!至于《玩偶》本身,一看“波兰红楼梦”的名头,我就失去了动力……

  • 0 momo 2022-03-25 12:29:57

    命运虽然让我们觉得恐惧和不人性,但它将秩序和稳定带入现实。

  • 0 dreamboat 2022-03-10 22:46:40

    #2022010#像是论文,但是作为写小说的人来说很有帮助,从读者的角度剖析,更能让我明白一本小说到底怎么写,背后的人物、事件等等关系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