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志于一事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walden 2021-09-02 14:21:21

    思辩类的文字好有趣,当然了前提是言之有物的思辨,不是胡搅蛮缠的诡辩。还有一个感受是,C•S•路易斯、克尔凯郭尔这些人,不厌其烦地把信仰这件事掰开揉碎地来讲,希望人们能够认识真理行在正路,摒弃以往——哪怕是关于信仰的——错误认知,他们的这种奔走呼吁的努力,看起来简直像近现代的先知一般。 克尔凯郭尔逼着个体从自己所藏身的人群中站出来,诚实地面对永恒者,诚实地面对自己,逼着人去看清现状,敦促人自省,唤醒个体意识,从而进行改变。“因为人只要身处群体之中,他对自己该负的责任就减轻了,甚至不必为所作所为悔改或负责。”

  • 7 EnkelteH 2021-08-18 21:35:53

    似乎是忍着祁克果严慈相济的苛求读完了,他却说没有一点逼你的意思(226)。至善是从希腊哲学开始就有的问题,祁克果对思考此问题的人做出了各种精辟的描绘,并暗示基督徒才是真正志于一事的人(真正的一事只能是至善)。除真正的基督徒外,有着无数心怀二意的实例:为了赏报而志于至善(赏报只是一种试探)、出于畏惧(人对永恒的信仰方可克服)自私/自义(要做上帝无用的仆人)、以及不堪忍受代价和责任,此书都能随时将读者带到至善面前,孤独地忏悔并发生心灵的转变。另外,讲道具有实在论的一面(包括这本书的讲道),不完全是象征主义的,在灵性讲演中,上帝亲自临在(195)这样,每一个听众都在省察他自己的心,在上帝面前静默、反复思想,与永恒不变的上帝/至善竭力保持一致,因此这样的讲道真是直指人的内心呀。

  • 4 非虛構 2021-11-29 15:35:52

    #购于西西弗# 克尔凯郭尔:死亡是最具伦理意义的生活的不确定性之一。主观思想家揭示了死亡是一种迫近的可能性。客观地看,死亡是会普遍降临到所有生命身上的事情。主观的看,死亡是一种迫近的不确定性,它从属于我的个体存在,使我的个人决定显现出不同。死亡因此不被看作一般化的经验事实,而被看作一项任务或一种行动。如果生活的任务是成为主观性,那么对个体的主体来说,关于死亡的思想不是一般的,而确实是一种行动。主观地来理解,死亡成为一项任务,它根据其伦理表现来确定。死亡以这样一种方式在等待中得以体验和拥有,即它转变为人的生活的全部。当死亡为存在着的个人所拥有,他所做的每个决定都获得了特殊的重要性。如果死亡是迫近的,每一选择就都有无限的价值,每一时刻都是选择的唯一机会。死亡使生命显现出不同。

  • 3 雲 見 Kumomy 2022-04-04 21:09:05

    在永恒者面前,无可逃避,无可推诿。离开一切三心二意和人群的喧嚣,在时间中向至善踽踽爬行。

  • 0 2022-03-18 13:36:08

    好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读圣经之外的一本书了。这算是另一次读书之旅的开始。读这本书,你会感受到祁克果的如火热情,以及思想境界。以往我们都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祁克果,总是越来越不认识他。如今,从信仰的角度来体会,才越来越觉得他是我们的弟兄。他的《谦卑与勇气》给我很大的启发,这本同样是。主题很简单,看似容易论述,却发现有时难发一言。 读书,需要心境。每天能有这么点时间来停顿,从而保持心的真诚与深刻!愿你我都有这样的停顿。

  • 0 豆友79318782 2022-03-02 19:23:43

    一个多月…离群后的日子里…重新思考信仰!

  • 1 溪水边 2022-03-15 13:24:19

    2022.03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在共同体中成长、彼此建造,终究要以个体的身份独自面对上帝,在永恒者面前交账。祁克果从正反两面论述清心志于一事——至善,即永恒者上帝,清心不是出于赏报、畏惧、自私或有所保留,而是有甘受万苦的决心。这心志出于对上帝的敬畏、信靠,愿做一切,全然委身;这清心使信仰者以永恒的眼光看成败,有勇气面对苦难,也能在忍耐中得自由。耶稣基督在十字架的死于世界是失败,于永恒是“成了”,罗马人保罗若非自愿受监,无人敢监禁他。祁克果说那永恒国度的自由人亦如此,“以永远的决心甘受万苦,那就是他的拯救”。

  • 2 释槐鸟 2021-11-27 18:35:44

    文即书名,往还絮叨。

  • 0 Enos 2022-11-19 18:09:04 北京

    或许这本书的书名比内容有更丰富内涵,鉴于自己刚刚从圣徒的著作中出来,再来看这本小书,实在是有些枯燥和干瘪。

  • 0 gc 2024-03-05 08:41:34 云南

    甲懊丧先生和前进先生在消除忧郁的情志,做着永恒恳切,让人如大海翻潮吮指,也有如安稳的海心。 丁:但懊丧先生好像在是让人不要急于成神而无力负担这样的重力,或许人终不能成神而在其路上纯化自己的精神之气。 甲:懊丧先生和前进先生始终规劝要让自己不那么动摇,而塑造心中典范。 丁:懊丧先生和前进先生都是让自己不要那么消耗,而接纳自现形态。 两股wave长久看来好像的确形成了一股。 甲:嫉妒,愤恨,盲目是一种恶念,不了解就是不了解神的存在,而活凄惨自欺。 丁:但我觉得这些情欲也如爱同样真实,如果一个人真的可以放下这些而全然爱人而不觉得凄惨,那在他的爱中也可能减损了这样的热烈,那最后还更可能的是,人有共同的本心,人观察到这样本心后形成劝告人幸福的智慧,也声辞严厉地造就了这样的“良言 ”。

  • 0 夏夕 2024-02-08 15:12:20 福建

    作者呼唤人们回转,离弃各种人生幻象,独自站在至圣者面前,成为“单独的个体”,做一个清心的人,单单志于至善。

  • 0 海边的卡慕萝米 2022-07-02 13:55:49

    我们终将是以个体面对永恒的生命,时间会将三心二意显现,唯有忍耐到底必然得救。

  • 2 某熊 2022-08-02 14:43:14

    这本小“演讲”实在太噜苏了。简而言之,祁克果的教导是,从喧闹且逃避个体责任的群体中回到担起个体责任的自我中反求诸己。清心志于一事,且只可志于一事,永恒的善。

  • 0 浅浅 2023-04-19 19:59:31 河南

    有点难懂,但看明白了志于至善

  • 1 噬元兽 2023-06-14 23:59:28 广东

    克尔凯郭尔

  • 0 Kaspar Hauser 2022-11-27 10:28:30 上海

    “你所过的是什么生活?你是志于一事吗?你所志的是哪一事呢?你所过的生活是否使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体’呢?”——克尔凯郭尔的再三诘问如旷野中的呼告,只为让读者意识到作为个体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以及对于上帝与永恒的责任。于是,克氏通过诗人的精妙辞句与使徒的虔诚恳切,一再“把我们拉入实际人生的复杂中心”,无论是为着赏报、畏惧惩罚、自我依恃或懦弱逃避,都是同样的三心二意,通达至善只能用纯粹是善的手段、纯粹是个体的自我。今世与永恒如同声音与回音般交相呼应,人的凡世作为呼应着永恒志愿,“海因为只倾心于天而清澈,人心也因只倾心于向善而清明”。

  • 0 马小粒 2022-03-26 11:36:56

    写的有点绕。

  • 1 非不快乐 2021-07-10 23:37:47

    清心乃是志于一事---在永恒者面前成为一个孤独个体。

  • 1 宣涛 2021-08-05 17:17:09

    好书!祁克果在他的这本演讲录中不断地将读者带到“志于一事”面前,不断地挑战读者的心,使得我反省自己,为自己的三心二意而无处可逃,必须来到上帝面前,向他认罪,也求他帮助!然而,这并不是一本好读的书,可能与祁克果这位十九世纪的哲学家忧郁的个性有关,不少地方是拂掠而过,不知所云,抓不住其所要表达的重点与主题,但是仍旧有太多精辟值得深思的好句子,摘抄下来然后不时拿出来思考默想是为好。整本演讲录是朝着应用层面推进的,最令我感动的莫过于在末尾之时祁克果发出向上帝祈祷,求主使他能够志于一事了,愿这样的祷告也能够成为我时常向主所求的。略带遗憾的是,在祁克果的这一系列的演讲录中,他所认识的上帝略带一丝哲学味,没有听闻他称呼一声主耶稣,因此便似乎与圣经中启示的那位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有点距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